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定位系统论文_贾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回声定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回声,蝙蝠,特化,多普勒,听觉,系统,微处理机。

回声定位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贾静[1](2017)在《面向人类回声定位的系统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回声定位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认知功能,每个人都有利用回声感知周围环境的潜能。研究人类回声定位,不仅可以让人们对自身这一基本认知能力有更清楚的认识,还可以提出一类新的面向环境感知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而可为研制便携式回声定位装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以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行为学科为背景,重点研究了人类回声定位的生物机理和信号处理机制,构建了完整的人类回声定位系统模型,并针对几种典型的感知场景进行了模拟与分析。论文主要工作可总结如下:1)研究了声学后向散射的机理,给出了目标声音信号数学模型,并将目标建模的信号与实验系统采集的信号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2)研究了人类听觉系统的生理结构及其各部分在声音传播和感知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了外耳中耳数学模型、基底膜数学模型、内毛细胞—听神经数学模型、听觉中枢数学模型,四个模块连接起来,构建出了完整的听觉系统模型,并对模型的各模块输出信号进行仿真。3)将目标建模模块和听觉系统模块级联,构建了完整的人类听觉系统模型,并对模型的各环节进行仿真。4)针对叁种典型的感知场景:距离检测、方向定位以及形状识别,分别采用目标建模信号和实验系统采集信号作为人类听觉系统模型的输入,对系统模型的输出信号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pitch感知模型和神经元发放率两种方法提取信号特征,实现了目标距离和方位的测量,以及形状的感知与识别。(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雷鸣[2](2016)在《转录组分析研究蝙蝠系统发育以及回声定位和冬眠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蝙蝠属于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物种种类最多的类群之一,其一共包含了1100多种蝙蝠。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将现存蝙蝠分为了大蝙蝠亚目与小蝙蝠亚目。大蝙蝠亚目中的蝙蝠具有良好的弱光视觉能力,而没有喉部发声回声定位能力,主要以水果或花蜜为食。然而,小蝙蝠亚目中蝙蝠的体型一般略小于大蝙蝠。该类蝙蝠的视觉能力比较弱,而具有极其发达的喉部发声回声定位能力,主要以昆虫为食。然而,最近的分子学证据将蝙蝠重新分为了Yinpterochiroptera与Yangochiroptera亚目。目前,关于这两种蝙蝠分类也都有研究工作报道。其实,蝙蝠一直被认为是非常奇特的一类动物。除了上面提到的回声定位能力,蝙蝠还具有主动飞翔和冬眠能力。这些表型性状使得蝙蝠具有较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对这些性状形成的分子与遗传学基础进行研究,对于理解蝙蝠生物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产生的转录组数据,探究了蝙蝠内部系统发育关系、回声定位以及冬眠能力形成的分子机制。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是蝙蝠内部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种系基因组学分析方法被证明是解决物种之间进化关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借助新一代测序技术,我们共产生了12个蝙蝠大脑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并基于此数据利用种系基因组学的方法试图解决蝙蝠内部进化关系的问题。最后,我们结合己发表的哺乳动物基因组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组学数据稳健地支持蝙蝠的‘"Yinpterochiroptera-Yangochiroptera "分类,这一结果也充分支持了先前的研究工作。本论文的第二部分是蝙蝠回声定位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是物种产生多样性的一个基本途径。内耳组织作为重要的听觉器官,其形态和生理过程在回声定位与非回声定位蝙蝠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在本次工作中,我们通过比较大足鼠耳蝠(喉部回声定位蝙蝠)和犬蝠(非回声定位蝙蝠)的内耳转录组探究了蝙蝠回声定位能力形成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大足鼠耳蝠内耳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参与了" cochlea morphogenesis"、" inner ear morphogenesis "和‘'sensory perception of sound"等生物过程。本论文的第叁部分是蝙蝠冬眠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我们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探究了冬眠时期蝙蝠大脑的遗传学基础。通过比较马铁菊头蝠夏天活跃和冬天不活泼时期大脑的转录组,发现了1573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有趣的是,在蝙蝠冬眠大脑中,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 metabolic suppression "、" cellular stress responses "和‘'oxidative stress "等生物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些生物过程也被认为是冬眠时期蝙蝠大脑进行神经保护的生理基础。总之,我们在组学水平上对蝙蝠内部系统发育、回声定位以及冬眠能力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另外,我们的工作为蝙蝠的比较基因组、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序列数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徐娜,付子英,陈其才[3](2014)在《恒频-调频蝙蝠特化的听觉系统对回声定位的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蝙蝠演化出了能飞行和高度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声纳系统和行为.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的翼手目(Chiroptera),是唯一能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其种类超过1000种,位列哺乳类动物的第二大目.根据其体型大小和形态特征将其分成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和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对蝙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如在听感觉方面与人类共享听觉的某些基本原理,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人类听觉.它们发出的回声定位信号规整,便于模拟后用于研究听觉系统对声信号加工的机制,尤其是在听中枢对复杂声信号处理方面,认识其细胞和分子机制才刚开始,它们是极好的模型动物.另外,在仿生学方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回声定位蝙蝠的生物声纳系统具有极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是极具诱惑力的研究课题.有关恒频-调频蝙蝠听觉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时日,获得了不少新的认识,窥探到敏锐的听觉与回声定位行为之间的某些适应性的机制,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和评述.(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4年06期)

李安安,任雪萍[4](2004)在《回声定位蝙蝠听觉系统在脑干水平对发声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回声定位蝙蝠由于其听觉系统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可以反馈地调节后继所发声信号的声学特征。在中枢,这些反馈调节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脑干尤其是中脑,包括旁外侧丘系被盖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中央听觉束核以及上丘等区域及核团,它们分别对回声定位声的不同方面进行了重要的调控。这种调控对蝙蝠的特殊捕食行为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10期)

周晓明[5](1997)在《回声定位蝙蝠听觉系统的特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回声定位这一特殊功能,蝙蝠听觉系统的结构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特化现象,这种特化从外周听觉器官特别是耳蜗基底膜开始,贯穿了整个听觉系统。(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1997年02期)

丁东[6](1984)在《用于监测海豚回声定位脉冲参数的微处理机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 本文介绍一种峰值一频率分析器,它与另外的电路相连接可作为微处理机声信号分析系统的接口设备。该系统是为分析海豚定位信号而设计的。我们还描述了系统的其它性能,例如,它可以在海豚的定位实验研究中查找所需要的信号的幅度与频率信息。 微处理处是通用设备,(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1984年02期)

回声定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蝙蝠属于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物种种类最多的类群之一,其一共包含了1100多种蝙蝠。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将现存蝙蝠分为了大蝙蝠亚目与小蝙蝠亚目。大蝙蝠亚目中的蝙蝠具有良好的弱光视觉能力,而没有喉部发声回声定位能力,主要以水果或花蜜为食。然而,小蝙蝠亚目中蝙蝠的体型一般略小于大蝙蝠。该类蝙蝠的视觉能力比较弱,而具有极其发达的喉部发声回声定位能力,主要以昆虫为食。然而,最近的分子学证据将蝙蝠重新分为了Yinpterochiroptera与Yangochiroptera亚目。目前,关于这两种蝙蝠分类也都有研究工作报道。其实,蝙蝠一直被认为是非常奇特的一类动物。除了上面提到的回声定位能力,蝙蝠还具有主动飞翔和冬眠能力。这些表型性状使得蝙蝠具有较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对这些性状形成的分子与遗传学基础进行研究,对于理解蝙蝠生物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产生的转录组数据,探究了蝙蝠内部系统发育关系、回声定位以及冬眠能力形成的分子机制。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是蝙蝠内部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种系基因组学分析方法被证明是解决物种之间进化关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借助新一代测序技术,我们共产生了12个蝙蝠大脑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并基于此数据利用种系基因组学的方法试图解决蝙蝠内部进化关系的问题。最后,我们结合己发表的哺乳动物基因组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组学数据稳健地支持蝙蝠的‘"Yinpterochiroptera-Yangochiroptera "分类,这一结果也充分支持了先前的研究工作。本论文的第二部分是蝙蝠回声定位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是物种产生多样性的一个基本途径。内耳组织作为重要的听觉器官,其形态和生理过程在回声定位与非回声定位蝙蝠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在本次工作中,我们通过比较大足鼠耳蝠(喉部回声定位蝙蝠)和犬蝠(非回声定位蝙蝠)的内耳转录组探究了蝙蝠回声定位能力形成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大足鼠耳蝠内耳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参与了" cochlea morphogenesis"、" inner ear morphogenesis "和‘'sensory perception of sound"等生物过程。本论文的第叁部分是蝙蝠冬眠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我们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探究了冬眠时期蝙蝠大脑的遗传学基础。通过比较马铁菊头蝠夏天活跃和冬天不活泼时期大脑的转录组,发现了1573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有趣的是,在蝙蝠冬眠大脑中,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 metabolic suppression "、" cellular stress responses "和‘'oxidative stress "等生物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些生物过程也被认为是冬眠时期蝙蝠大脑进行神经保护的生理基础。总之,我们在组学水平上对蝙蝠内部系统发育、回声定位以及冬眠能力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另外,我们的工作为蝙蝠的比较基因组、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序列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声定位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贾静.面向人类回声定位的系统建模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7

[2].雷鸣.转录组分析研究蝙蝠系统发育以及回声定位和冬眠的分子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徐娜,付子英,陈其才.恒频-调频蝙蝠特化的听觉系统对回声定位的适应[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4

[4].李安安,任雪萍.回声定位蝙蝠听觉系统在脑干水平对发声的调控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

[5].周晓明.回声定位蝙蝠听觉系统的特化[J].生命科学.1997

[6].丁东.用于监测海豚回声定位脉冲参数的微处理机系统[J].声学技术.1984

论文知识图

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犬蝠接收声场的一3dB等位线图,带宽1...鸽子的“神目”——动物的感官-蝙蝠依靠自...鸽子的“神目”——动物的感官-狗的嗅觉异...鸽子的“神目”——动物的感官-求偶季节到...蝙蝠回声定位系统对目标的探测...

标签:;  ;  ;  ;  ;  ;  ;  

回声定位系统论文_贾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