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科临床常峥综合征,过去一直称为婴儿腹泻。
主要表现腹泻与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1诊断
1.1临床表现
症状:
1.1.1轻型
患儿一般情况较好,无脱水、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在10次以内,黄绿色,粪质少,或蛋花汤样,可含少量黏液。
1.1.2中型
除腹泻、呕吐外,伴轻到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1.1.3重型
胃肠道症状明显,大便次数每日在10次以上,呕吐频繁,伴重度脱水或有明显重度症状,如烦躁、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1.1.4脱水
脱水临床表现与脱水程度有关,一般将脱水分为三度。
1.1.5酸中毒
表现呼吸深长,唇周灰暗或口唇樱桃红色。
1.1.6低血钾
表现肌张力减低、腹胀、肠鸣音减少或消失,膝反射迟钝或消失,心音低钝,可有心电图改变。
1.2实验室检查
1.2.1大便常规检查
镜检见白细胞、红细胞,少量黏液、脂肪滴等。
1.2.2大便细菌培养及病毒分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1.2.3血生化检查
血钠、钾、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1.3诊断依据
1.3.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水样便、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必备条件)。
1.3.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1.4病程分类
1.4.1急性腹泻
病程在2周以内。
1.4.2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周至2个月。
1.4.3慢性腹泻
病程在2个月以上。
1.5不同病原腹泻的临床特点
1.5.1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①5~8月份发病多见;
②起病较缓慢,较少呕吐,逐渐由轻型发展为重型;
③大便蛋花汤样、腥臭,有黏液;
④大便镜检有脂肪滴、黏液和少数白细胞;
⑤大便致大肠埃希菌培养生长。
1.5.2轮状病毒肠炎
①秋、冬季发病多见;
②起病急,常伴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
③大便蛋花汤样或水样便,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
④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
1.5.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①多发生于长期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
②起病急,重度症状重;
③大便为暗绿色水样便、海水样,大便次数频繁,每日达10~20次或更多;
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
⑤大便镜检可见伪膜,多呈脓球和革兰阳性球菌。
1.5.4霉菌性肠炎
①多发生于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
②常伴有鹅口疮;
③大便黄色,含泡沫多,有时呈豆腐渣状,带有黏液;
④大便镜检可见霉菌孢子及菌丝。
2治疗
治疗原则:预防脱水,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继续进食。
2.1营养治疗
为预防营养不良,合理用药。近年多主张腹泻病患儿不禁食,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用稀释米奶,年龄在6个月以上继续平时习惯的饮食,选用粥、面条或烂饭加菜末或肉末等。
2.2液体疗法
参照1992年全国腹泻病治疗方案。
2.2.1治疗方案一
适用于无脱水患儿,可在家中治疗。原则是给患儿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2.2治疗方案二
适用于轻至中度脱水患儿,可应用ORS或改良ORS纠正脱水。
ORS新配方:水1000ml;氯化钠3.5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
亦可用以下公式计算:体重(kg)×75=用量(ml)。如发现眼睑水肿停止服用ORS,改用白开水或母乳。4h后重新估计患儿脱水状况,再选择恰当方案治疗。
2.2.3治疗方案三
适用于重度脱水患儿,立即静脉补液,按100ml/kg计算,累积损失则丢多少,补多少。一般采用1/3张液体,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补给1/5张液。此两部分可于12~16h内缓慢滴入。
2.3药物治疗
2.3.1感染性腹泻病
2.3.1.1水样便腹泻病患儿
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如伴有明显重度症状不能脱水解释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
2.3.1.2黏液、脓血便患儿
约占30%,多为侵袭细菌感染,可选用庆大霉素、多黏菌素-E、黄连素、新霉素、痢特灵、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婴儿慎用氟哌酸。
2.3.1.3伪膜性肠炎
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者,应停用原抗菌素,选用甲硝唑(灭滴灵)、万古霉素、利福平口服。
2.3.1.4霉菌性肠炎
先停用抗生素,采用制霉菌素、酮康唑或克霉菌素口服。
2.3.1.5阿米巴痢疾及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甲硝唑(灭滴灵)口服。
2.3.1.6隐孢子虫肠炎
大蒜素口服。
2.3.2非感染性腹泻
2.3.2.1食饵性腹泻
调整饮食,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用米汤或水稀释牛奶或奶制品,喂养数天后恢复正常饮食。
2.3.2.2症状性腹泻
积极治疗全身性原发病。
2.4微生态疗法
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御病原菌定植侵袭。
2.4.1回春生
为双歧杆菌制剂。
2.4.2培菲康
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粪链球菌三联制剂,能补充肠道正常菌群。
2.4.3乐托尔
为嗜酸乳杆菌(杀死后冻干)及其代谢产物(乳酸杀菌素、乳酸杆菌素、乳酸乳菌素、乳酸菌素),这些物质具有抑菌,促进肠道SIgA分泌及阻止细菌、病毒与肠绒毛粘连作用。
2.4.4促菌生
为无毒蜡样芽胞杆菌,促进肠道厌氧菌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