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甲氧基补骨脂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补骨脂,凝胶,脂质体,纳米,小鼠,高效,色谱。
甲氧基补骨脂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娜,曹葳葳,仇维华,白玉华,何法[1](2019)在《RP-HPLC-UV法同时测定毛大丁草中大丁苷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方法同时测定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L.) Cass.)中大丁苷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的含量。方法采用WondaCract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使用乙腈(A)-水(B)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25℃。结果大丁苷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3和0.999 4。实验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能达到要求,大丁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30%、8-甲氧基补骨脂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40%。以上2种成分都可以与基线分离,并且无其他成分峰的干扰。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毛大丁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天伟,崔蓉,张宝旭[2](2018)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8-甲氧基补骨脂素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小鼠血浆中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8-MOP)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方法,并应用于8-MOP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5-甲氧基补骨脂素为内标,Waters Symmetry~C_(18)柱(250 mm×4.6 mm,5μm)分离,等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55∶45),流速为1.0 m 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分别为334 nm和484 nm,内标法定量。60只雄性健康的ICR小鼠随机分为12组,对照组以1%(质量分数)吐温80灌胃给药,其余11组小鼠灌胃给药8-MOP(40 mg/kg),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中8-MOP的浓度,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小鼠血浆中8-MOP在0.05~1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3),检出限为0.015 mg/L;高、中、低3种浓度8-MOP的加标回收率为92.5%~100.6%;日内精密度为3.3%~8.2%,日间精密度为3.4%~6.7%;提取回收率为90.9%~92.0%;小鼠血浆样品在-80℃下至少可以保存15 d。小鼠灌胃给药后5 min即可在小鼠血浆中检出8-MOP(1.4 mg/L),给药2 h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峰值,且给药后24 h仍可检出(1.1 mg/L)。t_(1/2)为(39.21±3.65)h,C_(max)为(2.31±0.02)mg/L,t_(max)为(2.00±0.00)h,AUC_(0-t)为(33.34±1.19)(h·mg)/L。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小鼠体内8-MOP药代动力学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欧歌,向大雄[3](2017)在《8-甲氧基补骨脂素微乳及其微乳凝胶的在体透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微乳及其微乳凝胶的在体透皮性能。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对8-MOP微乳、8-MOP微乳凝胶和市售8-MOP溶液分别进行在体透皮实验,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HPLC法测定血样及鼠皮中药物含量。结果 8-MOP微乳组的AUC_(0~24)是溶液组的2.9倍,药物皮肤滞留量是后者的4.9倍,即相对提高了滞留量;微乳组和微乳凝胶组之间的AUC_(0~24)、AUC_(0~∞)和皮肤滞留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乳凝胶组的AUC_(0~24)是溶液组的2.85倍,但药物皮肤滞留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市售8-MOP溶液剂相比,8-MOP微乳能提高药物的滞留透过比,制备成微乳凝胶后,降低了药物的皮肤滞留性。(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7年12期)
吴天伟,崔蓉,张宝旭[4](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肝组织中两种甲氧基补骨脂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小鼠肝组织中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与5-甲氧基补骨脂素(5-MOP)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Waters Symmetry C_(18)柱(250 mm×4.6 mm,5μm)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V/V),流速为1.0 m 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334 nm与484 nm。小鼠肝组织中8-MOP与5-MOP在0.10~25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r值分别为0.9998与0.9994;8-MOP与5-MOP的定量限分别为4.0 ng/g和1.0 ng/g;8-MOP与5-MOP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1%~102.0%与94.2%~103.2%;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6.6%~98.6%与92.6%~98.4%;基质效应分别为95.6%~98.2%与91.4%~99.6%;日内精密度分别为2.7%~3.3%与5.2%~5.5%;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4%~2.4%与0.3%~1.6%。给药后小鼠肝组织中8-MOP含量为23.1~48.7 ng/g。方法适用于小鼠肝组织中8-MOP与5-MOP的同时测定。(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7年10期)
秦思,温炬,周贵滨,郑荣昌[5](2014)在《不同剂型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大鼠体外透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凝胶、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8-MOP酊剂叁种剂型药物的透皮差异进行比较,探讨叁种不同剂型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大鼠体外透皮性。方法:将叁种不同剂型8-MOP通过含有离体鼠皮的扩散池,测定鼠皮以及接受池中8-MOP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对不同时间点3种不同剂型8-MOP的累积渗透量作图,对各组皮肤滞留量两两进行t检验。结果:8-MOP脂质体凝胶组在接受液中的累积渗透量小于8-MOP脂质体组和酊剂组;8-MOP酊剂组渗透量从第3 h后开始急剧升高;比较各组皮肤内滞留的药量,8-MOP脂质体凝胶组高于8-MOP酊剂组,而8-MOP脂质体组又高于MOP脂质体凝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97、18.97,P值均<0.05)。结论:8-MOP不同剂型有着不同的特性,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更具有皮肤亲和性,更有利于药物在皮肤内滞留发挥药物作用。(本文来源于《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郑荣昌,温炬,冯洁莹,马静,周贵滨[6](2013)在《不同方法制备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皮肤靶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8-甲氧基补骨脂素(MOP)柔性纳米脂质体的皮肤靶向性。方法分别采用逆相蒸发法、乙醚注入法、薄膜法、薄膜-超声法等方法制备3H-MOP柔性纳米脂质体,根据脂质体包封率、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评价脂质体质量。取上述4种方法制得的3H-MOP柔性纳米脂质体涂抹于SD大鼠皮肤,分别在1,2,4 h后用液体闪烁仪测定3H-MOP的皮肤滞留量和血药浓度。结果薄膜-超声法包封率高,平均粒径适中,Zeta电位负值较高,皮肤的靶向性较好。结论薄膜-超声法制备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质量较好,皮肤靶向性强。(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郑荣昌,马静,周贵滨,秦思,温炬[7](2013)在《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不同研制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制备8-甲氧基补骨脂素(MOP)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合适方法。方法:根据正交实验设计及预试验,确定基本配方大豆磷脂∶胆固醇∶MOP∶胆酸钠=20∶10∶3∶10。分别采用逆相蒸发法、乙醚注入法、薄膜法、薄膜-超声法等方法制备MOP柔性纳米脂质体,比较脂质体包封率、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低,粒径大;乙醚注入法包封率低且平均粒径小;薄膜法包封率高,粒径大;薄膜-超声法包封率高,平均粒径适中,且Zeta电位负值较高;超声15min获得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平均粒径大小合适,Zeta电位的负值也比较高。结论:采用薄膜-超声法,超声时间15min是制备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比较适宜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温炬,秦思,周贵滨,马静,冯洁莹[8](2013)在《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an,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设计优选该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用扫描电镜观测其外观及分布,采用高速离心法处理样品,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所得脂质体外观圆整,分布较均匀,平均包封率(89.7±1.2)%(n=5)。结论:该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具有开发价值。(本文来源于《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秦思,温炬,马静,冯洁莹,郑荣昌[9](2013)在《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凝胶对白癜风豚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8-甲氧基补骨脂素(MOP)柔性纳米脂质体凝胶对白癜风豚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化学脱色法制备白癜风豚鼠动物模型,豚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OP脂质体凝胶组、MOP酊剂组,每组10只。以表皮毛囊黑色素生成、血清胆碱酯酶、酪氨酸酶及丙二醛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正常对照组100%,MOP脂质体凝胶组90%,MOP酊剂组70%,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MOP脂质体凝胶比MOP酊剂对白癜风动物的黑色素生成、胆碱酯酶和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更显着。结论:MOP脂质体凝胶比MOP酊剂对白癜风豚鼠模型有更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3年07期)
欧歌[10](2013)在《8-甲氧基补骨脂素微乳及其微乳凝胶的构建及体内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目的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自发性色素减退的皮肤病,与牛皮癣同属世界皮肤病顽疾。补骨脂是豆科植物补骨脂(Psoealea corylifolia L.)的果实,有祛白斑增色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白癜风等皮肤顽疾。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是其活性成分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其外用制剂虽然疗效更好,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治疗时副作用较大。为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最大量地保留在靶部位(皮肤表皮层)中而尽量少地进入血液循环,本课题在考察微乳处方稳定性的基础上,构建8-MOP微乳及其微乳凝胶,对其进行体外及在体透皮研究,为开发高效、低毒、方便的白癜风局部外用制剂打下基础。二、方法与结果1.o/w微乳处方的筛选首先建立了8-MOP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结果均符合测定要求。选择了2种助表面活性剂、3种表面活性剂和5种油相按不同比例与水混合制备微乳,考察了不同微乳处方的短期稳定性,选择稳定性最佳的空白处方进行载药,最终选出3个载药微乳处方进行下一步实验。2.微乳的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及质量评价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和离体乳猪皮肤模型,将稳定性佳的3个载药微乳处方分别与市售溶液剂对比,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探讨了不同处方对药物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以EL35为表面活性剂的处方渗透速率为0.39±0.022μg/h·cm2,渗透时滞为2.5±0.230h,与溶液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24h单位质量皮肤累积滞留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该处方有最大的相对滞留量,为1.67±0.32。故选择以EL35为表面活性剂的处方为最佳微乳处方,并对其进行体外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该处方外观均一、平均粒径为16.50nm,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满足制剂的要求。3.8-MOP微乳凝胶的构建及其体外经皮渗透研究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甘油和1,2-丙二醇为保湿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采用基质形成前加入法制备了药物含量0.1%的8-MOP微乳凝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体外质量评价,结果符合制剂要求。以8-MOP微乳为对照,对微乳凝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及体外释放度研究,结果显示,8-MOP微乳制成微乳凝胶后,渗透速率和体外释放度均未发生改变(P>0.05),透皮时滞增加,而皮肤滞留量减少,透过滞留比显着降低(P<0.01)。4.8-MOP微乳及其微乳凝胶的在体透皮研究以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对0.1%8-MOP微乳、8-MOP微乳凝胶和市售甲氧沙林溶液进行在体透皮实验。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最后一次取血后取下皮肤组织,HPLC-UV法分别测定血浆样品及皮肤样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显示,8-MOP微乳组的AUC(o-24)和AUC(o-∞)均大于溶液组(P<0.05),其中,AUC(o-24)是溶液组的2.9倍,同时微乳组的药物皮肤滞留量大于溶液组(P<0.05),是后者的4.9倍,即相对提高了滞留量。微乳凝胶组的max均大于溶液组(P<0.05),其AUC(o-24)是溶液组的2.8倍,但二者的药物皮肤滞留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微乳凝胶并无皮肤靶向性,但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叁、结论体外及在体透皮实验结果均表明,与市售甲氧沙林溶液剂相比,8-MOP微乳能提高药物的滞留透过比,具有一定的皮肤靶向性。制备成微乳凝胶后,经皮渗透行为和体外释放度不发生改变,但药物皮肤滞留量减少,导致制剂没有皮肤靶向性。可考虑将微乳做成喷雾剂直接使用。图26幅,表31个,参考文献33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甲氧基补骨脂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小鼠血浆中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8-MOP)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方法,并应用于8-MOP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5-甲氧基补骨脂素为内标,Waters Symmetry~C_(18)柱(250 mm×4.6 mm,5μm)分离,等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55∶45),流速为1.0 m 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分别为334 nm和484 nm,内标法定量。60只雄性健康的ICR小鼠随机分为12组,对照组以1%(质量分数)吐温80灌胃给药,其余11组小鼠灌胃给药8-MOP(40 mg/kg),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中8-MOP的浓度,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小鼠血浆中8-MOP在0.05~1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3),检出限为0.015 mg/L;高、中、低3种浓度8-MOP的加标回收率为92.5%~100.6%;日内精密度为3.3%~8.2%,日间精密度为3.4%~6.7%;提取回收率为90.9%~92.0%;小鼠血浆样品在-80℃下至少可以保存15 d。小鼠灌胃给药后5 min即可在小鼠血浆中检出8-MOP(1.4 mg/L),给药2 h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峰值,且给药后24 h仍可检出(1.1 mg/L)。t_(1/2)为(39.21±3.65)h,C_(max)为(2.31±0.02)mg/L,t_(max)为(2.00±0.00)h,AUC_(0-t)为(33.34±1.19)(h·mg)/L。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小鼠体内8-MOP药代动力学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氧基补骨脂素论文参考文献
[1].王娜,曹葳葳,仇维华,白玉华,何法.RP-HPLC-UV法同时测定毛大丁草中大丁苷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
[2].吴天伟,崔蓉,张宝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8-甲氧基补骨脂素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3].欧歌,向大雄.8-甲氧基补骨脂素微乳及其微乳凝胶的在体透皮研究[J].中南药学.2017
[4].吴天伟,崔蓉,张宝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肝组织中两种甲氧基补骨脂素[J].分析试验室.2017
[5].秦思,温炬,周贵滨,郑荣昌.不同剂型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大鼠体外透皮研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4
[6].郑荣昌,温炬,冯洁莹,马静,周贵滨.不同方法制备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皮肤靶向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
[7].郑荣昌,马静,周贵滨,秦思,温炬.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不同研制方法的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3
[8].温炬,秦思,周贵滨,马静,冯洁莹.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
[9].秦思,温炬,马静,冯洁莹,郑荣昌.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凝胶对白癜风豚鼠模型的治疗作用[J].新中医.2013
[10].欧歌.8-甲氧基补骨脂素微乳及其微乳凝胶的构建及体内外评价[D].中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