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的神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咸有一德,及,陟降厥士
政治的神学论文文献综述
成富磊[1](2019)在《先秦君臣遇合的神学政治探源——也说《清华简》“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文《尚书·咸有一德》"惟尹躬(允)暨(及)汤咸有一德"一句文辞古奥,多处文献备载而无明显异文,当保留了其原始形态。文献中"抚有"、"奄有"及"匍有"等语词乃义近连用,据《叔尸镈》用例的中介,可知此处"咸有"亦属此类,意思是"有"而非"皆有"。与之相关联,"伊尹及汤"句中"及"字是用其"及前人"的动词本义,而非表示并列关系,"咸有一德"乃仅指汤一人而言。如此,整句表述的意思即为"伊尹引导汤,使汤追随自己,由此汤具有一德。"而伊尹之所以具有如此地位,乃在于他是作为上帝的使者。以"惟尹允及汤咸有一德"一句所依赖的"陟降厥士"的意识为中心,《尚书》学构造了充满神性意味的天人观念。(本文来源于《古代文明》期刊2019年04期)
杨清虎[2](2019)在《天、君、儒:构建神学政治思想基础的叁角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大儒董仲舒审时度势,提出了"天人叁策"理论,这种理论的背后,反映的是董仲舒所秉持的"天""君""儒"叁角关系哲学。在这种叁角哲学里,天授权于君,君分权于儒,儒诠释于天;反过来,天受制于儒的解释,儒受制于君的管制,君受制于天的安排。董仲舒的叁角哲学吸纳神学,天是至上的神性之天,君是赋予了神学的政治实体,儒则游离于信仰与理性之间,充当了这种权力制衡理论的设计者。儒学以叁角哲学为基础,神体儒用,熔炼百家,多重发展,最后形成了支撑汉代意识形态的神学政治思想体系。(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位[3](2019)在《从宗教神学批判到尘世批判——基于马克思1842—1843年批判立场转向的政治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1842年《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在政治哲学思想、国家观念上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的影响,在批判立场上强调通过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使国家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进而实现理性国家的归复;1843年,马克思意识到尘世现实问题与理性国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和冲突,于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1842年所追捧的黑格尔理性国家理论,展开对整个政治领域的彻底的批判,并走向彻底的革命,实现了从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到对尘世批判的转向。(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周嘉豪[4](2019)在《政治神学视阈下的康托洛维茨“国王二体”思想及其现代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托洛维茨所着《国王的两个身体》(1957)被译至中文学界以来,其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以政治神学为视角,分析了康托洛维茨王权观念的思想渊源,评析了国王二体学说的理论要旨与建构逻辑、其思想内涵的当代论争,探讨了西方现代政制根基的启发,认为国王二体理论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失去价值,而是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西方传统政治的现代转型。(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15期)
李锦程[5](2018)在《新政治神学浅论——兼论新旧政治神学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的新旧政治神学的差异,以天主教神学家默茨的思想为代表介绍新政治神学的思想主题和神学旨趣。区别于旧政治神学对人类原罪的强调和强化国家权力的旨趣,新政治神学从上帝国的公义出发,关注世界的苦难,是一种批判社会的神学理论。默茨描绘基督信仰回忆-讲述的解释结构,把新政治神学塑造为一种实践的基本神学,更新了基督教神学的理论范式。然而,面对施米特的旧政治神学的挑战,新政治神学有必要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神学论述。(本文来源于《基督教学术》期刊2018年01期)
尹晓兵[6](2018)在《迈尔:施米特的政治神学教父肖像——对谁言说,言说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学者海因里希·迈尔出色的施米特研究,直接导致国际施米特研究的"神学转向"。因此,"政治神学"一词与施米特,同时也与迈尔联系在了一起。对于迈尔的施米特研究,国际学者向来毁誉参半,于是施米特政治哲学思想的面向就在"神学"(启示)与"科学"(理性)之间游离,何谓真正的施米特成了一个"谜"。其实,迈尔的施米特研究中尚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施米特政治神学的言说对象是什么?此问题必须回到政治神学的根基——勇气、血气方能得到解答:施米特的政治神学是要在"神学"面前,为"政治生存"辩护,为"族群生存"辩护。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的回答,施米特政治神学"新的"的教诲才能得到阐释。(本文来源于《基督教学术》期刊2018年01期)
安塞尔姆·哈弗坎普,林振华[7](2019)在《《理查二世》、布雷克顿与政治神学的终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学家恩斯特·康托洛维茨以文学材料与法律材料为基础,重构了中世纪国王二身的喻说。这个喻说正是"政治神学"最有效的范例和工具。1922年,施密特在韦伯(其"祛魅"概念明显源于神学)的纪念文集中,提出了政治哲学的核心术语——政治神学。19世纪20年代,从瓦尔特·本雅明、汉娜·阿伦特,到雅克·德里达、乔治·阿甘本等诸多哲学家,围绕国家主权问题,就法律与政治学的神学基础展开持续讨论。遗憾的是,政治神学构想的方法论问题(包括从罗马帝国,经基督教的中世纪,到莎士比亚与霍布斯的现代早期)并未得到细致考察。但1966年汉斯·布鲁门伯格与施密特的论战,以及米歇尔·福柯的晚期作品,充分体现了方法论关切,并做了大量文学阐述。(本文来源于《跨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曾卓[8](2019)在《政治神学视角下的“伊斯兰国家”构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伊斯兰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泛滥成灾。不论是20世纪初埃及兴起的穆斯林兄弟会,20世纪末在阿富汗兴起的“基地”组织,还是近十年肆虐全球的“伊斯兰国”组织,都无一不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教政治诉求——建立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沙里亚为法律纲领,宗教和政治领袖合二为一,跨民族、跨国家、跨地域的“伊斯兰国家”。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恢复伊斯兰的传统,构建伊斯兰秩序。这种宗教政治活动深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伊斯兰思潮的影响,特别是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和哈桑·班纳关于“伊斯兰国家”的构想和实践。本文认为,里达和班纳关于“伊斯兰国家”构想的思考与实践是伊斯兰世界回应世俗挑战的过程,体现了伊斯兰政治思想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调适。本文以“伊斯兰国家”构想为研究对象,以德国思想家施米特的政治神学为研究分析框架,探讨该构想在理论思考和政治实践方面的发展与演变,对比分析该构想和现代国家之间的同质性与差异性。在施米特的政治神学中,“现代国家理论的所有重要概念都是世俗化了的神学概念”是其所有分支理论的根基。在施米特看来,现代民主制度不过是世俗化了的神学政治,是一种全新的世俗化宗教信仰,其本质上是一个宗教神权世俗化为民主主权的过程。本文认为,“伊斯兰国家”构想是伊斯兰世界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由一批政治伊斯兰思想家所提出的,适应世俗化、现代化潮流的一次托古改制。“伊斯兰国家”构想在理论上看似要求回归纯粹的伊斯兰传统政治制度,但从具体实践和发展历程来看,该构想又表现出极大的世俗化倾向。该构想试图用伊斯兰的名义,实现现代国家理论的伊斯兰化改造,并为伊斯兰世界摆脱近代以来的落后局面提供新的政治理论尝试。但“伊斯兰国家”构想的思考与实践,在现在看来,为伊斯兰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萌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伊斯兰国家”构想自身的发展过程也反映出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应对西方挑战而做出的矛盾心理回应。这叁大矛盾分别表现为:乌玛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矛盾、真主主权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矛盾、舒拉与民主之间的矛盾。本文以这叁个方面为分析视角,研究“伊斯兰国家”构想的演变与发展。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分叁章:第一章乌玛认同与民族认同,本章从意识认同基础的角度,将伊斯兰传统与“伊斯兰国家”构想中的乌玛认同和现代民族认同相对比,分析了其间的融合与对抗。并从世俗改革与正本清源、民族多样性与伊斯兰文化统一性和现代合法性与传统合法性的角度,对伊斯兰民族主义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伊斯兰国家”构想中的乌玛主义,或者说伊斯兰民族主义其本质是宗教化后的民族主义,是政治伊斯兰思想家为应对世俗化挑战而做出的回应,是借传统伊斯兰乌玛认同寻求现代合法性基础的一种手段。第二章真主主权与国家主权,本章从国家主权和治权归属的角度,将伊斯兰传统与“伊斯兰国家”构想中的真主主权、真主治权和现代国家的国家主权、国家治权相对比,分析了其间的共性与差异。通过梳理真主主权、治权的历史演变,本文认为其演变历程是一个逐渐政教分离、逐渐世俗化的过程。“伊斯兰国家”构想中的真主主权论是继承了伊斯兰历史上的政治传统,并为适应新的时代背景而做出的一种调整,是和平之地和战争之地较量的结果,即伊斯兰信仰领土与现代国家政治领土之间较量的产物。本章认为,“伊斯兰国家”构想中的真主主权论是一个努力适应和利用现代国家主权理论去拯救伊斯兰的主张,是顺应世界世俗化和现代化潮流的一种托古改制。第叁章舒拉与民主,本章从具体民主制度构建的角度,将伊斯兰传统与“伊斯兰国家”构想中的舒拉原则和现代民主制度相对比,分析了其间的相适性与相异性。通过对舒拉原则历史演变的梳理,本文发现,舒拉原则没有赖以生存的历史传统,政治伊斯兰思想家对舒拉的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在宗教与世俗化之间的矛盾心理,既渴望保留伊斯兰传统的宗教神圣性,又渴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民主制度来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5)
乔恩·贝莱斯,魏妙[9](2019)在《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神学——亚当·科茨科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当·科茨科(Adam Kotsko)是当代神学家、社会理论家,执教于美国中北大学夏默学院。在其新书《新自由主义的恶魔》(Neoliberalism's Demon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中,科茨斯科将新自由主义视为政治神学的一种形式,以此来理解它在社会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他提出,新自由主义不仅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发挥作用,还作为一种道德秩序在政治和文化层面发挥着作用。在一般的观念中,新自由主义(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9年03期)
李锦程[10](2018)在《基本神学的实践转向——论默茨作为基本神学的政治神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神学(fundamentaltheology)是研究神学之基本问题的学科,在天主教神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启蒙运动时期,天主教神学家反对理性主义和自然神论,为超自然启示和基督教的正当性辩护,形成了作为护教学的基本神学。新经院主义继承这一思路,试图以理性和历史证明的方式来肯定超自然启示和教会训导的权威。同时,19世纪以来,大学成为神学的重要研究场所,神学有必要说明其作为一门学科的知识性。受康德哲学的先验认识论影响,天主教神学家尝试从人(本文来源于《基督教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政治的神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代大儒董仲舒审时度势,提出了"天人叁策"理论,这种理论的背后,反映的是董仲舒所秉持的"天""君""儒"叁角关系哲学。在这种叁角哲学里,天授权于君,君分权于儒,儒诠释于天;反过来,天受制于儒的解释,儒受制于君的管制,君受制于天的安排。董仲舒的叁角哲学吸纳神学,天是至上的神性之天,君是赋予了神学的政治实体,儒则游离于信仰与理性之间,充当了这种权力制衡理论的设计者。儒学以叁角哲学为基础,神体儒用,熔炼百家,多重发展,最后形成了支撑汉代意识形态的神学政治思想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的神学论文参考文献
[1].成富磊.先秦君臣遇合的神学政治探源——也说《清华简》“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J].古代文明.2019
[2].杨清虎.天、君、儒:构建神学政治思想基础的叁角哲学[J].衡水学院学报.2019
[3].王位.从宗教神学批判到尘世批判——基于马克思1842—1843年批判立场转向的政治哲学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4].周嘉豪.政治神学视阈下的康托洛维茨“国王二体”思想及其现代转化[J].西部学刊.2019
[5].李锦程.新政治神学浅论——兼论新旧政治神学的差异[J].基督教学术.2018
[6].尹晓兵.迈尔:施米特的政治神学教父肖像——对谁言说,言说什么?[J].基督教学术.2018
[7].安塞尔姆·哈弗坎普,林振华.《理查二世》、布雷克顿与政治神学的终结[J].跨文化研究.2019
[8].曾卓.政治神学视角下的“伊斯兰国家”构想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9].乔恩·贝莱斯,魏妙.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神学——亚当·科茨科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19
[10].李锦程.基本神学的实践转向——论默茨作为基本神学的政治神学[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