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性别意识论文_王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性别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别,意识,女性,梵高,莱辛,同体,陈染。

超性别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1](2018)在《《野草在歌唱》中的超性别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以她对女性婚姻生活,政治生活,文学创作等各方面的细致纪实描写获得了女性经验的史诗创作者的评价,其代表作有《金色笔记》、《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等,她所塑造的人物无不经典,作品题材广泛,国内外学者总结了其中的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种族主义等,当人们将她称作女权主义者时,她否认了,她追求的是男性与女性的结合,而不是个性的突出与决裂,本文将分析其作品中的超性别意识,如果说她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那么多丽丝莱辛的创作角度便可能是超性别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1期)

陈天然,任远航[2](2017)在《“超性别”意识构建身份置换的解密游戏》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人运用酷儿理论中的"超性别性"进行关于性少数社群题材的影像创作,在表达酷儿群体的心理诉求和社会诉求方面,性别身份的自我认知和改变渴求,是其中极为重要的议题。本文通过酷儿理论来探讨酷儿电影中关于性别身份跨越和置换的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14期)

余思嘉[3](2017)在《严歌苓“文革叙事”的超性别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严歌苓“文革叙事”中蕴含独特的“超性别意识”,这种超性别意识体现在创作中就是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塑造、双性互补的理想性别关系的建构和双性气质交织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严歌苓的女性意识超越了性别的拘囿,这种超性别意识体现了严歌苓女性意识所达到的深度,同时为“文革叙事”创作中如何表现女性提供启示。第一部分主要对“超性别意识”等女性主义理论相关概念进行厘清,阐明严歌苓进行文革书写的渊源及其“文革叙事”作品中体现出“超性别意识”的原因,阐释严歌苓“文革叙事”的超性别意识研究的意义。论文第二部分进入到严歌苓“文革叙事”作品的文本研究,分析文本中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首先通过耿荻和徐群珊/山两个典型人物形象,从外部特征和心理结构两个维度分析双性同体的女性在文革中展现出性别互补的优势。然后,分析女性形象如何从对“女人”的性别认同达到对“人性”的超性别认同。第叁部分主要从人物关系入手,探究文本中互补共生的性别关系,分别探究严歌苓心目中理想的夫妻关系、父女关系和同性情爱关系。第四部分分析严歌苓进行“文革叙事”时运用的双性气质交织的艺术手法:在叙述视角上采用一元与多元共谋的叙事视角,在空间叙事上进行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自由切换,在叙事时间上选取顺时与非顺时交叉的叙事秩序。(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期刊2017-06-08)

贾敏,陈秋实[4](2015)在《关于王安忆小说“叁恋”中的超性别意识书写的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的小说"叁恋"通过对女性在婚姻家庭与爱情情欲的书写,提出对于整个人类生命内在冲突的思考,最终目的是想达到男女两性和谐相处、互尊互助。王安忆以更加理性的姿态,以女性独有的敏感和细腻特质,以超越性别的执着书写精神,实现了对于每一生命个体的尊重和理解。(本文来源于《柳州师专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王宁[5](2012)在《“私人化”写作的超性别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部分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私人化"一度成为评论界的热点。时过境迁,冷静观之,"私人化"写作从女性的自觉指向对生命个体与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关怀基于性别意识,又超越性别对立,体现了文本的超性别意识。(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高倩[6](2011)在《为艺术而燃烧的灵魂——从“梵高情结”看陈染的“超性别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同绘画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文学家从绘画艺术中寻找灵感、寄托志向也并非创举。女作家陈染的散文、随笔及小说中有大量关于画家梵高的论述,甚至形成陈染的"梵高情结",这些论述传达出作家试图超越性别写作的定见、追求艺术理想的愿景,这正是为以往研究者所忽视的。以此为突破点,通过对陈染散文、随笔及小说中关于梵高的论述进行文本细读,重新认识陈染的艺术追求和审视她的文学创作,展现陈染精神的另一面。(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刘云秋[7](2010)在《伍尔夫与陈染的姐妹情谊:觉醒的女性意识——由“一间自己的房间”而产生的双性同体观和超性别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唱响了女权主义的号角,影响了世界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重塑。她的"双性同体"的创作思想,同样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女作家陈染。陈染的"超性别意识"堪称为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的姊妹篇,并有其更为深远的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对二者理论的具体探讨,以期为更多女性打开属于"自己的房间",透视其觉醒的女性意识。(本文来源于《上海海关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吴春[8](2010)在《超性别意识写作的现实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性别意识写作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超越单一的性别视角,关注人的普遍问题,表达人的共同感情。探寻中国女性写作中的超性别意识的产生及意义,并探讨了当代女性写作中实践超性别意识创作现实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左佳馨[9](2009)在《谌容女性形象塑造潜隐的“超性别意识”及其暗色的存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位女性作家,谌容在其文本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其所陈列的女性人物画廊正体现了她的一种以女性为写作中心的走入状态。而又因其女性形象中蕴藉着作家自身的人文关怀,具有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写作姿态,一种对于当时社会实质问题的热切注视。谌容始终关注着难以解决的人生问题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但这种"超性别意识"的抒写背后却有着认同男性视角的格调存在,即作家在无意识中服从了传统思维对于女性的认同和束缚,由此造成了其作品中一抹"暗色"的存在。(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邱贤[10](2008)在《锦璐小说的性别意识和超性别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女性主义在中国兴起以来,女性作家在创作中蕴涵于文本里的“性别意识”(即女性意识)一直是中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的热点。创作中的性别意识把女性作为关注的重点对象,强调女性的生存处境、女性经验等等,它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反抗男权中心主义的同时,单一的性别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试图以女性取代男性。90年代,不少学者提出“超性别意识”的观点,这是对“性别意识”的继承与超越。至此,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不仅表现了“性别意识”,而且也渗透了“超性别意识”,广西青年女作家锦璐是其代表之一。本文尝试从“性别意识”与“超性别意识”梳理入手,阐述两者的产生与特征,既而分别从“性别意识”和“超性别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锦璐小说创作中的性别特征和超性别关怀。锦璐将“性别意识”和“超性别意识”融入作品当中,在寻求女性的角色定位,追问女性的存在焦虑的同时,也力图超越女性身份去表现性别问题之外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锦璐小说的价值所在,也是性别文学发展的一条道路。(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08-04-01)

超性别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影人运用酷儿理论中的"超性别性"进行关于性少数社群题材的影像创作,在表达酷儿群体的心理诉求和社会诉求方面,性别身份的自我认知和改变渴求,是其中极为重要的议题。本文通过酷儿理论来探讨酷儿电影中关于性别身份跨越和置换的相关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性别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雪.《野草在歌唱》中的超性别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8

[2].陈天然,任远航.“超性别”意识构建身份置换的解密游戏[J].戏剧之家.2017

[3].余思嘉.严歌苓“文革叙事”的超性别意识[D].湖南理工学院.2017

[4].贾敏,陈秋实.关于王安忆小说“叁恋”中的超性别意识书写的哲学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15

[5].王宁.“私人化”写作的超性别意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6].高倩.为艺术而燃烧的灵魂——从“梵高情结”看陈染的“超性别意识”[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刘云秋.伍尔夫与陈染的姐妹情谊:觉醒的女性意识——由“一间自己的房间”而产生的双性同体观和超性别意识[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

[8].吴春.超性别意识写作的现实可能性[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

[9].左佳馨.谌容女性形象塑造潜隐的“超性别意识”及其暗色的存在[J].职大学报.2009

[10].邱贤.锦璐小说的性别意识和超性别意识[D].广西民族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分性别的来沪时间

标签:;  ;  ;  ;  ;  ;  ;  

超性别意识论文_王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