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论文_邓晓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牧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游牧民族,民族,可汗,农耕,黑龙江,流域,文化。

游牧民族论文文献综述

邓晓珍[1](2019)在《游牧民族传统羊毛毡在时尚语境下的多元化创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羊毛毡的艺术特征与现状,结合国际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在游牧民族传统羊毛毡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对羊毛毡的创作技法、色彩表现、材料应用以及功能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应用混合毡技法,将羊毛毡与棉、桑蚕丝、多种复合材料面料进行迭加毡化,可赋予面料丰富的质感和色彩。为纺织服装产品的开发带来全新视角和设计语言,对提升纺织面料的内涵与附加值,拓展产品研发设计思路及创新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刘佳[2](2019)在《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价值与传承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黑龙江省境内,存在诸多的游牧渔猎民族,他们主要依靠游牧渔猎生活,具有深厚的文化地位,是非遗类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承人,因此,应该对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非遗类音乐文化进行全面保护和传承。本文分析了非遗类音乐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阐述了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价值,并且,提出了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6期)

白东义[3](2019)在《北方游牧民族马文化研究探索的学术巨着》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农学博士、兽医学博士芒来教授主笔编撰的《蒙古人与马——蒙古族马文化大全》(蒙文版)一书,是一部运用现代科学原理对北方游牧民族马文化进行多方位研究探索的学术巨着。本书获得中国图书奖。这部巨着是教育部人文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日报(汉)》期刊2019-10-03)

永真[4](2019)在《北方游牧民族可汗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汗是四世纪以后形成的北方游牧民族最高首领的称谓,其具有草原部族社会政治制度共有的特征,在整个北方游牧民族法律制度中尤为突出。从最早的柔然可汗制开始,后来的突厥、回纥和蒙古族曾相继吸收、传承、发展和完善过可汗制度。可汗在政权组织中,不仅是部族的最高首领,同时也是政权组织的最高统治者。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社会中可汗的权力高于一切,他依据个人的意志对各级领主进行封爵和赏赐,对于各级领主权力地位的升降黜免、权力的大小以及是否世袭,也由他一人专断,对属下的臣民有生杀予夺权,掌握着行政、军事和司法等最高统治权。可汗制度作为北方游牧政权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其有效的运行直接影响了游牧政权的稳定及发展,是中国政治制度史、民族史、民族法制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的选题有助于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可汗制度的运行,进一步挖掘北方游牧民族在政治文化方面存在的诸多共性、相互间的影响及彼此传承关系。为推动对游牧文明的研究,促进和提高该领域内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优良法制传统及法律文化具有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本文立足于北方游牧民族可汗制度的视角,以柔然、突厥、回纥和蒙古可汗制为例来考察北方游牧民族可汗制度的概念、规范和作用等问题。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可汗”一词的含义入手,对可汗制度的起源及发展、可汗号的形式及性质和可汗号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归纳和总结北方游牧民族对可汗制度的法律规范,系统的对可汗制的形态,其多种可汗制产生的原因等进行论述,试图概括总结北方游牧民族可汗制度的共性与差异;第叁部分通过探讨可汗权力产生的社会基础,可汗权力的运行、汗位的嬗变规则,进一步明确北方游牧民族可汗制表现的特征、北方游牧民族可汗制的传承、可汗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3)

王绍东[5](2019)在《论古代社会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抗灾荒的不同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都要面对灾荒的挑战,由于生产方式的特点不同,对抗灾荒的方法和手段也各有异同。总体来说,农耕民族对抗自然灾害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是储蓄,特别是粮食的储蓄。此外,灾前预防、政府救助、移民就粟,邻里互助也是农耕人群度过灾荒的重要手段。游牧民族对抗自然灾害的最有效方法则是移动,只要能够及时转移,躲开灾害,生产就能很快恢复。游牧民族还通过采集狩猎、互助协作,甚至部落兼并和对外战争的方式度过灾荒。(本文来源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李静,于晋海[6](2019)在《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调适——以青海河南县那达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河南县那达慕是文化重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转化为体育赛事的重要形式。其意涵和形式的变迁是人们在民族交往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诠释和再造,使传统文化嵌入到现代生活的文化再生产过程。那达慕赛事仪式中的文化展演与互动通过对文化标记物——赛马的高度关注,和对比赛的情感激发中形成了高度情感联结,从而促进了民族社区内部团结和民族文化自信并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平台。那达慕的意义变迁过程体现在多民族多种形式的交往互动中,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间的协调,建立文化、社会与经济发展一致性的文化资本转化过程。(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鸿姝[7](2019)在《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非遗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长城以北广袤的蒙古草原地区,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北狄族系和东胡族系诸民族世代角逐的舞台。由于这些民族世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这些民族包括达斡尔、裕固、土、鄂伦春、鄂温克、锡伯、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满等民族。黑龙江北方民族音乐在各种流派和西方现代音乐的冲击影响下,今后向何处发展?这无疑是个亟待探索的问题,是摆在非遗少数民族音乐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来源于《休闲》期刊2019年04期)

王绍东[8](2019)在《从汉匈战争看大规模战争对游牧民族的负面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观点认为,游牧民族马上骑射,来去迅捷,生产条件与战斗条件高度一致,战争的成本较小。在与农耕民族的战争中,游牧民族壮大实力,掠取资源,占尽优势。实际上,在缺乏长城防御的情况下,游牧民族以小规模的骑兵对中原边境地区进行战争,采用运动战、游击战的方式,杀伤人员,掠取劳动力和财富,遇到中原军队大规模出击时,则快速撤离,这样的战争对游牧民族无疑是有利的。长城修筑后,游牧骑兵的速度优势被大大限制,战争的规模变大,伤亡人数变多,残酷程度提高。大规模的战争,对游牧民族如同双刃剑,在获取战争利益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牧业生产,造成牧业劳动力的大量损伤,甚至会造成草原帝国的衰落和游牧政权内部的矛盾与分裂,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晓婕[9](2019)在《北方游牧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以贺兰山岩画中的舞蹈形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逝去的人们已经沉默,然而岩石还会说话"。岩画是一种世界的、古老的语言。本文选取贺兰山岩画为研究对象,贺兰山岩画作为中国原始艺术的代表之一,以我国北方原始先民独特的视觉思维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生存环境、战争狩猎、生产劳动、图腾崇拜、宗教祭祀等内容,本文从四方面进行论述,挖掘同贺兰山岩画相关的北方游牧民族在舞蹈文化方面的共性关系,意识到贺兰山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人研究史类方面创造了财富。(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冯盛国[10](2019)在《北方游牧民族社会生活与家庭伦理特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存于干旱半干旱的地理环境,专业游牧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社会呈现分散化与移动性的特点。面对残酷的草原生存环境,游牧民族的道德在"贱老"和"妻后母"的观念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其生成机制遵循帕累托最优的原则。(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游牧民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黑龙江省境内,存在诸多的游牧渔猎民族,他们主要依靠游牧渔猎生活,具有深厚的文化地位,是非遗类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承人,因此,应该对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非遗类音乐文化进行全面保护和传承。本文分析了非遗类音乐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阐述了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价值,并且,提出了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牧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1].邓晓珍.游牧民族传统羊毛毡在时尚语境下的多元化创新设计[J].毛纺科技.2019

[2].刘佳.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价值与传承策略[J].黄河之声.2019

[3].白东义.北方游牧民族马文化研究探索的学术巨着[N].内蒙古日报(汉).2019

[4].永真.北方游牧民族可汗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5].王绍东.论古代社会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抗灾荒的不同方式[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

[6].李静,于晋海.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调适——以青海河南县那达慕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9

[7].李鸿姝.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非遗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J].休闲.2019

[8].王绍东.从汉匈战争看大规模战争对游牧民族的负面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赵晓婕.北方游牧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以贺兰山岩画中的舞蹈形象为例[J].北方文学.2019

[10].冯盛国.北方游牧民族社会生活与家庭伦理特征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几何纹与交织纹在“游牧文明”中的平...前叁个因子散点图郑州宋代组与汉代以后各古代颅骨组之...前叁个因子散点图万里长城纪录片《游牧在草原》车蒙古包是草原...

标签:;  ;  ;  ;  ;  ;  ;  

游牧民族论文_邓晓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