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广东省梅州市514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能力;朗读形式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现在,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则是中小学校园里最美的晨曲。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一定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有感情的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挥读一朗读--品读“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以读促悟,以悟促学,让师生走进轻松、快乐、高效的语文课。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培养朗读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进行朗读教学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兴趣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内部因素和基本前提。而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有效让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向往和追求,也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在教学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之时,先放轻音乐,然后用或信息技术展示庐山瀑布的奇丽,雄伟,壮观之景,师生在声,像情之中进入诗的意境,心随情动,情动与辞发。比如教学《怒吼吧,黄河》这一课时,让学生划出光未然在黄河边联想到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反问句,再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一读,使学生反复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对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更能使人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在兴趣的带领下进行潜移默化的朗读能力提高。
二.示范朗读,引导教学。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借助学生的这一优点,在指导学生的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加强对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时引导学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的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以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教师范读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例如(怒吼吧,黄河教学片),教师引读,并对文本进行补白。(“____”后为学生齐读的内容)。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挤满了人。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的声音时而_____;时而_____;时而_____;时而_____。(补白,可以多叫几位同学。)学生应该根据四个分句的意义,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使学生充分读出光未然炽热的爱国热情。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_____,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_____,_____得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____。(如学生读得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
三、组织学生形式多样的朗读。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齐读、领读、轮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一般来说,低年级常运用轻声读、齐读、分角色读,以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年级宜采用个别读、默读,有利于静思默想,潜心思考。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交叉使用。但是不管用哪一种朗读方法,都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必须按照大纲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具体朗读是,可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豪放激昂型的文章如大江奔涌、一泄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可采用班级齐读,造成一种昂扬、亢奋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明天更辉煌》一文中,通过歌曲《东方之珠》导入,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接着用听录音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感情和朗读特点,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情绪高涨、激情满怀,仿佛看到了香港回归之时的画面,课堂效果非常好。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课文类型的不同,就要选择相应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朗读曹植的《满江红》一文,我在课前录下《精忠报国》的音乐,配合学生的朗读,壮阔、豪迈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加上铿锵激昂的朗读,仿佛把学生带入英勇杀敌的现场,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所以,朗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发展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文中内容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模仿到内化到自创,能自然而然地信手粘来。
总的来说,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朗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加以正确地引导,坚持科学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会不断地提高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刘伟秋(1974.01-),女,广东省梅州市人,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小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