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乙酸论文-金嫦

氟尿嘧啶乙酸论文-金嫦

导读:本文包含了氟尿嘧啶乙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配合物,DNA,抗癌,静电结合

氟尿嘧啶乙酸论文文献综述

金嫦[1](2019)在《5-氟尿嘧啶-1-基乙酸银配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及抗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5-氟尿嘧啶(5-FU)是一种抗代谢药物,它破坏DNA和RNA的合成并导致细胞死亡,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疾病。该论文的研究旨在设计具有抗癌抗菌性能的银配合物,以5-氟尿嘧啶-1-基乙酸(5-FUAA)为活性配体、叁苯基膦为协同配体,与银盐反应合成两种5-FUAA-银(I)配合物,同时,还得到一种同样有抗癌效果的二茂铁羧酸银的新配合物。通过电化学实验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并且通过实验数据推断出该类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结合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中间体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方式为静电作用。在中性条件下中间体、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能力均最强。通过体外细胞活性实验,对所合成的目标配合物进行了抗癌作用的测定,得出了IC_(50)值,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在对人类癌细胞系的抗增殖方面具有良好的活性,其浓度在微摩尔级范围内。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5-氟尿嘧啶羧酸银类配合物新型抗癌药物的后续设计与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3-10)

吴晓辉[2](2014)在《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前药的结肠靶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5-氟尿嘧啶(5-FU)是嘧啶类似物,在细胞内转化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后,而具有抗肿瘤活性,是治疗结肠癌的首选化疗药物。但是5-FU的普通口服制剂给药后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低,胃肠道毒副作用大,这些极大的影响了5-FU的临床应用。5-氟尿嘧啶-1-乙酸(5-FUA)是5-FU的羧基化衍生物,其药理作用经证实与5-FU相同,具有抗肿瘤作用,但毒副作用相对较小。α-环糊精(α-CD)在胃肠道中很少被吸收,但是可以被α-淀粉酶和结肠内微生物群落酵解为小分子糖类。本研究拟将5-FUA与α-CD通过酯键相连接,制备成前药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前药在肠道内α-淀粉酶及结肠细菌糖苷酶的相互作用下水解释放出5-FUA,发挥前药的结肠靶向作用。目的:将5-FUA与α-CD通过酯键相连接,制备成前药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并进行体外酶溶液的释放研究和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方法:1根据文献方法,以α-氯乙酸和5-氟尿嘧啶为原料,在100℃高温和pH=10的碱性环境下反应生成5-FUA,分离纯化后,测定熔点,并对其进行质谱、红外和核磁鉴定。2将制备的5-FUA溶解于适量的干燥DMF中,加入缩合剂羰基二咪唑(CDI),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3h。将等摩尔的α-CD溶于干燥的DMF中,滴加到反应液中,继续反应48h生成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加入丙酮使产物析出。产物经大孔吸附树脂Diaion-HP20纯化后,称取适量,在强碱条件下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质谱法(MS)测定结合物的取代度。3对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建立HPLC法测定5-FUA的含量,并考察了前药在α-淀粉酶溶液、羧酸酯酶溶液和两者混合溶液中的水解行为;考察了前药pH1.2盐酸溶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pH11硼砂-碳酸钠缓冲液等不同pH溶液中的水解行为,并绘制了单取代产物的lgK-pH曲线。4将Wistar大鼠胃内容物以pH1.2的盐酸溶液稀释10倍,小肠及盲肠内容物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10倍,滤去不溶性大颗粒,加入定量前药。建立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在1、2、3、5、8和12h取样检测,并绘制前药的水解曲线。以Wistar大鼠为受试动物,将前药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溶于生理盐水灌胃给药,于4h、8h、12h和24h时处死大鼠,取胃、小肠和大肠组织及其内容物,冷冻储藏备用。建立HPLC法分别测定其药物含量,并绘制相关柱状图。结果:1确定的合成工艺为:当5-氟尿嘧啶与α-氯乙酸的反应比例为1:1.2时,在反应温度100℃条件下反应6h时,产率最高,为45.4%。所得产物熔点为272℃,经质谱、红外和核磁测定,证明产物为目标化合物5-FUA。2结合物经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在10%-30%的洗脱液中检测到结合物。其中,10%洗脱产物中5-FUA占羟基百分比为4.0%,为单取代产物(称为产物一);30%洗脱产物中5-FUA占羟基百分比为8.9%,为双取代产物(称为产物二)。3建立了HPLC法测定酶溶液中5-FUA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71nm,经方法学验证,溶剂和其他物质对主药的检测无干扰,所用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5-FUA的含量检测;不同取代度的前药在α-淀粉酶和羧酸酯酶混合溶液中的水解率高于α-淀粉酶溶液和羧酸酯酶溶液的水解率,且单取代产物水解速率明显高于二取代产物。由前药的lgK-pH曲线知,前药的水解速率随溶液pH的升高而加快。4动物实验研究:建立了HPLC法测定胃、小肠和大肠组织及其内容物中药物浓度,检测波长为274nm,且空白组织和内容物不干扰主药的测定。不同取代度的前药在盲肠内容物溶液中水解率最高,在胃内容物溶液中水解率最低;并且,单取代产物的水解率高于双取代产物的水解率。与此相对应的是,前药在大鼠大肠段的药物释放量最高,其组织和内容物中药物含量最高;而在胃部几乎不释药,其组织和内容物中未曾检测到药物。结论: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仅需两步反应即可得到产物,且产物易于纯化。前药在胃中几乎不释放药物,而在大肠部位能够较快释放药物,明显高于其他肠段。这证明前药具有迟释特性和结肠靶向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吴志圣,赵明,金春顺,陈鸥[3](2013)在《苯乙酸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对喉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在荷瘤鼠动物模型中的作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苯乙酸(PA)联合5-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对喉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在荷瘤鼠动物模型中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法采用苯乙酸联合应用5-Fu、CDDP作用于喉癌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荷瘤鼠模型等方法,观察联合用药组与单一药物组对喉癌细胞凋亡作用,并制作荷瘤鼠模型进行动物体内实验。结果苯乙酸和5-Fu、CDDP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增强对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生长增殖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形态转化,显着提高促凋亡作用。荷瘤鼠实验模型的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及减少耐药性,减轻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为喉癌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3年02期)

徐伟华[4](2011)在《5-氟尿嘧啶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抑制肝癌细胞Huh7增殖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疗是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因化疗药物缺乏选择性,常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在药物传输系统领域,纳米粒载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极富发展潜力的靶向给药系统。它是纳米技术与现代医药学结合的产物,通过改变药物体内分布和药动学过程,使药物在靶区高浓度富集,有效控制药物释放,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纳米粒载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制备负载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5-FU)的载药纳米粒,期望将来为肝癌治疗提供一个新途径。【目的】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构建负载5-FU的载药纳米粒(5-FU-PLGA),并探索其体外对肝癌细胞Huh7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5-FU-PLGA纳米粒。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分布并计算成球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FU载药率、包封率,并对体外释药进行评估;将Huh7细胞与纳米粒共培养24 h,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进入细胞的情况;分别将不同浓度的5-FU-PLGA纳米粒、5-FU裸药与Huh7细胞共培养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利用MTT法评价各组细胞存活率;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uh7细胞凋亡率。【结果】纳米粒呈球性,平均粒径为(186±14) nm,成球率为70.8%,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6.6%和28.1%,体外释药表明纳米粒具有缓释性,10 d内5-FU累积释药量达83.6%;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均证实纳米粒可以进入Huh7细胞内;MTT示,随着时间的延长,5-FU-PLGA纳米组和5-FU裸药组细胞存活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01);同一时间点,5-FU-PLGA纳米组细胞存活率低于5-FU裸药组,差异有显着性(P<0.001),且20μg/mL 5-FU-PLGA纳米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最强,144 h后细胞存活率为(20.3±1.25)%;5-FU-PLGA纳米组与5-FU裸药组细胞144 h后均有凋亡,且5-FU-PLGA纳米组凋亡率高于5-FU裸药组,差异有显着性(P<0.001),20μg/mL 5-FU-PLGA纳米组凋亡率最高,达(81.0±3.8)%。【结论】成功制备5-FU-PLGA纳米粒,体外具有缓释效应,可被Huh7细胞内吞并在胞质缓慢、持续释放5-FU,有效抑制Huh7细胞增殖,效果好于5-FU裸药,尤以20μg/mL浓度为着。5-FU-PLGA纳米粒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新型靶向药物制剂。(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1-04-01)

吴敏[5](2011)在《(5-氟尿嘧啶-1-乙酸)-4’-姜黄素酯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姜黄素(Curcumin,Cur)是由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中提取的一种酚性色素,是姜黄发挥药理活性的最主要成分。姜黄素有抗肿瘤、抗胆结石、抗炎、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其中抗肿瘤作用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但是,姜黄素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在碱性环境下易降解,其生物利用度低,至今也没有较好的剂型用于临床,故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将是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方法。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是常用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物,从其研制成功至今一直作为胃癌,直肠癌,乳腺癌等的首选治疗药物。但是5-氟尿嘧啶脂溶性低,首过消除明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而对5-氟尿嘧啶适当衍生化后得到很多优秀药物,它们相较于5-氟尿嘧啶临床疗效增强,毒性降低,且给药方式方便,说明对5-氟尿嘧啶进行结构改造是解决其缺点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通过化学合成将姜黄素和5-氟尿嘧啶以酯键相连,得到新的化合物作为前药,在体内酶的作用下释放出二者,期望达到协同增效,降低毒副作用,延长作用时间的目的。研究目的:合成(5-氟尿嘧啶-1-乙酸)-4′-姜黄素酯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1)将5-氟尿嘧啶于碱性环境下与氯乙酸反应得到5-氟尿嘧啶-1-基乙酸,再与姜黄素成酯得到(5-氟尿嘧啶-1-乙酸)-4′-姜黄素酯;(2)MTT法测定其对HL60、K562、SGC7901、SW480等细胞的影响;(3)应用H22及S180荷瘤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灌胃及腹腔注射给药后,观察其抗肿瘤活性并与姜黄素和5-FU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新化合物(5-氟尿嘧啶-1-乙酸)-4′-姜黄素酯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通过质谱及核磁鉴定;(2)(5-氟尿嘧啶-1-乙酸)-4′-姜黄素酯对HL60、K562、SGC7901、SW480等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其IC50与姜黄素相近;(3)以灌胃途径给药时,(5-氟尿嘧啶-1-乙酸)-4′-姜黄素酯对H22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不明显,而以腹腔注射途径给药时活性较为明显,但弱于等摩尔5-氟尿嘧啶而优于等摩尔姜黄素;(5-氟尿嘧啶-1-乙酸)-4′-姜黄素酯以两种途径给药对S180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均不明显。结论:(5-氟尿嘧啶-1-乙酸)-4′-姜黄素酯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其活性研究和作用机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1-04-01)

江吉旺,晁国库,朱海峰,叶思宇,姚帅[6](2010)在《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乙酸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5-Fluorouracil(5-FU) was an antimetabolite of the pyrimidine analogue type,which was frequently used for treating colorectal,gastric tract,and liver carcinomas etc.However,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5-FU were greatly limited by its myelosuppression,and strong intestinal toxicity.Consequently,numerous research efforts had focused on the discovery of suitable carrier-linked prodrug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In order to decline the toxicity of 5-FU,we synthesized 2-(5-fluorouracil-1-yl-acetamido) acetic acid by liquid coupling reaction with 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 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HCl) and 1-hydroxybenzotriazole(HOBt) as a coupling reagent.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assigned by 1H NMR,13C NMR,mass spectrometry,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etc.(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0年12期)

赵强,廖天录,董稼的[7](2010)在《5-氟尿嘧啶-1-乙酸与二价金属离子配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5℃离子强度为0.1mol/LKNO3,用pH电位法研究了5-氟尿嘧啶-1-乙酸(HL)与二价金属离子Fe(II)、Co(II)、Ni(II)、Cu(II)、Zn(II)和Cd(II)二元体系在水溶液中的物种组成,并计算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玻璃电极校正用程序GLEE完成,全部实验数据处理的用程序Hyperquad2000完成,并用程序HYSS绘制了各二元体系中配合物的物种分布。结果表明在各二元体系中均有1∶1型的配合物生成。(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王卫东,王林[8](2010)在《铕(Ⅲ)-5-氟尿嘧啶-1-基乙酸-L-谷氨酸叁元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5-氟尿嘧啶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以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衍生物为配体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往往具有改进抗癌药物效用的功能。本文合成了稀土铕(Ⅲ)-5-氟尿嘧啶-1-基乙酸-L-谷氨酸叁元配合物,为进一步提高该类药物的疗效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13)

郭鲁亚[9](2010)在《卟啉(或二氢卟吩)-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但它的缺点是服药有效剂量与中毒量相近,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细胞损伤也较严重。5-Fu的生物利用率低,口服吸收不完全,并且它的半衰期较短,这些缺点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许多化学家们对它们进行化学修饰,期望得到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前药。现在在化学界、医学界及生物学界的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治疗就是光动力治疗。二氢卟吩作为第二代光敏剂,有以下的优点:最大的吸收波长长,治疗深度增加,用量小,在体内存留时间短,毒副作用小。为了增强5-Fu的脂溶性,而且延长其半衰期,我们把5-Fu做成了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将卟啉、二氢卟吩及其金属络合物与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相连,合成了“卟啉(二氢卟吩)-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化合物”,期望其具有光敏剂和抗癌药物双重作用。本文设计合成了七种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化合物及其七种金属锰卟啉、四种氯苯基二氢卟吩-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化合物,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具体如下:1.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确证了七种“卟啉-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确证了七种“金属锰卟啉-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化合物”的结构。2.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除了D_4)及质谱确证了四种“二氢卟吩-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化合物”的结构。3.对以上各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纯化条件进行了摸索和改进,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9-26)

常军,李成吾,富海涛,王佳霁[10](2010)在《5-氟尿嘧啶-1-基乙酸合成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5-氟尿嘧啶与氢氧化钾作用得到5-氟尿嘧啶单钾盐,5-氟尿嘧啶单钾盐与氯乙酰乙酯得到N1-乙酸乙酯取代5-氟尿嘧啶,再经酸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5-氟尿嘧啶-1-基乙酸,产率85%,产品纯度99.52%,并采用红外、核磁、紫外的方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确定了产品的最佳反应条件。采用此法制备5-氟尿嘧啶-1-基乙酸原料便宜易得,操作方法简单,产物具有较高的产率和纯度。(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0年03期)

氟尿嘧啶乙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5-氟尿嘧啶(5-FU)是嘧啶类似物,在细胞内转化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后,而具有抗肿瘤活性,是治疗结肠癌的首选化疗药物。但是5-FU的普通口服制剂给药后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低,胃肠道毒副作用大,这些极大的影响了5-FU的临床应用。5-氟尿嘧啶-1-乙酸(5-FUA)是5-FU的羧基化衍生物,其药理作用经证实与5-FU相同,具有抗肿瘤作用,但毒副作用相对较小。α-环糊精(α-CD)在胃肠道中很少被吸收,但是可以被α-淀粉酶和结肠内微生物群落酵解为小分子糖类。本研究拟将5-FUA与α-CD通过酯键相连接,制备成前药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前药在肠道内α-淀粉酶及结肠细菌糖苷酶的相互作用下水解释放出5-FUA,发挥前药的结肠靶向作用。目的:将5-FUA与α-CD通过酯键相连接,制备成前药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并进行体外酶溶液的释放研究和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方法:1根据文献方法,以α-氯乙酸和5-氟尿嘧啶为原料,在100℃高温和pH=10的碱性环境下反应生成5-FUA,分离纯化后,测定熔点,并对其进行质谱、红外和核磁鉴定。2将制备的5-FUA溶解于适量的干燥DMF中,加入缩合剂羰基二咪唑(CDI),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3h。将等摩尔的α-CD溶于干燥的DMF中,滴加到反应液中,继续反应48h生成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加入丙酮使产物析出。产物经大孔吸附树脂Diaion-HP20纯化后,称取适量,在强碱条件下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质谱法(MS)测定结合物的取代度。3对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建立HPLC法测定5-FUA的含量,并考察了前药在α-淀粉酶溶液、羧酸酯酶溶液和两者混合溶液中的水解行为;考察了前药pH1.2盐酸溶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pH11硼砂-碳酸钠缓冲液等不同pH溶液中的水解行为,并绘制了单取代产物的lgK-pH曲线。4将Wistar大鼠胃内容物以pH1.2的盐酸溶液稀释10倍,小肠及盲肠内容物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10倍,滤去不溶性大颗粒,加入定量前药。建立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在1、2、3、5、8和12h取样检测,并绘制前药的水解曲线。以Wistar大鼠为受试动物,将前药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溶于生理盐水灌胃给药,于4h、8h、12h和24h时处死大鼠,取胃、小肠和大肠组织及其内容物,冷冻储藏备用。建立HPLC法分别测定其药物含量,并绘制相关柱状图。结果:1确定的合成工艺为:当5-氟尿嘧啶与α-氯乙酸的反应比例为1:1.2时,在反应温度100℃条件下反应6h时,产率最高,为45.4%。所得产物熔点为272℃,经质谱、红外和核磁测定,证明产物为目标化合物5-FUA。2结合物经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在10%-30%的洗脱液中检测到结合物。其中,10%洗脱产物中5-FUA占羟基百分比为4.0%,为单取代产物(称为产物一);30%洗脱产物中5-FUA占羟基百分比为8.9%,为双取代产物(称为产物二)。3建立了HPLC法测定酶溶液中5-FUA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71nm,经方法学验证,溶剂和其他物质对主药的检测无干扰,所用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5-FUA的含量检测;不同取代度的前药在α-淀粉酶和羧酸酯酶混合溶液中的水解率高于α-淀粉酶溶液和羧酸酯酶溶液的水解率,且单取代产物水解速率明显高于二取代产物。由前药的lgK-pH曲线知,前药的水解速率随溶液pH的升高而加快。4动物实验研究:建立了HPLC法测定胃、小肠和大肠组织及其内容物中药物浓度,检测波长为274nm,且空白组织和内容物不干扰主药的测定。不同取代度的前药在盲肠内容物溶液中水解率最高,在胃内容物溶液中水解率最低;并且,单取代产物的水解率高于双取代产物的水解率。与此相对应的是,前药在大鼠大肠段的药物释放量最高,其组织和内容物中药物含量最高;而在胃部几乎不释药,其组织和内容物中未曾检测到药物。结论: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结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仅需两步反应即可得到产物,且产物易于纯化。前药在胃中几乎不释放药物,而在大肠部位能够较快释放药物,明显高于其他肠段。这证明前药具有迟释特性和结肠靶向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氟尿嘧啶乙酸论文参考文献

[1].金嫦.5-氟尿嘧啶-1-基乙酸银配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及抗癌活性研究[D].温州大学.2019

[2].吴晓辉.5-氟尿嘧啶-1-乙酸-α-环糊精前药的结肠靶向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

[3].吴志圣,赵明,金春顺,陈鸥.苯乙酸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对喉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在荷瘤鼠动物模型中的作用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

[4].徐伟华.5-氟尿嘧啶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抑制肝癌细胞Huh7增殖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

[5].吴敏.(5-氟尿嘧啶-1-乙酸)-4’-姜黄素酯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

[6].江吉旺,晁国库,朱海峰,叶思宇,姚帅.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乙酸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

[7].赵强,廖天录,董稼的.5-氟尿嘧啶-1-乙酸与二价金属离子配合物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

[8].王卫东,王林.铕(Ⅲ)-5-氟尿嘧啶-1-基乙酸-L-谷氨酸叁元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10

[9].郭鲁亚.卟啉(或二氢卟吩)-5-氟尿嘧啶-1-基乙酸异丙酯化合物的合成[D].河北师范大学.2010

[10].常军,李成吾,富海涛,王佳霁.5-氟尿嘧啶-1-基乙酸合成新方法[J].广州化工.2010

标签:;  ;  ;  ;  

氟尿嘧啶乙酸论文-金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