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勘探区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塔里木盆地,墨西哥湾,古巴,油气藏,扬子,基岩。
勘探区带论文文献综述
李广民[1](2019)在《伊通盆地基岩勘探区带评价与目标部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吉林油田对伊通盆地探井伊78井、伊18-3井、伊56-2井进行基岩改造的技术进展,通过建立基岩提产改造技术模式,自主研发稠化酸体系,配套形成低伤害压裂液体系,降低储层伤害,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9年04期)
夏在连,花彩霞,刘计勇,俞昊[2](2018)在《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油气有利勘探区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下扬子区下古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本文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结合部分地质露头、钻井资料及上扬子勘探成果,重点对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等开展了综合分析研究。从构造沉积充填角度将下扬子区分为4个二级构造单元,中部地区的无锡-黄山断隆带构造相对稳定,分析认为其西北部的无锡-黄桥低褶带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具有形成下古生界弱改造型油气藏的勘探前景。(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石奎太,李强,魏铭池[3](2018)在《古巴墨西哥湾区有利勘探区带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巴墨西哥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区域地质背景复杂,前期钻井已证实多套有效烃源岩和储盖组合。BGP新采集2D地震证实近岸逆冲褶皱带发育大量构造圈闭,前陆盆地和台地边缘地层圈闭、构造圈闭及碳酸盐岩礁体发育,具有较好油气探潜力,是今后古巴油气勘探重点区域。近几年,古巴国家石油公司CUPET积极推动国际油公司进入古巴墨西哥湾进行油气勘探,与BGP合作,采集覆盖整个古巴海域的2D地震数据,有效支撑该区域油气勘探潜力研究,推动古巴海上油气勘探区块颁布。(本文来源于《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期刊2018-04-24)
王海龙,杨午阳,李海亮,张巧凤,赵万金[4](2017)在《冀中束鹿凹陷沙叁段致密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冀中束鹿地区沙叁段下亚段复杂致密砂砾岩油气藏地震预测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GeoEast解释系统多项特色技术的致密储层预测思路。应用构造导向滤波和多属性融合技术识别断层,明确构造缝发育特征;运用波形分类技术研究地震相,划分砂砾岩有利沉积相带;利用高亮体和流体活动性属性识别岩性和含油气区;最终完成有利勘探区带评价。实际应用证明,基于GeoEast解释系统的致密储层预测思路在研究区油气勘探中应用效果显着,预测吻合率高,针对类似问题具有较强推广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7年S1期)
梁位[5](2016)在《川东南地区奥陶系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横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构造主体位置属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川南中低缓构造带,处于华蓥山脉西南侧与大娄山脉东北侧之间。四川盆地奥陶系虽然有零星的油气显示,但研究程度相对薄弱,对整个盆地油气勘探潜力认识不足,因此本文以地层学、碳酸盐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以及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和室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川东南地区奥陶系的地层格架、相标志、沉积相划分、平面分布规律及有利勘探区带分布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川东南地区奥陶系地层特征为:下奥陶统桐梓组,主要发育深灰色泥岩,深灰色亮晶鲕粒灰岩、灰-深灰色泥晶白云岩、灰质泥晶白云岩;厚度约67-153m。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发育深灰色生屑灰岩、深灰色鲕粒灰岩、砂屑灰岩;厚度约4-89m。下奥陶统湄潭组,以粉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厚度约162-288m。中奥陶统十字铺组,发育灰白色含泥灰岩夹泥灰岩;厚度约3-21m。中奥陶统宝塔组,发育灰色生屑灰岩、含泥灰岩、泥灰岩;厚度约21-61m。上奥陶统临湘组主要发育灰黄、灰绿色中厚层瘤状灰岩、泥质灰岩或瘤状泥灰岩;厚度约4-20m。上奥陶统五峰组,为灰黑色粉砂质页岩、灰岩为主;厚度约2-10m。(2)通过对周缘野外露头剖面的系统测制,测井资料分析等,详细研究了川东南地区奥陶系的相标志,将川东南地区奥陶系划分为碳酸盐台地、陆棚和混积台地3种沉积环境。台地相划分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3个亚相带及相应的8个微相;将陆棚相划分为浅水陆棚1个亚相带及相应的3个微相;将混积台地划分为1个亚相带及相应的2个微相。(3)沉积演化研究表明,川东南地区桐梓期主要发育澙湖沉积、局限台地内部点滩和开阔台地滩间;红花园沉积期相对桐梓期水体相对较深,主要为开阔台地环境,浅滩沉积分布较广;湄潭组沉积早期,盆内发生大规模的海侵,岩相转换特征明显,为泥、页岩覆盖在灰岩之上,如林1井、丁山1井、石柱漆辽等,全区基本发育以泥岩沉积为主的泥质浅水陆棚相沉积。湄潭组沉积中期,海平面下降,岩性转换界面明显,表现为泥质粉砂岩、生屑灰岩覆盖在下部泥岩之上,为粉砂质泥质浅水陆棚和混积陆棚沉积。湄潭组沉积晚期,海平面又持续上升,发育泥质浅水陆棚和混积陆棚-混积台地为主;十字铺组-宝塔组沉积期,盆地经历一次完整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基本不受物源影响,发育镶边碳酸盐台地;临湘组沉积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其中建深1井-叁星1井-习水土河场一线以东、秀山溶溪以西地区为较深的台洼沉积,其它地区为开阔台地滩间沉积,局部发育点滩,如临7井、丁山1井发育低能生屑滩。通过沉积相分析,建立了奥陶纪不同时期的沉积模式。(4)根据本次研究,川东南地区奥陶系白云岩和灰岩主要发育于桐梓组和红花园组,其孔渗测试分析表明具有一定的储集性。综合沉积相、地震相、储层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成果指川东南地区有利勘探沉积区带主要集中于桐梓组局限台地亚相的鲕粒滩微相和红花园组开阔台地亚相中的浅滩微相之内。桐梓组Ⅰ级有利储集区带位于林1井-丁山1井-隆盛1井之间,面积为5451.255km~2。(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周进高,姚根顺,杨光,谷明峰,姚倩颖[6](2016)在《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岩相古地理与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二迭统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对其层状白云岩储层赋存相带及其分布情况等的认识尚不清楚,影响了天然气勘探的进程。为此,基于四川盆地沉积背景,以层序地层格架下有利储集层段为重点研究单元,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岩相古地理方面取得以下研究成果:①中二迭统栖霞组沉积时总体表现为西南高、北东低的缓坡背景,而中二迭统茅口组在此背景上迭加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台内裂陷,演变成向北东倾斜的隆洼相间的古地理格局:②栖霞组海侵域为开阔台地环境,高位域演化成镶边台地,剑阁一雅安地区的台地边缘滩为有利储集相带;③茅口组海侵域为碳酸盐岩陆棚环境,高位域演化为镶边台地,剑阁—雅安地区的台地边缘(礁)滩和盐亭—广安地区的台洼边缘滩为有利储集相带。结论认为:剑阁—雅安地区和盐亭—广安地区两条高能颗粒滩带是该盆地中二迭统层状白云岩储层规模发育的有利区带,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6年04期)
焦扬,吴燕辛[7](2016)在《西部叁大盆地圈定17个有利油气勘探区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近日透露,由该中心组织实施、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领衔负责的《中国西部大型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综合评价优选了17个有利油气勘探区带和6个最有利勘探区带,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6-02-04)
彭俊文,庞雄奇,李洪博,肖爽,王卓超[8](2015)在《基于油气输导门限与组合控藏作用定量预测有利勘探区带的新方法——以珠一坳陷珠江组下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海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研究对象,对其油气输导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油气输导主控因素与模式,预测油气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以及不整合面是油气输导的4大主控因素,各主控因素表现出门限控藏特征;珠一坳陷已发现油气藏全部分布在以断裂为中心12km、地层含砂率介于25%~75%和距离构造脊顶点相对距离为1的范围内;烃源岩排烃边界与基底构造脊之间的不整合区域可供油气发生侧向运移。通源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3个地质要素输导门限的迭加复合控制了源内垂向输导模式有利运聚区;不整合面、非通源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4个地质要素输导门限的迭加复合控制了侧向阶梯状输导模式有利运聚区。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对珠一坳陷珠江组下段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认为恩平中半地堑、西江北—西江南半地堑、惠州凹陷、陆西半地堑是油气运聚有利区;用已发现油气田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84.8%的油气储量和92.1%的油藏都分布在上述预测有利区带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5年S2期)
石文龙,李慧勇,茆利,胡贺伟,步少峰[9](2015)在《沙南凹陷西洼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区带》一文中研究指出沙南凹陷西洼历经多年勘探,一直没有取得商业性突破,其勘探潜力备受质疑。文中在对该凹陷西洼整体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区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类型及成藏特征。结果表明:西洼的凹陷结构类型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圈闭的有效性控制了油气成藏的充满度,古近系储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成藏的规模,断裂的活动期次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分析认为:勘探程度最高的沙中构造带没有处于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是造成西洼目前钻探成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圈闭有效性较差及沙河街组储层不发育是油气成藏规模小的重要原因。最后指出,沙南凹陷西洼的两侧斜坡区为比较有利的勘探区带,尤其是南侧斜坡区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5年02期)
张欣欣,陶小晚,杨敏[10](2014)在《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区带》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前缘构造带,整体表现为受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滑脱层控制的分层变形构造特征。盐上构造层主要发育断层相关褶皱,盐岩层以塑性流动变形为主,盐下构造层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冲起构造、逆冲断块等多种构造样式。依据盐下构造层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将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划分为过渡构造段、迭瓦扇构造段、前端冲起构造段以及后端冲起构造段四段。过渡构造段内膏盐岩层发育层位由库姆格列木群转变为吉迪克组,盐下发育迭瓦扇构造;迭瓦扇构造段盐下发育典型的逆冲迭瓦构造样式;前端冲起构造段盐下发育断弯褶皱背斜,并在反冲断层的复合作用下发生冲起,主逆冲断层之下发育次级逆冲夹片;后端冲起构造段盐下发育断弯褶皱,并在背斜北翼发育一个独立的冲起构造。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具备有利生储条件,构造分析表明过渡构造段、迭瓦扇构造段以及前端冲起构造段的盐下次级逆冲夹片具备勘探潜力,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4年06期)
勘探区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下扬子区下古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本文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结合部分地质露头、钻井资料及上扬子勘探成果,重点对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等开展了综合分析研究。从构造沉积充填角度将下扬子区分为4个二级构造单元,中部地区的无锡-黄山断隆带构造相对稳定,分析认为其西北部的无锡-黄桥低褶带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具有形成下古生界弱改造型油气藏的勘探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勘探区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广民.伊通盆地基岩勘探区带评价与目标部署[J].石油知识.2019
[2].夏在连,花彩霞,刘计勇,俞昊.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油气有利勘探区带探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8
[3].石奎太,李强,魏铭池.古巴墨西哥湾区有利勘探区带优选[C].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2018
[4].王海龙,杨午阳,李海亮,张巧凤,赵万金.冀中束鹿凹陷沙叁段致密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评价[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
[5].梁位.川东南地区奥陶系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6
[6].周进高,姚根顺,杨光,谷明峰,姚倩颖.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岩相古地理与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J].天然气工业.2016
[7].焦扬,吴燕辛.西部叁大盆地圈定17个有利油气勘探区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
[8].彭俊文,庞雄奇,李洪博,肖爽,王卓超.基于油气输导门限与组合控藏作用定量预测有利勘探区带的新方法——以珠一坳陷珠江组下段为例[J].石油学报.2015
[9].石文龙,李慧勇,茆利,胡贺伟,步少峰.沙南凹陷西洼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区带[J].断块油气田.2015
[10].张欣欣,陶小晚,杨敏.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区带[J].地质与勘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