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州个私经济再创新高(论文文献综述)
朱冬杰[1](2019)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乡镇政府支持研究 ——以桐乡市大麻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经济健康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调控产业结构的重要政策工具,产业集群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乡镇政府一方面作为政策传达者和执行者;另一方面作为与当地企业和民众关系最密切的民情知晓者,有着重要的连接和引导作用。本文以桐乡市大麻镇家纺产业为例,探索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中乡镇政府的正当角色。产业集群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自发形成的产物,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就是要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作为最基层、最前沿的乡镇政府理要适当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所作为,结合当地实际,针对性出台相应的扶持配套政策,以尊重市场规律的方式介入,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近十多年来,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公共管理与经济发展研究的焦点,受到广泛关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产业集群发展中乡镇政府支持为研究对象,依据产业集群与政府支持的相关理论,从大麻镇建设特色块状经济的背景出发,分析大麻镇家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找到在市场发挥基础作用的前提下乡镇政府介入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原则、角色定位以及扶持方向和模式。
黄培[2](2014)在《港闸区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民营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民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人口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港闸区作为南通市主城区之一,港闸人传承百年前张謇先生的创业精神,历经两次创业高潮,大力创办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港闸区个体工商户达15000户,私营企业9000多家,民营经济成为港闸区主流经济。政府在推动、支持、引导民营经济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政府行为深刻影响着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然而在转型升级的现阶段,服务型政府建设还没有到位,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变,为企业服务的手段仍需创新。政府行为仍然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民营经济与政府行为的概念、内涵,着重介绍了两大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干预理论,对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定位和行为方式进行了论述。其次,结合港闸区实际,详细介绍了港闸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点,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重点论述了港闸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政府行为的演变。文章又从内外因素两方面对港闸区政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两种模式中政府行为经验进行阐述,详细论述两种模式的特点、民营经济发展特征、政府职能的具体表现,进而得出相应启示:政府要正确处理和市场关系,正确行使职能;政府要弥补市场缺陷,主动作为,激发企业活力。最后结合港闸实际,就港闸区政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提出政策建议: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二是要注重企业软实力打造,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文化建设;三是创新服务手段,改善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四是正确引导企业增强内生动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阮妙玲[3](2011)在《中国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对越南的借鉴研究》文中提出在经历了多年的卫国战争之后,为了摆脱不发达状态,越南进行经济改革,不断加快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步伐。近年来,越南社会经济起飞,自2000年以来保持着年均7%以上的增长速度。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越南经济仍保持了5.8%的增速,2010年越南经济复苏并取得较快增长,各项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然而,越南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越南维持可持续增长遇到了麻烦,有待改革与追寻更符合今后的发展模式。与中国的经济改革相比,越南相差了近10年。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大背景下、独具地方特色的“浙江模式”是在内源性民间力量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发展的资本来自内部、发展的形式是内生型的民营经济;在不少领域,民族工商业产业集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足以和外来资本相抗衡,是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非常有利的经济模式。由于中越两国改革进程的相似性,浙江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了越南经济发展方向的榜样。因此,本文以“浙江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民营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进行详细研究,总结并提出越南借鉴“浙江模式”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肖新华,历淑淑[4](2009)在《我市个私企业总量再创新高》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 (记者 肖新华 通讯员 历淑淑) 政府连续出台的刺激经济发展的多项新政,给温州个私经济带来新的动力。据市工商局昨日发布的第三季度个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中显示,我市个私企业总量再创新高,新开业的私营企业户均资金同样在增长。 该运行分析报告中显示,截至
周桐宇[5](2007)在《中国民间商会与民营企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本篇论文从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关注出发,选择与民营企业密切相关的社会治理方式——民间商会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这种“会—企”互动关系的系统考察,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家的组织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同时也对中国民间商会的组织属性与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通过对前人研究文献的综述和论证,本文作者提炼出了在当代中国民营企业、民间商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是民间商会得以兴起的物质和组织基础,而民营企业家阶层则是民间商会建立和发展的行动主体,民间商会的发展还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或约束措施的影响,其兴起和发展则对民营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产生了多方面的反作用。这一关系在本文中被具体化为三个命题:命题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分化和民营企业家阶层的形成是民间商会兴起的基础和行动主体。;命题二,中国民问商会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了整体的推动作用,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表现出差异性;命题三,中国民间商会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营企业主流化和中国民营企业家组织化的过程。为了验证这三个命题,本文作者依托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与社会文化现状,采取了“相互嵌入”的分析方法来探讨民间商会和民营企业发展二者的互动关系。即把民营企业发展作为民间商会兴起的基础来研究,分析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阶层对民间商会的兴起产生了什么影响;同时把民间商会作为民营企业首选的社会治理方式来研究,分析这种特定治理方式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其对民营企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在“相互嵌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作者提炼出中国民间商会的特殊组织属性,即中国的民间商会组织是一个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成员、以区域或行业为物质环境基础的综合性社会承载体。其承载的职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作为经济利益集团;其次是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第三是作为民营企业家阶层获得社会归属感和组织化体验的重要平台。本文分析了民间商会履行这三个职能的比较优势,发现其核心优势在于综合性而非某一项职能的优越性。浙江省三个地市的问卷调查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基于全文研究,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民营企业、民间商会和政府三个层面的政策建议。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6](2007)在《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6年,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等最能反映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浙江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引擎和重要支撑
陈宇,方照明[7](2007)在《透过区域经济体制的变迁论“温州模式”发展新思维》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存在的“苏南模式”及“温州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市场化、全球化、现代化为取向,评价两种模式固有的运作利弊和现阶段的改革状况、得出其趋同化发展趋势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以温州模式为重心,阐述了关于“温州模式”的发展新思维——浙南民营经济转型的思路和对策。
秦海林[8](2007)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一个制度理论的解读》文中指出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是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主要研究对象,而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与演进从侧面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二十多年制度变迁史的整个过程。以往对民营经济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某种发展模式形成因素的纵向分析,即便是横向比较各民营经济模式之间的差异,仍无法从更为宏观的视野为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得出较为一般的未来发展规律。本文吸收了已有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弥补与延伸了前人制度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制度多样化和制度趋同化的制度理论假说,通过模式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新解读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并大胆地预测了未来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特征,最终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发展模式是一种制度安排的集中体现;第二,制度多样化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必然历史阶段;第三,制度趋同化是制度变迁的未来发展方向;第四,多种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并存是制度多样化的结果;第五,制度趋同化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未来走向。
沈雁,李文[9](2006)在《垄断行业开闸 个私企业大步进入》文中研究表明我省个体私营经济沿续“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势头,今年一季度开局良好,私营企业平稳增长,总量再创新高,实力继续扩张
陆巍峰[10](2006)在《地方政府行为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民营经济在体制外的不断增长。在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产权改革的过程的同时,民营经济却在相对困难的制度环境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整个经济体系主要的增长源泉,并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提供了持久的推动力,地方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有文献对民营经济发展或者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是对于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问题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为背景,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差异,以增进人们对中国经济转型中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政府在其中所起作用的理解。本文首先构建了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在界定民营经济内涵、评述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关系的理论模型。模型解释了在财政联邦制下地方政府与民营经济的关系问题;模型表明,民营经济在一定条件下对财政联邦制下的地方政府形成有效激励,并通过两者间的合作均衡来实现弱化政治约束和提高产权保护的制度变迁。本文所构建的经济模型和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原有文献对民营经济发展现实过程的解释力,也为地方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激励来源和作用机制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在建立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对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了地方政府行为追求模型,并对“浙江模式”下的地方政府行为与美国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地方政府行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有益的研究方法。本文还对浙江民营经济的成长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征以及民营经济的演变路径。浙江民营经济是随着全国制度环境变化,在追求“解放思想”方面的摩擦成本(即政治成本)最小化改革方案过程中推进的、以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改革的产物,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制度变迁理论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最后对浙江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路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走出了一条从政府无为而治到有为推动的路子,地方政府对于民营经济成长发挥了保护和协调的作用,在化解外部压力,保护民营企业产权、解决外部性问题、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地方政府在引导民营经济进行制度创新、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也取得显着成效。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民间诱致加政府增进的发展模式。
二、温州个私经济再创新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州个私经济再创新高(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乡镇政府支持研究 ——以桐乡市大麻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理论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设计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设计 |
1.5 论文结构和创新点 |
1.5.1 论文的结构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介绍 |
2.1 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
2.1.1 产业集群概念的来源 |
2.1.2 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
2.1.3 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
2.2 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
2.2.1 工业区位理论 |
2.2.2 市场失灵理论 |
2.3 政府在不同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支持理论 |
第三章 大麻镇家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概述 |
3.1 大麻镇家纺产业集群演变过程中政府支持 |
3.1.1 大麻镇家纺产业集群在形成阶段的政府支持(1978-1988) |
3.1.2 大麻镇家纺产业集群在成长阶段的政府支持(1989-2007) |
3.1.3 大麻镇家纺产业集群在成熟阶段的政府支持(2008-2019) |
3.2 大麻镇家纺产业集群现状 |
3.3 大麻镇家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
3.3.1 产业链分析 |
3.3.2 价值链分析 |
3.3.3 技术链分析 |
第四章 大麻镇家纺产业集群发展中乡镇政府支持分析 |
4.1 乡镇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则与定位 |
4.1.1 乡镇政府干预产业集群发展的遵循原则 |
4.1.2 乡镇政府参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 |
4.1.3 乡镇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
4.2 大麻镇家纺产业集群发展中乡镇政府支持存在的问题 |
4.2.1 产业集群政策缺位,层次仍偏低,龙头企业缺乏 |
4.2.2 工作合力不够,协同合作度低 |
4.2.3 人才机制不够科学,高端人才稀缺,创新能力薄弱 |
4.2.4 品牌建设滞后,产品附加值低 |
4.3 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政府支持角度原因分析 |
4.3.1 集群发展政策引导不深入 |
4.3.2 集群发展资源要素供给不足 |
4.3.3 生态环保体系不完善 |
4.3.4 机制创新能力薄弱 |
4.3.5 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 |
第五章 大麻镇政府在家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若干对策建议 |
5.1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 |
5.1.1 龙头企业培育 |
5.1.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
5.1.3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
5.1.4 要素资源保障 |
5.2 提升服务支撑水平 |
5.2.1 树立人才第一观念,打造人才服务体系 |
5.2.2 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 |
5.2.3 建立高效的投融资机制 |
5.2.4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集群影响力 |
5.3 促进政府体制创新 |
5.3.1 完善“精准招商”机制 |
5.3.2 严格集群项目准入门槛 |
5.3.3 推动与周边区镇的战略合作关系 |
5.4 建设生态化产业集群 |
5.4.1 打造布局合理的路网电网水网 |
5.4.2 建设“互联网+”智慧产业集群 |
5.4.3 打造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集群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2)港闸区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二章 地方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
2.1 民营经济与政府行为的内涵 |
2.1.1 民营经济概念 |
2.1.2 政府行为概念 |
2.2 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政府干预理论 |
2.3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
2.4 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方式 |
2.5 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政府扶持的必要性 |
第三章 港闸区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 |
3.1 港闸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3.1.1 港闸区概况 |
3.1.2 港闸区民营经济现状及特点 |
3.2 港闸区政府发展民营经济做法 |
3.2.1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3.2.2 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
3.2.3 科学规划激励发展 |
3.2.4 政策扶持强力推动 |
3.3 港闸区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
3.4 港闸区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关系演变 |
3.4.1 各个阶段政府行为的变迁 |
3.4.2 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的关系总结 |
第四章 港闸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民营经济发展中自身因素的分析 |
4.1.1 民营企业规模仍然偏小 |
4.1.2 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
4.1.3 观念还比较陈旧 |
4.1.4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
4.1.5 民营企业缺乏企业文化 |
4.2 民营经济发展外在因素分析 |
4.2.1 政府职能没有及时转变 |
4.2.2 政府缺乏对企业软实力建设扶持 |
第五章 民营经济先进区域政府行为模式经验 |
5.1 苏南模式中的政府行为经验借鉴 |
5.1.1 苏南模式的概念 |
5.1.2 苏南模式民营经济特征 |
5.1.3 苏南模式中政府职能 |
5.2 温州模式中的政府行为经验借鉴 |
5.2.1 温州模式概念 |
5.2.2 温州模式中民营经济特征 |
5.2.3 温州模式中政府职能 |
5.3 两种模式对港闸的启示 |
5.3.1 政府要找准定位,正确行使职能 |
5.3.2 政府要正确引导,弥补市场缺陷 |
5.3.3 政府要主动作为,激发企业活力 |
第六章 港闸区政府提高民营经济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
6.1.1 更新思想观念,正确看待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 |
6.1.2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6.2 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文化建设 |
6.2.1 加强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
6.2.2 引导民营企业构建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
6.2.3 引导建立商会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
6.3 政府改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
6.3.1 打造金融生态平台 |
6.3.2 建立支持推广平台 |
6.3.3 建立联合互助平台 |
6.4 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增强内生动力 |
6.4.1 积极开展培训服务 |
6.4.2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 |
6.4.3 积极推动管理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对越南的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内容与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 本文的基本观点与可能创新点 |
2 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经济发展模式 |
2.2 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
3 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
3.1 浙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
3.2 浙江民营经济 |
3.2.1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
3.2.2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特点 |
3.2.3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
3.3 浙江产业集群 |
3.3.1 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
3.3.2 浙江产业集群特征 |
3.3.3 浙江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与动因 |
4 越南经济发展形势概述 |
4.1 越南经济发展概况 |
4.1.1 越南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
4.1.2 越南经济发展模式 |
4.2 越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2.1 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概念形成历史 |
4.2.2 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内容体现 |
4.2.3 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特殊定位 |
4.3 越南民营经济 |
4.4 越南产业集群 |
4.4.1 工业园区 |
4.4.2 工艺村与产品“一条街” |
5 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对越南的借鉴 |
5.1 学习浙江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 |
5.2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
5.3 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产业集群 |
5.4 增强建立与培育专业市场 |
5.5 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 |
6 总结与借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中国民间商会与民营企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新的经济形态:中国民营经济 |
1.1.2 新的治理形式:中国民间商会 |
1.1.3 新的研究课题:商会治理与民营企业发展的关系 |
1.2 选题意义 |
1.2.1 课题的理论意义 |
1.2.2 课题的实际意义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1 商会组织 |
1.3.2 中国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5 篇章结构与可能成立的创新点 |
1.5.1 全文篇章结构 |
1.5.2 可能成立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 |
2.2 对商会和商会治理的研究 |
2.2.1 对经济治理形式与商会组织经济属性的研究 |
2.2.2 对商会形成机理的研究 |
2.2.3 对商会有效性的研究 |
2.2.4 对商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5 对商会组织功能的研究 |
2.2.6 商会中成员企业关系的研究 |
2.3 评述 |
第3章 分析逻辑与命题设定 |
3.1 对关键概念的界定与变量设定 |
3.1.1 衡量商会组织发展状况的标准 |
3.1.2 衡量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标准 |
3.2 分析逻辑 |
3.2.1 作为治理模式的企业、商会和政府 |
3.2.2 商会职能如何作用于民营企业 |
3.2.3 民营企业如何影响民间商会发展 |
3.2.4 政府在商会与民营企业关系中的地位 |
3.3 命题设定 |
第4章 作为民间商会兴起基础的民营企业发展分析 |
4.1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4.1.1 总量膨胀 |
4.1.2 发展瓶颈 |
4.2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
4.2.1 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
4.2.2 中国民营企业正在逐渐成熟 |
4.3 民营企业家与新的社会阶层 |
4.3.1 中国民营企业家阶层的兴起 |
4.3.2 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 |
4.3.3 评价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标准 |
4.4 政府的政策影响 |
4.4.1 支持与促进政策 |
4.4.2 管制与约束政策 |
4.4.3 社会协调政策 |
4.5 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民间商会兴起 |
4.5.1 经济力量的积聚 |
4.5.2 政治诉求的萌芽 |
4.5.3 从企业政治战略到商会政治行为 |
4.5.4 作为商会组织基础的新社会阶层 |
4.5.5 温州商会:温州企业家的理性选择 |
4.6 民间商会形成模型:对奥尔森小集团模型的发展 |
第5章 作为民营企业社会治理方式的民间商会分析 |
5.1 民间商会的基本功能 |
5.1.1 对商会功能的经典解释 |
5.1.2 中国民间商会的特殊功能 |
5.2 商会治理模式的差异性 |
5.2.1 英德日三国商会治理模式的比较 |
5.2.2 中国民间商会成长的文化基础 |
5.2.3 中国国家形态与商会制度的演进 |
5.3 政府政策对民间商会的影响 |
5.3.1 政府掌控商会组织的努力 |
5.3.2 民间商会的合法性困境 |
5.3.3 对温州商会主管部门的考察 |
5.4 民间商会的治理效率 |
5.4.1 商会治理的比较优势与困境 |
5.4.2 民营企业家与商会领导 |
5.4.3 民间商会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6章 民间商会与民营企业发展互动关系的再解析与问卷验证 |
6.1 中国民间商会的组织属性 |
6.2 治理效率:基于民间商会组织属性的委托代理分析 |
6.2.1 内部治理是提高中国民间商会运行效率的关键 |
6.2.2 商会治理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 |
6.2.3 模型设定与求解 |
6.2.4 补充讨论与总结 |
6.3 中国民间商会的三大职能 |
6.3.1 集中利益与协调行动 |
6.3.2 行业自律与行业管理 |
6.3.3 组织归属与政治代言 |
6.4 问卷调查验证 |
第7章 政策建议 |
7.1 提高"相互嵌入"的程度 |
7.1.1 提高民营企业对民间商会的参与度 |
7.1.2 提高民间商会对政策与社会事务的参与度 |
7.2 提高民间商会的运行效率 |
7.2.1 强化民间商会内部治理 |
7.2.2 提高民间商会经济运行质量 |
7.2.3 鼓励民间商会之间的竞争 |
7.3 有待完善的政府作为 |
7.3.1 加强商会立法 |
7.3.2 为"会—企"互动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
结论与展望 |
附录:中国民间商会与民营企业发展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 增长态势强劲上扬。 |
(二) 综合实力持续走强。 |
(三) “浙江制造”名品迭出。 |
(四) 科技助动后劲十足。 |
(五) 外拓经营势头强劲。 |
(六) 社会责任显着增强。 |
(七) 块状经济彰显活力。 |
(八) 第三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
(九) 产业、行业分布更趋合理。 |
(十) 新兴产业破除藩篱。 |
(十一) 参与新农村建设趋向活跃。 |
(十二) 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现代流通业态发展迅猛。 |
(十三) 企业家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
(十四) 地区差异依旧明显。 |
(8)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一个制度理论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中国民营经济的概念界定 |
一、民营经济的概念界定 |
二、民营经济的概念依据 |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 |
一、外部条件决定论 |
二、政府作用决定论 |
三、企业制度选择决定论 |
第三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趋势 |
一、经济形式多样化 |
二、市场竞争国际化 |
三、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
四、产业组织集群化 |
五、企业组织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方法及制度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模式分析与制度分析的内在联系 |
一、模式的一般含义 |
二、模式分析:经济学研究的辅助工具 |
三、模式分析与制度分析的内在联系 |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
二、局部性制度变迁与整体性制度变迁 |
三、渐进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 |
第三节 制度多样化的基本原理 |
一、制度多样化的主流观点 |
二、制度多样化的博弈分析 |
三、制度多样化的因素分析 |
第四节 制度趋同化的原因与条件 |
一、制度趋同化的原因 |
二、制度趋同化的条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多样化分析 |
第一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初始条件 |
一、宏观经济战略及其转变 |
二、政治、文化背景及其转变 |
三、市场化进程与民营经济发展 |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 |
一、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
二、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指标的变迁 |
三、地方政府意识形态偏好与民营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
第三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制度分析 |
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形成概述 |
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比较分析 |
三、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制度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趋同化分析 |
第一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趋势 |
一、苏南模式的演变趋势 |
二、温州模式的演变趋势 |
三、珠江模式的演变趋势 |
四、趋同化—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未来走向 |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趋同的制度特征 |
一、企业制度趋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二、中间性组织趋同—向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式发展 |
三、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未来制度特征 |
第三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趋同化的制度分析 |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走向一致 |
二、市场竞争造成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优胜劣汰 |
三、效仿能力的提高促使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趋同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评述与启示 |
第一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评述 |
一、三种模式的优势比较 |
二、不同制度变迁形成不同发展模式 |
三、模式:一个演进的概念 |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10)地方政府行为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前人研究的回顾与评论 |
1.2.1 民营经济研究文献 |
1.2.2 地方政府行为研究文献 |
1.2.3 对上述文献的简单评价 |
1.3 本文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的基本框架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 |
2.1 民营经济的界定 |
2.2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 |
2.2.1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基本框架 |
2.2.2 西方地方政府竞争理论 |
2.2.3 转型经济下的地方政府竞争 |
2.2.4 对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评述 |
2.3 地方政府竞争与民营化 |
2.3.1 地方政府竞争引发民营化 |
2.3.2 李-栗-张动态博弈模型 |
2.4 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模型 |
2.4.1 财政联邦制与地方政府行为 |
2.4.2 政治约束与民营经济发展 |
2.4.3 产权保护与民营经济发展 |
2.4.4 内生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 |
第三章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 |
3.1 地方政府行为模型 |
3.1.1 地方政府行为的追求模型 |
3.1.2 地方政府行为的条件研究 |
3.2 “浙江模式”下的地方政府行为 |
3.2.1 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型 |
3.2.2 地方政府行为的负面影响 |
3.3 美国的地方政府行为 |
3.3.1 当前美国地方政府行为 |
3.3.2 美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历史变迁 |
3.4 不同发展模式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差异 |
第四章 浙江民营经济成长的路径 |
4.1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征 |
4.1.1 民营经济与浙江经济增长 |
4.1.2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
4.2 浙江民营经济的演变路径—以温州为例 |
4.2.1 民营经济的起点:家庭工业 |
4.2.2 民营经济成长的关键环节:挂户经营 |
4.2.3 家庭之间的合作经营:合伙或股份合作企业 |
4.2.4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引进 |
4.3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对制度变迁理论的启示 |
4.3.1 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 |
4.3.2 对诺斯理论的反思 |
4.3.3 对哈耶克理论的认识 |
第五章 浙江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
5.1 地方政府与民营经济的关系概述 |
5.2 地方政府与民营经济成长—以温州为例 |
5.2.1 化解外部环境压力 |
5.2.2 保护民营企业产权 |
5.2.3 解决外部性问题 |
5.2.4 提供公共产品 |
5.3 地方政府与民营经济制度创新 |
5.3.1 “家族制”企业的制度创新 |
5.3.2 地方政府推动下的民营企业上市 |
5.4 地方政府审批制度与民营经济市场准入 |
5.4.1 政府审批制度对民营企业的进入阻挠 |
5.4.2 政府审批制度的逆向选择效应 |
5.4.3 地方政府审批制度改革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与启示 |
6.2 问题与方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温州个私经济再创新高(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乡镇政府支持研究 ——以桐乡市大麻镇为例[D]. 朱冬杰. 西北大学, 2019(04)
- [2]港闸区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研究[D]. 黄培.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7)
- [3]中国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对越南的借鉴研究[D]. 阮妙玲. 浙江工业大学, 2011(03)
- [4]我市个私企业总量再创新高[N]. 肖新华,历淑淑. 温州日报, 2009
- [5]中国民间商会与民营企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 周桐宇. 复旦大学, 2007(03)
- [6]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J].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浙江经济, 2007(14)
- [7]透过区域经济体制的变迁论“温州模式”发展新思维[J]. 陈宇,方照明. 时代金融, 2007(06)
- [8]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一个制度理论的解读[D]. 秦海林. 吉林大学, 2007(05)
- [9]垄断行业开闸 个私企业大步进入[J]. 沈雁,李文. 今日浙江, 2006(10)
- [10]地方政府行为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 陆巍峰. 复旦大学,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