导读:本文包含了蓼属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蓼属,少数民族,药用
蓼属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袁航,叶江海,张敬杰,邹娟,潘炉台[1](2019)在《蓼属植物在民族药中的药用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以及民间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蓼属植物在民族药以及民间药用现状进行实地采访与调研,结合查阅文献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整理出了10种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及民间的药用情况。结论: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及民间多用于治疗淋症、跌打损伤等,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相当好的药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沈冰冰,杨玉佩,Sumera,Yasamin,梁娜,苏维[2](2018)在《蓼科蓼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蓼属(Polygonum)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醌类,苯丙素类和萜类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菌,杀虫等药理作用。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蓼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Digital Chinese Medicine》期刊2018年01期)
闵运江[3](2013)在《中国广义蓼属植物及其近缘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蓼属(Polygonum L. s. lat.)是1753年由瑞典分类学家林奈建立的,是一个存在持续争论与挑战的、松散的、但并不完全成功的属级分类单位。许多学者试图将该属分成更多的如亚属、组或属等不同等级的自然单元,而这些等级单元是否应该被应用,还有许多争论,一直没有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中国植物志》25卷第1分册及《Flora of China》第5卷记载我国蓼科植物有13属,235(/238)种37变种,主要依据形态特征将蓼科分为两个亚科:即蓼亚科Subfam. Polygonoideae和酸模亚科Subfam. Rumicoideae,将蓼亚科分为2个族:蓼族Trib. Polygoneae和木蓼族Trib. Atrophaxideae。其中蓼族分为7属:即冰岛蓼属(Koenigia L.)、蓼属(Polygonum L.)、何首乌属(Fallopia Adans.)、虎杖属(Reynoutria Houtt.)、金线草属(Antenoron Rafin.)、荞麦属(Fagopyrum Mill.)和翼蓼属(Pteroxygonum Damm. et Diels)(该论文涉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上述的蓼族各个属)。然而,其分类系统中存在许多争议性的问题有待解决。植物分子系统学,是采用分子生物学的各种实验手段,以获取各类分子性状,从而,探讨植物分类、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进化过程和机制。它仅仅用了20多年,就对过去花费200多年依据植物形态性状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分类关系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评价。论文选取了被广泛用于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nrDNA ITS和叶绿体基因组的trnL-trnF及atpB-rbcL3个基因间区的DNA片段序列,从广义蓼属每个组,及蓼族(《中国植物志》定义的蓼族范畴)的各个属共选77个代表种,以酸模亚科的山蓼属、酸模属和大黄属中共选7个代表种作外类群,总计84种(含变种),分别进行了3个片段的DNA提取、扩增、序列测定,测序数据用PAUP及MrBayes分析软件,分别对单个基因和2个叶绿体基因以及3个基因的联合数据矩阵进行了MP、NJ和B1分子系统树构建。再以文献报道的蓼属及酸模属的最早的地层花粉年代为标尺,用BEAST软件包中的系列程序,计算3个片段联合数据分子树的各个节点的分歧时间。从而探讨了广义蓼属在系统分类上长期存在的争论性问题。另外,为了进一步讨论广义冰岛蓼属的系统地位,及其属内的种间关系问题,将已计算出的分子树上与广义冰岛蓼属亲缘关系较近的属:金线草属(Antenoron)、刺蓼属(Truellum)、春蓼属(Persicaria)、头状蓼属(Cephalophilon)、神血宁属(Aconogonon)、拳参属(Bistorta)每个属选定种类同前计算广义蓼属的分子系统树的选样种类,且广义冰岛蓼属(Koenigia s. lat.)每种选1-8个居群样品(共计82个样)。同样进行单基因和多基因的MP、NJ和B1分子树的构建,以及各关键结点的歧化时间估算。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原广义蓼属并非单系群,且其内的分组应分别成立为属级单位,部分种类在各属中的位置应当适当调整。具体建议如下:(1)西伯利亚蓼应该从神血宁属(分叉蓼组)独立出来,支持将西伯利亚蓼升为西伯利亚蓼属Knorringia Tzvel.,西伯利亚蓼也应更名为Knorringia sibirica Tzvel.。(2)虎杖属与首乌属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二者来自于同一祖先,而其在进化中较早的一支向直立的虎杖属方向演化;另一支向蔓生或缠绕藤本的方向演化进而分化出了首乌属。支持将二者分别独立为属的处理,即虎杖属Reynoutria Houtt.和首乌属Fallopia Adans.。(3)支持翼蓼属的属级地位的处理,即红药子属Pteroxygonum Damm. et Diels,但红药子属(翼蓼属)并非单种属的概念,至少应包含翼蓼和酱头(齿叶蓼)两个种,建议将酱头从首乌属移到红药子属,更名为齿叶翼蓼Pteroxygonum denticulata。(4)支持将翅果蓼从原木蓼族移出,撤销其属级地位,并入荞麦属(Fagopyrum Mill.),为一木本荞麦类型,更名为翅果荞麦Fagopyrum tibeticum。(5)原蓼属神血宁组升为神血宁属Aconogonon Reichb.,且原位于该属的西伯利亚蓼应独立成西伯利亚蓼属;铜钱叶蓼和大铜钱叶蓼应移出,并入到广义冰岛蓼属;得到了周忠泽教授按花粉神血宁属暂且划分成3个组:多穗蓼组Aconogonon Sect. Polystachyum、分叉蓼组Aconogonon Sect. Aconogonon和钟华蓼组Aconogonon Sect. Campanulatum的支持。(6)原位于头状蓼组(属)的小叶蓼Polygonum delicatula,从分子树上看,显然既远离头状蓼属,也与广义冰岛蓼属明显间隔开来,似乎与神血宁属更近;但小叶蓼、神血宁属与冰岛蓼属始终位于同一个大支上,可以推测为叁者来自同一祖先,首先进化为小叶蓼,再分化出神血宁属,进而其中某一类又进而分化出了冰岛蓼属,而小叶蓼始终保持了冰岛蓼属的一些最重要特征,如刺状花粉等,分布区也与冰岛蓼属一致。因此,支持将其归入广义冰岛蓼属,为细冰岛蓼Koenigia delicatula (Meisn.)Hara.。(7)支持春蓼组和刺蓼组独立为属,即春蓼属Persicaria Mill和剌蓼属Truellum Houtt.;但原位于刺蓼组的柳叶刺蓼Polygonum bungeanum应从刺蓼属移出,并入春蓼属,采用名:Persicaria bungeana (Turcz.) Nakai。(8)金线草属与春蓼属、刺蓼属亲缘关系紧密,但与刺蓼属、春蓼属为平行的属级关系。因此,金线草属不应放在春蓼属,而应为独立的属级地位,即金线草属Antenoron Rafin.。(9)除将原属于头状蓼组的小叶蓼移入广义冰岛蓼属外,将细茎蓼、柔毛蓼、腺点柔毛蓼(陕甘蓼)、蓝药蓼和青藏蓼移入广义冰岛蓼属,头状蓼组其余种类构成头状蓼属Cephlophilon Spach。(10)拳参组为单系群,支持将拳参组升级为拳参属Bistorta Adans.。(11)广义冰岛蓼属(Koenigia L. emend Hedberg)除小叶蓼(Koenigia delicatula)外所有选定种,包括拟发表的两个新种,全部聚为一支。表明广义冰岛蓼属(除小叶蓼外)为一单系群,因此,承认广义冰岛蓼属(Koenigia s.lat.)的概念,该属是在青藏高原隆升后由于高原特殊环境(生境内陆岛屿化)而由神血宁属的某些祖先特化而来,并逐渐分化出属内各个种的较年轻的属;广义冰岛蓼属应包含约8-10种。其属下暂可划分为3个组:细冰岛蓼组Koenigia sect. Delicatula、大连线茎冰岛蓼组Koenigia sect. Forrestii和冰岛蓼组Koenigia sect. Koenigia o(12)最后,以分子系统树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对中国产蓼科植物的分类系统作出了重新划定。(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3-12-01)
张健,闻志彬,张明理[4](2013)在《中国木蓼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国产蓼科(Polygonaceae)木蓼属(Atraphaxis Linn.)11个种类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探讨其分类学意义,并据此编制了供试11个种类的分类检索表。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木蓼属种类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包括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叶表皮表面纹饰、角质膜、气孔器类型、气孔外拱盖内缘类型及其纹饰)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叶表皮细胞形状分为不规则形和多边形2类,垂周壁式样分为弓形和平直2类,多数种类具有不规则的表皮细胞以及弓形垂周壁;叶表皮表面纹饰分为乳头状突起、薄壁区、具条纹和加厚区4类,大多数种类叶片上、下表皮均无乳头状突起;气孔器包括无规则型、不等型和平列型3类,以不等型为主;角质膜可分为具条纹和条状隆起2类且部分种类具颗粒,以具条纹类型居多;气孔外拱盖内缘可分为浅波状和近平滑2类,气孔外拱盖纹饰则可分为具颗粒、近平滑和具条纹3类,供试11个种类以气孔外拱盖内缘浅波状且纹饰具颗粒为主。分析结果显示:木蓼属不同种类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多样性较为丰富,这些特征可作为区分该属部分种类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徐绍清[5](2013)在《慈溪蓼属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浙江慈溪蓼属植物开展调查后,记录该地蓼属种质资源21种又2变种,其中慈溪新纪录13种又2变种,同时给出了分种检索表。对各种类进行了药用、园林观赏用、蔬菜用、蜜源用、土农药用、饲料用和生态修复治理用等利用价值的研究,并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3年02期)
杨秀虾,梁光义[6](2012)在《蓼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蓼属植物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活血止痛、顺气解痉、收敛止泻、通经利尿等功效。本文综述蓼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对蓼属植物黄酮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和归纳,为进一步开发研究该属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永超,韦琨,林军[7](2012)在《蓼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用活性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蓼属是蓼科植物中的一个药用大属,种类繁多,具有多种药用活性,部分为我国民间广泛习用药材。蓼属植物含有黄酮、蒽醌、二苯乙烯、糖脂及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随着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与活性追踪分离法的巧妙结合,使蓼属植物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近5年来蓼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用活性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2年09期)
赵能武,夏钢,徐宏,杜江,潘炉台[8](2012)在《贵州少数民族常用的蓼属植物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贵州苗族、布依族、毛南族、仡佬族、土家族、水族常用的蓼属植物药的少数民族药名、基源及拉丁学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能、主治、民族验方作一简单介绍。(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李安仁,包伯坚[9](2012)在《中国蓼属植物二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中国蓼属两新种。蜀蓼(Polygonum shuense)与大理蓼(P.subscapsum)相似,但基生叶的基部渐狭,沿叶柄下延,边缘具圆齿,花白色,花柱3,离生,瘦果长卵形,无光泽可以区别。察隅蓼(P.chayuum)产西藏,这个新种的茎不分枝,自基部至中部无叶,仅有托叶鞘,叶着生于茎的上部,这些特征奇特,明显不同于其它种类。(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章志琴,徐卫红,夏瑾华,杜佳朋,简佳[10](2011)在《福建武夷山保护区蓼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福建武夷山蓼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初步调查,结果发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蓼属植物包括23种,其中园林应用价值较高的有7种,分别是长鬃蓼、丛枝蓼、尼泊尔蓼、细叶蓼、愉悦蓼、柳叶蓼、红蓼。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这7种蓼属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蓼属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蓼属(Polygonum)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醌类,苯丙素类和萜类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菌,杀虫等药理作用。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蓼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蓼属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袁航,叶江海,张敬杰,邹娟,潘炉台.蓼属植物在民族药中的药用考证[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
[2].沈冰冰,杨玉佩,Sumera,Yasamin,梁娜,苏维.蓼科蓼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分析(英文)[J].DigitalChineseMedicine.2018
[3].闵运江.中国广义蓼属植物及其近缘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3
[4].张健,闻志彬,张明理.中国木蓼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
[5].徐绍清.慈溪蓼属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
[6].杨秀虾,梁光义.蓼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
[7].王永超,韦琨,林军.蓼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用活性研究新进展[J].广东化工.2012
[8].赵能武,夏钢,徐宏,杜江,潘炉台.贵州少数民族常用的蓼属植物药[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
[9].李安仁,包伯坚.中国蓼属植物二新种[J].植物研究.2012
[10].章志琴,徐卫红,夏瑾华,杜佳朋,简佳.福建武夷山保护区蓼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