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彩[1]2004年在《核桃幼树生长特性及其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核桃是我国重要的干果树种,目前生产中因主要使用本砧,且砧木种子来源不规范,后代分离严重,使核桃树体生长受到极大的影响。矮化密植是现代果树栽培的趋势,选择适宜的矮化砧能够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从而实现早果、丰产、优质生产。本试验采用石蜡切片法、比色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核桃幼树生长特性及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核桃幼树在1-3年生时,早实品种与晚实品种株高和干周生长量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早实核桃成年树树体较矮,可能是由于结果较早所致。 2.核桃各品种的材皮比、枝条电阻均与树体生长势存在相关性,材皮比、枝条电阻与株高呈显着正相关。 3.核桃各品种叶片厚度存在一定差异,但均与树体生长势无相关性;栅栏组织厚度普遍大于海绵组织的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占叶厚度的百分率、栅海比与株高和干周呈显着负相关;海绵组织厚度占叶厚度的百分率、叶片气孔密度均与株高和干周正相关。 4.根部导管密度、材皮比、材部面积、材部面积占根横断面积的比例均与株高呈正相关;皮部面积占根横断面积的比例与株高呈负相关,而根横断面积、皮部面积与树体生长势相关性不显着。 5.核桃各品种根部、芽部的IAA含量和GA_3含量均显着高于Z、ABA含量,表明树体仍以旺盛的营养生长为主;不同品种间GA_3、AB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且分别与株高呈显着的正相关和负相关;IAA、Z含量均对树体生长势有影响,但与树体生长势相关性不显着。 6.叶部、根部POD活性与株高显着负相关,根部IOD活性与株高和干周显着负相关;表明POD、IOD活性对树体生长势有着显着影响。 7.材皮比、栅海比、导管密度、枝条电阻、ABA含量、GA_3含量、POD活性、IOD活性均可作为树体生长势早期预测的主要指标,从而为核桃矮化性的鉴定和矮砧预选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利于我省核桃矮化密植栽培的发展。
阎腾飞[2]2011年在《红富士苹果园冠层太阳辐射分布及水分生态生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果园冠层结构及水分生态生理特性对果树群体光能空间分布和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和果品产量质量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3415-LQF5光量子计和WinSCANOPY植物冠层分析仪,于2009至2010对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上寨村25年生‘长富2号’苹果园冠层光能分布和叶面积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观测研究,以阐明树体光能利用及光合生产潜力,为果园群体结构调整、肥水管理和合理负载量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IRAS-Ⅱ光合分析系统,对比测定分析了活体枝叶片和离体枝叶片的光合、蒸腾特性,以阐明果树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及叶片水势对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作用,为果园合理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09年生长季节,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对不同水分梯度下2年生盆栽红富士苹果幼树水分胁迫条件下生理生化进行了研究,以阐明水分胁迫对富士苹果幼树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冠层和不同空间方位的光能分布变化以及最大光照强度的获得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密切相关;冠层的消光系数由外及内逐渐增大;生长季节日周期各冠层的光能分布呈现单峰曲线,在正午时刻达到日周期最大值,各季节冠层平均光照强度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各冠层生长季节平均光照强度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相对光照强度小于自然光强30%的树冠所占比例随生长季节的延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冠层透光率与叶面积指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方位冠层平均光照强度与叶面积指数呈显着的负相关(r=-0592*),与林隙分数呈极显着的正相关(r=0.722**),与平均叶倾角呈显着的正相关(r=0.647*)。冠层光能的截获主要集中在次外层和内层。2、富士苹果的叶片光饱和点为1908.3062μmol?m-2?s-1,光补偿点为48.3251μmol?m-2?s-1 ,最大光合速率为22.6427μmol?m-2?s-1 ,暗呼吸反应速率为-2.2669μmol?m-2?s-1;光合速率在日周期内呈现单峰曲线,在10:00时达到一天内的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具有“午休”现象,气孔限制作用是影响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充足的水分环境能够有效的消除“午休”现象,降低气孔限制作用,提高树体的光合能力;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富士苹果的光合速率是由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温度和叶片水势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红富士苹果在抽梢展叶期、开花坐果期、花芽分化期,叶片水势不断下降,树体枝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都明显小于离体枝叶片,叶片水势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蒸腾速率,降低了光合速率。根据生长季节水分利用效率逐渐上升的趋势,应该在4月份适当的及时灌水补充树体水分;在6、7月份时树体的水势下降到最大,这时水分的胁迫却提高了树体的光合速率,在这个时期应当给与适当的干旱;在8月份以后树体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活体枝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离体枝叶片的差异变小,考虑到果实膨大的需要,应给与适当的灌水。3、PEG模拟干旱条件下富士苹果叶片下光合速率都呈现单峰曲线;20%和40% PEG浓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值高于60%和80%浓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值。各浓度梯度处理在8:00时达到一天内的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都明显小于饱和水势的光合速率值;自然持续干旱形成水分梯度条件下,富士苹果幼树的生理生化特性表现出:在处理的前叁天,叶片光合速率上升,随后逐渐下降;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游离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SOD、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含量表现出前期降低、中期升高、末期下降的趋势。
曹兵[3]2004年在《臭椿生理生化特性与抗光肩星天牛的化学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幼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试验与田间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其水分、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臭椿水分生理与光合特性,为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臭椿提取物化学成分与性质,通过生物测定,探索臭椿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的抗性化学机制及在混交造林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臭椿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明显下降,MDA、脯氨酸含量增加,POD活性明显上升。臭椿幼苗能忍耐中度水分胁迫。在7月~10月间,臭椿幼苗、幼树的基本水分生理指标和叶片MDA、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而SOD活性变化不大。(2)测定期间,臭椿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在11μmol·m~(-2)·s~(-1)~20μmol·m~(-2)·s~(-1)之间,8月下旬Pn达到最大值;幼树的Pn在6μmol·m~(-2)·s~(-1)~15μmol·m~(-2)·s~(-1)之间,两个高峰值时期分别为7月上旬和8月下旬。幼苗、幼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具有两种变化曲线,均出现“午休”现象:幼苗的光饱和点(LSP)与光补偿点(LCP)分另伪1841.67μmol·m~(-2)·s~(-1)和155.18μmol·m~(-2)·s~(-1);幼树的LSP与LCP分别为1810.00μmol·m~(-2)·s~(-1)与307.07μmol·m~(-2)·s~(-1)。(3)与新疆杨等树种相比较,臭椿叶片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谱带具有特有酶带,这可能与其抗虫性有关;臭椿嫩枝叶的乙醚提取物对新疆杨幼苗生长、插穗生根有抑制作用,对小白菜种子发芽没有影响;(4)生物测定表明,臭椿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生长发育、成虫的取食、产卵有抑制、干扰作用;臭椿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标样化学物质对天牛成虫具有驱避和毒杀作用,从提取物中筛选出四种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抗生性作用的活性化学物质:α-蒎烯、β-蒎烯、β-丁香烯、α-萜品烯。(5)新疆杨、臭椿混交林的类型影响光肩星天牛的寄主选择行为和危害程度,其适宜的抗虫混交林结构与类型是:行状或带状混交,混交比例为3:2或1:1或2:3。
孙继亮[4]2011年在《土壤水分对梨树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以2年生‘翠冠’(Pyrus pyrifolia Nakai. cv.Cuiguan)和‘黄冠’(Pyrus pyrifolia Nakai.cv.Huangguan)梨幼树和10年生‘丰水’(Pyrus pyrifolia Nakai.cv.Hosui)梨成年树为试材,对梨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茎叶生长发育、叶片光合特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质膜透性、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等一系列主要生理生态指标进行实验测定,并对梨这些生理生态指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两品种的新梢长、横径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各水分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或显着水平,其中‘翠冠’的新梢生长量受干旱抑制的程度显着小于‘黄冠’;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叶片面积在逐渐变小,‘翠冠’梨叶片面积在轻度干旱处降幅最大,而‘黄冠’梨叶片面积则从中度干旱处开始大幅下降,各处理对应的数据之间差异极显着;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翠冠’和‘黄冠’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均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翠冠’和‘黄冠’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在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处达到最低值,之后两品种叶绿素含量快速上升,均在极度干旱处达到最大值,其中‘黄冠’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快速上升的幅度更为显着。2.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两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翠冠’叶片胞间CO2浓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黄冠’呈持续下降趋势,但‘黄冠’光合作用的4项指标明显高于‘翠冠’;复水后,两品种的光合指标恢复显着,但均未超过对照水平。干旱胁迫引起两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急剧下降、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显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复水后,两品种的4项指标不同程度地得以恢复,但大部分指标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其中‘黄冠’各项指标在复水前后的变化幅度比‘翠冠’更小。综合分析表明,‘翠冠’和‘黄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黄冠’对干旱逆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3.果树根层(0-60 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的蓄水能力显着高于其它灌溉方式;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处理的梨树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其次是滴灌;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微喷灌,其次是滴灌,单株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54.98%和44.18%;在果实品质方面,微喷灌和滴灌显着提高了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并且显着降低了果实硬度、含酸量及石细胞含量,两者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沟灌和畦灌。综合分析表明,微喷灌能够明显改善梨园土壤水分条件和梨树光合能力,显着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是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
周静[5]2008年在《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生理生态要素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红壤地区季节性干旱非常严重,土壤水分条件是制约该地区作物和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柑橘在中国栽培面积居世界前列,是中国红壤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是该地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为探索柑橘在不同红壤水分状况下的生理生态要素变化特征和机理,或为减轻红壤干旱对柑橘生长的伤害和对产量、品质的负面影响,或为红壤地区柑橘果园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农业节水专项(2002AA2Z4331)的实施,于2003-2004年在中国典型红壤地区(江西鹰潭)进行了不同红壤水分条件下柑橘的生理生态反应试验。实验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2年生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Miyagawa Wase)盆栽幼树(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玻璃温室内)和9龄成年树(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试验示范柑橘园内)为对象,采用土壤水分探头(FDR)实时监测红壤水分含量,控制红壤含水量5个处理:SWC30、SWC45、SWC60、SWC75和SWC90(分别代表红壤相对含水量30%、45%、60%、75%和90%),对柑橘在不同红壤水分条件下的根系、茎和叶生长发育、根系和叶片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脯氨酸、多胺、活性氧代谢和保护酶活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等一系列主要生理生态指标进行实验测定,并对柑橘这些生理生态指标与红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不同红壤水分条件下柑橘生理生态要素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简要讨论了柑橘生长和生理要素与红壤地区气候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红壤在一定的含水量范围内(SWC≤75%),柑橘根系的鲜重、干重、根尖数、总根长、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上下扫描面积、根表面积、根不同区域(直径)的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等根系生长参数以及叶面积、叶周长、叶宽值、树高、新梢长度和横径等根、茎和叶生长指标均随红壤水分增加而增加。其中,依据模拟函数式计算结果,柑橘根体积、总根长、根上下扫描面积、根表面积等生长指标在红壤相对含水量75.5%-79.6%时达最大值。根系和树体高度在红壤相对含水量低于30%、梢长和横径在红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5%时受到显着抑制。红壤水分增加(在SWC30%-75%范围内)促进了柑橘根系氮、钾的积累,而降低了磷的含量。其中,根系磷含量与SWC呈显着线性负相关,钾含量与SWC呈显着线性正相关;红壤水分在亏缺或盈余下,柑橘叶片氮含量显着下降;磷、钾含量随红壤水分增加而增加;当SWC≤30%,钙、镁和铁的积累受到了显着抑制。2.红壤水分影响柑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在SWC75处理时,柑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进出气室CO_2的浓度差(△ca)和羧化效率(CE)最高,胞间CO_浓度(Ci)最低。在SWC≤75%时,Pn、△Ca均随红壤水分的增加而显着增加,Pn、△Ca均与SWC呈显着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38 8~*(n=60)和R~2=0.907 2~*(n=60),而Ci变化趋势恰好相反。蒸腾速率(Tr)与SWC(30%-90%)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R~2:0.9625~(**),n=75)。综合分析Ci、Pn和Gs与红壤水分之间的关系,不同红壤水分条件所引起的柑橘叶片光合速率的变化,在红壤相对含水量低于30%时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所引起的,而高于45%时主要是由气孔因素所引起的。比较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与红壤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在红壤相对含水量75%以上时,柑橘叶片蒸腾作用有部分并没有充分用于光合,属无效的奢侈蒸腾。在红壤相对含水量45%-60%时,柑橘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干旱的SWC30和多水的SWC90处理,WUE则显着降低。3.红壤水分严重亏缺或盈余影响到柑橘叶片氮代谢次生产物的变化,造成柑橘体内脯氨酸(Pro)和多胺(PAs)等在柑橘体内的积累,使柑橘形成对红壤水分亏缺或盈余等逆境环境的适应性。柑橘叶片游离氨基酸总量和Pro含量随红壤水分的减少而显着增加,游离氨基酸总量(y)与SWC(x)之间呈显着负相关(y=-0.0282x+12.049;R~2=0.852 4~*;n=50),Pro含量(y)在红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的水分条件下,与SWC(x)呈显着负相关(y=-0.0152x+4.224;R~2=0.860 5~*;n=40)。腐胺(Put)含量在SWC75处理时最低。亚精胺(Spd)含量随红壤水分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在SWC45处理时含量最高。而精胺(Spm)含量在红壤水分SWC60处理时最高。Spd含量与Put含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Spd+Spm)/Put的比值(y)在SWC≤75%的红壤水分条件时,与SWC(x)呈显着线性相关(y=0.0112x+0.173;R~2=0.851 8~*;n=40),柑橘受红壤水分胁迫时产生的PAs对生理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Spd与Spm,(Spd+Spm)/Put的比值决定了柑橘受红壤水分胁迫影响的程度。初步提出这个比值可能是柑橘响应红壤水分胁迫程度的一个潜在的敏感度指标。比值越高,柑橘受红壤水分胁迫越轻。这是本实验发现的有关柑橘响应红壤水分变化一个新的生理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4.红壤水分影响了柑橘体内质膜透性以及活性氧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随红壤水分减少,柑橘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显着增加,叶片脂质过氧化加重。MDA含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均与SWC呈显着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05 1~*(n=50)和R~2=0.823 6~*(n=50);但柑橘叶片O_2~-生成速率和H_2O_2含量均随红壤水分减少呈下降趋势,而且与柑橘根系和叶片的铁含量显着相关,O_2~-、H_2O_2并不是造成柑橘叶片在红壤干旱胁迫下氧化伤害的主要原因,这是本实验发现柑橘对红壤干旱响应又一个新的生理现象,有待进一步探讨。随着红壤含水量的变化,柑橘叶片抗氧化系统处于动态的平衡中,其中,SOD、POD、APX酶活性在红壤水分亏缺条件下都保持较高的活性,但CAT活性随红壤水分下降却显着降低。5.红壤水分影响柑橘果实的产量因子和品质指标。红壤水分的增加,柑橘果实生长量显着增加,果实纵/横径比值下降。在SWC≤75%时,柑橘产量,单果重,单果果肉重、果实可食率、果肉含水量等随SWC增加而显着增加,在75%时各指标值最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与SWC呈显着或极显着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880 7~*(n:50)、R~2=0.717 7~*(n=50)和R~2=0.965 1~(**)(n=50);果实pH值则呈相反趋势,柑橘果实固酸比和糖酸比随SWC的增加而显着增加,果实固酸比与SWC呈显着线性相关(R~2=0.908 6~*,n=50),糖酸比在SWC=75%时达到最大值。红壤水分含量降低可增加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糖的含量,却降低了果实的适口度。保持红壤含水量60%-75%的范围,即可增加柑橘果实中品质成分的含量,又可提高果实的口感。以柑橘产量、品质和口感而言,柑橘最佳的红壤水分含量为SWC=75%。6.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出红壤水分对柑橘生理生态要素影响相对较大的指标是:树高(y_1)、单果重(y_2)、叶片Fe含量(y_3)、MDA含量(y_4)、Spd含量(y_5)、质膜透性(y_6)、O~(2-)生成速率(y_7)、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比值(y_8)和柑橘水分利用效率WUE(y_9)。各指标与红壤相对含水量之间(x)的关系如下:y_1=0.9367x+26.644,R~2=0.928 4~*;y_2=0.3638x+70.994,R~2=0.898 9~*;y_3=-2E~(-05)x~2+0.0023x+0.0934,R~2:0.725 0~*;y_4=-2E~(-05)x+0.004,R~2=0.933 7~(**);y_5=-0.06x~2+6.7931x-61.917,R~2=0.906 2~(**);y_6=-0.4152x+14.958,R~2=0.823 6~*;y_7=-0.0002x~2+0.0278x+0.7546,R~2=0.782 2~*;y_8=1E~(-05)x~2-0.0017x+0.3754,R~2=0.812 7~*;y_9=-0.0043x~2+0.5092x-6.3014,R~2=0.910 6~*.
冯朝红[6]2008年在《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后文冠果苗木的抗旱性研究》文中认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de)是黄土高原重要的造林树种,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在人工控水模拟土壤干旱条件下,用不同浓度天然油菜素内酯(NBR)对供试苗木进行蘸根和叶片喷施处理后,测定了苗木生长和抗旱生理指标,分析了天然油菜素内酯对文冠果苗木抗旱性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土壤水分亏缺导致苗木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RWC)的降低,增加了苗木水分亏缺程度。在轻度和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NBR处理显着增加了文冠果苗木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RWC)和水分饱和亏(WSD),增强了苗木的保水能力,减轻了水分损失。不同浓度处理中,0.2mg/L NBR处理效果最佳。2.水分胁迫使苗木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增强,体内有毒物质积累,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膜结构破坏程度加强,细胞膜透性增加。NBR处理可显着降低文冠果苗木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说明NBR处理能够缓解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有效减轻土壤水分胁迫对苗木的伤害作用,其中0.2mg/L NBR处理效果最好。3. NBR处理可以提高文冠果苗木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这表明NBR处理可增加苗木体内的渗透保护物质积累量,提高细胞的渗透压和膜的稳定性,提高苗木的保水能力,增强了苗木的抗旱性,0.2mg/L NBR处理的效应最为显着。4. NBR处理显着增加了苗木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和APX等)和抗氧化物质(ASA和GSH)含量,从而提高了苗木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使氧自由基保持在较低水平,减轻了氧化胁迫对细胞膜结构的破坏和水分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增强了苗木的抗旱性。0.2mg/L NBR处理的效果最好。5. NBR处理显着提高了文冠果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降低了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表明NBR处理提高了苗木的光合效率,有效地减少了呼吸消耗,有利于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强了苗木忍耐饥饿的能力,提高了其抗旱性,且以0.2mg/L NBR处理的效果最佳。6.土壤水分胁迫使苗木生长受到抑制,株高生长和地径增粗减慢。NBR处理显着促进了文冠果苗木的株高和地径生长,增强了其抗旱性。0.2mg/L NBR处理促进文冠果幼树生长的效果最好。7.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NBR对文冠果苗木抗旱性的影响。NBR主要通过增强苗木的CAT、APX和POD等保护酶以及GSH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提高提高叶片组织含水量,促进苗木株高和地径生长,提高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降低丙二醛含量和光补偿点,来提高文冠果苗木的抗旱性。综合NBR对文冠果苗木各抗旱指标的影响可知,各浓度NBR处理中,0.2mg/L NBR处理增强苗木抗旱性的效果最佳。
左继林[7]2014年在《油茶高产无性系对干旱胁迫及抗旱措施的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夏秋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土壤水分条件成为制约该区农林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而油茶是南方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为该区域农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优势产业。为探索油茶高产无性系对干旱胁迫及其不同抗旱措施的响应,减轻干旱对油茶生理与产量的负面影响,也为油茶等木本油料经济林的园艺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科技支撑,本研究应用持续干旱法首次实验观测高产油茶无性系幼苗干旱胁迫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指标及光合光响应参数,并综合评价九个油茶无性系的耐旱能力;同时在夏秋旱季首次开展油茶叁个高产无性系盛果期灌溉、覆膜、覆草、培蔸抗旱与持续干旱试验,分析各措施下的油茶光合生理、果实生长、经济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轻度干旱胁迫时,油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度(SPAD)值、氮含量、存活率与CK及无性系间差异小,而在中度胁迫、重度胁迫期,叶片含水量显着减少,油茶新、老叶SPAD值降幅增大,氮代谢功能减弱,氮含量降幅加剧,存活率明显降低;不同无性系之间的下降幅度差异显着。胁迫各个阶段,新叶的氮含量与SPAD值下降幅度均高于老叶。在干旱进程中,油茶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先升后降,各无性系的表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轻度胁迫下,脯氨酸(Pro)积累量、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变化较小,增量低,但随胁迫程度的加强,上述各值变化显着,无性系间的上升幅度在干旱的中度、重度胁迫差异显着。2.高产油茶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与气孔导度(Gs)日均值在干旱胁迫过程中持续下降,但总体Tr降幅大于Pn,日变化曲线双峰值降低,成单峰状或消失;轻度或中度干旱水分利用率(WUE)上升,重度干旱WUE下降。在干旱胁迫下Gs与Tr的变化趋势相同,轻度、中度胁迫气孔限制胞间CO2浓度(Ci)与Pn降低,而重度胁迫下非气孔限制导致Ci上升而Tr下降。轻度干旱各无性系表现Pn、Tr、Ci与Gs降幅小,无性系间变幅基本一致;中度胁迫后降幅扩大,无性系间差异加大。油茶无性系赣84-8、赣兴46、赣无15在干旱胁迫中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率(AQY)、光饱和点(LSP)不断下降而暗呼吸率(Rd)上升,干旱适应能力为赣无15>赣兴46>赣84-8。3.叶片RWC与SPAD值、氮含量、Pn、Tr、Gs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MDA、POD、SOD、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及Ci呈极显着负相关。Pn、Tr、Gs与MDA、Pro含量呈显着负相关,RWC、SPAD值、氮含量与Pn、Tr、Gs呈显着正相关,Pn与Tr、Gs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88;而与Ci呈负相关;Tr与Gs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2,而Tr与Ci呈负相关。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评价无性系油茶的耐旱能力:赣无15>赣无2>赣68>赣83-4>赣兴46>赣抚20>赣84-8>赣71>赣无11。4.油茶林地夏季覆膜与覆草后的土壤0-40cm日均容积含水量分别为29.70%、27.53%,均比CK(25.52%)的高,全日变异系数分别为2.47%、7.87%,低于CK(8.79%),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稳定性;夏秋季林地采取灌溉A、灌溉B、覆膜、覆草措施后0-40cm土层的平均容积含水量分别比CK提高到1.163倍、1.158倍、1.133倍与1.112倍;培蔸、灌溉、覆膜、覆草措施均能提高土壤0-40cm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与速效磷的含量,尤其在提高0-20cm层土壤的全氮含量效果显着;覆草能最大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Zn、Ca、Cu元素的含量,且土壤20-40cm层有机质、全磷与速效磷含量高于0-20cm层;覆膜能提供土壤0-20cm层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及Fe、Mg、Ca元素含量,尤其是显着促进油茶林地Zn、Ca元素的含量;培蔸明显有利于土壤0-20cm层的速效氮、速效钾及Fe、Mg、Ca元素含量的增长。灌溉可提高土壤中全钾、速效氮、Fe、Mn元素含量,尤其是土壤0-20cm土层有机质、全钾、速效氮含量;但也促进Cu、Zn、Mg与Ca元素含量的流失,尤其是减少土壤20-40cm层的有机质与Zn含量。5.高产油茶赣68、赣83-4、赣84-8、赣71、赣永5、赣8与赣兴48无性系在灌溉、覆膜、覆草措施下,七月不同生长阶段的平均果径与果高生长量均大于CK;不同措施下的果径与果高生长速度为灌溉A>覆膜>灌溉B>覆草,且各措施下的果形指数差异显着,灌溉能促进果形指数增大,果形圆满。油茶无性系赣84-8与赣71的平均Pn、WUE、Gs与SPAD等生理指标在灌溉、覆膜与覆草措施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大灌溉量是提高油茶夏旱期光合生产力的最有效措施。6.夏秋旱期高产油茶林地采取灌溉、覆膜、覆草、培蔸抗旱措施后,油茶高产无性系平均单果重比CK增长25.118%、10.899%、10.80%与7.077%;鲜出籽率增加到1.179倍、1.105倍、1.092倍与1.10倍;干籽含油率提高29.983%、30.554%、18.474%与15.710%;覆膜与覆草下油茶株产量分别比CK增加53.64%、86.11%,冠幅产量比CK分别提高到1.32倍、1.75倍;短期效果覆膜措施好,长期覆草措施优于覆膜,且与CK差异显着。株产量与冠幅产量、鲜出籽率、干籽含油率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均≥0.93;冠幅产量与鲜出籽率、干籽含油率呈显着正相关。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各抗旱措施的效果:灌溉>培蔸>覆膜>覆草>CK>持续干旱。
刘朝斌[8]2012年在《核桃遗传多样性与优良类型选择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核桃主产区陕西、新疆、云南等不同产地的核桃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并在陕西洛南、黄龙进行引种栽培,测定了核桃的13个形态指标、5个经济性状指标,以及不同类型DNA遗传标记,分析了不同类型核桃的生长、坚果品质、耐低温生理、生态适应性等差异;综合评价出优良的区域性种质资源,为核桃良种选育和区划提供了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对12个产地核桃的形态表型和核桃经济性状的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形态和经济性状差异较大,多样性丰富。13个主要形态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8-19.1%,其中胸径、叶片厚度、坚果大小、侧花芽比例、平均枝长、产量等变异系数大于10%;5个经济指标的变异系数为9.7-37.14%。胸径、叶片厚度、侧花芽率与产量也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不同产地核桃生长性状、质量性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核桃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指标具有关联性。2、对采自我国不同生态地理区的44个核桃样品、8个铁核桃样品和引自美国的7个核桃样品应用多态性较高的16个核桃SSR标记分析,共获得87个等位基因,扩增等位基因平均为5.4个。每个SSR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3894,各位点PIC值平均为0.6632;核桃组59个样品的杂合度平均0.387,杂合度较低;对59个核桃组聚类分析表明:来自秦岭山地的核桃样品与华北核桃应属于同一生态类型;巩留的野核桃应属于与新疆生态型和华北生态型不同的一个独立的生态型;美国核桃和铁核桃应属于核桃种下不同的生态类型。3、自然降温条件下核桃耐寒分析表明,新疆核桃类型最耐寒。将原产云南、四川、陕西、新疆的优良核桃类型,集中栽培在洛南山区,测定其在自然降温条件下的保护酶、可溶性蛋白等抗寒性指标,比较分析其耐寒性差异,不同产地核桃的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新疆、陕西、四川、云南核桃。新疆核桃抗寒性较强,说明了核桃的抗寒能力和其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4、核桃不同类型引种试验中,形态和经济性状指标与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12个核桃类型在陕西洛南均能正常生长和结果。2个试验点各地理类型的嫁接建园成活率差异不大,但核桃形态指标差异显着;营养期与结果期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类型间差异显着;各核桃类型稳产程度大小依次为A2、A3、A1、A5、A7、A9、A6、A4、A8;随着核桃园进入结果盛期后,各类型的核桃产量逐步趋向稳定;各类型年平均叶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等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出适合在陕西省产区栽培的核桃优良类型,表现优异的地理类型有A1、A2、A3、A6、A7、A5,其经济性状的增益在10.68%~31.67%之间。
刘玮[9]2005年在《N、P、K水平对核桃幼树生长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采用室外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N、P、K肥处理对3年生早实核桃辽宁1号、晚实核桃清香的影响。通过对盆栽核桃幼树生物学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提出了适合定州德胜苗圃场核桃幼树生长的合理施肥量,初步探讨了N、P、K肥对幼树生长的不同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清香和辽宁1号核桃幼树体内N元素含量叶片大于根系,根系大于枝条;P元素含量根系大于叶片,叶片大于枝条;K元素叶片中最多,枝条和根系内含量相当。 2.增施N、P肥对枝条生长量的影响不大,相同品种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增施K肥清香在K3处理枝条生长量较大,但辽宁1号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清香枝条生长量明显大于辽宁1号。 3.清香幼树根系生长量和生物学产量明显高于辽宁1号;不同处理中随着N肥施入量的增加清香和辽宁1号的根系生长量都明显增加,随着P、K肥施入量的增加二者的根系生长量也有所增加,在P2、K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在生物学产量上N3、P2、K2处理表现最好。 4.清香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辽宁1号;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的变化相一致。在不同处理中清香叶绿素总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随着N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辽宁1号则表现为N3处理较好。P、K肥则是分别在P2、K2处理寸达到最高点。 5.清香叶片的SOD酶活性普遍高于辽宁1号,清香随着N、P、K肥施入量的增加SOD酶活性明显增加,其中在N3、P2、K2处理时表现较好。辽宁1号除增施N肥SOD酶活性有所增加外,P、K肥效果不明显。POD酶活性的变化比较复杂,规律不明显。 6.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适合定州德胜苗圃场的施肥用量为N3、P2、K2处理,即N肥100mg/kg土壤,P肥100mg/kg土壤,K肥100mg/kg土壤。
叶济蓉[10]2007年在《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龙眼是重要的热带南亚热带果树。为了全面了解龙眼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给研究龙眼的专家、学者及决策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2006年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采用回溯性文献检索方法,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1989-2006年)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利用《AGRIS》(粮农组织农业索引)(1989-2006年)及《CABI》(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1989-2006年)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际龙眼文献数掘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作者分布等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核心期刊;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对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以及作者所属国家分布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利用建立的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统计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不同分类主题的龙眼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后分别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各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果树的计量分析结果相比,我国在龙眼研究方面年均发文量居中下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龙眼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技术和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2个领域,龙眼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量相对较少;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和栽培管理技术2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显着,而育种及生物技术2个领域的文献量相对较少;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技术、贮藏保鲜及加工这2个领域的文献量在数据库中所占比例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相比较小;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年文献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我国龙眼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总体上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逐年增多,近几年年文献量增长尤为显着;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大体上一致;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文献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占30.0%),其次是泰国(占19.0%),美国第叁,占16.3%;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有38位;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期刊有10种;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为89.6%,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各分类主题的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都超过80%,表明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占领先地位;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龙眼分类主题的年文献量在近几年基本上均呈增长态势,说明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在近几年不断增加,最后对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分别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1]. 核桃幼树生长特性及其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 刘新彩. 河北农业大学. 2004
[2]. 红富士苹果园冠层太阳辐射分布及水分生态生理研究[D]. 阎腾飞. 山东农业大学. 2011
[3]. 臭椿生理生化特性与抗光肩星天牛的化学机制[D]. 曹兵. 南京林业大学. 2004
[4]. 土壤水分对梨树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孙继亮. 南京农业大学. 2011
[5]. 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生理生态要素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周静. 南京农业大学. 2008
[6]. 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后文冠果苗木的抗旱性研究[D]. 冯朝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7]. 油茶高产无性系对干旱胁迫及抗旱措施的响应[D]. 左继林. 南京林业大学. 2014
[8]. 核桃遗传多样性与优良类型选择研究[D]. 刘朝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9]. N、P、K水平对核桃幼树生长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D]. 刘玮. 河北农业大学. 2005
[10]. 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D]. 叶济蓉. 福建农林大学. 2007
标签:园艺论文; 核桃论文; 土壤含水量论文; 光合速率论文; 土壤结构论文; 土壤分类论文; 生物技术论文; 油茶论文; 柑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