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招娣
〔摘要〕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体现在中考试题上就是越来越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的能力。但学生却往往对这类题无从下手,导致失分严重。我将从考点、题型分析、答题指导三方面对这类题进行探究,希望给同行的教学及学生的答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考现代文阅读体验探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体现在中考试题上就是越来越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的能力。
2010年宁波初中生学业考试中,这类题的分值有5分,全大市平均得分只是2.25分,难度系数0.45。可见,这类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难度比较大,已经成为学生阅读失分的关键。下面,我将从考点、题型、答题指导三方面来探究这类题型,希望给同行的教学及学生的答题有所帮助。
1明确考点
2011年宁波市学业考试说明中对这类题的解读是: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是:①在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②结合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形象塑造、表达技巧等进行评析;③根据文意合理推断、想象、探究。一般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作品的阅读要求是:①根据文意,对现象、原理和观点作简要说明和阐释;②针对文本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从本质上讲,这类题的开放性很强,它鼓励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和有创意地解答,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答题时就可以天马行空,随意乱答。它必然受到语言小环境的限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答题的原则是在开放中知晓限制,在限制中独运匠心。所以这类题的答题基本要求是尊重社会性、体现文本性、追求个体性。
2题型形式及答题指导
这类题型一般体现为四种形式。
2.1体验感悟型,即在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这就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并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即能做到如叶圣陶说的:“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如2010年宁波市中考第12题,“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这类题在作答时关键是不能脱离文本,自起炉灶,自我的启示必须是在文本的意义基础上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得出合情合理的启示。启示要合情理就必须既关联文本,又关联现实,还体现社会性。所以,这类题答题可以依据文本理解+自我启示。
2.2观点碰撞型,就是对文本中的现象、原理、作者观点等有自己的评价或看法。如2009年温州市中考第16题,“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这类题答题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且这个观点必须是符合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的;其次理由要分条陈述;再次可以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来答题。示例一:我觉得这个观点(这种做法)是对的。因为……;……;……,所以这个观点(这种做法)是正确的。示例二:我觉得这个观点有不妥之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所以这个观点(这种做法)是不妥的(错误的)。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做(这种观点)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不妥之处:……。这类题答题时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切不可公然违背社会道德准则。
2.3想象描绘型,就是能够根据文意进行合理的想象、推断和探究,它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时也要求有修辞手法的使用等。
如2006年宁波市中考第11题,“文中第⑧段说,当我们仰望“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这些事物时,内心会涌起“波澜”和“涟漪”。请从中选择一个,描写该事物(3分)”这类题的想象要建立在已有文本的基础之上,并采用一定的修辞将想象具体化。
2.4发现探究型,就是针对文本能提出疑问,或探究。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而且需要调动学生课内外的积累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如2010年宁波市中考第17题,“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水井文化的探索发现。(3分)链接一:据《汉书》记载,有一个叫孟通的县令,挖井得到一块白石,石头上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红色字样。后来,王莽以“新井自出”等十二符瑞出现为理由,堂而皇之地当起了皇帝。链接二:世博园内的智利馆巧思妙想,馆内挖井。从井口向内张望,智利的风土人情,清晰可见,两园情谊,“一井相连”。链接三:古井是最富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建筑。我们要保护好井遗迹,做好井文章,把历史馈赠的这笔丰厚的遗产用好、用活。这样,乡土中国才有她的乡土气、市井味。”
这类题分为归纳探究和发散探究。所谓归纳探究,即多则材料互为补充,体现一个共同主题;发散探究指多则材料反映多个主题,得出不同结论。所以在答题时首先得判断是归纳探究还是发散探究,再做归纳概括或发散思维来解答。
近几年的中考,体验探究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老师的青睐,分值的比例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体验探究能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期在中考时能得心应手地答好这类题。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潘天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