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学空间数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数据插值,MapGIS,数据网格化,等值线
地学空间数据论文文献综述
唐江浪,李刚[1](2019)在《基于MapGIS的海洋地学空间数据插值方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插值法是基于已获取的空间数据对研究区域其他空白区信息数据进行预测,即是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的一个过程。文章阐述了四种常见的空间数据插值方法的数学含义,并基于MapGIS软件应用这四种方法对示例数据进行插值分析,研究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使用特点和影响因素,对该软件用户的空间数据插值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于雪润[2](2019)在《地学空间数据叁维可视化关键算法研究及软件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学空间数据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庞大。建立地学空间数据模型是解释地学现象、模拟地质过程和开展空间分析的基础,通过运用统计学、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技术,对地学空间数据进行叁维可视化建模与数据分析,进而搭建面向地学空间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叁维可视化软件平台,对于提高地学空间数据处理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数据特征分析、空间模型设计、可视化表达方法以及空间分析算法等方面入手对地学空间数据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系列针对地学空间数据的叁维可视化建模方法,并开发出一款具有丰富交互操作的叁维可视化软件平台。该研究成果将有效提高地学空间数据的叁维可视化建模效率和空间分析能力,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地学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地学空间数据的叁维空间特性以及海量、多尺度、多维、非结构化等特点;通过对多种可视化技术特点与地学空间数据特征的综合考虑,选取VTK图形库作为可视化工具包。2.对常见的点模型、线模型、面元模型(主要包括TIN模型、GRID模型等),体元模型(主要包括叁棱柱模型、六面体模型等)进行研究,并根据地学空间数据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数据结构与叁维可视化建模方法。3.基于地学空间数据的叁维可视化模型,设计了通用的体元网格模型剖切算法,研究了空间插值算法、RF-Kriging预测算法等,有效提高了可视化建模效率和空间分析能力。4.按照软件工程方法,基于Visual Studio 2012开发环境和MFC框架设计开发了一款叁维可视化软件平台,实现了地学空间数据的叁维可视化构建、管理、编辑、运算及表达等功能,并对真实的地学空间数据进行了叁维可视化展示。(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冰茹,孙文彬[3](2018)在《Voronoi的地学空间数据分析理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地学空间数据分析过程中,异常点数据影响范围过大甚至涵盖其他采样点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Voronoi图与变缓冲区分析相结合的异常点数据分析方法。以异常值点作为生长点构建Voronoi图,利用异常点数据与其一阶邻近Voronoi图生长点的数据差值与空间距离,计算出异常采样点的衰减系数;用衰减系数与异常采样点数据的乘积计算异常采样点的粗略影响范围,通过计算粗略影响范围与异常采样点Voronoi图的交集,最终确定异常采样点的有效影响范围。利用Voronoi图与变缓冲区相结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采样点异常数据影响范围,提高空间数据分析准确度,更加客观地反映地学空间数据的分布特征。以云贵高原的刁江流域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为试点,以采样点作生长点、行政界为边界生成Voronoi图,分析刁江流域土壤重金属As元素的空间分布。利用该方法获得的As元素空间数据分布图,其空间特征更加鲜明。(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魏红雨[4](2014)在《基于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学研究也相应出现适应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新发展的新特点。20世纪中后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引入地学研究后,地学数据集成与地学科学决策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吉林大学地学G4I系统随之应运而生。本文所指4G地学空间数据,是对地质学(Geology)、地理学(Geography)、地球化学(Geochemistry)、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数据(首字母都为G,简称4G)的统称。地学G4I系统研究所涉及4G地学空间数据具有多学科综合的特点,存在多元、语义和多维复杂空间结构等因素引起的异构问题,系统应用必须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融合等集成操作以构建地学数据模型进而满足用户需求。数据集成操作因此成为地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必须步骤。特别是受4G地学空间数据在数据结构、空间模型与格式转换上的较大差异影响,数据共享难以有效实现。较好地研究解决数据集成面临的这些难题,可以大幅减少数据重复采集冗余,降低数据采集成本,充分挖掘数据信息,提高数据利用率,实现数据网络共享,增强经济效益。本文针对4G地学空间数据多源异构分布的特点和集成数据质量控制难的实际,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数据集成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地学空间数据仓库和数据质量评价控制等关键技术加以研究解决,并对空间数据质量保障及质量评价技术进行改进。该研究便于进一步数据挖掘和信息融合并利于4G地学空间数据共享操作的实现。现将本论文的工作和成果简述如下:1.数据集成技术研究现状阐明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各主要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中的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说明解决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2.4G地学空间数据特征研究讨论4G地学空间数据的来源,分析了4G地学空间数据特征,详细分析地学研究对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的需求,讨论了集成结果的数据特征,讨论了4G地学空间数据的预处理,重点研究物探数据与化探数据的特征提取技术。3.应用数据仓库技术构建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模型通过比较数据集成主要方法,指出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处理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问题是可行的与必要的。根据4G地学空间数据特点和各种数据集成的方式,以及应用数据仓库技术进行4G地学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集成的方案。根据数据仓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在集成数据时存在的各自优缺点,本文采用数据仓库和中间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介绍应用数据仓库构建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模型的方法流程,重点论述了地学地质数据仓库的设计架构,并通过SQL Server数据仓库工具进行实例验证。4.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中的元数据研究概述元数据的定义、内容、作用、元数据研究现状及标准,重点讨论了数据集成中元数据的设计与元数据管理系统架构。5.4G地学空间集成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研究讨论了4G地学空间集成数据质量及质量控制的概念,阐述4G地学空间集成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提出4G地学空间集成数据质量评价标准,给出质量评价流程。重点介绍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质量评价方法,根据集成数据自身存在的规律,分析集成数据过程中的常见误差,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4G地学空间数据质量进行评价,以达到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本文的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为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提供尝试性的方法,并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处理奠定了基础。文中的地质空间数据集成技术、元数据和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等关键内容对地学G4I系统升级开发有所助益。同时,对于地学数据研究中的集成问题有一定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12-01)
魏红雨,路来君,郝满,郝琳琳[5](2014)在《基于数据仓库的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源、海量、异构分布的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难题,在分析联邦数据库、中间件集成、数据仓库等常用数据集成方法优劣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数据仓库与中间件的地学数据集成管理模式;以JB地区2005年度矿区及所属矿山的10种矿产作为数据源,构建基于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erver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既能满足4G地学空间数据异构分布、网络化传输的特点,又能满足数据更新快、实时一致性高的要求,便于在云平台上实现。(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许彩[6](2013)在《基于元数据标准的地学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在数字国土工程实施过程中提出“以数据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的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后,各相关领域、部门或专家学者就开始紧锣密鼓的采集和存储空间数据并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却不能够互通、互用及共享,只是依据各自需求建立独立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信息孤岛”现象亦类似于其他行业,逐渐形成,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如何共享这些地学数据是当前不可回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领域、部门或专家学者在采集数据的时候,都是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制定各自的数据格式、属性数据内容,即采集数据存储的信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使得数据的互通、互用存在冲突。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分析空间数据的元数据标准的制定情况为切入点,研究地学空间数据的特点、应用范围及现状,依据当前国内外元数据标准情况,最终本系统采用国内的《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2006版)为参照标准,制定扩展的元数据内容,实现元数据—空间数据—项目信息一体化管理;然后,对当前空间数据的四种主要存储模式进行研究,对比其优缺点后,本系统采用主流的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存储模式,并结合单机多SDE技术,实现对多源空间数据的物理分开逻辑集中管理;最后,系统采用基于活动目录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ADBRAC:Active Directory Based Role Access Control Model),以域活动目录的形式管理系统的用户角色及权限,并最终建立B/S的基于元数据标准的地学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系统在.NET框架下采用C#语言和Arc GIS二次开发接口进行实现,后台数据库为Oracle10g,最终实现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能够实现对多源空间数据库、各空间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和元数据的管理(编辑与删除),并能够按元数据进行数据查询;系统管理模块则主要是对系统的用户及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用户主要来自域活动目录,用户的权限则包括其对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项目信息等的各种权限。论文最后讨论了本系统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即,系统虽然实现了基本空间数据的有效数据管理功能及B/S系统用户的安全控制功能,但是,要实现空间数据共享与支持更多空间数据的专业应用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05-01)
唐江浪,李刚,郭丽华[7](2012)在《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在海洋地学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洋地学中大量出现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本着实现数据融合、共享的目的,最终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标,本文介绍了海洋地学中多源异构空间数据产生的缘由以及各种集成方法,最后笔者通过对FME软件的研究成功地实现了实例数据间的集成融合。(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2年07期)
孙雷刚,周可法,张楠楠,许文强[8](2010)在《数据分区在地学空间数据查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Oracle Spatial对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机制,提出使用数据分区技术来优化地学空间数据的空间查询性能。在详细介绍数据分区原理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应用,以范围分区为例,分别对常规表和分区表进行了空间查询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反复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数据分区在提高地学空间数据的空间查询速度方面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0年S2期)
王永志,高光大,杨毅恒,陈苗[9](2008)在《地学空间数据仓库的构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将中国多源、异构、分散的地学数据集中到一起,为资源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供应,将地学空间数据仓库作为实现数据集成的解决方案。首次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数据源、空间ETL、空间数据存储、基于SOA的应用服务和客户应用的5层地学空间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根据中国地质行业行政划分和数据的分布情况,设计了能够实现地学数据集成的国家、大区所、省叁级管理的地学空间数据仓库系统的物理部署方案。这是一套符合中国地学实际情况且完整可行的地学数据集成方案。(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08年05期)
兰双狮,贾双喜[10](2007)在《利用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GeoExpl 2005对磁测(△T)资料进行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GeoExpl 2005,对磁测(ΔT)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用其结果来确定板状磁性体上顶地表投影位置和倾向,对磁性体进行定位,以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达到找矿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华北国土资源》期刊2007年04期)
地学空间数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学空间数据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庞大。建立地学空间数据模型是解释地学现象、模拟地质过程和开展空间分析的基础,通过运用统计学、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技术,对地学空间数据进行叁维可视化建模与数据分析,进而搭建面向地学空间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叁维可视化软件平台,对于提高地学空间数据处理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数据特征分析、空间模型设计、可视化表达方法以及空间分析算法等方面入手对地学空间数据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系列针对地学空间数据的叁维可视化建模方法,并开发出一款具有丰富交互操作的叁维可视化软件平台。该研究成果将有效提高地学空间数据的叁维可视化建模效率和空间分析能力,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地学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地学空间数据的叁维空间特性以及海量、多尺度、多维、非结构化等特点;通过对多种可视化技术特点与地学空间数据特征的综合考虑,选取VTK图形库作为可视化工具包。2.对常见的点模型、线模型、面元模型(主要包括TIN模型、GRID模型等),体元模型(主要包括叁棱柱模型、六面体模型等)进行研究,并根据地学空间数据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数据结构与叁维可视化建模方法。3.基于地学空间数据的叁维可视化模型,设计了通用的体元网格模型剖切算法,研究了空间插值算法、RF-Kriging预测算法等,有效提高了可视化建模效率和空间分析能力。4.按照软件工程方法,基于Visual Studio 2012开发环境和MFC框架设计开发了一款叁维可视化软件平台,实现了地学空间数据的叁维可视化构建、管理、编辑、运算及表达等功能,并对真实的地学空间数据进行了叁维可视化展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学空间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1].唐江浪,李刚.基于MapGIS的海洋地学空间数据插值方法探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9
[2].于雪润.地学空间数据叁维可视化关键算法研究及软件研发[D].合肥工业大学.2019
[3].李冰茹,孙文彬.Voronoi的地学空间数据分析理论及应用[J].测绘科学.2018
[4].魏红雨.基于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魏红雨,路来君,郝满,郝琳琳.基于数据仓库的4G地学空间数据集成技术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
[6].许彩.基于元数据标准的地学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7].唐江浪,李刚,郭丽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在海洋地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软件.2012
[8].孙雷刚,周可法,张楠楠,许文强.数据分区在地学空间数据查询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0
[9].王永志,高光大,杨毅恒,陈苗.地学空间数据仓库的构建技术[J].地质通报.2008
[10].兰双狮,贾双喜.利用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GeoExpl2005对磁测(△T)资料进行处理[J].华北国土资源.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