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病毒装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颗粒,蛋白,疫病,杆状,华中,乙型肝炎。
病毒装配论文文献综述
杨璐,吴硕,李玉环[1](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装配调节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HBV感染可引发急性和慢性肝炎,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HBV衣壳装配调节剂可以对pgRNA衣壳化以及HBV DNA的合成等HBV复制的多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成为乙肝药物研发的新热点。该文针对HBV衣壳蛋白装配调节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Chen,Li-hong,Wang,Ming,Zhu,Dong-jie[2](2019)在《辛德毕斯病毒3.5?冷冻电镜结构揭示甲病毒侵入及装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SINV)与东部马脑炎病毒(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EEEV)、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VEEV)等均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的成员。甲病毒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及致病策略,以虫媒传播为主,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中EEEV和VEEV感染可引起人或其他哺(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旭,黄惟巍,姚宇峰,刘存宝,孙文佳[3](2018)在《HPV 16 L1天然变异体在毕赤酵母中的可溶性表达及病毒样颗粒装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两个临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型毒株主要衣壳蛋白L1(HPV 16 L1),并分析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及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cticle,VLP)装配差异。方法将编码两个不同HPV 16毒株L1蛋白的全长基因序列M16和Y16分别重组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ink LC,构建重组表达质粒Y16LC和M16LC,转化表达菌株p Pink strain 1。重组菌经甲醇诱导后,Western blot分析L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可溶性。经密度梯度离心结合透射电镜观察,分析VLP装配情况。通过软件pubmed在线Alignment分析两个序列的氨基酸排列。结果两个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明构建正确。两个序列获得了相似的蛋白表达水平,但Y16的可溶性较差,几乎且无VLP形成;而M16呈现较好的蛋白可溶性及VLP装配能力。Y16与M16有5个氨基酸的差异(H202D、T266A、Δ424S、D441Δ、K452Q)。结论 HPV 16 L1氨基酸的微小改变尽管未对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但显着影响有功能的预期产物的获得。提示在基因重组病毒疫苗研发中,制备VLP时需考虑毒株的选择,甚至主动进行抗原的特定氨基酸的改造。(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钱忠军[4](2017)在《有望揭示病毒装配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武汉8月11日专电(驻鄂记者钱忠军)华中农业大学果树病理研究团队首次发现线形双链RNA病毒,这是迄今国际上已知的最长病毒。该病毒处于从正单链RNA病毒到双链RNA病毒及从“裸露”病毒到外壳包被病毒的进化过渡地位,且具有很小的基因组却包被在超长的病毒颗(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7-08-12)
孙鹏艳,黎奎,刘存宝,姚宇峰,褚晓杰[5](2016)在《埃博拉病毒GP和VP40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共表达及病毒样颗粒装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基因重组埃博拉病毒样颗粒,为疫苗研究及埃博拉病毒特异抗原、抗体检测提供基础。方法:根据埃博拉病毒扎伊尔株的GP和VP40蛋白氨基酸序列,以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基因优化设计;化学合成GP和VP40基因片段并分别构建于表达质粒pcDNA3.1或同时构建到具有双表达单元的质粒pBudCE4.1;重组质粒经lipofectamine2000转染293FT细胞;以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GP和VP40的表达;通过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共转染分别表达GP和VP40的两个质粒或转染共表达两个蛋白的质粒都发现GP特异反应条带产生,且大小与预期相符,此外,转染共表达质粒产生的GP蛋白表达明显强于两个质粒共转染,并同时可检测到VP40的表达;电镜观察到典型的丝状的埃博拉病毒样颗粒。结论:在293FT细胞中基因优化的埃博拉病毒GP和VP40可有效表达并装配为病毒样颗粒,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张仲凯[6](2015)在《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粒体在寄主植物中的装配与运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tospoviruses)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引起多种作物病害的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病毒。本研究选择病毒粒体装配与运动两个致病的重要环节,综合应用改进的负染色制样、超薄切片、免疫胶体金标记、高压冷冻电镜制样的方法,对自然感染tospoviruses及人工接种番茄斑萎病毒(TSWV)、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ZSV)的寄主植株样品中病毒粒体的装配与运动机制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tospoviruses侵染寄主细胞中都诱导产生特殊囊泡。囊泡的形态主要有环形、球形、管状、出芽型和有尾型5种,大小从50nm至1000nm不等,80%以上为300nm至600nm。部分囊泡中包含有未成熟及成熟的病毒粒体。这是首次发现负单链RNA植物病毒诱导寄主细胞产生囊泡。发现tospovriuses侵染的寄主植物细胞中病毒粒体的装配发生于4个部位:高尔基复合体平行膜及囊泡内,内质网膜系统的内质网膜和囊泡内,病毒原质(VP)内,丝状内含体(FI)内。病毒粒体装配成熟后,其聚集形式有单颗粒(SPA)、双颗粒(DPA)、叁颗粒(TPA)和多个颗粒(MPA)4种聚集方式,多聚集于囊泡中。发现tospoviruses病毒粒体在细胞内运动有3种方式:1)单个病毒粒体沿着内质网膜运动;2)包裹病毒粒体的囊泡沿着内质网膜运动;3)包裹病毒颗粒的囊泡与其他囊泡协同作用在细胞液泡中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并向细胞壁附近聚集。发现TSWV、TZSV的运动相关蛋白NSm、致病相关蛋白NSs、糖蛋白Gn 3种蛋白均可定位于细胞壁上,结合常规超薄切片和高压冷冻电镜制样观察,推测tospoviruses在寄主细胞间的运动可能是一种新的植物病毒运动途径,即由囊泡携带病毒穿过细胞壁到达相邻的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负单链RNA植物病毒tospoviruses侵染寄主植物诱导产生特殊囊泡,这些囊泡对病毒粒体在寄主细胞中的装配、成熟和聚集起到调节作用,在病毒粒体的细胞内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病毒粒体的细胞间运动,关于具体的调节机制还需要功能互补验证及活体细胞实验加以阐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5-01)
王秋霞,杨香芳,窦永喜,蒙学莲,欧长波[7](2014)在《小反刍兽疫病毒样颗粒装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是否能够装配成病毒样颗粒(VLPs),选取PPRV的4个结构蛋白(基质蛋白M、核蛋白N、血凝素蛋白H和融合蛋白F)基因,分别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情况,并在Vero细胞上进行共表达,电镜下观察VLPs的装配情况。结果显示,构建的4个真核表达载体在Vero细胞上均得到了高效表达;共表达的4种蛋白在Vero细胞上成功装配并释放了PPRV VLPs,其形态和大小与PPRV Nigeria 75/1株感染细胞后观察到的病毒粒子的形态和大小一致。经免疫电镜检测,装配形成的VLPs能够识别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装配并释放了PPRV VLPs,为后续研制高效、安全的PPR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刘华敏,郑立敏,贾东升,李俊钦,陈红燕[8](2014)在《利用RNAi技术研究水稻瘤矮病毒P8蛋白在病毒装配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的一个成员,由介体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其基因组编码6个结构蛋白和6个非结构蛋白。已知结构蛋白P8是病毒外层衣壳的主要成分,但其在病毒侵染介体细胞过程中的功能尚未弄清。本研究利用体外合成的ds RNA诱导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研究RGDV P8蛋白在病毒侵染电光叶蝉培养细胞中的功能。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对ds P8处理后的电光叶蝉培养细胞进行RGDV侵染观察,发现ds P8处理不仅抑制了P8在细胞内的正常表达,同时也抑制了病毒在细胞内的积累。随后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病毒的ds RNA基因组和病毒蛋白水平的变化,发现ds P8处理显着降低了病毒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 RNA)基因组的合成水平和病毒P8蛋白的表达量。由此推测RGDV P8蛋白参与了病毒粒体的组装过程和病毒在介体昆虫细胞内的有效增殖和侵染过程。本研究结果为利用RNAi技术控制水稻瘤矮病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王秋霞[9](2013)在《小反刍兽疫病毒样颗粒的装配与释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u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usruminants virus,PPRS)引起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医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规定为法定报告动物传染病,我国农业部制定的《法定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也将该病列为Ⅰ类动物疫病。目前PPRV的防控主要依靠弱毒疫苗进行免疫,但弱毒疫苗可能出现毒力返强,存在散毒的风险,且热稳定性差。病毒样颗粒(VLPs)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出现的。VLPs是一种空心颗粒或包膜状颗粒结构,含有某种病毒的一种或多种结构蛋白,不含病毒核酸,无法自主复制,不存在基因重组或重配和毒力回复的可能,安全性高,在形态上与天然病毒颗粒相似,能够通过和病毒感染一样的途径,以接近真实构象的形式呈递给免疫细胞,更容易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从而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反应,这些优点使得VLPs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目前PPRV VLPs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克隆了PPRV的四种结构蛋白N、M、F和H基因,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进行了VLPs装配试验,并对VLPs装配和释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究,获得以下结果:1.构建了F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F,并利用表达蛋白免疫试验兔制备了抗F蛋白多克隆抗体,经检测其效价为1:1.1×105,达到后续试验要求;2.构建了PPRV四个结构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CAGGS/N、pCAGGS/M、pCAGGS/F和pCAGGS/H,分别转染Vero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WB检测,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均能在Vero细胞中高效表达;3.将构建的四个重组质粒共转染Vero细胞,首次成功装配释放了PPRV VLPs。并通过分别转染单个质粒和各种可能的组合确定了VLPs装配和释放的条件,认为仅有M蛋白存在即能装配并释放VLPs;4.将M蛋白全序列分为11段,进行缺失突变,构建了11个突变体,分别转染Vero细胞,通过电镜观察首次确定M蛋白序列中决定VLPs形成和释放的关键区域;5.将F蛋白跨膜区(TM)分为10段,进行丙氨酸扫描突变,构建了10个突变体,分别与其他叁个蛋白重组质粒共转染Vero细胞,通过电镜观察结果,认为F蛋白TM对PPRV VLPs的装配和释放无明显影响,但会对细胞的状态产生影响。PPRV VLPs的装配成功为PPR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且为M蛋白功能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6-01)
曹蕾,伊瑶,宋敬东,田苗苗,田瑞光[10](2012)在《杆状病毒表达EV71病毒样颗粒的装配、制备纯化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将EV71P1和3CD基因片段克隆入同一杆状病毒穿梭质粒Bacmid中,构建出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Bac-mid-P1-3CD;脂质体介导其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共表达P1和3CD的重组杆状病毒(AcMNPV-P1-3CD)。用IFA和Western-blot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电镜结果显示P1经3CD切割装配成了大小约为27nm的类球形颗粒(即EV71VLPs)。进一步分析影响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因素以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MOI值和时间均可影响目的蛋白的表达,其中时间是主要因素。选择优化后条件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对贴壁Sf9细胞在多层细胞培养器中进行VLPs的大量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SDS-PAGE结果可见叁条大小约为39kD、34kD和26kD的VP1、VP0和VP3特异性条带。纯化后EV71VLPs颗粒结构完好,为下一步EV71蛋白结构的基础研究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病毒装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SINV)与东部马脑炎病毒(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EEEV)、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VEEV)等均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的成员。甲病毒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及致病策略,以虫媒传播为主,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中EEEV和VEEV感染可引起人或其他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毒装配论文参考文献
[1].杨璐,吴硕,李玉环.乙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装配调节剂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2].Chen,Li-hong,Wang,Ming,Zhu,Dong-jie.辛德毕斯病毒3.5?冷冻电镜结构揭示甲病毒侵入及装配机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3].杨旭,黄惟巍,姚宇峰,刘存宝,孙文佳.HPV16L1天然变异体在毕赤酵母中的可溶性表达及病毒样颗粒装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
[4].钱忠军.有望揭示病毒装配新机制[N].文汇报.2017
[5].孙鹏艳,黎奎,刘存宝,姚宇峰,褚晓杰.埃博拉病毒GP和VP40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共表达及病毒样颗粒装配[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6
[6].张仲凯.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粒体在寄主植物中的装配与运动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7].王秋霞,杨香芳,窦永喜,蒙学莲,欧长波.小反刍兽疫病毒样颗粒装配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2014
[8].刘华敏,郑立敏,贾东升,李俊钦,陈红燕.利用RNAi技术研究水稻瘤矮病毒P8蛋白在病毒装配中的作用[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
[9].王秋霞.小反刍兽疫病毒样颗粒的装配与释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10].曹蕾,伊瑶,宋敬东,田苗苗,田瑞光.杆状病毒表达EV71病毒样颗粒的装配、制备纯化与鉴定[J].病毒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