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检测慢性血吸虫病肝实质变化与门静脉内径的关系

B超检测慢性血吸虫病肝实质变化与门静脉内径的关系

一、B超检查慢性血吸虫病肝实质改变与门静脉内径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利国[1](2018)在《机器学习模型在晚期血吸虫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开展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人现状调查,为掌握全省晚期血吸虫病分布和救治现状提供基线资料,为提高全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2、以第一部分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分别对全省晚期血吸虫病人的预后转归进行预测,并用AUC、灵敏度和特异度指标对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研究。3、以孝南区晚期血吸虫病人为例,分别研究肝纤维化四项指标、B型超声检查和肝功能指标与晚期血吸虫病预后的关系。方法1、调查表由湖北省血防所统一设计,各疫区县(市、区)血防专业机构按调查表对辖区内在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统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相应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纳入4136名符合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收集患者实验室检查、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调查患者救治转归和治疗费用情况。2、以上述资料为样本,根据转归结局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预后不良(死亡或病情恶化)被编码为1,预后良好(治愈或好转)被编码为0。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死亡主要是由于血吸虫病和血吸虫引起的并发症引起的,例如肝癌、肝昏迷、肝肾综合征和上消化道出血。因此,本研究中的死亡是指全因死亡。恶化指主要症状持续存在(例如无腹水消减征象或脾肿大型患者无手术指征)。将70%患者随机分配到训练组(2896人),30%患者分配到测试集(1240人),kNN、SVM、ANN、DT、LR、NBN、TAN、GBN、RF和GBDT模型都是在R3.4.3(R Core Team R,2016)软件中实现。kNN模型计算欧式距离,SVM模型采用核函数将低维数据映射到高维平面,ANN模型采用标准前馈式反向传播(BP)网络结构,DT模型基于C4.5算法,3种贝叶斯网络结构加入了先验知识,RF和GBDT模型均集成5000棵决策树进行预测。对于所有的比较,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是统计学差异的。模型预测效能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综合比较。3、第六部分以孝南区血防专科医院2015年收治的104例确诊晚期血吸虫病人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后转归不同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探讨肝纤维化四项指标、B型超声检查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与晚期血吸虫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1、患者主要分布在荆州,黄石、孝感等地,以腹水型和巨脾型为主。一般人口学特征中,腹水型和巨脾型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BMI、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既往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B超和X线检查的研究发现,老年组和青壮年组在多项指标中具有差异。临床救治方面,脾切除、腹水史、救治手段、治疗费用和治疗转归在腹水型、巨脾型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kNN、SVM模型的研究发现,kNN模型和SVM模型在晚期血吸虫病人预后预测中的性能都比较理想(AUC>0.75),灵敏度,kNN模型优于SVM模型;特异度,SVM模型优于kNN模型。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参数条件下,随着k取值的降低,模型的性能逐渐提升。对ANN、决策树和LR模型的研究发现,每个预测模型都被证明是有效的并且有其自身的优势,但ANN模型在AUC和灵敏度方面优于LR和DT模型。3种贝叶斯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都较为理想,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预后预测研究更适合采用NBN(AUC=0.724)和TAN(AUC=0.737),因为这两种模型的AUC高于GBN(AUC=0.658)。而在NBN和TAN两种模型中,虽然AUC接近,但是由于TAN考虑了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可能更符合人们日常认知,解释性更强。对于集成学习模型,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决策树(参数n.tree=5000)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AUC>0.75)。在训练集中,RF模型预测性能的主要指标(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GBDT和DT模型;RF模型的AUC在测试集中优于GBDT和DT模型,三个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接近。值得注意的是,GBDT的预测性能指标并没有优于DT模型。这可能与模型的参数调整有关,也可能与数据集本身的特征有关,这一部分还探讨了调参过程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预后预测模型的选择,应在性能进行比较后,结合具体医学问题的实际需要,再加以选择。3、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中,透明质酸(HA)和层黏蛋白(LN)可作为预后指标。B超结果显示,腹水可作为判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预后的关键临床指标。肝功能指标中,AST/ALT可以作为判断晚期血吸虫病人预后的指标。结论1、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了解晚期血吸虫病分布现状,提升晚期血吸虫病救治管理水平,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了基线资料和依据,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中kNN、SVM等9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晚期血吸虫病的预后,都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在数据资料不满足特定分布的情况下,参数模型(如LR模型)和半参数模型(如Cox比例风险模型)不适用,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不同方法之间结果的对比。kNN、SVM和ANN模型数据比传统预后预测模型要求低,DT模型显示了清晰的变量筛选过程,容易理解,3种BN模型在分析诸多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时,可解释性最好。集成学习模型克服了单棵决策树泛化能力不足的缺点。而且机器学习模型容易调整参数,能生成预测效能更好的模型。3、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中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B超检查的腹水,以及肝功能检查的AST/ALT指标,可作为晚期血吸虫病临床预后指标。

黄晴[2](2014)在《关于优化药物体系综合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比较优化药物体系综合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三组治疗方案疗效,为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内科病房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病例,按治疗方案分为三组,A组吡喹酮治疗、B组吡喹酮、护肝药物(还原性谷胱甘肽钠、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C组吡喹酮、护肝药物(还原性谷胱甘肽钠、促肝细胞生长素)、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每组随机抽取10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吸虫抗体、腹部肝脾B超、肝功能、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治疗期间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和各种不良反应。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值(IgA、IgM、IgG)、血吸虫抗体阳性数均显着下降(P<0.05),说明三组患者均治疗有效。2、通过对三组患者治疗后肝脾B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的统计分析,表明临床治疗效果C组好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吡喹酮(PQT)联合护肝药物、结肠透析优化药物体系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吡喹酮组及吡喹酮与促护肝药物联合治疗组的效果,该治疗方案疗效好、安全、可靠。

刘跃民,林丹丹,胡飞,陶波,姜秋林,王金明,李剑瑛[3](2010)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区居民肝脾超声图像特征及转归评估》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区居民肝、脾超声图像特征及其转归,探讨超声显像(B超)在评估血吸虫病病情及其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和2007年先后在江西省鄱阳湖区同一血吸虫病重疫区村对常住居民同时采用病原学方法和B超进行检查。结果1995年与2007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6.29%和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肝、脾肿大率分别为8.82%和20.33%、8.54%和21.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内径异常率分别为32.47%和6.50%,肝实质异常率分别为34.85%和5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居民肝实质I级的发展具有双向性,2007年检查结果表明,1995年肝实质Ⅰ级者中有29.90%恢复正常,34.02%发展为Ⅱ级以上。B超各项指标的改变与居民职业、血吸虫感染与否有关。结论B超可用于诊断疫区居民血吸虫病病情和病理损伤,但其反映早期病变的敏感指标或评估病情状况的综合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杨恒艳[4](2009)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肝炎后肝纤维化B超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肝炎后肝纤维化B超检查结果的异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B超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Ⅰ级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而Ⅱ级、Ⅲ级所占比例明显减少(P均<0.05);门静脉主干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肝脏纤维化的级别均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成显着正相关(r=0.586,P<0.05);2组肝脏纤维化的级别均与脾静脉主干内径无显着相关性(r=0.267,P>0.05)。结论B超对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病情判断及估计预后均具有参考价值。

李剑珉,李剑瑛,宁安,李国华,程燕华[5](2006)在《江西省晚期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综述》文中提出多年来,我省对晚期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各阶段调查结果,分别在省内外刊物发表,为积累资料,便于指导今后的血防工作,现摘要综述如下:1调查方法举办全省晚血流调学习班,印制统一调查卡片,在各疫区范围内全面开展调查,经病史及常规体检

付晓,罗新松,侯循亚,贺宏斌,周杰,王媛园,何永康,Alain Dessein,李岳生[6](2006)在《血吸虫性门脉纤维化及肝实质纤维化程度与门脉内径的关系》文中提出在湖南省洞庭湖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以B超检测高频率暴露渔民的门脉及肝实质纤维化程度以及门脉内径,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血吸虫性门脉纤维化及肝实质纤维化程度与门脉内径大小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5和0.332,具有显着性意义。作者认为门脉内径可以作为评估血吸虫病患者肝损程度的指标。

周艺彪,赵根明,欧阳善文,姜庆五[7](2005)在《腹部超声显像指标诊断血吸虫病患病的一致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B超指标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患病的一致性程度和最佳指标组合。方法选取6个B超指标对湖南省汉寿县全兴村居民血吸虫病病情进行调查,计算不同B超指标之间的诊断一致性系数Kappa值和不同B超指标组合内部一致性的克朗巴哈α系数。结果以“肝实质Ⅱ级以上”与“肝锁骨中线肋下”和“肝门脉内径”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较高,分别为0.4131和0.4655,仅为中等程度的一致性,其余为弱一致性或无明显一致性。在不同B超指标的组合中,以“肝实质Ⅱ级以上”、“肝锁骨中线肋下”和“肝门脉内径”3个指标组合的克朗巴哈α系数最大,为0.6566,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结论6个B超指标不应该互相替代评估血吸虫病患病,在广泛应用B超评估血吸虫病患病之前,有必要对这些B超指标间的诊断一致性及其最佳组合进行研究。

赵山山,徐邦和,黄兴华,李坚仁,周红,吴立水,邱模兴[8](2005)在《上饶市晚期血吸虫病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掌握上饶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江西省寄生虫病研究所《晚期血吸虫病人个案调查表》,以村为单位,将调查对象集中,逐个询问、体检,并结合B超、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确诊。结果 全市共查出晚血患者2 373例,其中男15 2 4例,女84 9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11岁,5 0岁以上患者占总病例数的80 .19% ;农民发病人数最多,占87.95 % ;临床分型以腹水型最多,占72 .99%。B超检查肝实质纤维化 级以上者占总病例数的98.2 7%。新发现晚血患者2 2 4例。结论 上饶市晚血调查发现低年龄患者和新发晚血患者,说明血吸虫病流行仍比较严重。B超检查对诊断晚血有重要作用

蔡卫民,郑敏[9](2003)在《日本血吸虫病的超声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 超声诊断的基本概念 高于可听声频率(20Hz—20kHz)的声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超声医学,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诊断人体疾病的科学叫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仪器包括发射、扫查、接收、信

徐邦和,熊玉霞[10](2002)在《92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B超资料分析》文中认为

二、B超检查慢性血吸虫病肝实质改变与门静脉内径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检查慢性血吸虫病肝实质改变与门静脉内径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机器学习模型在晚期血吸虫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课题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 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现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应用kNN与SVM模型预测晚期血吸虫病预后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应用ANN、DT及LR模型预测晚期血吸虫病预后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应用3种BN模型预测晚期血吸虫病预后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部分 应用集成学习模型预测晚期血吸虫病预后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部分 晚期血吸虫病临床预后指标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结论
创新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机器学习模型在疾病预后预测等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基金和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救助治疗个案调查表
致谢

(2)关于优化药物体系综合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入选标准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三组患者肝功能资料的比较
    3.3 三组免疫球蛋白资料的比较
    3.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资料比较
    3.5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3.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脾超结果对比
    3.7 三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的比较
    3.8 三组患者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4.2 慢性血吸虫病治疗方案的选择
    4.3 慢性血吸虫病中血清学及影像学结果在疗效考核中的意义
    4.4 慢性血吸虫病不同治疗方案对的疗效评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区居民肝脾超声图像特征及转归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 试区概况
    2 调查对象
    3 B超检查
    4 病原学检查
    5 资料分析
结 果
    1 调查对象
    2 肝实质改变和肝脾肿大
    3 居民肝实质、肝脾肿大转归
    4 病原学检查
    5 感染程度与B 超图像关系
讨 论

(4)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肝炎后肝纤维化B超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
    1.3 分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肝纤维化B超检查结果的比较, 见如表1。
    2.2 2组肝纤维化级别分布的比较
    2.3 2组肝脏纤维化级别与门静脉主干内径的关系
3 讨 论

四、B超检查慢性血吸虫病肝实质改变与门静脉内径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器学习模型在晚期血吸虫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利国.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2]关于优化药物体系综合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观察[D]. 黄晴. 中南大学, 2014(03)
  • [3]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区居民肝脾超声图像特征及转归评估[J]. 刘跃民,林丹丹,胡飞,陶波,姜秋林,王金明,李剑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0(01)
  • [4]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肝炎后肝纤维化B超检查结果对比分析[J]. 杨恒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21)
  • [5]江西省晚期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综述[J]. 李剑珉,李剑瑛,宁安,李国华,程燕华. 江西医药, 2006(S1)
  • [6]血吸虫性门脉纤维化及肝实质纤维化程度与门脉内径的关系[J]. 付晓,罗新松,侯循亚,贺宏斌,周杰,王媛园,何永康,Alain Dessein,李岳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04)
  • [7]腹部超声显像指标诊断血吸虫病患病的一致性分析[J]. 周艺彪,赵根明,欧阳善文,姜庆五.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04)
  • [8]上饶市晚期血吸虫病现状调查分析[J]. 赵山山,徐邦和,黄兴华,李坚仁,周红,吴立水,邱模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5(02)
  • [9]日本血吸虫病的超声诊断[J]. 蔡卫民,郑敏.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3(04)
  • [10]92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B超资料分析[J]. 徐邦和,熊玉霞.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2(05)

标签:;  ;  ;  ;  

B超检测慢性血吸虫病肝实质变化与门静脉内径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