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 陈子兴[1]2003年在《急性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急性白血病细胞,尤其是伴有粒单分化的髓细胞或T淋巴细胞常常并发髓外组织浸润,如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这是经常导致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白血病细胞浸润,转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曾有人报道整合素,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与白血病髓外浸润的关系,然而,他们的研究均为临床相关分析,缺乏直观的体外实验,也未能6系统地解释髓外浸润的分子机制。为此我们对73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以下研究。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
李晟[2]2003年在《急性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MMP2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髓外浸润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明胶酶A(MMP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明胶酶谱法检测了4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MMP2的表达,并在体外进行了白血病细胞株穿膜实验研究。结果 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24例(52.2%)MMP2表达阳性,其中AML19例(55.9%),ALL中5例(41.7%)。MMP2阳性组与阴性组发生髓外浸润的比例分别为50.0%和18.2%(P<0.05);外周血幼稚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7.21±13.9%和62.95±17.2%(P<0.01)。体外穿膜试验证实了MMP2对白血病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论 活性MMP2可能参与白血病细胞从骨髓释出并浸润组织的过程。 二、CXCR4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对髓外浸润的意义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CXCR4表达及其对髓外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3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CXCR4的表达,还应用RT-PCR检测了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和脑膜组织CXCR4配体SDF-1的表达,并在体外进行了白血病细胞株粘附、迁移、浸润试验。结果 32例ALL中21例为CXCR4阳性表达(65.6%)。41例AML中7例为阳性表达(17.1%)。K562、U937、NB4细胞株CXCR4阳性细胞分别占0.2%、41%、52%。1例脑膜白血病患者(ALL-L1)其脑脊液中白血病细胞CXCR4表达阳性率97%。ALL中,CXCR4阳性组发生髓外浸润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分别为61.9%和18.2%,P<0.05);AML中,CXCR4阳性组外周血幼稚细胞计数低于阴性组(P<0.05)。3例人脑膜组织、1例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均表达SDF-1 α mRNA。体外试验中SDF1 α能够诱导高表达CXCR4白血病细胞粘附、促进迁移、增强浸润能力。结论 急性白血病细胞过量表达CXCR4,可能是其浸润髓外组织的分子机制之一。
汪明宇[3]2007年在《川芎嗪对HL-6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川芎嗪(Ligustrazine)是由中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提取的有效成分,属于酰胺类生物碱,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 TMP),能透过血脑屏障,现在已能人工合成。近年来,川芎嗪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川芎嗪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及抗肿瘤作用已在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但川芎嗪在抗肿瘤转移方面的作用却少有文献报道,抗白血病细胞浸润及转移作用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研究目的]以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研究对象,探索川芎嗪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初步探索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发生的机制,为临床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川芎嗪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MTT法检测川芎嗪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第二部分:川芎嗪对HL-60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用体外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法和Minicell小室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法测定不同浓度川芎嗪作用HL-60细胞48小时后对其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第叁部分:川芎嗪对HL-60细胞MMP-2/MMP-9表达的影响。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浓度川芎嗪作用HL-60细胞48小时后对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川芎嗪(400μg/ml-2000μg/ml)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川芎嗪作用HL-60细胞24小时的半量抑制浓度(IC50)为870μg/ml,48小时为667μg/ml。2不同浓度川芎嗪(50μg/ml,100μg/ml,150μg/ml)作用HL-60细胞48小时后,可抑制HL-60细胞与Matrigel胶和FN的黏附能力,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3不同浓度川芎嗪(50μg/ml,100μg/ml,150μg/ml)作用HL-60细胞48小时后,可抑制HL-60细胞穿透Minicell小室PVPF滤膜的细胞数,抑制HL-60细胞的侵袭能力,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4川芎嗪浓度为50μg/ml、100μg/ml、150μg/ml分别作用HL-60细胞48小时后,可抑制HL-60细胞中MMP-2 mRNA和MMP-2蛋白的表达,对MMP-9 mRNA和MMP-9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和意义]川芎嗪可以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推测,川芎嗪降低HL-60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是通过降低HL-60细胞的黏附能力和MMP-2的表达实现的。这一结果为临床髓外白血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川芎嗪用于中枢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傅磊[4]2012年在《干扰CXCR4表达对SHI-1细胞株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构建能特异性抑制SHI-1细胞株趋化因子受体CXCR4(CXC chemokinereceptor type4)基因表达的慢病毒siRNA载体,转染至SHI-1细胞中,降低CXCR4基因的表达,建立白血病细胞株SHI-1细胞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共培养模型,观察干扰CXCR4表达后对SHI-1细胞体外增殖、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体内裸鼠皮下成瘤模型,进一步明确CXCR4与急性白血病临床发生、发展和髓外浸润间的关系。方法:1、参照文献设计针对CXCR4的RNAi靶点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 I/BamH I酶切后的GV248-EGFP载体连接产生RNA慢病毒载体GV248-LV,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GV248-LV、pHelper1.0和pHelper2.0质粒经脂质体2000将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用逐孔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同理针对CXCR4阴性干扰序列,构建阴性病毒,测定病毒滴度。2、分SHI-1细胞为SHI-1/CXCR4组、SHI-1/NC组和SHI-1组共3组,其中SHI-1/CXCR4组为SHI-1细胞转染特异性干扰CXCR4基因表达的慢病毒干扰载体,SHI-1/NC组为转染含无关序列片段的慢病毒载体,SHI-1组不做任何处理,培养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FCM)观察各组SHI-1细胞转染病毒载体后的GFP荧光率,MTT法检测3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半定量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流式细胞术检测CXCR4表达的改变。成功干扰SHI-1细胞CXCR4表达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SHI-1细胞中MMP-2、MMP-9mRNA的表达。3、体外培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BMSCs,分别与3组细胞共培养24h,检测3组细胞与BMSCs细胞之间黏附能力改变。4、按1:10比例将BMSCs与叁组SHI-1细胞接种于铺有Matrigel基质胶的Millicell小室中,建立SHI-1细胞跨Matrigel侵袭模型,共培养24h后,观察表达不同程度CXCR4的SHI-1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5、皮下成瘤模型:购买5-6周龄BALB/c裸鼠,分为3组,予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分别给予左腋皮下注射SHI-1、SHI/NC、SHI-1/CXCR4细胞1X107/只,每组5只,观察腋下肿瘤大小,测量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结果:(1)通过逐孔稀释法,成功构建了带有GFP绿色荧光的可供转染的慢病毒,测得阳性病毒滴度为8.00×108TU/ml,阴性病毒滴度为1.00×109TU/ml。(2)转染细胞后FCM检测SHI-1/CXCR4组GFP荧光率为93%、SHI-1/NC组为92%,MTT发现各组细胞间不同时间点的OD值无明显差异(均p>0.05)。半定量RT-PCR及qPCR检测发现SHI-1/CXCR4组的CXCR4的表达下降76%,FCM检测发现SHI-1/CXCR4组的CXCR4的表达被敲减了69.6%,而SHI-1/NC与SHI-1细胞之间无显着差异。成功干扰SHI-1细胞CXCR4表达后, qPCR检测发现SHI-1/CXCR4组的MMP-2、MMP-9mRNA表达分别下降63%和62%,而SHI-1/NC组与SHI-1组间的MMP-2mRNA及MMP-9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3)与BMSCs共培养24h后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到SHI-1/CXCR4组细胞的黏附能力明显下降,计算骨髓基质细胞对各组SHI-1细胞的黏附个数,SHI-1组为(56.1±5.1),SHI-1/NC组为(57.6±5.4)、SHI-1/CXCR4组为(25.1±5.5),SHI-1/CXCR4组的黏附率较SHI-1组和SHI-1/NC组显着降低(p<0.01),而SHI-1组与SHI-1/NC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单独的SHI-1细胞不能跨Matrigel基质胶向Millicell下层移行,与BMSCs共培养24h后,SHI-1细胞跨Matrigel基质胶向下层移行能力显着提高,24h后移行至下层的细胞占接种细胞数的比例分别为SHI-1+BMSCs (20.3±3.7)%;SHI-1/NC+BMSCs(19.6±4.2)%;SHI-1/CXCR4+BMSCs(9.2±2.1)%。SHI-1/CXCR4组与SHI-1组及SHI-1/NC组相比侵袭力显着下降(p<0.01),而SHI-1组与SHI-1/NC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皮下成瘤模型发现SHI-1/CXCR4细胞组的皮下成瘤能力完全被抑制。SHI-1及SHI-1/NC细胞组裸鼠皮下形成的肿瘤重量和体积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成功构建可抑制CXCR4基因表达的慢病毒siRNA载体,可供进一步实验研究。(2)转染慢病毒载体后SHI-1细胞的CXCR4的表达被成功干扰,且MMP-2、MMP-9mRNA的表达也下降。SHI-1/CXCR4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但黏附能力明显下降,提示CXCR4参与的细胞通路可影响SHI-1细胞的黏附功能。(3)在白血病患者BMSCs与白血病SHI-1细胞接触时,SHI-1细胞跨Matrigel基质胶能力提高,干扰CXCR4表达后,其侵袭能力下降,可能是BMSCs与SHI-1细胞通过CXCR4及MMP-2、MMP-9等来诱导SHI-1细胞跨Matrigel侵袭能力提高,为白血病细胞向髓外浸润的重要机制之一。(4)皮下成瘤模型结果表明,干扰CXCR4表达后,SHI-1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能力被完全抑制,提示CXCR4在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定植及局部浸润起到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基因沉默CXCR4的表达后,SHI-1细胞株的黏附能力、体外侵袭能力及裸鼠皮下成瘤率明显下降,提示CXCR4与急性白血病细胞的生长、迁移、浸润密不可分,为急性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薛宁[5]2018年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确诊并进行规范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类型、病原体的种类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预防及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7年在西京医院儿科及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血液科确诊并进行规范化疗的11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生化检查、骨髓抑制情况、院内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共住院997例次,化疗后进入骨髓抑制742例次,所占比例74.4%。共发生感染648例次,感染发生率为64.9%。其中,骨髓抑制期内出现院内感染次数为247例次,所占比例为38.1%。其中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高达57.5%。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病原体培养阳性率仅为31.2%,其中以G-菌株为主;骨髓抑制期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疾病危险度分组、住院季节、住院时长、病房类型、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结论:急性白血病儿童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高,在此期间易出现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是提高急性白血病治疗水平和患儿生存率的重要方面。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的病原检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当感染菌未明确时,可指导临床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骨髓抑制程度、住院季节、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发生关系密切。
章大谦[6]2010年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脑脊液趋化因子SDF-1测定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检测趋化因子SDF-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 SDF-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9例,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4例;45例患者均于化疗前留取血清标本,其中40例患者在鞘内注射前留取脑脊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含量,同时检测其它临床相关指标,分别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比较血清、脑脊液SDF-1值在不同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ALL患者组、AML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的SDF-1水平分别为4254.37±2686.58、2399.99±904.66、2339.85±672.25(pg/ml),其中ALL组患者明显高于AML组及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NSL患者组及非CNSL患者组SDF-1血清水平分别为3700.05±438.25、3132.50±2158.58(pg/ml),组间无显着差别;AML患者中M4+M5、M1+M2和M3叁组血清SDF-1水平分别为3596.55±750.44、2285.05±783.07、1833.52±592.41(pg/ml), M4+M5组明显高于M3组和M1+M2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血清SDF-1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LL患者组、AML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SDF-1水平分别为4577.59±1546.35、3100.32±1405.87、1978.53±857.99(pg/ml),其中急性白血病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高于AML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L患者组及非CNSL患者组脑脊液SDF-1水平分别为5236.30±750.12、3642.66±1634.53(pg/ml), CNSL患者组高于非CNS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中M4+M5组、M1+M2组、M3组脑脊液SDF-1水平分别为3366.95±1424.42、3062.37±1583.48、2921.93±472.26(pg/ml),其中M4+M5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4+M5组SDF-1水平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与脑脊液SDF-1水平之间无相关性;血清、脑脊液SDF-1水平与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心肌酶及骨髓幼稚细胞数也无相关。结论:1.急性白血病患者脑脊液SDF-1水平的增高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脑脊液SDF-1水平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2.外周血SDF-1表达水平与CNSL无明显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更取决于局部SDF-1的水平。
李振江[7]2006年在《TIMP-2对裸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髓外浸润模型的影响及白血病髓外浸润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和意义白血病常伴有髓外浸润的发生,髓外浸润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CNSL)的浸润在治疗中是一个难点,是白血病复发的一个来源,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髓外浸润的研究中因缺乏一个良好有效的模型而难以对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实体肿瘤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及转移,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即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细胞表面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CD147),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特异性受体(SDF-1/CXCR4)等。这些因素是否在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中起着一定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高表达MMP-2与白血病的髓外浸润相关,本研究将通过建立人白血病裸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多器官浸润模型,探讨TIMP-2基因在CNSL及髓外浸润中的作用;并建立体外共培养模型,对白血病细胞体外侵袭相关的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白血病髓外浸润的部分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对4和6周龄的BALB/c裸鼠进行切脾(splenectomy),环磷酰胺腹腔注射(cytox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及全身亚致死剂量辐照(sublethal irradiation)等预处理(SCI预处理),经尾静脉接种1×10~7个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细胞。4周龄的裸鼠接种后每周处死一只直至出现裸鼠发病死亡,6周龄者接种后30天随机处死6只检测,其余裸鼠在濒死前或死亡后即行解剖。RT-PCR方法检测裸鼠各脏器中SHI-1细胞MLL/AF6 mRNA表达;各脏器包括头颅及脊椎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异常白血病细胞在各脏器中的浸润情况,对白血病细胞在裸鼠头颅内的浸润程度进行分级;抗人CD45抗体对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裸鼠股骨
李国建[8]2005年在《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疗效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2002 年1 月1 日~2004 年12 月31 日于我院确诊、接受初次诱导缓解治疗并能够判断疗效的成人急性白血病(M3 除外)的临床特点、诱导缓解治疗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影响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疗效的因素,前瞻性识别白血病治疗的高危因素, 将这些高危因素统筹考虑,早期识别诱导缓解疗效差的急性白血病,进而选取最佳的联合化疗方案,实现白血病治疗的个体化,提高成人急性白血病早期缓解率,并在此基础上延长其无病生存期,改善白血病转归。得出以下结论:1、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是影响初次诱导缓解疗效的重要因素。ALL 较ANLL 诱导缓解CR 率高,HAL 治疗效果差。2、年龄大于60 岁患者易合并其它不利因素、早期死亡率高、CR 率低。对于年龄50-60 岁患者根据机体一般状态采取较强的化疗方案有望提高CR 率。3、合并其它系统并发症CR 率低,初次诱导缓解过程死亡率高,为成人AL诱导缓解的不利因素。4、治疗前WBC 升高、Hb 降低为AL 诱导缓解的不利因素,WBC> 100×109/L, Hb<100g/L 治疗效果差。5、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增加为AL 初次诱导缓解的不利因素。6、髓外白血病浸润是影响初次诱导缓解疗效的不良因素。7、LDH 升高为AL 诱导缓解的不利因素,LDH>600U/L 初次诱导缓解疗效差。8、ph1 和bcr/abl 基因阳性ALL、复杂核型改变ANLL 患者初次诱导缓解CR 率低。9、细胞表面抗原交叉表达是AL 初次诱导缓解治疗的不良因素。CD14、CD34 阳性预后差。10、影响白血病的预后包括多因素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临床中应权衡利弊,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刘峥嵘[9]2004年在《SDF-1α及其受体CXCR4 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与髓外浸润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α,SDF-1α)是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结构高度同源的小分子趋化蛋白,属于趋化因子亚家族CXC成员之一,其受体CXCR4(Fusion,LESTR),为G蛋白偶联受体,广泛表达在多种免疫细胞上,是炎症时介导炎症细胞迁移的趋化因子之一,在多种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的表达,参与了血细胞生成、胚胎造血干细胞迁移、胚胎发育、组织再生塑造、伤口愈合等一系列生理过程的调节。近年研究表明:CXCR4也表达在多种肿瘤细胞上,SDF-1α与其受体CXCR4特异的结合,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多种信号途径,选择趋化不同的细胞群,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体内扩散等病理过程,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和恶化。SDF-1α/CXCR4在肾癌、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恶性脑胶质瘤等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已得到了证实。而有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白血病方面的研究相对少见。在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干细胞归巢的研究中发现:CD34+白血病细胞同CD34+造血干细胞一样表达CXCR4受体,且功能活跃,即在SDF-1α的诱导下向高浓度的SDF-1方向迁移,因此认为SDF-1α/CXCR4可能是影响白血病细胞向血管外迁移的重要因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SDF-1α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参与白血病细胞的生存、增殖等过程的调节。SDF-1α/CXCR4不仅是影响白血病细胞从骨髓迁移至外周血的过程可能也是维持其在髓外浸润部位生长的重要因郑州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SDF一1。及其受体CXCR4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与髓外浸润的关系子。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白血病患者SDF一1的血浆中水平及白血病细胞上CXCR4的表达特点,并结合临床指标探讨趋化因子SDF一IQ及其受体CXCR4与白血病髓外浸润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1.所有对象均取自2003年3月至2003年12月间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儿科及叁附院儿科住院患者6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分组如下:(l)依据1986年EAB制定的MIC分型标准分为: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工L)31例,其中男20例,女n例;平均年龄23.71 士19.28岁;L13例,LZ 29例,L33例。②ANLL(非M4+MS)组20WIJ,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3.86士13.85岁;Mi3例,MZ 13例,M33例,M61例。③ANLL(M4+MS)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9.67士17.52;M44例,Msn例。(2)依据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B)数的多少分为PB增高组(PB>20 x 109压,以各组PB均数为参考)和阳非增高组(PB毛20 X 109/L)。 PB增高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1.64士21.8岁,其中A工L14例,ANLL(非M4+MS)10例,ANLL(M4+MS)组7例。PB非增高组35例,男 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86士19.28岁,其中Al‘L 17例,ANLL(非M4+MS) 10例,AN毛L(M4十M5)8例。(3)依据髓外浸润的症状分为髓外浸润组和非髓外 浸润组:髓外浸润的判断:出现下列体症之一即为髓外浸润组,皮肤结节(病理 证实为白血病细胞浸润),牙跟增生,肝、脾、淋巴结肿大、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本组66例患者中髓外浸润组41例,男18例,女23例:平均年龄28.74士19.16; 其中AIJJ23例,AN工L(M4+MS)组11例,ANLL(非M4+MS)7例,非髓外 浸润组25例,男14例,女n例;平均年龄32.13士17.35;其中A工LS例,ANLL (M4+MS)4例,ANLL(非M4+MS)13例。(4)正常对照组10例,男5例, 女5例,平均年龄35.0士12.0岁。2.同时采集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 离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n,MNC),以流式细胞仪标记白血病细胞表面 ex以4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enrenee intensity MFI);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USA)检测白血病患者的SDF一la血浆水平。3.所得数据运用SPSS10.0统计 软件包处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最小显着差及相关性分析检验。 结果:(1) SDF一la在叁组白血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的表达水平:ALL组、 ANLL(M4+MS)组、ANLL(非M4+MS)组及正常对照组的SDF一la血浆表达郑州大学2004年硕一七论文SDF一IQ及其受体CXCR4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与髓外浸润的关系水平(P岁ml)依次为1317.87士220.76、1339.79士187.06、1063.70士290.74、1908.34士135.55,叁组白血病的血浆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ALL、ANLL(M4+MS)组均高于ANLL(非M4+MS)组(P<0.01),而ALL、ANLL(M4+MS)组间无显着性差别(P>.05)。(2) CXCR4在叁组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cxcR4在 ALL、ANLL(M4+MS)组、ANLL(非M4+MS)组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78.47士33.96、67.21士24.29、41.66士17.18,其中ALL组、ANLL(M4+MS)组高于ANLL(非M4+MS)组,ALL组、ANLL(M4+MS)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31例ALL中,8例(25.4%)伴髓系抗原表达,伴髓系抗原表达组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髓系抗原表达组(P<0.01)。(3)SDF一la/CXCR4在PB增高组、PB非增高组的表达:SDF一la在PB增高组、PB非增高组白血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p创ml)分别为1210.85士268.04、1276.81土200.95,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别(P>0.05)。CXCR4在PB增高组、PB非增高组表达?
谢建民[10]2003年在《急性白血病VEGF及受体KDR的表达与侵袭潜能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侵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新生调节因子,VEGF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些实体瘤的独立的预后因素。VEGF主要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Flt-1和KDR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已经证明,Flt-1在血管重塑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而KDR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促使血管新生,且VEGF及KDR在多种实体瘤细胞中高表达。阻断KDR与VEGF的作用,可抑制肿瘤生长与浸润。 新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与VEGF高表达密切相关。随后的研究发现,VEGF在多种白血病细胞系呈高表达。过去认为KDR特异表达于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现在发现其在造血干细胞及一些白血病细胞系中也表达。白血病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不同阶段的一类恶性增殖性疾病。由此,我们认为VEGF及受体KDR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本实验对VEGF及受体KDR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研究,旨在获得一种新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法。 方法:1.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8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25例伴髓外浸润)及30例正常人血清中及白血病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 2.取45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30例伴髓外浸润)及20例正常人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正常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及HL-60白血病细胞系中VEGF及受体KDR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试图证明VEGF及受体KDR在白血病细胞中呈高表达。中南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3.选取所测KDR阳性的白血病细胞,采用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用加有 VEGF和无 VEGF的培基中孵育 18h,比较 VEGF刺激时和无VEGF刺激时,KDR阳性的白血病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强弱。 4.对KDR阳性的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HL60细胞及正常人的单个核细胞在VEGF和无VEGF的培基中孵育,分离上清。采用明胶酶谱法,比较二者上清液中明胶酶一A(MMP2)活性的差别。结果:1.初发急性白血病及复发患者化疗前血清及细胞上清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Od.01);血清VEGF含量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显着正相关行一0.499,0石69,均 Pd.01);且髓外浸润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浸润组血清VEGF水平 (P<0刀5)。 2.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EGF蛋白在45例AL中阳性表达率为73.3%,其中33例AML患者中,25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5.8%;12例ALL中,8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6.7%。30例髓外浸润组中,26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6.7%,15例无髓外浸润组中,7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6.7%。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①a.05人 髓外浸润组与无髓外浸润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0<队05人 *L60细胞呈阳性表达。 3.RTPCR法检测 VEGF及 KDR基因在 45伊 AL患者中的表达率为82.2%、60%。其中AML患者中VEGF及KDRmRNA阳性表达率为84.8%、60.7%。ALL患者中,VEGF及KDR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5%、58.3%。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0d.05人另夕,髓外浸润组 VEGF及 KDRmRM的阳性表达率为 93.3%、73.3%均明显高于无髓外浸润组60%、33.3呵P<队05、 4.Western七lot法检测VEGF及KDR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发现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4%明显高于正常组10%0<0.05人KD 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3%明显高于正常组无表达。同时,我们对髓外浸润组及无髓外浸润组VEGF及KDR蛋白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髓外浸润组VEGF及KDR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无髓外浸润组O奶.05人 IV中南大学 博士学位 文 5.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VEGF孵育的KDR阳性白血病细胞穿膜率为门7.9士0.4)%,无VEGF孵育的KDR阳性白血病细胞穿膜率为抢士 0.3)地两者差异具有显着意义o们.05人 6.明胶酶谱法结果表明:正常人MNC无MMP毛的表达,而KDR阳性的白血病细胞在无VEGF的条件下,可表达MMPz。VEGF刺激时,MMP2活性增强明显高于无VEGF刺激时的MMP工的活性(P<O.05)。 结论:1.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白血病诊断、监测复发及化疗疗效判定的有用指标;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白血病细胞总负荷。并在白血病的髓外浸润中起着重要作用。 2.VEGF及KDR在白血病细胞中呈高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生和髓外浸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定白血病发生及髓外浸润的指标。 3.VEGF在白血病中可能的作用有,其可通过旁分泌的形式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进而血管新生;还可以自分泌的形式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迁移。 4.VEGF与受体KDR结合可上调白血病细胞分泌MMPE,促进白血病细胞迁移,增强了白血病细胞侵袭的能力,诱发髓外浸润。
参考文献:
[1]. 急性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相关因素的研究[C]. 李晟, 陈子兴. 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2003
[2]. 急性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相关因素的研究[D]. 李晟. 苏州大学. 2003
[3]. 川芎嗪对HL-6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的研究[D]. 汪明宇. 重庆医科大学. 2007
[4]. 干扰CXCR4表达对SHI-1细胞株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 傅磊. 南昌大学. 2012
[5].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D]. 薛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
[6].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脑脊液趋化因子SDF-1测定及意义[D]. 章大谦. 石河子大学. 2010
[7]. TIMP-2对裸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髓外浸润模型的影响及白血病髓外浸润相关机制研究[D]. 李振江. 苏州大学. 2006
[8]. 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疗效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D]. 李国建. 吉林大学. 2005
[9]. SDF-1α及其受体CXCR4 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与髓外浸润的关系[D]. 刘峥嵘. 郑州大学. 2004
[10]. 急性白血病VEGF及受体KDR的表达与侵袭潜能关系的研究[D]. 谢建民. 中南大学. 2003
标签:肿瘤学论文; 急性白血病论文; 川芎嗪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m3白血病论文; 白血病症状论文; 癌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