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激发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子,激发态,孤子,超导体,化学键,光化学,结构。
电子激发能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戎园波,靳承苏,郝嘎子,肖磊[1](2017)在《基于临界电子激发能研究硝胺炸药纳米化降感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实测记录了硝胺炸药颗粒在电子能作用下开始发生分解变形(在颗粒表面产生裂纹)时的状态,结合Image Pro Plus图形处理软件,计算出了硝胺炸药颗粒开始发生分解变形所需的临界电子激发能。研究结果表明:当颗粒粒径大于10μm时,随着粒径减小,硝胺炸药颗粒临界电子激发能减小;当颗粒粒径小于约10μm后,临界电子激发能随粒径减小而迅速增大;当颗粒粒径减小至约0.5μm时,随着粒径进一步减小,临界电子激发能变化不大。本研究以实测计算的临界电子激发能为基础,可从能量角度解释硝胺炸药纳米化降感机理,对指导纳米硝胺炸药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7年06期)
王玉姣,刘杰,顾志明,郭效德,姜炜[2](2015)在《AP粒度对其感度、推进剂燃烧速度及临界电子激发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固体推进剂中氧化剂AP的平均粒度对其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的影响,以及当AP加入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后,其平均粒度对改性双基推进剂燃烧速度的影响。揭示了影响AP撞击感度、摩擦感度以及推进剂燃烧速度的主要原因,即AP颗粒大小与引起其分解所需的临界电子激发能之间的关系。这对超细AP在推进剂中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王达君[3](2009)在《稀土离子系列掺杂的晶体的电子结构和4f→5d激发能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人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a)运用DV-Xα方法对搀杂在YPO_4晶体中整个镧系离子系列的电子结构进行了从头自洽的计算,并通过过渡态计算的方法计算了它们的4f→5d的跃迁能量,然后和实验上测得的激发谱的峰进行了对比指认。b)介绍和总结了关于4f-5d跃迁的简单模型的思想、理论公式及其发展,并将之运用于f~(12)d组态,对CaF_2:Yb~(3+)的激发光谱做了成功的解释。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运用DV-Xα方法,在其相对论自旋极化以及镶嵌团簇的模式下,对搀杂在YPO_4晶体中的整个镧系系列离子(4f)~1-(4f)~(13)进行了电子结构和4f-5d跃迁计算。其中,基态计算的结果给出了体系的分子轨道能谱,总态密度和分态密度,确定了镧系离子的全部4f,5d能级在整个基质能带中的相对位置,以及他们在整个系列中的变化趋势。和实验以及近年别的理论工作(经验公式或及从头算)比较,这个变化趋势吻合得很好,而且我们计算的特征能级ε_f,ε_d数值更完全,更好。在过渡态计算方面,对于(4f)~N中N>1的情况,过渡态计算结果通常只能和若干峰的权重平均值比较,但我们发现:在我们这个因对称性低而轨道简并完全退化,同时自旋极化计算又解除了自旋简并的情况下,每个单电子能级对应唯一的单电子态,一个电子占据构型对应唯一的一个多电子态,从而一个过渡态计算结果可直接地和一个跃迁峰的零声子线相对比。本文用过渡态计算的结果和实验上观测到的所有稀土离子在YPO_4中4f-5d能量激发峰进行了对比指认,指认的结果和M.F.Reid通过参数化计算得到的指认,以及用Duan C.K.和Xia S.D.提出的简单模型的办法对激发谱指认的结果一致,各个峰值的数值吻合的很好,并由之同时优选了描述稀土离子掺杂引入的晶格畸变的参数的数值。对于实验上未观测或未观测到的4f-5d跃迁,我们可用过渡态计算预言其能量位置。此方法可应用到其它掺稀土等离子的低对称体系的f-d,和f-f以至于电荷迁移等电子跃迁计算中。在第二部分中,我们介绍和总结了关于4f-5d跃迁的简单模型的思想、理论公式及其发展(这包括原始模型、扩展模型以及两个表象),也对模型的应用(f~2d-f~(11)d组态)做了概述。我们进一步将这些理论继续运用到了f~(12)d组态,所给出的能级矩阵元表格完全可以用来做f~(12)d组态能级计算拟合。作为一个应用于f~(12)d组态的示例,我对CaF_2晶体中Yb~(3+)的4f-5d激发光谱进行了成功的解释,从而完成了简单模型对整个稀土系列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05-05)
吕劲,张爽,章立源,李俊,张信威[4](2001)在《HgBa_2 CaCu_2 O_(6+δ)的内层电子激发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相对论的自旋极化局域密度函数方法计算了HgBa2 CaCu2 O6+δ 的电子结构。得到的内层电子激发能基本上与X光电子谱一致 ,其中自旋 轨道劈裂值与实验符合得尤其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3期)
马允胜,吴长勤,孙鑫,傅荣堂,傅柔励[5](1997)在《电子相互作用和孤子元激发(Ⅱ)电子关联对孤子激发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相互作用对孤子的激发能是增加还是减小,各种理论相互矛盾.分析了产生矛盾的原因,提出了计算孤子激发能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电子相互作用使荷电孤子对的激发能增加,其增加的幅度小于电子空穴对激发能的增加幅度(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张彩云,张晋虎[6](1994)在《共价键的键能与电子激发能和成键能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性质的分析,对分子的热化学键能与电子激发能、成键能力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明.(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4年01期)
吴国生,蒋龙祥[7](1985)在《螺环化合物正交π电子间分子内激发能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 由于分子内激发能迁移方向(简称IEET)与激发态化学反应密切有关,人们对此有很大兴趣。螺吡喃是众所周知的光致色变化合物,其反应机理通常认为是C—O键断裂。支持这个机理的实验依据是间接的,即,有色体的IR与部花青类似。鉴于缺乏光化学允许过渡态的信息,这个机理可能太简单化。在前文中,我们发现螺吡喃的单线态和叁线态都有反应活性和芳香性p轨道参与反应机理。现在拟报道关于过渡态的研究结果,研究中用3,3-二甲基-1,2,2-叁苯基吲哚,IX和2、2-二甲基-5,6-苯骈-2H-氧萘,X,作为N-苯基螺吡喃的组份模型。(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5年08期)
电子激发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固体推进剂中氧化剂AP的平均粒度对其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的影响,以及当AP加入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后,其平均粒度对改性双基推进剂燃烧速度的影响。揭示了影响AP撞击感度、摩擦感度以及推进剂燃烧速度的主要原因,即AP颗粒大小与引起其分解所需的临界电子激发能之间的关系。这对超细AP在推进剂中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激发能论文参考文献
[1].刘杰,戎园波,靳承苏,郝嘎子,肖磊.基于临界电子激发能研究硝胺炸药纳米化降感机理[J].中国材料进展.2017
[2].王玉姣,刘杰,顾志明,郭效德,姜炜.AP粒度对其感度、推进剂燃烧速度及临界电子激发能的影响[J].固体火箭技术.2015
[3].王达君.稀土离子系列掺杂的晶体的电子结构和4f→5d激发能的计算[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4].吕劲,张爽,章立源,李俊,张信威.HgBa_2CaCu_2O_(6+δ)的内层电子激发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5].马允胜,吴长勤,孙鑫,傅荣堂,傅柔励.电子相互作用和孤子元激发(Ⅱ)电子关联对孤子激发能的影响[J].物理学报.1997
[6].张彩云,张晋虎.共价键的键能与电子激发能和成键能力的关系[J].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7].吴国生,蒋龙祥.螺环化合物正交π电子间分子内激发能迁移[J].科学通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