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锐(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妇产科1170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8例患者存活5年以上者42例,死亡16例,总生存率为72.4%。第1年内8例复发;第2年5例复发;第3年3例复发;42例随访结束时仍正常。分期越晚,分化越低,病变范围越广,患者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措施;随访发现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经过积极合理正确的临床治疗,能够提高延长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诊治效果观察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三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癌症总数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好发于绝经后妇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并经过病理确诊有完整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8例,年龄31~78岁。绝经前和绝经后病例分别为14例和44例;合并肥胖l0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3例。
1.2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血;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病程晚期可有贫血、消瘦、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等。58例患者中,不规则阴道出血46例,占79.3%;阴道排液量增多8例,占13.8%;下腹疼痛4例,占6.9%。
1.3治疗:对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首选手术治疗并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及高危因素确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放疗、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等[2]。
①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②放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的方法之一,分为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术后放疗是最主要的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及残留病灶者,术后给予放疗。③化疗主要用于晚期、复发癌、术后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④孕激素适用于晚期或复发癌不能手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极早期年轻者需保留生育功能者。56例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取样),其中广泛子宫切除6例(临床I期高分化者),全子宫切除术及双附件切除术12例(临床I期低分化或绝经后患者),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38例(临床Ⅱ期以上、特殊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1/2、盆腹腔淋巴结大者)。其中32例术后辅助放疗,放疗包括腔内后装和盆腔外照射;29例术后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顺铂(DDP)。2例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及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仅单纯的放疗。
1.4随访:58例患者由专人负责,均至少随访5年。
2.结果
56例手术患者中所有病例均有术前、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依据,其中,腺癌46例,透明细胞癌4例,乳头状腺癌3例,腺鳞混合癌1例,黏液性腺癌及鳞癌各1例。
预后58例患者存活5年以上者42例,死亡16例,总生存率为72.4%。8例在第1年内复发;5例在第2年复发;3例第3年复发;42例随访结束时仍正常。分期越晚,分化越低,病变范围越广,患者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
3.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好发于任何年龄,但一般好发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不清,但普遍认为与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此外,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不育、性腺发育不良和功能异常性出血以及绝经期延长等也被证实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密切相关[3]。本文研究显示患者的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
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配合术前或术后放疗,辅以激素及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基本术式应根据开腹后的全面探查、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做细胞学检查及可疑部位的组织活检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病理发现有高危因素者,应给予术后补充放疗,防止转移或复发。子宫内膜癌早期最主要转移途径为淋巴转移,波及输卵管、宫颈管及阴道等;晚期患者可出现血行转移至全身各器官如肺、肝及骨骼等。本组58例患者中1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达13.7%,复发率较高,故临床上研究早期诊断检测技术尤为重要。
总之,子宫内膜癌患者大多早期有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简单、准确率高,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9.
[2]赵晓东,张毅.子宫内膜癌的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56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44-l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