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初探周婕

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初探周婕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第三初级中学周婕

古诗词因词藻耐人琢磨,想象大胆丰富,感情真挚动人传唱千年不衰,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财产。中学语文通过诗词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所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是必要的、迫切的。那么,如何学习古诗词的呢?下面谈谈对于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文化积淀浅薄。绝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仅来源于课堂,因此所知的古诗词少之又少。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校园里、教室中不妨悬挂张贴一些内容合适的古诗词书法作品,并定时进行更换;花木上悬挂的标牌可写上一首以它为题材的小诗;小广播中可以时常传出些古诗词诵读吟唱的声音;学校电视台定期推介一首古诗词;课前准备时间,特别是语文课,提倡读背古诗词;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凡此种种,借助各种媒介,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诗人之作及他诗人该时期之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

景观类: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又如,李商隐的《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王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伤感之情。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行为类:凭栏,多为思恋他人、发泻心中忧闷之意。温庭筠《望江南》中“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赏析诗词。

四、品析名句

“言微旨远”。诗歌中往往有看似平淡却含义深远而起到画龙点睛的句子,它高度凝聚诗人的独特情感而被流传成为名句。鉴赏时,一般先要指出该句子具体怎样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再展开联想再现诗中情景(画面)并概括其特点,然后分析该名句的表达作用(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揭示了什么深刻哲理)。

名句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有余痕,只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发为不堪了。

此种开笔,最与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一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头。”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五、分析作者的手法

诗词,有一定之法。对于采用手法分析法赏诗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

1.分析诗歌的表现方法。

“大象无形”。诗歌创作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对比、反衬、象征、用典、夸张、渲染、情景交融等。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用碧波荡漾的江面,白翎掠水;青翠欲滴的山上鲜花烂漫,这样一派美丽的春光来反衬诗人羁旅异乡的感伤之情。表现了诗人归心殷切,乡思深厚,别具韵致。

2.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来。因此,抓住某些诗歌中运用一些手法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其诗歌表露的情感。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

3.化虚为实体会法。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

六、再现诗歌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言简意丰,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只有联想、想象,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由此可见,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想象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内涵极其丰富。古诗鉴赏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渐增、渐变”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只有“多读、多思、多练”才会提高这一能力。

标签:;  ;  ;  

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初探周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