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体散文论文-冯红变,柏俊才

书信体散文论文-冯红变,柏俊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书信体散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魏,书信,文化,风格

书信体散文论文文献综述

冯红变,柏俊才[1](2018)在《北魏书信体散文的文化意蕴与多元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书信体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门类,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创作。先秦时书信体散文以实用性而着称,两汉之际出现了抒发个人感情的书信体文章。北魏的书信体散文似乎又回归到先秦,大多重视其功用,纯抒情的散文较少。无论是军国书信、诫子书,还是其他类书信,均反映了北魏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真实情形,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与认识价值,并形成了以刚健质朴为主导的多样化风格。(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黎奎[2](2018)在《论苏轼书信体散文的用喻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书信体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比喻丰富、新颖、贴切,为作者提供了类推证明和揭示事理的手段,丰富了书信的表达功能,也提升了文章的艺术美感。苏轼书信体散文用喻特点有:善用博喻说理、常用比喻论文、用喻位置灵活和设喻风趣幽默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1期)

李颜伟,陈艳芳,范成功[3](2017)在《论书信体散文汉英翻译中的“关系”处理——以《亲爱的安德烈》的汉英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亲爱的安德烈》是一部书信体散文,其文体特点使相关汉英翻译实践面临叁大难题的挑战,即:风格对等的实现、文化负载词的转化和结构不完整句的处理。处理好和谐说所阐释的五类关系可为化解上述难题提供理论借鉴。这五类关系包括:译者与译文的关系、译者与原文的关系、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目标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从和谐说出发,译者需充分调动自身创造力,从宏观角度把握翻译的整体性操作,着眼于翻译过程中上述关系之间和谐与呼应的达成。(本文来源于《新余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赵晨璐[4](2017)在《作为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资源的晚明书信体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通过对晚明书信体散文的文本实证论证晚明书信体散文在本体方面具有白话倾向显着、以书信为载体探讨文学话题的传统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在思想论方面体现出挣脱传统思想束缚后对于自由解放、抒发个性的追求和反抗传统观念以回归文学本质的特点。并且本文对比联系了新文化运动中相关的具体文本以证明上述文学特点对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的新文学具有启蒙意义。因此晚明书信体散文具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文化资源的学术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33期)

梅思玲[5](2017)在《两汉书信体散文与士人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书信体散文是中国古代书信体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使书信走出公文的苑囿,为士人开辟了一个抒写心灵委曲的新天地。从两汉书信体散文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窥探士人的心路历程。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旨在厘清书信体散文的概念、书信体散文与士人心态的关联,梳理汉前书信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书信体散文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是两汉书信体散文发展概况,分为西汉书信体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东汉书信体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两汉书信体散文的总体特点叁个部分。两汉书信体散文普遍呈现出篇幅灵活、形式精美,注重实用、文学性强,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特点。第二章和第叁章采用的论述方式相同,都是首先解读文本,然后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士人心态,再结合作家的个性气质、生平际遇以及当时的思想、政治等条件探讨此种心态出现的原因。第二章论述西汉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为叁节。第一节分析西汉立国初期至汉武帝前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这一时期的士人心态主要表现为权变和示忠两种类型。第二节分析汉武帝中、后期至汉宣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这一时期的士人心态主要表现为亲儒学、自信超迈、隐忍、质疑正统这四种类型。第叁节分析汉元帝至汉平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这一时期的士人心态主要表现为谨小慎微和沉迷学术两种。第叁章论述东汉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相较而言,东汉书信体散文的篇目比西汉书信体散文的篇目多,士人心态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此章分也为叁节。第一节分析汉光武帝至汉章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这一时期的士人心态主要表现为护名守义和立名修德两种。第二节分析汉和帝至汉质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这一时期的士人心态是慷慨进取和从容淡静。第叁节分析汉桓帝至献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这一时期的书信体散文体现出来的士人心态是谦和恭顺、自矜退守、悲苦愁怨、义愤填膺、超脱自适、隐逸避害六种。从这两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两汉士人心态的嬗变主要与政治因素相关。此外,西汉整个时期的士人心态偏重于向外,即士人的自信是由内而外喷薄而出式的,消极情绪多是来自于外部打击但又很快能转移注意力:而东汉整个时期的士人心态偏向于向内,即收敛式的自信和无限夸大的悲伤。结语部分,再次指出由于士人心态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本文有不少未尽之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陈毅[6](2015)在《诸葛亮书信体散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兼将相之才,存匡扶天下之志。他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对己力行节俭,从谏如流,举贤任能;对民忠信爱人。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已为人所熟知,但同时他还是一位散文大家,在文学方面有着巨大成就。其文学代表的散文,特别是书信体散文,体现着他的文学风格与特色,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李波[7](2015)在《略论先秦至两汉时期书信体散文的抒情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书信体散文是先秦至两汉时期散体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期的书信体散文以公文为主、实用性强。行至两汉,书信体散文不但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审美功能也大大加强,并完成了由公文向私文的转变。伴随这一转变,先秦至两汉时期书信体散文的抒情化倾向日益鲜明,书信逐渐成为文人抒情言志的工具,并直接影响到后世的书信体散文创作。(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5年23期)

[8](2013)在《“弘邮杯”书信体散文征文大赛评选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江苏省作家协会、高邮市人民政府主办,《雨花》杂志社、江苏省报纸副刊编辑协会、高邮市委宣传部、高邮市文联承办,高邮市邮政局、高邮市教育局、高邮市电信公司、高邮市移动公司、高邮市联通公司协办的"弘邮杯"书信体散文征文大赛活动,今年5月28日正式启动;至9月18日,共收到成人组作品514篇,学生组作品194篇。根据活动宗旨和评选标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评委会认真评审,分别评选出成人组与学生组各类奖项。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本文来源于《雨花》期刊2013年12期)

吕若涵[9](2013)在《五四“纯文学”的想象与实践——以五四时期书信体散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近年对百年来"纯文学"进程及文类的四分类法进行了不少反思。但四种文类的发展和流变各有不同,其中,散文文类的界定充满歧义。由于散文文类的独特性及散文家族的复杂构成,传统"杂文学"中诸多体式并未被西方"纯文学"理念所终结,但它们在文类中的位置,还应得到散文学研究者的重视。从五四时期书信体散文考察中可以发现,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在"美文"创作理念及报刊媒介的作用下,散文进行的"文学性"追求和经典化过程。(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王彦琼[10](2013)在《唐代书信体散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散文史上,书信体散文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千百年来产生了不少的佳作。书信这一文体萌芽于先秦,在秦汉发展,成熟于汉魏六朝,到唐代,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开创了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古文”家们不仅写出了许多具有高度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散文,包括书信体散文,而且完成了文体文风的革新,创立了一种精粹凝练、畅达明朗的新型“古文”。使散文的抒情、描写、叙事、议论功能得到新的拓展。对于唐代书信体散文的研究,有许多空白和不足,达不到客观而全面的认识与评价。基于此种状况,本文主要考察书信体散文的含义界定、源流演变,唐代书信体的题材内容分类以及审美特征等方面,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了唐代书信体散文的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第一章,是对唐代书信体散文的含义,及其研究范围进行分类和界定。由于古往今来书信的名称十分的复杂,划分标准也各不相同,有以书写材料为标准的,也有以书写对象为标准的,这些复杂的称呼常常使读者产生困惑,因而对其含义进行分类整理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对于本篇书信体散文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主要是以突出文本色彩的私人书信作为突破口,但对于有突出特色的公牍文书信也兼有论述,这种范围的界定是全文论述的基础。第二是谈论唐前书信体散文的源流演变,以及唐代书信体散文文体流变。第叁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对唐代书信体散文的题材内容进行分类。一是干谒书信。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唐代士人热衷干谒的真实证据,即干谒书信;二是宣泄个人情怀,这一部分在书信中突出表现了书信作者的个性和情感。叁是人际关系的往来,这一部分主要是从亲情,友情,爱情叁个方面来具体的展现书信中的人际交往状况。四是文学问题的探讨,在书信中对于文学的地位及其文学本身的评价问题进行了论述。五是山水景物的描写,在书信中描绘了我国秀丽的自然景色,并抒发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由于书信的题材太过广泛,我们无法将各类书信题材都——的列举,只能以点带面重点分析,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唐代书信体散文内容的广泛性。接下来谈论的是唐代书信体散文的审美特征。主要从叁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即蓬勃张扬之美,情感真挚之美,形式之美。第五部分为论文的结语,书信体发展到唐代,数量丰富,题材内容丰富,书信这种交流方式更加地普遍,具有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对唐代书信体散文的探讨,我们对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这一文体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对当今书信体文学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11-01)

书信体散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轼书信体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比喻丰富、新颖、贴切,为作者提供了类推证明和揭示事理的手段,丰富了书信的表达功能,也提升了文章的艺术美感。苏轼书信体散文用喻特点有:善用博喻说理、常用比喻论文、用喻位置灵活和设喻风趣幽默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书信体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1].冯红变,柏俊才.北魏书信体散文的文化意蕴与多元风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2].黎奎.论苏轼书信体散文的用喻特点[J].长江丛刊.2018

[3].李颜伟,陈艳芳,范成功.论书信体散文汉英翻译中的“关系”处理——以《亲爱的安德烈》的汉英翻译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7

[4].赵晨璐.作为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资源的晚明书信体散文[J].北方文学.2017

[5].梅思玲.两汉书信体散文与士人心态[D].华中师范大学.2017

[6].陈毅.诸葛亮书信体散文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7].李波.略论先秦至两汉时期书信体散文的抒情化倾向[J].文教资料.2015

[8]..“弘邮杯”书信体散文征文大赛评选结果[J].雨花.2013

[9].吕若涵.五四“纯文学”的想象与实践——以五四时期书信体散文为例[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10].王彦琼.唐代书信体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  

书信体散文论文-冯红变,柏俊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