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烯论文-蒋永福

二苯烯论文-蒋永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苯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酪氨酸酶,抗肿瘤活性,姜黄素类似物,合成

二苯烯论文文献综述

蒋永福[1](2014)在《二苯烯酮姜黄素类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姜黄是中国的传统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姜黄色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治疗心血管疾病、降血脂、抗老年痴呆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姜黄素存在水溶性差、在体内代谢过快、生物利用度不高等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姜黄素的应用。为了解决姜黄素不足及提高其生物活性,设计合成结构相似的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是一条较有效的途径。由于姜黄素及四氢姜黄素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皮肤美白及酪氨酸酶相关疾病药物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本文以姜黄素为母体结构,设计并合成了系列对称结构和不对称结构的姜黄素类似物,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运用“抑制剂+酪氨酸酶+L-LOPA”的酶活力测试体系,对所合成的系列姜黄素类似物进行了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测试,获得了活性良好的具有姜黄素类似物结构特征的酪氨酸酶新型抑制剂先导化合物。构效关系分析发现,姜黄素类似物结构中的对位酚羟基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关键基团。通过抑制动力学研究,发现姜黄素类似物酪氨酸酶抑制剂主要是混合型抑制类型。采用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发现姜黄素类似物结构特征及其酚羟基可有效结合到酪氨酸酶的活性口袋。与此同时,本文基于本课题组前期测试得到的姜黄素类似物抗肿瘤活性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了叁维定量构效关系分析,并依此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姜黄素类似物,重点针对前期筛选的含硫姜黄素类似物F10为母体,对姜黄素结构中的叁个特征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合成了系列新的含硫姜黄素类似物,并测试了其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苯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对其抗肿瘤活性有很大影响,随着二苯烯酮体积结构的增大,多个甲氧基作为苯环取代基时,其抑制活性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姜黄素类似物结构中连接两个苯环的四氢噻酮的硫进行不同程度的氧化,可以保持或提高先导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总之,本文系统深入研究了姜黄素类似物对酪氨酸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了姜黄素类似物抗肿瘤作用叁维定量构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获得了抗肿瘤活性良好的先导化合物,为进一步研发酪氨酸抑制剂和抗肿瘤候选药物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薛贵华[2](2013)在《N杂二苯烯酮类姜黄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是以异常细胞失控增生和扩散为其主要特征,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也是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日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癌症已成了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彻底攻克肿瘤,开发高效,安全,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肿瘤药物研发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姜黄素类化合物存在于姜黄植物根茎部分,表现出多种药理活性。此外,大量的文献明确报道了姜黄素抗肿瘤活性,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抗癌谱广泛,毒副作用小,抗多药耐药,可作为抗突变剂以及抗促癌剂,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多阶段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对同一种肿瘤可以同时发挥多种效能。本文以姜黄素类为先导化合物,辅以计算机3D-QSAR对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抗肿瘤结果进行预测和结构修饰,然后进行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和对肿瘤细胞的体外筛选,以期获得活性好的化合物,为发现和开发新的抗瘤谱广、低毒、抗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前体做出贡献。本课题的主要工作是在本实验室已有的二苯烯酮类抗肿瘤活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辅以计算机3D-QSAR的预测和结构改造,基于姜黄素母体结构,以4-哌啶酮水合盐酸盐为原料,经氮烷基化、羟基保护、醛酮缩合叁步反应合成了叁个系列15个对称的和4个单边的哌啶酮1位氮烷基取代的新型二苯烯酮类姜黄素衍生物,并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等手段进行表征,确证了所合成的都是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人前列腺肿瘤细胞Pc-3的抑制活性测试,以姜黄素为阳性对照药,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a3,b3的IC50值分别为0.54μmol,0.25μmol,明显优于先导物姜黄素。目前,这些化合物抗肿瘤机制和动物实验正在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3-05-01)

莫容清[3](2012)在《二苯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抗氧化剂及非酶糖基化抑制剂等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抗氧化作用和抑制非酶糖基化作用强的二苯烯酮化合物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其毒性副作用小,抗癌谱广,可作为抗促癌剂以及抗突变剂。但姜黄素本身水溶性差和结构不稳定,致使其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合成新的抗肿瘤活性好的二苯烯酮姜黄素类似物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已有文献报道下,对其中活性较好的二苯烯酮化合进行了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对姜黄素进行结构改进,设计合成了系列苯环上含不同取代基的对称姜黄素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通过质谱、核磁碳谱及核磁氢谱等手段进行表征,证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是目标产物。二苯烯酮类化合物的非酶糖基化抑制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邻二酚羟基化合物(A2、B2、C2、D2及E2)的活性比其它的高,比姜黄素的活性要高出约20倍。以对羟基二苯烯酮类似物(A1、B1、C1、D1及E1)为基础,羟基邻位引入OCH3和Br或单个OCH3或同时引入Br的时候均使其活性升高,但羟基邻位同时引入OCH3时其活性降低。其活性顺序大致符合B>A>C>D>E。二苯烯酮类化合物中,邻二酚羟基化合物(A2、B2、C2、D2及E2)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比其它的高,其活性顺序大致符合A>B>C>D>E;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活性顺序大致符合B>C>E>D>A。从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对非酶糖基化上看,具有邻二羟基的化合物(A2、B2、C2、D2及E2)均表现出良好的活性,总体上看,对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的化合物,对非酶糖基化的抑制活性也较强,但反之则不然。这可能是因为自由基的产生只是非酶糖基化复杂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对于二苯烯酮类化合物对非酶糖基化的抑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合成的化合物对人的前列腺癌细胞株PC-3抑制活性结果显示:所合成的20个化合物PC-3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b2对人的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活性约是姜黄素的161倍,由此可望从姜黄素类似物中寻找出非常有潜力的抗肿瘤新药。(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徐学涛[4](2011)在《二苯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探针具有高灵敏性、高选择性、非破坏性、特异性和时间可控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由于荧光探针技术在诸多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尤其在蛋白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使得其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本文中,以无毒、药效广泛的可食用性色素姜黄素为母体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共七十个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结构中存在着二苯烯酮结构,可作为荧光探针的“荧光团”,而且烯酮结构中存在酮式与烯醇式之间的转换亦可为化合物提供特殊的光学性能。由此,本文用荧光法研究了二苯烯酮类化合物与pH值、酪氨酸酶、BSA之间的荧光响应。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二苯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本文选用常见的取代苯甲醛与酮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以醛酮缩合机理,合成了七十个化合物。并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2二苯烯酮类化合物对pH值的响应研究了合成的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对溶液pH值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对pH值有强烈的依赖性。紫外吸收光谱在溶液酸碱性发生变化时,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使得溶液颜色产生明显变化。同时,荧光光谱强度随着pH值的增加发生显着性增大。上述特性表明二苯烯酮类化合物可作为可视化pH荧光探针使用。其中3'-OCH3-4'-OH结构的类似物(A4、B4、C4、D4和E4)具有良好荧光性能。构效关系研究表明:4’-OH是化合物荧光性能的主要基团。在酚羟基邻位引入甲氧基能提高化合物的荧光性能,而引入溴则降低其荧光性能。此外,环戊酮类化合物相对于丙酮、环己酮、噻喃酮和吡喃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性能。3二苯烯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响应研究了酪氨酸酶对化合物荧光的猝灭。同时,发现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对化合物的荧光具有猝灭功能。随着酪氨酸酶浓度的增加,化合物的荧光强度逐渐被猝灭,其中以含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类似物猝灭性能最好。另一方面研究显示,化合物特别是带有酚羟基的二苯烯酮类似物对酪氨酸酶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酪氨酸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以含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类似物(A6、B6、C6、D6和E6)抑制效果明显。最终分析表明酶动力学法和荧光光谱法所得结果可以相互验证。4二苯烯酮类化合物对BSA荧光的响应研究了合成化合物对BSA荧光的猝灭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对BSA荧光的有猝灭效果。其中,含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类似物(A6、B6、C6、D6和E6)对BSA的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最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以芳香环上对位羟基为基准,在邻位引入羟基或者溴时,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变大;而引入甲氧基时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则变小。另外环戊酮类化合物相对于其他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1-12-01)

刘西洋[5](2008)在《无膦钯催化Heck反应合成二苯烯型类维A酸》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维生素A酸(类维A酸)是一种非类固醇小分子激素,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在维持上皮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用于粉刺、皮癣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同时将其应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也成为近年来医药领域的热点。类维A酸受体(RAR)和类维A酸X受体(RXR)是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类维A酸是通过与之结合并激活受体而表现活性并发挥作用的。因而寻找结构稳定的,具有受体选择性的类维A酸引起化学家的极大兴趣。本论文主要进行具有潜在受体选择性的新型二苯烯类retinoids结构设计和合成方法研究,并开发了一个重要医药中间体沙坦联苯的合成工艺,取得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结果:第一:考察了以二环己基胺作配体的无膦钯催化Heck反应条件,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无膦钯催化Heck反应体系。应用该体系可高收率(72%~84%),高立体选择性(83%~95%)合成二取代和叁取代二苯烯类化合物。本文以2,4,5-叁甲氧基苯乙烯、α-细辛脑为原料,合成了4个尚未见文献报道的二苯烯型类维A酸前体甲酯(3a,3b,4a,4b),并且在温和的水解体系(LiOH, THF:H2O = 5:1)下顺利得到了它们的水解产物类维A酸(5a,5b,6a,6b)。第二:开发了一个沙坦联苯的高效的两步合成工艺,总产率达67%。这条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使用MnCl2为偶联反应的催化剂,避免了昂贵的钯催化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2) MnCl2催化的偶联反应可以使带活化基团(CN,CH=NR,oxazoline)的氯代芳烃顺利的发生偶联反应,并可有效的保护-CN;(3)通过对反应中各种副产物成因的分析,有依据的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了优化;(4)对产品的纯化工艺做了改进,提出了一个分步结晶法的提纯工艺,此方法避免了成本较高的柱色谱纯化,以及能耗较高的减压蒸馏方法。本论文共合成化合物12个,其中未见文献报道的retinoid分子8个。用核磁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红外光谱(IR)和质谱(MS)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确认,并对其结构基团进行了归属。(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5-20)

二苯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肿瘤是以异常细胞失控增生和扩散为其主要特征,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也是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日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癌症已成了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彻底攻克肿瘤,开发高效,安全,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肿瘤药物研发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姜黄素类化合物存在于姜黄植物根茎部分,表现出多种药理活性。此外,大量的文献明确报道了姜黄素抗肿瘤活性,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抗癌谱广泛,毒副作用小,抗多药耐药,可作为抗突变剂以及抗促癌剂,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多阶段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对同一种肿瘤可以同时发挥多种效能。本文以姜黄素类为先导化合物,辅以计算机3D-QSAR对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抗肿瘤结果进行预测和结构修饰,然后进行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和对肿瘤细胞的体外筛选,以期获得活性好的化合物,为发现和开发新的抗瘤谱广、低毒、抗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前体做出贡献。本课题的主要工作是在本实验室已有的二苯烯酮类抗肿瘤活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辅以计算机3D-QSAR的预测和结构改造,基于姜黄素母体结构,以4-哌啶酮水合盐酸盐为原料,经氮烷基化、羟基保护、醛酮缩合叁步反应合成了叁个系列15个对称的和4个单边的哌啶酮1位氮烷基取代的新型二苯烯酮类姜黄素衍生物,并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等手段进行表征,确证了所合成的都是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人前列腺肿瘤细胞Pc-3的抑制活性测试,以姜黄素为阳性对照药,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a3,b3的IC50值分别为0.54μmol,0.25μmol,明显优于先导物姜黄素。目前,这些化合物抗肿瘤机制和动物实验正在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苯烯论文参考文献

[1].蒋永福.二苯烯酮姜黄素类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2].薛贵华.N杂二苯烯酮类姜黄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

[3].莫容清.二苯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

[4].徐学涛.二苯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

[5].刘西洋.无膦钯催化Heck反应合成二苯烯型类维A酸[D].湖南大学.2008

标签:;  ;  ;  ;  

二苯烯论文-蒋永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