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品位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在线,品位,矿石,射线,荧光,光谱,矿浆。
品位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刘谊兵,郑康,魏振园,鲁恒润,张飒[1](2019)在《铅锌矿品位在线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锡铁山矿的特点开发了矿浆品位在线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以贝恩光电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为核心的矿浆品位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6路矿浆的分时自动检测,数据分析,存储及上传,实时优化品位检测的模型,能够消除矿浆波动、现场环境因素等引起的测量误差。S7-1200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检测控制系统中设备的自动运行、定时进料、定时测量、定时排料和数据的存储,并能够实现测量结果的优化与上传。锡铁山铅锌矿生产线矿浆24h连续试验表明:检测结果可以准确反映现场矿浆实时品位变化趋势,其准确性能够满足指导生产需求。(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冀飞,魏振园,王卫东[2](2019)在《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线检测铅锌矿浆品位的试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铅锌矿浮选工艺中铅锌的品位关系到选矿厂的整个生产效益,而铅锌矿品位测定一般采用化学滴定法,但此操作过程复杂且耗时。实验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技术在实验室中对原矿、锌精矿和铅精矿的矿浆品位进行测量,考察各矿浆浓度对品位检测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说明,3种铅锌矿矿浆的质量分数是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X光管靶Mo元素的散射线强度作为校正因子,建立了铅锌矿浆中铅、锌品位的校正比例模型。利用校正模型对另一组铅锌矿浆进行验证,从试验研究和校正的结果得出,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系统能快速测量铅锌矿矿浆品位,且矿浆品位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本文来源于《冶金分析》期刊2019年08期)
葛丁,梁殿印[3](2019)在《基于X射线透射的矿石品位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石的检测是矿山企业采矿生产的重要工作,它既可以帮助分析指导采矿生产,又是后续选矿(冶炼)生产配比的组织保障。但是由于矿石的特殊性以及现场环境工况的复杂性,传统的矿石品位检测方法难以在无损检测的前提下准确的判断品位。X射线透射法已经成熟应用于安检、医疗领域中进行物质识别,本文将此方法改进引入矿石品位检测中,通过感知器算法形成分类曲线,依据分类曲线统计K值,进而判断矿石品位。这种方法立足于大量实验数据,判断结果和实际相符程度高,并且实现无损检测。(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期刊2019年04期)
龚亚林,赵龙,宋青锋,张伟,尚庆敏[4](2018)在《PGNAA技术检测铁矿浆品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其他铁矿浆成分在线检测技术弊端,采用PGNAA技术对铁矿浆进行检测试验。首先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仿真待测铁矿浆最佳层厚,然后进行铁矿浆标准检测试验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PGNAA技术检测精度较为理想,铁品位测定结果与分析值拟合度很高,可用于铁矿浆中铁等其他成分的在线检测。(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8年08期)
孔智灵,张新磊,王蒙,张焱,单卿[5](2016)在《基于小波变换的铁矿石品位X荧光在线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矿石作为钢铁行业中的重要生产原料,其品质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铁矿石品位的及时和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铁矿石样品进行在线测量,并使用小波分析技术对能谱进行了平滑和背景扣除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背景影响,提高检测精度。定态测量和在线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614%和0.227%,对于Fe元素的在线测量检出限为20.248μg·g-1。(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S1期)
张元荣,林乐谊,苏振林,王建刚,张文正[6](2016)在《汽运矿石品位检测系统的完善与质量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底我矿汽运矿石品位在线检测系统初步建成,它为提升出矿质量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在目前我矿矿石资源面临枯竭,井下开采条件日趋恶化的情况下,通过完善其功能,实现矿石品位的实时在线检测,并将检测的质量数据通过OA系统及时反馈到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以加强对矿石生产的指导;同时建立相关的矿石质量考核办法,促进各矿石生产单位的质量改进,力争实现出矿质量的稳定与提高,确保我矿矿石质量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届辽鲁冀晋粤川京七省市金属学会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09-27)
吴佰逊,于福龙,于景露,杨茹[7](2016)在《在线品位分析仪检测窗口膜片更换方法的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全国矿山冶金行业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矿山冶金企业如何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是各个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矿山冶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性能优异的在线检测仪表,这就促使各类在线检测仪表的不断升级,来提高仪表自身的竞争力。本文主要介绍在线品位分析仪检测窗口膜片更换方法的升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14期)
张元荣,林乐谊,苏振林,王建刚,张洪祥[8](2015)在《矿石品位在线检测系统研发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矿石品位在线检测(以下简称矿石品位检测)系统能够解决汽车运输矿石品位的在线实时监测,对多矿区矿石生产的质量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信息,以便指导各矿石生产单位的生产管和技术管理,从而达到了由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的目的,这将颠覆以往传统的粗放的矿山生产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矿山生产质量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5-08-19)
李繁,刘锋英,林才寿[9](2014)在《Monte Carlo法在检测浮选矿物品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onte Carlo法产生矿粉样品的XRF谱,对30个矿粉样品的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浓度值为百分之几及其以上的元素进行有效分析。还对影响分析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学习谱的个数越多,标准样品浓度分布范围越广,分析结果越精确可靠。此方法分析速度快,可以用于对矿物品位进行在线分析。(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4年10期)
周凯东,李正路[10](2013)在《矿石品位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基于.NET平台,采用C/S架构和MVC模式设计开发,运用串口通信技术采集硬件数据。依据数值积分计算矿石体积,并利用动态称重仪表检测矿石重量。根据矿石品位与体积和重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可高效、精确地检测出矿石的品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3年10期)
品位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铅锌矿浮选工艺中铅锌的品位关系到选矿厂的整个生产效益,而铅锌矿品位测定一般采用化学滴定法,但此操作过程复杂且耗时。实验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技术在实验室中对原矿、锌精矿和铅精矿的矿浆品位进行测量,考察各矿浆浓度对品位检测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说明,3种铅锌矿矿浆的质量分数是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X光管靶Mo元素的散射线强度作为校正因子,建立了铅锌矿浆中铅、锌品位的校正比例模型。利用校正模型对另一组铅锌矿浆进行验证,从试验研究和校正的结果得出,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系统能快速测量铅锌矿矿浆品位,且矿浆品位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品位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刘谊兵,郑康,魏振园,鲁恒润,张飒.铅锌矿品位在线检测系统设计[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9
[2].冀飞,魏振园,王卫东.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线检测铅锌矿浆品位的试验探讨[J].冶金分析.2019
[3].葛丁,梁殿印.基于X射线透射的矿石品位检测方法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9
[4].龚亚林,赵龙,宋青锋,张伟,尚庆敏.PGNAA技术检测铁矿浆品位试验[J].现代矿业.2018
[5].孔智灵,张新磊,王蒙,张焱,单卿.基于小波变换的铁矿石品位X荧光在线检测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6].张元荣,林乐谊,苏振林,王建刚,张文正.汽运矿石品位检测系统的完善与质量效益[C].第二十叁届辽鲁冀晋粤川京七省市金属学会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7].吴佰逊,于福龙,于景露,杨茹.在线品位分析仪检测窗口膜片更换方法的升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8].张元荣,林乐谊,苏振林,王建刚,张洪祥.矿石品位在线检测系统研发简介[C].第二十二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2015
[9].李繁,刘锋英,林才寿.MonteCarlo法在检测浮选矿物品位中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4
[10].周凯东,李正路.矿石品位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