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民族药理学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赵鹿[1](2021)在《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嘎日迪-13味丸又名扎冲十三味丸,由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丁香、人工麝香、磁石(煅)、珊瑚(制)、甘草、肉豆蔻、珍珠(制)、沉香、禹粮土组成,主要功能祛风通窍、舒筋活血、安神消“协日乌素”。适用于各种脑血管病、偏瘫、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疼痛等,然而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创新理论,以蒙药经典方剂扎冲十三味丸为研究对象,从化学物质组、体内成分、性味归属、网络药理学多方位研究,发现和追踪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阐明扎冲十三味丸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提升蒙药质量标准控制提供研究基础。本课题将以扎冲十三味丸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扎冲十三味丸化学成分进行系统表征,接着对入血成分、组织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然后应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扎冲十三味丸中各单味药气-味表征归属研究,最后通过主要成分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寻找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本文的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扎冲十三味丸化学成分鉴定本实验采用UPLC-Q-TOF-MS/MS技术结合Peakview/Masterview数据处理软件对扎冲十三味丸化学物质组进行分析,分别于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信息,对扎冲十三味丸的化合物进行快速表征和识别,共鉴定出98个化合物,其中17个来源于诃子,主要为鞣质类和酚酸类;20个来源于甘草,主要为黄酮类;15个来源于肉豆蔻,主要为黄酮类和挥发油类;10个来源于珊瑚,主要为黄酮类;12个来源于丁香,主要为挥发油类;7个来源于沉香,主要为2-(2-苯乙基)色酮类;7个来源于木香,主要为倍半萜类;5个来源于珍珠,主要为氨基酸类;8个来源于石菖蒲,主要为挥发油类;3个来源于制草乌,主要是生物碱类;3个来源于麝香,主要为挥发油类。对扎冲十三味丸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经过计算机质谱数据系统检索,优化实验条件得到扎冲十三味丸正己烷提取液的总离子流图,利用NIST11数据库检索、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筛选其中匹配值大于70的化合物,共鉴定出41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57.11%,主要成分有丁香酚、麝香酮、β-细辛脑、乙酰丁香酚等。2扎冲十三味丸入血成分研究在明确扎冲十三味丸化学物质组的基础上,对其入血成分进行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收集大鼠给药后的血浆样品。采用色谱柱Shim-pack GIST C18(4.6×150 mm,5 um),以甲醇(A相)、0.05%乙酸水(B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再利用Peakview/Masterview软件对扎冲十三味丸提取液、空白血浆、给药后血浆的图谱数据进行比对处理。结果从大鼠给药后血浆中检测到30个原型化合物,包括沉香四醇、木香烃内酯、麝香酮、去氢木香内酯、吉马酮、α-细辛醚、绿原酸等。3扎冲十三味丸组织成分研究在明确扎冲十三味丸化学物质组、入血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扎冲十三味丸组织中的化学成分,收集脑、心、肺、脾、肾、肝6种组织样品,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Masterview软件对比分析扎冲十三味丸提取液、各空白组织、给药后组织的图谱数据进行对比处理,结果从脑组织中检测到11个成分,心组织中10个成分,肺组织中12个成分,脾组织中10个成分,肾组织中13个成分,肝组织中11个成分,其中沉香四醇、木香烃内酯、甘草素、吉马酮、α-细辛醚、绿原酸、乌头碱、谷氨酸等分布较多。4扎冲十三味丸药性研究-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扎冲十三味丸主要成分的气-味表征归属采用HeraclesⅡ电子鼻和Astree电子舌技术对扎冲十三味丸中单味药气-味进行表征,并采用Alpha sof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选用37种样品,包括10种饮片类提取液,23种单体成分溶液和4种对照样品溶液,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样品的气、味进行区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单味药(肉豆蔻、制草乌、木香、麝香、石菖蒲、沉香、珊瑚、甘草、诃子、丁香提取液)之间相互无干扰。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单味药判别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扎冲十三味丸的单味药可以被区分,基本明确了各单体成分的气味归属,其中电子鼻电子舌共同识别到的辛味成分是去氢二异丁香酚、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α-细辛醚、丁香酚、吉马酮。5利用网络药理学阐述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利用STRING和GENECARD数据库搜索扎冲十三味丸主要成分的靶点以及脑血管疾病相关靶标,将化合物-疾病二者共同靶点作为关键靶点,建立药物靶蛋白-疾病靶蛋白(PPI)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制作“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图,并将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靶点有ALB、CASP3、MMP-2、MMP-3、MMP-9、PLG、JAK2、MAPK等,主要与炎症与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激素相关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VEGF信号等25条相关信号通路有关。综合上述“化学物质组-体内成分-性味归属-网络药理学”多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吉马酮、甘草素、甘草苷、鞣花酸、槲皮素、绿原酸、α-细辛醚、去氢二异丁香酚、肉豆蔻木脂素、麝香酮、金丝桃苷、丹皮酚、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沉香四醇、精氨酸19个成分可能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为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一步扩大奠定基础。
靖汝楠[2](2021)在《藏药复方宁隆清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藏药复方宁隆清颗粒由干姜、肉豆蔻及藏茴香三味药组成,可以镇静安神,理气温补,调理气血运行,主要用于治疗藏医“宁隆症”引起的神志紊乱、惊悸、失眠多梦、头晕眩目、抑郁等病症。该处方为藏医院的医院机构制剂,药物剂型为汤剂,服用方式为水煎服。汤剂煎煮方式不灵活,体积大,携带不方便,易发霉。为了方便患者使用,本课题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将该处方剂型改制成颗粒剂,并对该颗粒的提取工艺、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对宁隆清颗粒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初步探讨。经文献调研,以方中干姜的主要有效成分6-姜辣素提取量和出膏率做为考察指标,结合单因素考察法和正交试验法对溶剂倍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通过实验筛选确定提取物浓缩时所需要的温度、压力、浸膏的相对密度、时间等工艺参数。最后得出最优工艺为:按照处方比例称取药材共200 g,加入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水浴锅中浓缩,随后放入70~80℃、相对负压-0.08~-0.06 MPa条件下的真空干燥箱中,将稠膏减压干燥至相对密度为1.25~1.30(25℃),最终得宁隆清干膏。在基于藏医传统组方、用药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到原处方药材水煎服用的方式,将目标剂型定位为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便于贮藏和运输的颗粒剂。按照最佳提取工艺对处方进行提取,并对干膏粉的性能进行考察,同时对制粒时所需的辅料种类、药辅比例、润湿剂浓度等因素进行考察。最终确定最佳制剂成型工艺:选择湿法制粒,填充剂选用糊精,润湿剂选用90%乙醇,干膏粉与糊精的比例为0.8:1,混合均匀,制粒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对颗粒的相关性能进行考察,确保颗粒溶化性、粒度等常规检查项的参数符合药典规定。同时建立了干姜药材的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方法;建立了6-姜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根据颗粒剂的重点考察项目,对宁隆清颗粒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颗粒剂在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过程中,其性状及外观无显着性改变,颗粒剂的粒度、水分、装量差异、溶化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测等均符合药典规定。运用网络药理学,经筛选及去重后得到12个有效化合物及116个作用靶点,检索获得心悸疾病的相关靶基因,并与药物的有效成分的靶点相互映射,共得到33个共同靶点,找到该处方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根据Degree值得大小,找到该处方发挥作用的9个关键靶点。本课题通过对宁隆清处方的提取工艺和宁隆清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建立了稳定可行的制备工艺流程;通过对颗粒剂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建立了定性鉴别、微生物限量检查、方法学考察、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等项目标准,为剂型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其在后期生产、运输、储存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网络药理学找出该处方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关键靶点。
刘艳霞[3](2021)在《20种常用藏药材抗菌活性筛选》文中指出抗菌药物为人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其也逐渐形成了严重的耐药现象,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2016年WHO对细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开发分析后发现,目前正在研发的新抗菌药物严重缺乏,无法应对当前的抗菌药物耐药形势。我国藏药资源丰富,治疗疾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有影响的民族药,具有独特的药性理论体系。本研究对20种藏医常用药材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筛选,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藏药材—西藏沙棘进行有效活性成分筛选,预测其在体内发挥抗菌作用的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实验数据。本研究采用传统方法制备20种藏医常用藏药材的75%乙醇超声及水煎煮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13种常见病原菌为测试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各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对4种藏药材(西藏沙棘果、篦齿虎耳草、紫斑杜鹃、雪层杜鹃)75%乙醇超声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所得萃取物检测其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利用TCMSP、Pharm Mapper、Uniprot、Gene Cards等数据库获取西藏沙棘活性成分和体内抗菌作用相关靶点,结合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西藏沙棘-活性成分-抗菌作用靶点网络、药物体内抗菌作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西藏沙棘体内抗菌作用靶点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本实验结果显示,所选20种藏医常用藏药材的40种粗提取物对6~13种常见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抑菌活性。除篦齿虎耳草、老鹳草、草红花、西藏沙棘果、铁线莲外,有15种藏药两种提取物对革兰阳性菌株抑菌效果优于革兰阴性菌株,其中岩白菜、老鹳草、短穗兔耳草、红景天、诃子、西藏沙棘果、杜鹃花、篦齿虎耳草对6种革兰阳性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MIC:0.98~31.25mg/m L);杜鹃花、西藏沙棘果、诃子三种提取物及篦齿虎耳草水煎煮提取物对7种革兰阴性菌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MIC:7.81~125mg/m L);短穗兔耳草、篦齿虎儿草、红景天、西藏沙棘果、杜鹃花、诃子水煎煮提取物和西藏沙棘果、杜鹃花、诃子75%乙醇超声提取物对6种革兰阳性菌株和7种革兰阴性菌株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MIC:0.98~250mg/m L)。篦齿虎耳草、紫斑杜鹃、雪层杜鹃、西藏沙棘果各萃取物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结果显示,各萃取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MIC:0.39~25mg/m L),其中篦齿虎耳草各萃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MIC:0.39~1.56mg/m L),尤以石油醚萃取物抗菌效果最好,MIC为:0.39mg/m L。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两个参数对西藏沙棘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共获得天竺葵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活性成分,其体内抗菌作用活性成分共21种,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奈酚、β-谷固醇、异鼠李素等。西藏沙棘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机体TNF、AKT1、ALB、JUN、CCL2、PTGS2、CXCL8等关键靶标,通过调控癌症、肿瘤坏因死子、Toll样受体以及MAPK等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凋亡进程、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和分化、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体内抗菌作用。结论:1.20种藏药材中有15种藏药材的提取物体外抗革兰阳性菌株优于抗革兰阴性菌株,其中岩白菜、老鹳草、短穗兔耳草、红景天、诃子、西藏沙棘果、杜鹃花、篦齿虎耳草对6种革兰阳性菌株抗菌效果较好;杜鹃花、西藏沙棘果、诃子及篦齿虎耳草对7种革兰阴性菌株抗菌效果较好;短穗兔耳草、篦齿虎耳草、红景天、西藏沙棘果、杜鹃花、诃子水煎煮提取物和西藏沙棘、杜鹃花、诃子75%乙醇超声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2.篦齿虎耳草、紫斑杜鹃、雪层杜鹃、西藏沙棘果各萃取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篦齿虎耳草各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尤以石油醚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3.西藏沙棘可能由槲皮素、山奈酚、β-谷固醇、异鼠李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机体TNF、AKT1、ALB、JUN、CCL2、PTGS2、CXCL8等靶标,通过癌症、肿瘤坏死子、Toll样受体、MAPK等通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体内抗菌作用。
陈路遥[4](2021)在《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基于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初选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适应病证并局限治疗范围,为其精准临床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数据。研究方法:首先在蒙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文献学和考据学研究法,系统查阅和梳理历代文献,考证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源流,分析其组方依据、组方结构和组方特色,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梳理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配伍理论,总结其核心功效和主治病证,为精准临床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三家医院5年(2015年1月-2019年12月)用安神补心六味丸治疗的住院患者电子病历,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用药信息,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做描述性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做关联规则分析,为精准临床定位提供临床应用数据。最后结合组方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数据,初选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适应病证,局限治疗范围。研究结果:(1)组方理论研究:①组方源流:经文献收集与查证,收录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文献共有19部;本方首载于1971年的《蒙药验方》,原方名“宝荣宁-6”,主治心慌、心脏不适引起的气短;199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将本方正式定名为“安神补心六味丸”,有祛“赫依”,镇静功效,主治心慌,气短;虽然文字记载较晚,但本方在1971年前就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方共有11个方名,均以方中君药或方剂功效命名;方中六味药物基源和剂量配比稳定,一般制为每丸3g或5g的蜜丸,每次服用1丸,每日1到3次不等,用温开水或蜂蜜水送服,无服药禁忌的记载。②组方依据:安神补心六味丸主治赫依盛型心悸症、赫依性激荡和赫依性心刺痛等心赫依病,其核心病机为病变赫依客于心脏,常见心慌,心悸,心胸疼痛,头晕,耳鸣,失眠,情绪不稳,舌干燥,尿清泡沫多等症;治疗以镇赫依为基本原则,配以补心止痛、镇静安神、解郁除烦。③组方结构:安神补心六味丸以野牦牛心(牛心)为君,丁香、肉豆蔻、广枣为臣,枫香脂为佐,木香为使,全方效重、腻,味辛、甘、苦,镇赫依的同时又能清希拉,是消化味和药物功能相符的性温方;六药相伍,既可镇赫依,又能补心、止痛、镇静。④组方特色:选药配伍具有功能组方和标本兼治的特色,善用野牦牛心(牛心)此类动物脏器药达到以补为养的目的,利用镇赫依的功能和使用治疗郁症的高频药物发挥形神同调的治疗效果。综上,安神补心六味丸以镇赫依为核心功效,兼能补心止痛、镇静安神、解郁除烦,是治疗心赫依病的良方。(2)临床应用回顾性研究:共收集3家医院5年病例5796例,剔除病历信息不完整病例14例,入院诊断疾病不符合安神补心六味丸适用范围病例3443例,最终获得病例2339例用于分析。结果显示,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应用情况为:①使用人群:临床使用人群无显着性别差异,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年龄集中在46-69岁和69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1.52±12.68岁。②应用科室:应用科室分布广泛,但主要用于脑病科、心身医学科、心病科、针推科及肺病科五个科室。③主要治疗疾病:西医诊断为冠心病、脑梗死和高血压病,蒙医诊断为心刺痛、萨病和白脉病,病程以一年以上居多。④主要治疗症状: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心悸,胸痛,乏力,心慌,失眠,胸部不适;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应用症状组合主要为“头痛+头晕”和“胸闷+气短”。⑤蒙医辨证: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应用证型主要为“赫依偏盛伴希拉紊乱”;主要舌象为舌淡红、苔薄白;主要脉象为弦、虚、微、滑、数;主要病位在心、肝和白脉;病因主要为赫依、希拉和血。⑥服用天数、单次用药剂量及给药时辰:服用天数最长为150天,最短为1天,但集中于8天、7天和7天以内;最多的单次使用剂量是2粒,单次剂量平均值为6.8粒,中位数为5.5粒;给药时辰常在晚上,其次是早上。⑦合并用药:沉香安神散是最常用的药引;从用药频次分析,联用蒙成药最多的是珍宝丸,其次是沉香安神散和檀香三味汤;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最常合并使用2种蒙成药的组合是“珍宝丸+檀香三味汤”“珍宝丸+扎冲十三味丸”和“珍宝丸+草果四味汤”;最常合并使用3种蒙成药的组合是“珍宝丸+沉香安神散+檀香三味汤”。研究结论:结合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数据认为,本制剂为镇赫依之经典制剂,具“双心同调”与“心脑同治”的治疗优势,其临床适应症为头痛,头晕,胸闷和气短;蒙医治疗优势病种为赫依偏盛伴希拉紊乱的心赫依病;西医治疗优势病种为心脑血管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
张鲁霞,石彬彬,李丰,李燕[5](2021)在《系统药理学(Ⅳ)在民族医药和组合药物领域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我国的许多民族医药和组合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具有显着的疗效,但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探究了系统药理学方法在民族医药和组合药物的应用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将系统药理学方法在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等民族医药和组合药物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论述和分析。结果在民族医药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科学的阐明了"血液质论"、"同病异治"等中医基础理论。在组合药物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系统药理学方法在解释中草药组合的合理性、减轻药物诱导的不良反应、解决不同患者之间的反应变异性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结论系统药理学研究体系有助于阐释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中医基础理论,为民族医药的现代化发展、组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学。
高源,彭丹冰,方灿,范东生[6](2020)在《太子参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筛选太子参抗心肌缺血的活性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探讨太子参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抗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中药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e,TCMID),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2个重要参数为依据,经文献整理,结合生物学功能、含量、研究热度等因素筛选太子参的活性化学成分;通过中药靶标数据库(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集;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5个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检索出858个成分作用的靶点;通过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12个可能的潜在作用靶点;筛选出116个生物过程和34条信号通路。与太子参抗心肌缺血有关的信号通路为:HIF-1通路、PI3K-Akt通路、mTOR通路、VEGF通路等;其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的反应、血管生成的积极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正调节。结论太子参抗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与活性成分协同作用于这些潜在靶点调节这些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抗心肌缺血的生物学效应。
熊勇[7](2020)在《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文中指出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是保障动物健康生长及防治疫病的重要资源之一,是畜牧业的重要支撑。兽药质量不仅关系到畜禽等动物疾病的防治和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在全球人口急剧增长进而对食物需求持续增加的驱动下,全球兽药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随着兽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兽药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日趋严重,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导致兽用抗生素疗效降低,迫使养殖环节用药量增加,从而加剧兽用抗生素毒副作用和残留超标风险,严重威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隐患。全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方法来保证兽药的安全问题,我国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2020年以后11种促生长类抗生素在饲料中完全禁用,养殖业禁止使用含抗生素的相关药物。当畜牧养殖业禁用的抗生素越来越多,然而在畜牧业中却离不开兽药的应用,因此希望从传统社区寻找兽药植物传统知识来解决现代兽药行业遇到的问题。布依族在长期的畜牧生产实践中,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来防治畜禽疾病,并积累了丰富的兽药植物应用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对于这一具有特色兽药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采用民族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主位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直接参与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小组讨论法等,在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对兽药植物传统知识进行调查。通过田野调查获得布依族兽药植物及其传统知识,利用微生物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验证布依族利用兽药植物传统知识的科学合理性;选择防治仔猪腹泻的三颗针和防治牲畜转场产生应激反应的百两金为材料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为兽药传统知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未来新型绿色兽药开发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望谟县和云南省罗平县的18个村、5个生鲜药材集市、3个传统养殖场和2个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了布依族兽药植物及其传统知识。布依族对兽药植物有自己的分类系统,他们将兽药植物划分为6个分类等级,有相应的分类群。调查发现布依族使用57个传统兽药配方(单方),利用122种兽药植物。对布依族兽药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拉丁名、学名、当地名、主治疾病、使用部位、使用方法等。一致性(FIC)指数显示肠胃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和骨折是当地牲畜主要疾病,依据重要值(URs)确认姜、三颗针和百两金等20种为重要兽药植物。布依族信奉多神论、泛灵论,认为“万物皆有灵”,神树和神山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保护和延续了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2)在调查获得的57个传统兽药配方(单方)中,以使用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和利用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应激反应最具代表性。从当地采集仔猪腹泻肛门拭子,分离并鉴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开展三颗针抑菌实验,三颗针提取物对该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利用转录组学探究三颗针提取物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原因,从转录组数据GO、KEGG富集分析探讨三颗针提取物抑菌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三颗针提取物主要有破坏受试菌细胞膜、影响膜上氧化磷酸化途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调节等功能,三颗针提取物对于细菌的抑制作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对受试菌氧化磷酸化通路影响最为明显,随着三颗针浸膏浓度的增加,受试菌氧化磷酸化通路下调基因不断增加,该通路基因表达受抑制,表达量减少,而氧化磷酸化是细胞获得能量(ATP)的主要通路,细菌无法获得能量,从而达到抑菌作用。抑菌和转录组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的合理性。(3)牲畜转场产生应激反应是畜牧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会引起牲畜发热、腹泻、声音嘶哑、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百两金的抑菌、抗炎、镇痛实验及其转录组分析,探究当地人利用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产生的应激反应机制问题。用百两金提取物对4种菌进行了抑菌研究,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率为63.44%,对粪肠球菌的抑菌率为59.88%,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57.62%,对大肠杆菌抑菌率为44.42%。开展了百两金根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急性炎症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说明该提取物中含有抗炎、镇痛活性物质。通过对百两金根、叶转录组进行测序,发现百两金存在三萜皂苷生物合成完整代谢途径,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存在有MVA和MEP两条代谢途径。转录组GO和KEGG富集显示,转录组中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有22条,与倍半萜及三萜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有9条,参与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相关酶5个,相关基因6条。对百两金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挖掘及分析,从分子水平探究转录因子调控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机制。转录因子AP2/ERF和bHLH基因家族参与调控倍半萜、单萜和三萜衍生物合成,通过以拟南芥为参考进行了蛋白质功能互作网络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寻找高同源基因相似功能。预测获得AP2/ERF具有调控萜类物质的转录因子基因(Cluster-20697.13203 和 Cluster-20697.14478),而对 bHLH 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功能分析中没有获得与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通过抑菌、抗炎和镇痛实验以及转录组分析,验证了百两金治疗牲畜转场应激反应的传统应用具有科学合理性。本研究利用民族生态学、民族植物学等方法,调查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验证了当地使用传统兽药植物治疗牲畜疾病背后的科学问题,为传统知识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额尼日勒[8](2020)在《蒙药匝迪-5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课题从分子水平探索蒙药匝迪-5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欲用蒙医理论揭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现代科学实验方法验证蒙医临床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经典方匝迪-5的心肌保护作用,为临床和科学研究提供文献参考。[研究方法]1.分组及给药:将体重200±20g的SD雄性大鼠84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根据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对照组、蒙药高剂量组、蒙药中剂量组、蒙药低剂量组等7组,每组12只。中药对照组灌胃给予复方丹参滴丸0.5g/kg稀释于蒸馏水,蒙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匝迪-5,1.6g/kg、0.8g/kg、0.4g/kg稀释于蒸馏水,空白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0ml/100g,每日固定时间给药1次,共14天。2.模型制作及筛选:于末次给药12h后运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MIR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其余给药组开胸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90min。3.取材与检测:记录心电图,评价模型是否成立;造模成功后取血,取心脏组织,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AST、LDH、LDH-1的含量以及心肌组织CK、MDA、SOD、Ca2+的含量。TTC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情况并计算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率;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的bcl-2、Bax、caspase-3 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的miR-30a表达。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x±S)表示,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则用Tamhane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通过心电图和HE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缺血时大鼠肢体Ⅱ导联显示ST段抬高而再灌注时ST段逐步恢复正常,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功构建。通过HE染色法观察到,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细胞破裂、坏死,炎性细胞侵润,心肌纤维断裂,而中药组和蒙药组不同程度逆转以上组织形态变化。2.蒙药匝迪-5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显着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肌梗死面积显着大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对照组和蒙药高、中剂量组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显着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药低剂量组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呈减小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蒙药匝迪-5对MIRI模型大鼠血清中的AST、LDH、LDH-1含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LDH、LDH-1的含量显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鼠血清AST、LDH、LDH-1的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对照组和蒙药高、中剂量组的大鼠血清AST、LDH、LDH-1的含量显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药低剂量组的大鼠血清AST、LDH、LDH-1的含量呈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蒙药匝迪-5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CK、MDA、SOD、Ca2+含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CK、MDA、Ca2+的含量显着升高,SOD的含量显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心肌组织CK、MDA、Ca2+的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SOD的含量显着低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对照组和蒙药高、中剂量组的大鼠心肌组织CK、Ca2+的含量显着降低,SOD含量显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MDA的含量显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药中剂量组的MDA含量和低剂量组的CK、MDA、Ca2+的含量呈降低趋势,SOD的含量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蒙药匝迪-5对MIRI模型大鼠的心肌组织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着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心肌组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着高于假手术组,bcl-2蛋白表达显着低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对照组和蒙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bcl-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蒙药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药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呈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蒙药匝迪-5对MIRI模型大鼠的凋亡率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对照组和蒙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药低剂量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呈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7.蒙药匝迪-5对MIRI模型大鼠miRNA30a表达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的miRNA30a表达显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的miRNA30a表达显着低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对照组和蒙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miRNA30a表达显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药低剂量组大鼠的miRNA30a表达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蒙药匝迪-5可减少MIRI模型大鼠血清AST、LDH的含量及心肌组织CK、Ca2+的含量,通过降低心肌细胞膜的损伤程度,降低离子通透性,抗细胞内钙超载等发挥心肌保护作用。2.蒙药匝迪-5可减少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能有效改善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抑制氧自由基大量产生,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过程起到心肌保护作用。3.蒙药匝迪-5可提高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减少凋亡阳性细胞数,降低凋亡率,能有效改善凋亡抑制因子,降低促凋亡因子,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起到心肌保护作用。4.蒙药匝迪-5可提高MIRI模型大鼠miRNA30a的表达,进而提高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活性,通过基因调控减轻细胞凋亡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5.蒙药匝迪-5可调理气血相搏,改善气血运行,通过调补体素,调理体素,增强心功能,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彭华胜,查良平,桂双英,刘宁,尹登科,王国凯,韩立炜[9](2021)在《蒙药基础研究及学科建设现状与思考》文中认为蒙医药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药在理论体系、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民族医药发展论坛暨奈曼旗第三届占布拉道尔吉蒙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的研讨成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蒙药品种整理与民间药研究等现状,总结了蒙药及其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和探讨了蒙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构建蒙药特色研究体系、开展蒙药科学研究和加强蒙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进蒙医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丁永胜[10](2020)在《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因其有着活血止血双向作用的特性,在医疗保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药物疗效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越来越深入,解决了三七质量控制中的大部分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尚未解决,如:因三七有效成分群尚未完全明确,现建立的以化学成分含量为依据的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完全反映三七真实药效;以传统性状特征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缺乏系统的现代化学及药理学数据支撑。通过前期研究及文献查阅了解到三七活血有效成分主要为三七总皂苷,而三七总皂苷具体组成尚未完全阐释清楚,三七总皂苷含量与三七性状特征之间的关系也无统一定论,因此,仅以几个三七皂苷单体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以三七性状特征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缺乏科学依据。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收集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以活血功效为切入点,利用谱-效相关法深入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以三七有效成分群含量为依据,结合三七谱-效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能够反映三七真实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以活血药效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方法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收集范围,采取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及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三七种植资源分布和市场销售的情况并收集产地信息明确的三七样品,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所收集到的三七样品,为后续研究做准备。2三七药物谱研究取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有目的地制备谱图差异明显的14批次三七样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升仪器分析检测化学成分的能力,建立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得到三七的药物谱。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采用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观察具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的影响,初步评价14批次三七活血作用强弱。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测具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对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脑体指数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三七活血作用强弱。最终得到三七抗毛细管凝血时间药效谱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谱。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的综合药效指标、三七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将药物谱分别与单一药效指标和综合药效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三七的抗毛细管凝血有效成分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有效成分群和三七活血作用的有效成分群。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HPLC法检测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含量,通过灰色关联法结合活血有效成分群各指标药效系数,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三七质量,并依据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设置商品规格等级阈值,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三七质量评价及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结果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三七种植地主要分布于云南文山州、红河州和玉溪地区,广西仅德保、坡洪等地有少量种植。市场销售三七主产于云南,集散于文山。本研究共收集到50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样品,对所收集到的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三七70%乙醇提取物干膏,发现所收集到的50批次三七样品出膏率范围为24.41%~50.31%,说明各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或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后续实验研究材料。2三七药物谱研究通过对14批次三七进行HPLC分析,建立了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 23个共有成分,指认了其中 12 个成分(N-R1、G-Rg1、G-Re、20(R)N-R2、G-Rg2、G-Rh1、G-Rb1、G-Rc、G-Rb2、G-Rd、N-Ft1、20(R)G-Rh2),均为皂苷类化合物。对已指认的 12个共有成分和11个未指认成分分别进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获取了三七的药物谱。14批次三七12个共有皂苷类成分含量分别在0.61%~1.29%、3.90~5.90%、0.42%~1.23%、0.06%~0.11%、0.21%~0.61%、0.14%~0.27%、1.82%~3.70%、0.03%~0.07%、0.08%~0.21%、0.75%~1.30%、0.03%~0.15%、0.04%~0.15%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14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继续进行后续实验研究。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4批次三七的活血效果确实存在显着性差异。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显示,14批次三七凝血时间范围为59.17~97.08 s,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显着延长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果显示,14批次三七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及脑体指数范围分别为5.87%~32.08%、79.76%~81.45%、0.59%~0.66%,14批次三七给药组各药效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为谱-效相关法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提供了丰富的药效学信息。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建立了三七的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和活血作用综合药效谱。药物谱-抗毛细管凝血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20个化合物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1、G-Rb2和G-Re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贡献度最高,(R)N-R2、G-Rh1对该指标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药物谱-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17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梗死面积起正向作用;15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失水率起正向作用;9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体指数起正向作用。药物谱-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8个成分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2、G-Rc、G-Rd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贡献度最大,(R)N-R2、G-Rh1、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负向作用。药物谱-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7个化合物对活血综合药效指标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学成分中,G-Rb2、G-Rc、G-Rd、N-R1、G-Rb1五种成分对三七活血作用所作贡献较大,G-Rh1、(R)N-R2、N-Ft1对三七活血作用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无论体外、体内实验G-Rh1、(R)N-R2均对三七活血指标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综合药效也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说明G-Rh1、(R)N-R2、N-Ft1可能存在潜在的促凝作用。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构建利用HPLC法对50批次三七进行了活血有效成分的定量/半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成功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50批次三七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范围为0.4170~0.5210,相对加权关联度越大,三七质量越优。人为设置三七商品等级相对加权关联度阈值,初步将50批次三七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相对加权关联度≥ 0.5000;Ⅱ级:0.5000>相对加权关联度≥ 0.4600;Ⅲ级:0.4600>相对加权关联度≥0.4200;Ⅳ级:0.4200>相对加权关联度),检测的50批三七中Ⅰ级8批次,Ⅱ级14批次,Ⅲ级26批次,Ⅳ级2批次。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谱-效相关的三七活血作用有效成分群的快速筛选方法,为全面揭示三七有效成分群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有效成分群的辨识提供了借鉴。2.首次采用熵值法综合体外、体内活血药效指标,利用谱-效相关法明确了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为三七质量评价研究、临床合理使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3.以有效成分的药效系数为权重、含量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能够反映三七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为三七及其他多指标成分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中国民族药理学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民族药理学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扎冲十三味丸的化学成分研究 |
1 UPLC-Q-TOF-MS/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 |
1.1 仪器与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GC-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 |
2.1 仪器与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扎冲十三味丸大鼠体内入血成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检测条件 |
2.2 数据处理 |
2.3 给药药液的制备 |
2.4 血浆样品采集 |
2.5 血浆样品处理 |
3 结果 |
3.1 扎冲十三味丸UPLC-Q-TOF-MS/MS色谱图的采集 |
3.2 扎冲十三味丸原型入血成分分析与鉴定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扎冲十三味丸大鼠组织成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药品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检测方法 |
2.2 给药方法及组织样品的收集 |
2.3 组织样品的处理方法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基于电子舌、电子鼻技术的扎冲十三味丸中单味药气-味的表征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药材样品的制备 |
1.4 单体成分及对照品样品的制备 |
2 实验方法 |
2.1 电子舌分析方法 |
2.2 电子鼻分析方法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电子舌实验结果 |
3.1 电子舌主成分分析(PCA) |
3.2 判别因子分析(DFA) |
4 电子鼻实验结果 |
4.1 主成分分析(PCA) |
4.2 判别因子分析(DFA) |
5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网络药理学探究扎冲十三味丸主要成分治疗脑血管疾病作用机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主要成分的靶点收集 |
2.2 脑血管疾病的靶点收集 |
2.3 关键靶点的选择与PPI拓扑学分析 |
2.4 关键靶点的通路分析及网络图的构建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关键靶点的收集结果 |
3.2 PPI图的构建与拓扑学分析 |
3.3 关键靶点的KEGG通路分析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
4 小结与讨论 |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诃子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藏药复方宁隆清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藏医宁隆病的中医及现代医学解释 |
1.1.1 藏医宁隆病的中医学解释 |
1.1.2 藏医宁隆病的现代医学解释 |
1.2 心悸病症的发病机制 |
1.2.1 基于藏医理论的心悸发病机制研究 |
1.2.2 基于中医理论的心悸发病机制研究 |
1.2.3 基于现代医学的心悸的发病机制研究 |
1.3 处方中各味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1.3.1 肉豆蔻 |
1.3.2 干姜 |
1.3.3 藏茴香 |
1.4 网络药理学 |
第2章 宁隆清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
2.1 药材鉴别 |
2.2 试剂与仪器 |
2.3 提取工艺试验设计、方法与结果 |
2.3.1 出膏率测定 |
2.3.2 水提液中6-姜辣素含量测定 |
2.3.3 单因素考察 |
2.3.4 提取工艺试验设计 |
2.3.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2.3.6 水提工艺验证试验 |
2.4 稠膏相对密度的确定 |
2.5 小结 |
第3章 宁隆清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干膏粉考察 |
3.2.1 干膏粉流动性考察 |
3.2.2 干膏粉吸湿百分率的测定 |
3.3 辅料和润湿剂的筛选 |
3.3.1 辅料类型的筛选 |
3.3.2 不同浓度的润湿剂的筛选 |
3.4 药物和辅料比例的确定 |
3.4.1 流动性考察 |
3.4.2 吸湿性考察 |
3.5 矫味剂考察 |
3.6 颗粒的堆密度考察 |
3.7 临界相对湿度考察 |
3.8 小结 |
第4章 宁隆清颗粒的质量标准相关研究 |
4.1 仪器与试剂 |
4.2 成品质量标准 |
4.2.1 名称 |
4.2.2 处方 |
4.2.3 制法 |
4.2.4 性状 |
4.2.5 功能主治 |
4.2.6 规格 |
4.2.7 用法用量 |
4.2.8 贮藏 |
4.3 宁隆清颗粒的质量检查 |
4.3.1 粒度测定 |
4.3.2 水分测定 |
4.3.3 溶化性 |
4.3.4 装量差异 |
4.3.5 微生物限度及其他检查 |
4.4 药材的薄层色谱研究 |
4.4.1 干姜薄层鉴别 |
4.4.2 肉豆蔻薄层鉴别 |
4.5 含量测定 |
4.5.1 浸出物检查 |
4.5.2 方法学考察 |
4.6 成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4.7 小结 |
第5章 宁隆清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
5.1 检查项目 |
5.2 加速稳定性试验 |
5.3 长期稳定性试验 |
5.4 小结 |
第6章 宁隆清颗粒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6.1 数据库和软件介绍 |
6.2 试验方法 |
6.2.1 药物活性成分的收集与筛选及其对应的靶蛋白 |
6.2.2 疾病靶点的收集与药效关键靶点的筛选 |
6.2.3 交集靶点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
6.2.4 “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的构建 |
6.3 实验结果 |
6.3.1 宁隆清颗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
6.3.2 宁隆清颗粒调控心悸的关键靶点筛选 |
6.3.3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
6.3.4 “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的构建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20种常用藏药材抗菌活性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细菌的耐药形势 |
1.2 藏药材资源与分布 |
1.3 藏药材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现状 |
1.3.1 抗菌活性藏药材的入药部位 |
1.3.2 单味藏药材抗菌作用 |
1.3.3 藏药化学成分抑菌作用 |
1.3.4 藏药复方抗菌作用 |
1.4 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
1.5 中药材抗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现状 |
1.5.1 中药材入药部位 |
1.5.2 单味中药材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 |
1.5.3 中药复方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 |
第二章 20 种常用藏药材抗菌活性筛选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 |
2.2.2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药材粗提物制备 |
2.3.2 培养基制备 |
2.3.3 实验菌液制备 |
2.3.4 实验药材提取物体外抗普通细菌活性测定 |
2.3.5 结果判定 |
2.4 结果 |
2.4.1 实验药材粗提物无菌实验结果 |
2.4.2 实验药材抗普通细菌活性检测结果 |
2.5 讨论 |
第三章 四种藏药材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 |
3.2.2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药材粗提物制备 |
3.3.2 药材75%乙醇粗提物有机溶剂萃取 |
3.3.3 培养基制备 |
3.3.4 实验菌液制备 |
3.3.5 MABA法药敏检测药材萃取物体外抗H37Rv活性 |
3.3.6 结果判定 |
3.4 结果 |
3.4.1 药材75%乙醇粗提物有机溶剂萃取 |
3.4.2 藏药材萃取物体外抗H37Rv活性 |
3.5 讨论 |
第四章 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西藏沙棘体内抗菌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
4.1 引言 |
4.2 西藏沙棘网络药理学分析流程 |
4.3 所用数据库及软件 |
4.4 实验方法 |
4.4.1 西藏沙棘药物活性成分的获取 |
4.4.2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体内靶标的获取 |
4.4.3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体内靶标蛋白名称转换 |
4.4.4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
4.4.5 西藏沙棘体内抗菌作用靶点预测及筛选 |
4.4.6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抗菌靶点网络构建 |
4.4.7 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
4.4.8 西藏沙棘核心靶点GO及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
4.5 结果 |
4.5.1 西藏沙棘有效活性成分筛选结果 |
4.5.2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体内作用靶标 |
4.5.3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体内作用靶标基因 |
4.5.4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
4.5.5 西藏沙棘有效活性成分体内抗菌作用靶点预测及筛选 |
4.5.6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抗菌靶点网络构建 |
4.5.7 西藏沙棘体内抗菌作用靶点 PPI 网络及核心靶点 |
4.5.8 西藏沙棘体内抗菌作用关键靶点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
4.6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安神补心六味丸单味药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
1.1 木香药理活性研究 |
1.2 枫香脂药理活性研究 |
1.3 丁香药理活性研究 |
1.4 肉豆蔻药理活性研究 |
1.5 广枣药理活性研究 |
1.6 牛心药理活性研究 |
二、安神补心六味丸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
三、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研究概况 |
四、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研究概况 |
4.1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的概念 |
4.2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不清的原因 |
4.3 明确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的意义 |
4.4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确定的原则 |
4.5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确定的方法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 |
一、组方源流考证 |
1.1 方源考略 |
1.2 方名考释 |
1.3 组成剂量考 |
1.4 功效主治考 |
1.5 制备用法考 |
1.6 小结 |
二、组方依据分析 |
2.1 赫依的概念 |
2.2 心赫依病的概念 |
2.3 心赫依病的病因病机 |
2.4 心赫依病的证候表现 |
2.5 心赫依病的治法治则 |
2.6 “镇赫依”及“祛赫依”使用探讨 |
2.7 小结 |
三、组方结构阐述 |
3.1 蒙药药味、药性及药效概念 |
3.2 安神补心六味丸单味药药味、药性及药效 |
3.3 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结构分析 |
3.4 小结 |
四、组方特色探析 |
4.1 功能组方,标本兼治 |
4.2 以补为养,形神同调 |
4.3 小结 |
五、组方理论研究结果 |
第二章 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3.1 数据采集及管理 |
3.2 采集内容 |
3.3 数据标准化处理 |
3.4 分析内容 |
3.5 统计方法 |
四、病例数据收集统计流程图 |
五、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
5.1 基本信息 |
5.2 诊断信息 |
5.3 用药信息 |
5.4 安神补心六味丸与主症的关联规则分析 |
5.5 安神补心六味丸与证型的关联规则分析 |
5.6 安神补心六味丸联用蒙成药关联规则分析 |
5.7 小结 |
讨论 |
一、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分析 |
二、临床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 |
三、安神补心六味丸使用人群特征分析 |
四、安神补心六味丸应用病证特征分析 |
4.1 蒙西医诊断分析 |
4.2 主症分析 |
4.3 蒙医辨证分析 |
五、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用药特征分析 |
六、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治疗优势在于“双心同调”和“心脑同治”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系统药理学(Ⅳ)在民族医药和组合药物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药理学概述 |
1.1 系统药理学的提出与发展 |
1.2 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 |
2 系统药理学的应用 |
2.1 民族医药 |
2.1.1 在藏医药中的应用 |
2.1.2 在蒙医药中的应用 |
2.1.3 在维吾尔医药中的应用 |
2.1.4 在其他民族医药中的应用 |
2.2 组合药物 |
2.2.1 中草药组合的合理性 |
2.2.2 减轻药物诱导的不良反应 |
2.2.3 解决不同患者之间的反应变异性 |
3 展望 |
(6)太子参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
1.1 化学成分的建立 |
1.2 活性成分的筛选 |
1.3 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建立 |
1.4 网络构建与分析 |
1.5 生物过程分析 |
1.6 构建太子参心肌缺血作用的通路图 |
2 结果 |
2.1 活性成分的筛选 |
2.2 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数据的筛选 |
2.3 太子参抗心肌缺血作用的靶点拓扑参数分析 |
2.4 GO生物学功能分析 |
2.5 KEGG通路分析 |
3 讨论 |
(7)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一览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民族生态学概述 |
1.3 民族兽药概述 |
1.4 布依族兽药植物研究概况 |
1.5 腹泻和炎症的研究进展 |
1.6 转录组学概况 |
第二章 布依族地区兽药植物调查 |
2.1 调查目的 |
2.2 调查地区概况 |
2.3 研究方法 |
2.4 调查结果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兽药植物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的研究 |
3.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分离及鉴定 |
3.2 三颗针浸膏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抑菌研究 |
3.3 三颗针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抑菌分子机制研究 |
第四章 兽药植物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应激反应的研究 |
4.1 兽药植物百两金抑菌研究 |
4.2 百两金消炎镇痛研究 |
4.3 基于转录组数据对百两金中三萜皂苷合成途径的研究 |
4.4 百两金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的挖掘及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和科研项目 |
附录 |
(8)蒙药匝迪-5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件 |
(9)蒙药基础研究及学科建设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蒙药品种整理与民间药研究 |
2 蒙药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3 蒙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4 蒙药基础研究中面临的问题 |
4.1 蒙药典籍研究亟待加强 |
4.2 蒙药的现代化研究需要紧密结合蒙医药理论 |
4.3 蒙医药学科建设相对不足,人才队伍尚需壮大 |
5 继承发扬蒙药特色的建议 |
5.1 构建凸显蒙药特色的研究体系 |
5.2 现代科技与蒙医药理论相结合开展蒙药科学研究 |
5.3 加强蒙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
(10)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 皂苷类成分 |
2 氨基酸和蛋白质类成分 |
3 黄酮类成分 |
4 糖类成分 |
5 挥发性成分 |
6 微量元素 |
7 其他成分 |
8 小结与展望 |
综述二 三七活血功效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在外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2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3 在脑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4 在骨伤、外科类疾病中的应用 |
5 小结与展望 |
综述三 活血药物药理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1 体内活血药理模型 |
2 体外活血药理模型 |
3 小结与展望 |
综述四 三七活血药效物质基础及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1 三七活血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
2 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
第一节 广西、云南两省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 |
1 调查方法 |
2 调查结果 |
3 小结 |
第二节 实验样品的制备 |
1 三七谱-效相关研究实验样品的制备 |
2 灰色关联分析实验样品的制备 |
3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三七药物谱的构建 |
第一节 三七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二节 14批次三七指纹图谱中共有成分的定量及半定量分析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
第一节 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实验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二节 三七对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
第一节 药物谱与毛细管凝血实验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二节 药物谱与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三节 药物谱与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三七质量 |
第一节 50批次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含量测定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二节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
一 全文总结 |
1 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 |
2 三七药物谱的获取 |
3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
4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
5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
6 小结 |
7 展望 |
二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中国民族药理学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研究[D]. 赵鹿.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
- [2]藏药复方宁隆清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靖汝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3]20种常用藏药材抗菌活性筛选[D]. 刘艳霞. 西藏大学, 2021(12)
- [4]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D]. 陈路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系统药理学(Ⅳ)在民族医药和组合药物领域的应用[J]. 张鲁霞,石彬彬,李丰,李燕.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1(02)
- [6]太子参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 高源,彭丹冰,方灿,范东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9)
- [7]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D]. 熊勇. 中央民族大学, 2020
- [8]蒙药匝迪-5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额尼日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蒙药基础研究及学科建设现状与思考[J]. 彭华胜,查良平,桂双英,刘宁,尹登科,王国凯,韩立炜. 中国科学基金, 2021(01)
- [10]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D]. 丁永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