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模拟论文-周倩倩,张天翔,孙琼

絮凝模拟论文-周倩倩,张天翔,孙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絮凝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OMSOL-CFD,模拟计算,絮凝,给水构筑物

絮凝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周倩倩,张天翔,孙琼[1](2019)在《基于CFD流体仿真模拟的絮凝池流态分析及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COMSOL-CFD),解决Z市给水厂中1个供水系列出水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对絮凝池进行模型构建和分析,指出现运行的絮凝池结构和尺寸设计不合理,导致絮凝池絮凝效果不好,沉淀池末端才见絮体的问题.本文提出了3种改造方案,并进行构筑物建模、流态分析和计算优化,为实际改造工程提供依据,探讨了COMSOL-CFD模型在给水处理方案设计和改造中的应用及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姚萌,冉治霖,相会强,董晓清,南军[2](2019)在《搅拌桨叶类型对絮凝池内流场特性的仿真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絮凝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在絮凝过程中药剂的水解结合效力及水力条件,其中机械搅拌是产生水力条件的核心。大部分研究主要专注于水体的水力剪切条件(搅拌桨转速、搅拌时间等),而对于搅拌桨叶类型对絮凝过程中水力条件的影响鲜有报道。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对3种不同搅拌桨叶形式下产生的水流特性进行仿真模拟,结论如下:倾斜角30°的四斜叶搅拌桨形成的扰流最为剧烈;当两直叶长型和四直叶型搅拌桨叶的输入功率分别增加2.47~3倍时,其循环时间仅比30°倾角四斜叶搅拌桨叶缩短0.69~0.74倍,说明四斜叶搅拌桨叶在降低输入能耗的同时,保证了水体交流混合的程度,有利于颗粒在絮凝池中的碰撞及粘附;另外,四斜叶搅拌桨促使水中"上循环""下循环"水体充分混合,有效的降低了反应器槽底部淤泥堆积的几率。(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期刊2019-08-30)

祝威,王志新,韩霞,闫小康,谷梅霞[3](2019)在《气携式涡旋絮凝反应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气携式涡旋絮凝反应器(GVFR)内部流场进行了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了GVFR内不同区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流场中絮凝作用,并用GVFR反应装置与搅拌絮凝装置分别对油田压裂返排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从旋流絮凝反应区到涡流絮凝反应区,流体形态依次为"旋流-涡流-塞流".在旋流絮凝反应区,气、液两相以切向运动为主,最大切向速度为225.6 mm/s,切向速度梯度使小絮体、颗粒间快速碰撞,形成体积较大、密实较低的絮体;在小涡流絮凝反应区内径向速度由0递增到49.1 mm/s,径向速度梯度强化了絮凝反应,使大而疏松絮体破碎,并在微泡作用下重新接触絮凝形成密实絮体;大涡流絮凝反应区内相对稳定的塞流使絮体进一步接触絮凝,并推动絮凝作整体运动.采用GVFR对油田压裂废液进行预处理,出水含油量和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均低于50 mg/L.(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曹赞[4](2019)在《基于Fluent的微涡流絮凝工艺数值模拟与关键运行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絮凝占有重要地位,絮凝工艺的设计与运行对水处理过程作用显着,因而对絮凝工艺的优化研究是非常必要。华东交通大学拥有知识产权的微涡流絮凝工艺在工程应用中其产水率和处理效果方面都优于传统的絮凝工艺,但工艺参数的设置靠经验选取,如涡流反应器投加、竖井孔洞尺寸设置等,且工程应用中对微涡流絮凝工艺关键运行参数如絮凝时间等需深入探究,以保障净水厂在满足水质达标下提高产水量。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微涡流絮凝工艺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涡流反应器、过水孔洞、絮凝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流场的影响;结合中试试验,建立流场评价指标、絮体性能参数与出水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微涡流絮凝装置设计及关键运行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具体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不同结构参数下微涡流絮凝工艺流场数值模拟(1)不同涡流反应器下微涡流絮凝工艺流场数值模拟在水温为20℃,絮凝时间为17.3min(进水流量为6.0 m~3/h)下,模拟分析了投加HJTM-1型和HJTM-2型两种涡流反应器竖井的涡旋速度梯度分布、湍动能分布和能耗散分布,确定了两种涡流反应器的有效作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投加HJTM-1型涡流反应器,投加HJTM-2型涡流反应器其湍动能和能耗散的平均值和极大值都更大,有效作用范围也更大,故投加HJTM-2型涡流反应器将更有利于提高絮体颗粒的碰撞几率。(2)不同过水孔洞结构尺寸(长、宽、离泥斗位置)下微涡流絮凝工艺流场数值模拟在水温为20℃,絮凝时间为17.3min下,对过水孔洞(长L、宽B、离泥斗位置H)进行正交数值模拟分析,以湍动能与能耗散为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流场湍动能与能耗散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B>L>H;宽度B对湍动能为高度显着性影响因素,对能耗散为显着性影响因素。长度L对湍动能为显着性影响因素,对能耗散为非显着性影响因素。离泥斗位置H对于湍动能与能耗散的影响均为非显着性影响因素,较优工况为工况1,即长为160mm、宽为110mm、离泥斗位置为55mm。2、不同运行参数下微涡流絮凝工艺流场数值模拟(1)不同絮凝时间下微涡流絮凝工艺流场的影响在絮凝时间为10 min~52 min时,湍动能为1.37×10~(-4)m~2/s~2~6.81×10~(-6)m~2/s~2,能耗散为9.10×10~(-5)m~2/s~3~1.14×10~(-6)m~2/s~3,涡旋尺度为0.32 mm~0.97 mm。湍动能强度、能耗散与絮凝时间呈负有关,湍动能与絮凝时间相关方程为k(28)0.0121t~(-1.919),R2=0.99992,能耗散与絮凝时间相关方程为?(28)0.0698t~(-2.8436),R2=0.99996;涡旋尺度与絮凝时间呈现正相关,相关方程为?(28)0.0157t(10)0.1870,R~2=0.9898。(2)不同温度下微涡流絮凝工艺流场的影响在水温为5℃~30℃时,湍动能为4.13×10~(-5)m~2/s~2~3.69×10~(-5)m~2/s~2,能耗散1.61×10~(-5)m~2/s~3~1.34×10~(-5)m~2/s~3,涡旋尺度为0.773mm~0.481 mm。结果表明湍动能、能耗散、涡旋尺度的大小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变化对涡旋尺度的影响明显。3、微涡流絮凝工艺关键运行参数优化试验(1)絮凝时间对絮体等效粒径及出水浊度、COD_(Mn)的影响进行不同絮凝时间下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絮凝时间的增加,絮体等效粒径、浊度去除率与COD_(Mn)去除率均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最佳絮凝时间为20.7min,此时絮体等效粒径达到最大为0.606mm;浊度去除率、COD_(Mn)去除率也均为最高,分别为94.3%和78.4%。(2)相对偏差(涡旋尺度与等效粒径之差的绝对值)与出水浊度、COD_(Mn)去除率的关系结合中试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出水浊度、COD_(Mn)的去除率与相对偏差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浊度去除率与相对偏差之间的关系式为:y(28)-457.x(10)96.9,相关系数R~2=0.9223;COD_(Mn)去除率与相对偏差之间的关系式为:y(28)41.3x~(-0.2),相关系数R~2=0.8922。相对偏差越小,浊度、COD_(Mn)的去除率越高。通过Fluent软件对絮凝装置结构参数的流场数值模拟,为优化涡流反应器投加及微涡流絮凝装置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絮凝工艺运行参数的流场模拟,建立了絮凝时间与流场性能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与中试试验测试分析结合,优化了絮凝关键运行参数-絮凝时间,为微涡流絮凝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对进一步推动该工艺的应用,促进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9-06-30)

冯倩[5](2019)在《高密度澄清池絮凝效果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体外污泥回流循环为主要特征的高密度澄清池,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水质好,运行稳定等优点。对其设计主要依靠工程经验,具体的参数尚未规定,因此对高密度澄清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规模的高密度澄清池内部流场进行分析,以涡旋速度梯度G_0和G_0T值作为推流反应区水力停留时间对絮凝影响的评价指标,以湍动能k和湍动能耗散率?作为导流筒尺寸和进水管长短对絮凝影响的评价指标。研究推流反应区的水力停留时间、导流筒尺寸和进水管长短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规律,从而达到优化高密度澄清池结构尺寸设计参数的目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在其他尺寸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推流区水力停留时间对絮凝效果影响明显,最优水力停留时间为4.5min~5min。随着处理规模的不断增大,推流区最优水力停留时间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导流筒的最优高度h与有效水深H有关,且存在一定的关系h/H=0.59~0.61;导流筒底边距池底最佳距离与搅拌桨直径有关,搅拌桨直径增大,导流筒底边距池底最佳距离也随之变大;导流筒渐扩段角度为60o时的水流紊动强度大于45o、75o和90o;改变进水管的长短后,入口处水流速度分布受到较大的影响,进水管深入导流筒内时速度分布更均匀,能量分布更合理,有利于絮凝。模拟结果对高密度澄清池的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季小磊,来有炜[6](2019)在《CFD数值模拟在微涡絮凝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絮凝理论是基于层流的条件得到的结果,而实际絮凝反应中,流体的流态是以湍流占优势的,不存在整体和恒定不变的速度梯度,因此微涡絮凝较传统絮凝更为复杂,其内部流态分布对絮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试验无法获取其流态分布。随着计算机硬件的更新,计算能力不断提高,许多学者开始使用CFD数值模拟对种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模拟,以湍动能k、湍动能耗散率ε、涡旋速度梯度、涡旋尺寸作为评价指标,对微涡絮凝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吴爱祥,阮竹恩,李翠平,王少勇,王勇[7](2019)在《深锥浓密机内全尾砂絮凝沉降与浓密的CFD模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锥浓密机是膏体充填的关键设备,研究其内部全尾砂絮凝沉降与浓密特性很有必要。本文将CFD和群体平衡模型(PBM)进行耦合,用以研究深锥浓密机内的颗粒粒径分布(PSD)及其底流浓度。基于生产实际,研究了耙架转速、进料流量、进料料浆浓度对PSD和底流浓度的影响。PSD随着耙架转速、进料流量、进料料浆浓度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但是进料流量的影响最小。底流浓度随着耙架转速和进料流量先上升后减小,但是随着进料料浆浓度不断波动。最终,获得了最佳耙架转速、进料流量、进料料浆浓度分别为17r/min、3.25m~3/h、20%,从而为拜什塔木铜矿的实际生产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3期)

郭晓楠[8](2019)在《絮凝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两种絮凝剂混合,利用絮凝法对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通过优化实验设计方案,研究了同一浓度染料废水加不同量的絮凝剂的处理效果,并绘制不同染料浓度与吸光度关系的标准工作曲线。实验结果表明:PAM的投药量改变,其他任意变量均不改变,测得PAC和PAM投药量为2mL和1.5mL时,染料废水脱色率为最佳,脱色率达到99.23%,吸光度为0.007。故最佳投药工艺为PAC:PAM=4:3。(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2期)

陈玉,王军,张培璇[9](2019)在《穿孔旋流絮凝池加网格板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穿孔旋流絮凝池的絮凝效果,在竖井内加入网格板,增强其扰流作用。将竖井分为前段、中段、末段,以涡旋速度梯度G_0和湍动能耗散率ε作为絮凝评价指标,在穿孔旋流絮凝池前段、中段都加网格板的情况下,固定中段网格板的各参数,对前段网格板的层数和间距进行模拟,得到计算范围内前段的最佳网格板层数为4、最佳间距为40 cm,这与《栅条、网格絮凝池设计标准》给出的网格絮凝池前段网格板层数在16以上、网格板间距为60~70 cm的参考值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1期)

何南浩,蒋白懿[10](2018)在《絮凝体的DLCA分形仿真模拟及水力条件对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研究絮凝过程中的颗粒碰撞方式与絮体成长规律,基于Matlab平台,对叁维有限扩散集团凝聚(DLCA)模型进行改进,分别模拟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状态下絮体的生长过程,探讨絮凝工艺中两种絮凝作用对絮体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前期,异向絮凝有助于颗粒之间的碰撞,生成小絮体,而在絮凝中后段,同向絮凝对大絮体的形成以及絮体结构的调整更为有利,两种絮凝方式的结合,可以提升絮凝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36期)

絮凝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影响絮凝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在絮凝过程中药剂的水解结合效力及水力条件,其中机械搅拌是产生水力条件的核心。大部分研究主要专注于水体的水力剪切条件(搅拌桨转速、搅拌时间等),而对于搅拌桨叶类型对絮凝过程中水力条件的影响鲜有报道。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对3种不同搅拌桨叶形式下产生的水流特性进行仿真模拟,结论如下:倾斜角30°的四斜叶搅拌桨形成的扰流最为剧烈;当两直叶长型和四直叶型搅拌桨叶的输入功率分别增加2.47~3倍时,其循环时间仅比30°倾角四斜叶搅拌桨叶缩短0.69~0.74倍,说明四斜叶搅拌桨叶在降低输入能耗的同时,保证了水体交流混合的程度,有利于颗粒在絮凝池中的碰撞及粘附;另外,四斜叶搅拌桨促使水中"上循环""下循环"水体充分混合,有效的降低了反应器槽底部淤泥堆积的几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絮凝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倩,张天翔,孙琼.基于CFD流体仿真模拟的絮凝池流态分析及方案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9

[2].姚萌,冉治霖,相会强,董晓清,南军.搅拌桨叶类型对絮凝池内流场特性的仿真模拟[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2019

[3].祝威,王志新,韩霞,闫小康,谷梅霞.气携式涡旋絮凝反应器数值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

[4].曹赞.基于Fluent的微涡流絮凝工艺数值模拟与关键运行参数优化[D].华东交通大学.2019

[5].冯倩.高密度澄清池絮凝效果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6].季小磊,来有炜.CFD数值模拟在微涡絮凝中的应用[J].云南化工.2019

[7].吴爱祥,阮竹恩,李翠平,王少勇,王勇.深锥浓密机内全尾砂絮凝沉降与浓密的CFD模拟(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8].郭晓楠.絮凝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工艺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9].陈玉,王军,张培璇.穿孔旋流絮凝池加网格板的数值模拟[J].中国给水排水.2019

[10].何南浩,蒋白懿.絮凝体的DLCA分形仿真模拟及水力条件对其影响[J].山西建筑.2018

标签:;  ;  ;  ;  

絮凝模拟论文-周倩倩,张天翔,孙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