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断面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断面,林分,悬移质,生长,模型,渔业,类型。
断面积论文文献综述
韦广龙,黄福培,陈玉蕉,黎协锐[1](2019)在《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悬移质输沙率测验为人工测验方式,耗时耗力、效率低下。由于低效率测验方式的泥沙信息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改革悬移质泥沙测验方式,才能实现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自动化。在南宁水文站开展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关键技术的研究,根据浊度与悬移质泥沙的相应关系建立模型,将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的含沙量监测,通过由浊度监测转为泥沙监测,达到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自动化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08期)
颜伟,段光爽,王一涵,孙钊,周桃龙[2](2019)在《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河南省最近3期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9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构建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结果】利用全部样地数据拟合9个备选模型,断面积和蓄积最优生长模型都是Richards形式的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2以上。引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后,与基础模型相比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拟合精度都有所提高,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8和0.94。【结论】带树种和立地等级的哑变量模型能同时反映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规律,既减少了建模工作量,又提供了不同林分合并建模的方法。河南省栎类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极限值高于杨树;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栎类早期生长速率低于杨树,且栎类和杨树的生长速率均随着立地质量的下降而降低。(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胡松[3](2019)在《湖南栎类天然林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拟还处于早期阶段,仍然没有统一的建模手段和方法。随着天然混交林在国民经济和生态保护中地位的增加,迫切需要研究合适的模型用于混交林的生长预测和经营。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特点决定了在构建混交林生长模型时,必须解决混交林年龄、树种组成、立地指数和竞争效应的表达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将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考虑林分类型和立地类型效应影响,以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核心进行栎类林分生长模型的构建,以期建立一套新的混交林断面积生长模型构建方法,为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生长收获与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本文以湖南栎类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构建了含随机效应的栎类天然林立地指数模型。并以立地指数为驱动变量,考虑天然混交林的树种组成与立地类型差异,从全林分、单木和林层叁个水平建立了湖南栎类天然林断面积生长模型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构建了天然林立地指数模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年平均温度(MAT)、年降水量(MAP)与平均气温差(TD)3个影响林分平均优势高生长的气候因子。通过模型再参数化,构建了气候敏感的立地指数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考虑林分类型与立地类型效应影响,建立了含随机效应的天然林立地指数模型:HTk=(a0+a0k+a1×MAT+a2×MAP)×(1-exp(-b×Tk))(c+c1×TD)+εk,并基于该模型计算了各样地的地位指数(基准年龄为20年)。与气候敏感的立地指数模型相比,确定系数(R2)增加了约106.72%,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了 68.47%,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 58.66%。(2)选择常用的Richards和Schumacher模型来模拟林分断面积生长,结果发现含年龄、平均优势高与林分密度指数的Schumacher模型的模拟效果最优,在此基础上构建含林分类型、立地类型效应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随机效应参数构造与精度评价结果,确定了3种随机效应的最优形式参数构造,并比较了不同随机效应的模型拟合效果。其中,含林分类型、立地类型共同效应的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Gik=HTikβ0+β1/Tik(SDIik/10000)β2+β3/Tik exp(β4+β4i+β4k+β5/Tik)+εik。与基础模型相比,确定系数(R2)增加了6.04%,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了49.11%,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64.24%。(3)提出基于林层划分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林层断面积模型。采用全树高聚类、国际林联标准与光竞争高度法划分林层后,以Schumacher式分别对全林分及上层林、下层林断面积进行拟合,其确定系数(R2)均在0.92以上,相比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分层后的不同林层断面积模型确定系数(R2)从0.9259提高到0.9455~0.9846。其中,国际林联的优势高划分的断面积生长模型精度最高(R2=0.9704,MAE=1.4588,RMSE=2.1786),与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模型相比,确定系数(R2)提高了5.0%,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39.8%与26.4%。采用比例平差法构建了相容性林层断面积模型,相比各分项的独立预估模型,上层林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75.36%、68.01%,下层林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 79.42%、78.04%。(4)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子筛选后发现:单木树高(H)、林分平均胸径(Dg)、年热:湿指数(AHM)、地位指数(SI)与丰富度指数(Gleason)对单木断面积生长的影响显着。通过再参数化的方法,以林木生长的最大值参数A为基础,构建了再参数化的栎类林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以林分类型效应、立地类型效应及林木层次效应作为随机效应,建立了含随机效应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其中,基于立地类型聚类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的模拟效果最优:Gk=(a+a1·Hka2·Dgka3·AHMka4·SIka5·Gleasonka6+ak)/(1+b×exp(-c×Tk))+εk,与基础模型相比,确定系数(R2)增加了约26.63%,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了31.40%,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54.23%。(5)研究证明了随机效应构造天然混交林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模拟结果可作为栎类天然林林分生长收获与经营管理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韦广龙,黄福培,曾玉青[4](2019)在《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悬移质输沙率人工测验方式耗时耗力,效率低下。论述了在南宁水文站开展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的研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应浊度试验传感器悬移质断面平均含沙量的比测,建立新的断沙关系模型;通过对浊度传感器悬移质单样含沙量的比测,建立新的单断沙关系模型。从而实现测流测沙一体化,达到悬移质输沙率自动监测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广西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2期)
孟海鹰[5](2019)在《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子四季美景如画,冬捕习俗传承千年,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今日吉林查干湖,清水绿岸凝成“金字招牌”,化作金山银山。时光倒回几十年,查干湖是个“穷川子”,面积从近500平方公里锐减到50多平方公里,大风一起满天都是碱面子。华丽转(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02-22)
朱佳,李银红,段献忠[6](2018)在《基于定关断面积的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抑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发挥电压源型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对交流系统无功支撑的作用,抑制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highvoltagedirectcurrent,LCC-HVDC)换相失败的发生,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关断面积的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抑制策略。基于定关断面积得出交流电压补偿值,附加至VSC-HVDC逆变器外环无功控制环节,提升故障发生后VSC-HVDC对受端交流系统的无功支撑能力;增加VSC-HVDC动态功率限幅调节控制,优先保证无功功率的传输,同时尽可能减少有功功率的降幅。基于PSCAD/EMTDC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可显着提升LCC-HVDC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且有效减少直流系统传输功率的降幅。(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马静怡,黄华国,黄侃,邢路[7](2018)在《基于16线阵TLS数据的单木识别及林分断面积估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地基激光雷达(TLS)可以对林冠下层进行快速、非破坏性的叁维测量,与传统森林参数调查相比,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林业调查中有广泛应用。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基于全方位TLS数据的参数提取,全方位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量庞大,所需扫描时间较长,而针对快速扫描的多线阵点云数据的研究较少,相关算法有待提出,多线阵激光雷达数据的应用能力也有待验证。【方法】以北京市东升八家郊野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个单站扫描采集的16线阵TLS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树干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点云到达目标单木及周围其他物体距离的差异,检测出树干表面点云,并结合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算法拟合圆,提取单木胸径;在此基础上引用角规抽样技术,进行林分平均胸高断面积的估测。【结果】对于多个单站扫描数据,单木检测率均在80%以上,株数密度最小的样地单木检测率可高达95%;对于单站数据,单木平均检测率随着扫描半径的增加而下降,在10 m左右范围内可以达到较高的检测率。以样地中被正确检测到的单木胸径估测值与实测值建立回归方程,单木胸径估测的决定系数R2在0.72~0.82之间;计算各样地单木胸径实测值与估测值的平方平均数,林分平均胸径估测精度均在90%以上,最高可达到99%,表明在样地水平上有较好的胸径估测效果。由TLS提取的胸径值结合角规抽样原理计算林分平均断面积估测值,与实测值相比,林分平均断面积估测精度可以达到90%左右。【结论】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基于单帧16线TLS数据提取单木参数,实现林分平均胸径及单位断面积的快速高效估算,为林业调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吴恒,朱丽艳,李华,罗春林,吴雪琼[8](2018)在《昆明市4个主要针叶树种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ichards、Schumacher和Korf模型作为林分断面积生长备选模型,运用麦夸特算法、差分进化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模型参数求解,根据R2和RMSE选择模型拟合结果、算法迭代次数和残差分布,比较各优化算法的效率和参数稳定性。结果表明:华山松、云南松、油杉和柏木地位级表落点检验值分别为97.9%、98.3%、98.1%和98.9%,精度符合要求,能够用于林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参数的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LM>DE>PSO>GA>SA,PSO求解参数的拟合优度较差;针叶树种断面积生长模型更适宜采用Richards模型,Schumacher模型参数拟合结果更稳定。运用优化算法进行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参数估计并分析其优劣,对提高模型精度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优化算法在生长模型参数估计中的运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朱光玉,胡松,符利勇[9](2018)在《基于哑变量的湖南栎类天然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含林分类型或立地类型哑变量的栎类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湖南栎类天然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收获和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湖南省5个区域51块栎类天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选取6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理论生长方程,构建含年龄、平均优势高及林分密度指标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比较不同理论生长方程与密度指标对栎类天然林断面积模型拟合效果的影响,从中筛选出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作为构建哑变量模型的基础模型;考虑混交林立地类型的差异与优势树种的聚集分布,划分林分类型与立地类型,并分别作为哑变量加入基础模型参数及其组合中,比较林分类型哑变量模型、立地类型哑变量模型与基础模型模拟效果的差异。【结果】以株树密度作为密度指标的断面积生长模型决定系数(R~2)在0.47~0.51之间,P值均小于93%,以林分密度指数作为密度指标的断面积生长模型决定系数(R~2)在0.85~0.92之间,P值均大于95%,说明密度指数模拟效果优于株树密度模拟效果,其中含年龄、平均优势高与林分密度指数的Schumacher模型决定系数最大(R~2=0.924 2),模拟效果最优。以Schumacher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构建含林分类型或立地类型的哑变量的模型,基础模型、林分类型模型、立地类型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24 2、0.979 8、0.997 6,以立地类型作哑变量的模型要优于基础模型与林分类型模型。【结论】含哑变量模型可以有效解决天然混交林优势树种分布与立地类型差异对断面积预估的影响,提高建模的精度与模型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曾柯皓,胡泉秀,曾艳华,阮亮红[10](2016)在《基于正交试验的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经济断面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鸡鸣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斜井经济排风比进行研究,并按斜井建设成本、风机与配电配置费用与长期运营能耗之和为最小为原则,结合后期运营维护,提出了通风斜井的经济风速和经济面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法有效减少了计算工况,能快速准确计算出通风斜井的经济排风比;隧道通风能耗和斜井断面积随排风比的增大而增加,鸡鸣隧道通风斜井的经济排风比为60%。按20年服务年限,鸡鸣隧道通风斜井内经济风速为14 m/s,排风井经济面积为16.76 m~2,送风井经济面积为11.18 m~2。论文的研究成果为鸡鸣隧道的通风斜井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特长隧道通风斜竖井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4)
断面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河南省最近3期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9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构建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结果】利用全部样地数据拟合9个备选模型,断面积和蓄积最优生长模型都是Richards形式的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2以上。引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后,与基础模型相比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拟合精度都有所提高,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8和0.94。【结论】带树种和立地等级的哑变量模型能同时反映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规律,既减少了建模工作量,又提供了不同林分合并建模的方法。河南省栎类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极限值高于杨树;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栎类早期生长速率低于杨树,且栎类和杨树的生长速率均随着立地质量的下降而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面积论文参考文献
[1].韦广龙,黄福培,陈玉蕉,黎协锐.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关键技术的研究[J].人民珠江.2019
[2].颜伟,段光爽,王一涵,孙钊,周桃龙.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构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3].胡松.湖南栎类天然林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4].韦广龙,黄福培,曾玉青.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2019
[5].孟海鹰.守护“金字招牌”生活“年年有鱼”[N].人民日报.2019
[6].朱佳,李银红,段献忠.基于定关断面积的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抑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8
[7].马静怡,黄华国,黄侃,邢路.基于16线阵TLS数据的单木识别及林分断面积估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
[8].吴恒,朱丽艳,李华,罗春林,吴雪琼.昆明市4个主要针叶树种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9].朱光玉,胡松,符利勇.基于哑变量的湖南栎类天然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曾柯皓,胡泉秀,曾艳华,阮亮红.基于正交试验的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经济断面积分析[C].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