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群(河南三门峡市第一高中河南三门峡472000)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5-005-03
高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政治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了全面了解90后在校高中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状况,以便寻找相应的对策提高其素质,笔者对我校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抽取了高一、高二各三个班共250名学生,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1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技术统计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政治素质方面
(1)调查
(2)分析
从调查数据看,同学们对我国实行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认同度。88.8%的学生赞同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80%的学xxxxxxxxxxxxxxxxxxxxxxx生认可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为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的占78.6%,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民主的占80%。以上情况表明,同学们在基本政治观点和重大政治问题的态度上主流是好的,他们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很高的热爱社会主义热情。
但他们一些人的政治素质仍不可低估。从调查数据看,学生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党的领导的认同度,高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认为不如资本主义的占10.2%,认为资本主义更民主的占14.4%。更有甚者,还有5.6%认为无政府主义更民主。
(3)对策
政治素质一般泛指学生对政治知识、政治认知、政治认同、政治参与等一系列的认识、态度及能力。要提高90后高中生的政治素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是高一下期的《政治生活》教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教学,让学生全面把握我国的国家制度(国体、政体)、民主制度、政党制度等政治知识,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深入实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政治生活,以提高学生政治认知、政治认同的认识、态度及能力。
2.思想素质方面
(1)调查
(2)分析
从调查数据看,67.4%的学生不信仰宗教;坚决反对邪教的占94.9%;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的高达88.4%;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想到国家利益占31.6%;当看到有损国格的行为发生时,非常愤慨的占73.5%,加以制止的占23.7%。以上情况表明,同学们的思想素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
但他们一些人的思想素质仍令人担忧。从调查数据看,学生中信仰宗教的占11.6%,半信半疑占21%,明显高出全国信教的平均比例;居然还有2.8%的学生认为邪教是宗教;感到自己是中国人自卑的有1.4%;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想到个人利益的有8.9%;当看到有损国格的行为发生时,采取置之不理态度的占2.8%。这暴露出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精神,趋向务实化、功利化,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3)对策
人的思想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行、修养操守等等。要提高90后高中生的思想素质,必须做到:第一,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思想政治课高二下期要加强《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其他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行和修养操守等。
3.道德素质方面
(1)调查
(2)分析
调查显示,在买东西时发现收款员多找了钱怎么办,67.4%的学生会马上把钱还给收款员;当捡到别人钱财时,32.6%的学生回积极寻找失主;借别人的钱物92.1%的学生能按时归还;对于考试作弊,79.5%的同学选择保持平静心态认真答题。这表明,高中学生中在在拾金不昧、诚实守信、遵守纪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买东西时发现多找了自己钱,拿起钱马上走的占9.8%,捡到别人钱财留着归自己的高达23.7%;借别人钱物赖着不还的占3.2%;考试时找机会作弊的占3.8%,看看别人的反应再做决定的占16.7%。这说明我们同学中仍有少数学生缺乏应有的道德观念。
(3)对策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要提高90后高中生的道德素质,必须做到:第一,学校要创设培养道德素质的有利环境,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第二,政治课教师要通过《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学,培养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水平,陶冶道德情感。第三,各科教师要结合所教内容,渗透辨是非、明善恶教育。第四,班主任要通过班会或个别谈话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荣辱观教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第五,学生要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入手,不断自省,促使学生对自己行为作出评价;不断自励,使学生在人格上不断迈向自我完善。
4.法制意识方面
(1)调查
(2)分析
调查显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一般了解的占72%以上;当问到"你看到一名罪犯正在行窃时,78.6%的学生回答拨打110及时报警;当问到"假如你家人或亲戚触犯了法律,你可能采取什么态度",77.7%的学生选了劝其自首,争取宽大。这表明,当前高中生已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具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观念。大多数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懂得基本的守法要求。
但是,22.3%的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不了解;72%的学生希望学校和相关部门能够经常举办法律方面的宣传或者法律知识的培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5%的学生在罪犯行窃时选择赶快走开确保自己安全;7%的同学在家人或亲戚触犯了法律,竟然选择出谋划策,帮助隐藏,事不关己听其自然的也有14.9%。这种潜在意识就非常危险了。这就给他们今后违法甚至犯罪打下了埋伏。这表明在高中生中进行法制教育已是非常必要的事情了。
(3)对策
法制教育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法律基本知识等。要提高90后高中生的法制意识,必须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作为骨干的法制教育工作队伍,使法制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其次,班主任通过开展争当"文明守纪学生"等活动,有机渗透法制教育。再次,充分发挥课堂教育这个主阵地的作用,各科教学都应有机地渗透法制教育。最后,把法制教育与校纪校规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到既学法又用法,既知法又守法。第二,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学校要利用家长学校提高广大家长的法制意识和教育水平,通过家长座谈会向学生家长介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第三,发挥社会教育大课堂的作用。学校可设立校园警务室,可聘请公安和政法干部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召开学校大会作法制专题报告等。
5.劳动观念方面
(1)调查
(2)分析
调查显示,对参加义务劳动持积极态度的占54%;积极参加班级值日工作的占77.2%。这表明,当前高中生大部分还是热爱劳动的。但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只占33.5%;在假期经常参加劳动的只占22.8%。这暴露出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家长溺爱等原因,他们经常参加家务劳动和其他劳动的还是少数。这样一方面会导致他们动手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不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有5.1%的学生不喜欢参加劳动;21.9%的学生对班级值日或消极值日,或能逃避则逃避。这种不喜欢参加劳动和能逃避则逃避值日的同学尽管是少数,但很容易使他们养成"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这也足够引起我们的担忧。有66.1%的学生基本上不做家务劳动;有76.8%的同学在假期基本上不参加劳动。这也表明在高中生中进行劳动观念的形成和劳动习惯的培养迫在眉睫。
(3)对策
劳动教育包括向受教育者传播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感情。要提高90后高中生的劳动观念,必须做到:第一,学校要创设劳动条件。可以建立公益劳动基地、学工劳动基地、学农劳动基地等;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第二,班主任要加强劳动教育。一要对学生开展正确的劳动观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二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值日制度,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劳动既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又是自己对班级的一份义务;三要在班级营造"劳动光荣"的舆论氛围。第三,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假期可以让孩子干一些生产劳动或公益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6.文明礼仪方面
(1)调查
(2)分析
调查显示,在公众场合从不大声喧哗的占39.5%;有25.6%的学生等待绿灯亮后通过马路;乘公交车时,看到老弱病残孕或抱婴儿的乘客上车,主动让座的占54%;当看到不文明的行为发生时,13.5%的学生能加以制止。这表明,当前高中生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有较强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
令人担忧的是,64.8%的学生竟然不知道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28.4%的同学横穿马路,违犯交通规则;46.%的学生对公交车上老弱病残孕或抱婴儿的乘客不能主动让座;当看到不文明的行为发生时,36.7%的同学选择了置之不理。这些使人难以置信的比例表明,在高中生中必须补上文明教育这一课。
(3)对策
文明礼仪教育包括礼仪、礼貌、礼节教育。要提高90后高中生的文明素质,必须做到:第一,学校编发《文明礼仪手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第二,政教处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定期评选文明学生,第三,班级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第四,充分挖掘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把文明礼仪教育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调查分析后的结论与思考: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调查,不难看出,90后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总体上是比较积极进步的,主流是健康乐观、蓬勃向上的,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具有明确的爱国主义信念、正确的目标追求、良好的品德修养、较强的自主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勇于自立自强,敢于探索创新,善于接受新知,乐于团结合作,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逐步形成,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是朝气蓬勃、大有希望的一代。
但他们一些人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也表现突出:第一,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第二,缺乏劳动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弱化。第三,价值观念错位,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第四,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缺乏关爱意识、法纪意识。第五,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第六,行为习惯失范,沉迷于网络游戏,抽烟、早恋人数增加等。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应发挥主导作用。学校不仅要在德育措施、德育形式上加大教育力度外,也要在德育内容的定位上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高中阶段德育除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外,不可忽视法制教育、劳动教育、文明教育、理想教育等。使德育内容的定位既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既继续坚持弘扬利他精神先进性的同时,又关注广泛性和普遍性的道德要求。
培养高中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有明显的收效。第一,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高中德育内容进行再定位,制订科学合理的高中德育纲要和规划;第二,学校领导要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落实德育的各项内容;第三,学校政教处要具体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使德育的各项内容都真正能落到实处;第四,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真正发挥高中德育的主阵地作用;第五,其他学科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有重点有侧重地渗透某项德育内容;第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使德育的各项内容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第七,校团委要根据青年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第八,家长要注意和学校配合,重视创设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