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再循环论文_毛昭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气再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烟气,再循环,氧化物,燃气,热力,数值,燃气锅炉。

燃气再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毛昭辉[1](2019)在《燃气机组烟气余热再循环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气机组烟气余热再循环利用系统,是重要的余热再加工使用的一种环保方式,这也是后期的一种整体环保的能源在利用方向,帮助实现能源的二次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达到资源的节约与减少排放的效果。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将针对燃气机组烟气余热在循环利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以希望能够更好的将这一系统,应用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从而提升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的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谢世雄[2](2019)在《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脱硝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某供热厂的燃气锅炉系统情况,利用低氮燃烧器+烟气再循环法实施改造,对其烟气再循环脱硝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此技术方案能够给相似的烟气脱硝工程提供实践思路。(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王志宁[3](2019)在《基于烟气再循环某85t/h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燃烧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热力、酿造等行业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NOx。我国工业燃气锅炉NOx排放标准要求NOx排放小于30mg/Nm~3(换算到3.5%的氧气)。目前燃气锅炉难以达到上述排放标准,因此有必要研究具有低NOx燃烧特性的燃气锅炉。本论文针对燃气锅炉中传统低氮燃烧器初始NOx排放较高、增加外烟气再循环易出现震荡,甚至熄火等问题,基于内烟气再循环设计了新型低氮燃烧器,并通过自行建立的实验系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这种技术的燃烧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内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外烟气再循环”技术对某85t/h燃气锅炉进行了改造。分析表明,内烟气再循环主要通过高速射流和炉膛内烟气压差将烟气抽至燃烧器内部,卷吸的高温烟气一方面降低了燃烧强度,使燃烧温度降低,减少了NOx的生成;另一方面预热燃烧所需要的空气,提高了燃烧稳定性。外烟气再循环通过烟气再循环风机将低温烟气送入炉膛参与燃烧,使燃烧温度降低,有效抑制了NOx的生成。基于0.8MW实验系统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内烟气再循环燃烧器NOx初始排放为60~70mg/Nm~3,低于传统低氮燃烧器的80~120mg/Nm~3。在此基础上,当外烟气再循环率大于20%时,NOx排放浓度低于30mg/Nm~3。Fluent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70%负荷条件下,当过量空气系数1.2且没有外烟气再循环的条件下,内烟气再循环燃烧器的空气与大量热烟气混合,热烟气体积占到空气体积的20%,炉膛中心火焰温度降低,减少了热力型NOx的产生。针对外烟气再循环的Fluent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负荷条件下,当外烟气再循环率由0增加至24%时,燃烧温度峰值由2120K下降至1860K,氧浓度峰值由21%下降至17.7%,热力型NOx的生成速率峰值由7.2mol/(m~3?s)下降至1.08mol/(m~3?s),下降约85%;快速型NOx的生成速率峰值由4.33mol/(m~3?s)下降至1.59mol/(m~3?s),下降约62%。采用Chemkin-Pro计算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当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时,生成的NO主要为快速型NO,占总NO的43.2%;当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时,热力型NO占主导,占总NO的64.2%。采用“内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外烟气再循环”技术对某85t/h燃气锅炉进行了低氮改造。改造结果表明,采用内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后,额定负荷下,不投入外烟气再循环时,NOx排放浓度为99.8mg/Nm~3;当外烟气再循环率大于15%时,NOx排放浓度低于30mg/Nm~3且稳定燃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杰刚[4](2019)在《基于烟气再循环的燃气注汽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降低YZG22.5-14/360-G油田燃气注汽锅炉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为目标,采用烟气再循环(FGR)技术进行低氮燃烧研究,但鲜有文献报道循环烟气中的过量氧气也将参与燃烧。首先,对注汽站YZG22.5-14/360-G油田燃气注汽锅炉进行调研,获得锅炉结构参数以及运行状况。接下来,对锅炉开展热力计算,考虑实际工程循环烟气中过量氧气参与燃烧,氧化剂体积和烟气体积将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热力计算过程提出氧化剂体积和烟气体积的迭代计算方法,对不同烟气再循环率(0%、5%、10%、15%、20%),氧化剂体积和烟气体积的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对整体锅炉的热力计算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分析了FGR对锅炉排烟温度、燃烧效率、燃料消耗量以及炉膛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最后,基于调研数据及热力计算结果,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锅炉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烟气再循环率对燃烧温度、NO_x浓度以及CO生成的影响。得出结论为:循环的烟气量越大,氧化剂体积和烟气体积与不做迭代计算的偏差越大,烟气再循环率从0%上升至20%时,氧化剂体积与烟气体积达到平衡所需迭代次数从0次上升至5次,而此时迭代前后氧化剂体积误差为4.29%,迭代前后烟气体积误差为3.86%;未采用FGR技术热力计算的燃料消耗量为1850.22 m~3/h,注汽站调研数值为1952.71 m~3/h,两者之间误差为5.54%,燃烧温度的仿真计算结果比热力计算结果整体偏高,两者之间误差在100 K以内;FGR技术将导致锅炉的排烟温度上升,燃烧效率增加,燃料消耗量减少和炉膛理论燃烧温度下降,烟气再循环率每提高5%,炉膛排烟温度增加约1℃,燃料的消耗量减少约1.5 m~3/h,炉膛内燃烧最高温度降下降幅度为2.9%,而炉膛出口NO_x的质量浓度将下降11.6%;炉膛中燃烧生成的CO的体积分数与NO_x的质量浓度成反比,为保证燃气注汽锅炉燃料充分燃烧以及满足低氮排放标准,烟气再循环的最佳循环比率应该维持在10%~15%,此时NO_x的浓度为149.45 mg/m3~129.64mg/m3,满足当前NO_x排放标准的特别排放限值150 mg/m~3。(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范向军,李军,傅强[5](2018)在《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脱硝技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某29MW锅炉低氮改造工程实例,介绍了烟气再循环技术原理,计算了空气预热器的热耗,分析了锅炉热效率、风烟系统等变化情况,对于类似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脱硝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8年06期)

杨禹坤[6](2018)在《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低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燃气锅炉应用愈加广泛,国家对燃气锅炉排出尾气中NO_X浓度的要求愈加严格。本文以实现燃气锅炉低氮排放为目的,针对0.35MW燃气热水炉开发了一种烟气再循环低氮锅炉系统,并研究烟气再循环技术对锅炉炉胆内燃气燃烧状况及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fluent仿真软件对炉胆内燃烧状况进行模拟,分析了锅炉负荷及过量空气系数对炉胆内燃烧的影响,以及循环烟气工艺参数对炉胆内温度场及氮氧化物生成量的变化。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常规燃气锅炉进行烟气再循环结构开发,基于烟气再循环技术和向炉膛内加水(蒸汽)低氮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结构方案,提出了采用空气加湿预热器结构,将两种低氮技术成功结合应用,不仅解决了烟气再循环技术在工程应用中水蒸气的冷凝问题,还能获得更佳的低氮效果。(2)针对锅炉负荷及过量空气系数对炉胆内燃烧状况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锅炉负荷每降低10%,氮氧化物生成量可减少5%左右;60%负荷下炉胆内火焰长度较100%负荷时短270mm左右,炉胆内燃烧温度降低38℃;相比于锅炉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对炉胆内火焰长度的影响较小。相比100%负荷时,当锅炉负荷降低至80%,NO_X生成量减少9.8%,当锅炉负荷降低至60%,NO_X生成量减少21%,此时氮氧化物生成量为75.2mg/m~3。(3)针对循环烟气内组分及循环量进行研究,分析了烟气温度、组分及循环量对炉胆内温度场及氮氧化物生成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循环烟气内的CO_2及水蒸气能够增强炉胆内烟气的辐射换热,降低炉胆内的温度,增大烟气内CO_2及水蒸气的量,能够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循环烟气与空气混合后温度每降低20℃,炉胆内燃烧温度下降10℃左右,因此,循环烟气的取烟口应当选取在烟气温度较低的位置;每增加5%的循环烟气量,炉胆内燃烧温度下降40℃左右。当加入再循环烟气量为5%、10%、15%、20%、25%、30%时,其排放尾气中氮氧化物分别减少了17.3%、32.7%、44.0%、56.4%、64.5%、69.4%。(4)当烟气再循环率为20%,混合气温度为380K,混合气体中水蒸气质量分数每增加1.7%,燃烧温度约下降12℃,氮氧化物生成量也逐渐降低;当水蒸气质量分数上升至8.5%时,氮氧化物的浓度下降为29.5mg/m~3。(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曾强[7](2018)在《烟气再循环对燃气非预混燃烧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氧化物(NO_x)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对环境、气候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化石能源消耗的增加,NO_x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面对日益增大的氮氧化物减排及环保压力,我国学者正积极开发低氮燃烧技术。目前工业燃烧设备上常用的低氮燃烧技术主要有:低过量空气系数、浓淡燃烧技术、旋流燃烧技术、富氧燃烧技术和烟气再循环技术等。其中烟气再循环技术具有投资少、系统简单、脱硝效率高等优点。北京市已规定2017年4月1日起新建燃气锅炉排烟中NO_x浓度不超过30mg/m~3。可以预见,全国燃气锅炉NO_x排放标准都将逐渐提高。降低燃气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是当前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难题。目前,烟气再循环技术主要用于燃煤锅炉上,在工业燃气设备上使用较少。因此,研究烟气再循环技术对燃气燃烧过程中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一小型燃烧实验台上,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研究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燃气流量和烟气再循环率对液化石油气燃烧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并对试验工况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此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出,在烟气再循环基础上采用喷水及二甲醚/液化石油气混燃技术对降低NO_x排放的影响。通过试验和模拟结果对比发现:燃烧室内高温区域主要分布在炉膛中部,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燃烧室温度和NO_x排放浓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α=1.1时,NO_x浓度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在α=1.2—1.3时,既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也能保证较低的NO_x排放量;燃气流量增大时,燃烧室温度单调增加,同时NO_x浓度也增大;当烟气再循环率<20%时,随着再循环率的增加,NO_x排放浓度越低,在α=1.1和1.2,烟气再循环率为20%时,NO_x浓度为60—76 mg/m~3,当烟气再循环率超过20%时,CO浓度急剧增大,燃烧不稳定。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空气中的喷水率对燃烧过程有明显影响,喷水率增大,会使NO_x排放浓度降低,同时烟气中CO含量有所增加,当喷水率控制在0.2左右时,采用较小烟气回流量就能取得很好NO_x减排效果,烟气回流率为9%时,NO_x浓度为17.6 mg/m~3。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时,一方面二甲醚的闪蒸混合作用,另一方面富燃料区域的快速型NO_x生成速率降低,两者共同作用能有效降低NO_x排放。与单纯采用烟气再循环相比,在二甲醚体积比为0.3时,采用烟气再循环能取得更好的NO_x减排效果。最后,将烟气再循环技术应用在1台WNS1-1.0-Q型卧式内燃天然气蒸汽锅炉上,当烟气再循环率为20%时,NO_x排放量为39mg/m~3。(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吕煊,顾春伟,刘建军[8](2018)在《基于F级燃气轮机烟气再循环系统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烟气再循环技术直接应用于F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时对燃气热力循环参数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余热锅炉后排气分别按照无烟气循环和烟气再循环比例为10%、20%和30%的工况,烟气再循环在联合循环条件下燃气轮机进口温度与进口氧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烟气再循环比例条件下联合循环出力的变化趋势;计算了不同负荷条件下烟气再循环对燃气轮机本体透平进口温度及排气温度的影响;分析了烟气再循环对潜在CO_2捕集的优势.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可在部分负荷下提升联合循环效率,并且有助于CO_2捕集.(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宋着坤[9](2016)在《多孔型多级节流孔板在超高压燃气发电站给水再循环管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某钢厂超高压燃气发电站调试时出现的给水再循环管路振动大、噪声大的现象。通过现场观察及分析计算,采取了将原设计安装的单孔多级节流孔板替换为多孔多级节流孔板的措施,并加固再循环管路支架,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来源于《冶金动力》期刊2016年03期)

兰健,吕田,金永星[10](2015)在《引射式燃气再循环纯氧燃烧过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自行设计的斯特林发动机燃气再循环纯氧燃烧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次流截面比增加,燃气被引射量增加,燃烧室和加热管最高温度降低,温度不均匀性下降。油头位于等截面混合管入口时引射比最大,当油头伸入混合管,其引射比降低。油头与引射器混合管出口距离减小,燃油点燃后温升速率基本一致,火焰稳定燃烧区间长度基本不变。可以通过优化主次流截面比和油头与引射器的匹配来实现对超高压下纯氧燃烧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内燃机科技(企业篇)——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12)

燃气再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根据某供热厂的燃气锅炉系统情况,利用低氮燃烧器+烟气再循环法实施改造,对其烟气再循环脱硝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此技术方案能够给相似的烟气脱硝工程提供实践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气再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毛昭辉.燃气机组烟气余热再循环利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9

[2].谢世雄.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脱硝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

[3].王志宁.基于烟气再循环某85t/h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4].王杰刚.基于烟气再循环的燃气注汽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9

[5].范向军,李军,傅强.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脱硝技术浅析[J].区域供热.2018

[6].杨禹坤.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低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8

[7].曾强.烟气再循环对燃气非预混燃烧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8

[8].吕煊,顾春伟,刘建军.基于F级燃气轮机烟气再循环系统的分析[J].动力工程学报.2018

[9].宋着坤.多孔型多级节流孔板在超高压燃气发电站给水再循环管路中的应用[J].冶金动力.2016

[10].兰健,吕田,金永星.引射式燃气再循环纯氧燃烧过程数值模拟[C].内燃机科技(企业篇)——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论文知识图

废气再循环和燃气再循环Fig.1-...斯特林燃气再循环预混燃烧器Fi...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结构示意图4不同引射比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引射比对最高温度影响热水锅炉系统

标签:;  ;  ;  ;  ;  ;  ;  

燃气再循环论文_毛昭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