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1、后浇带的设置原则
1.1注意间距的合理性
在图纸上如果有留设,必须按照图纸的设置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图纸上的构建间距不一定要按照图纸上的来留设,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的矩形建筑物后浇带的间距不超过40㎝,而最小的距离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四季平均气温而定,但不小于30㎝。
1.2注意宽度的合理性
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但并不是要将结构整体进行切割为若干毫无联系的板块。对于楼板或基础来说,起受力作用的钢筋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切割断开的,这既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的要求,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要求;如果后浇带的跨度设置确实根大,需要切割受力钢筋,那么在浇筑后浇带的过程中要将其焊接联接,这是为了避免楼板两端受力过大形成下垂变形。
1.3后浇带的位置选择
后浇带适宜选择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部位。一般剪力墙的中部是不设置后浇带的,梁和板的反弯点附近是最好的位置,这里避免了因弯矩和剪力过大而导致的构建自身压力。
1.4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选择
通常后浇带的断面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一致,为了避免因受力集中引起的结构变形,应避免后浇带浇筑后出现直缝。
2、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2.1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就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2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如果持力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好或采用桩基础时,其沉降变形量将较小且沉降基本能在施工期间内完成,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要采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以后再浇筑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3、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浇筑材料及混凝土的选择
在进行浇筑后浇带工作之前,应该使用高压气枪中的强大气流冲刷和清理施工缝,以保持其清洁度,并且要对其加以水分处理使施工缝旁边的构件在小时之内一直保持湿润。在选择浇筑材料时,要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为加大后浇带的强度,可在施工前加入早强减水剂等添加剂。
为了使新配的混凝土和老混凝土能够相互融合在一起,就要在调配混凝土时注意比例的分配以及温度。温度最好是在10℃左右,控制温度是因为混凝土的性质与温度有关,10℃能够使其达到收缩和膨胀的最佳点。在浇筑工作完成两天之后,就可以收关了,收关的时间最好是一天中的清晨或黄昏,这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混凝土表面完整,避免出现裂缝。
3.2预设模板
预设模板的准各工作是后浇带施工的关键环节,需要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首先,要确保钢丝网模板的钢丝网格均匀一致,钢丝的直径统一,确保模板的规格、强度和稳定性均可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其次,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避免违规操作、违章施工的现象;最后,要保证地下室大梁支撑荷载与钢支撑扣件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避免出现因主楼与裙楼之间的跨度过大而造成的应力超标,破坏扣件螺栓的现象。
3.3准确把握后浇带的浇筑温度
后浇带的浇筑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新旧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所以,就必须准确把握后浇带的浇筑温度,数据研究显示,后浇带的最适应浇筑温度应该为10℃,这是在热力学的胀缩平衡点的基础上得出的。后浇带浇筑作业结束,两天以后,就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新旧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最佳的收关时间应该在早上或者傍晚。
3.4混凝土浇筑
浇筑的厚度要按照设计方案严格执行,避免出现厚度过大而导致模板外突、及泥浆流失的现象发生,所以浇筑混凝土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浇筑水平后浇带时,注意控制好钢丝网的侧向压力,不要超出允许的范围之外。
②浇筑垂直后浇带过程中,要防止振捣器与钢丝网模板的接触,所以在浇筑时就要充分进行振捣混凝土。
③在振捣的混凝土即将到施工缝处时,就要换成人工操作,安排工人进行振捣。因为要控制振捣器和钢丝网模板间的距离,防止混凝土渗入施工缝当中
3.5对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完成浇筑工作后,混凝土初步凝固时,要利用压力稍大的水冲洗钢丝网模板,将附在其上的碎片和浮浆全部清洗干净,并露出骨料在混凝土最终完全凝固后,就可以将钢丝网模板全部拆除下来,同样要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进行第二次清洗,使其表面无泥浆残留如果使用的是木质模板,要用高压水冲毛,根据施工的技术规范和实际现场的情况,及时拆除模板,同时还要人工凿毛如果混凝土表面完全硬化凝固,人工无法进行凿毛操作,这时可以利用凿毛机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用喷枪做基础清洁工作,保持表面的整洁度如果出现了孔洞或破损,要及时进行补救,以免影响建筑的质量在设计施工时,要安排好冲洗时间,并派专人进行监督、管理。
3.6后浇带的配筋设置
建筑的各结构之间都是通过钢筋混凝土进行连接的,设置后浇带时,必然要步及到钢筋的切割问题,为了保证建筑的结构质量,不能切断各结构之间的联系、因此,建筑中的一些结构是不能进行钢筋切割的,比如楼板、基础等结构的钢筋,需要承受建筑的整体荷载,就必须保证其钢筋的连续,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如果后浇带的跨度比较大时,一定要切割受力的钢筋,则必须在后浇带浇筑之前,将切割的钢筋进行焊接,满足建筑的结构强度需求,防止基础、楼板等受力结构发生变形。
3.7后浇带的维护养护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且清理干净之后,其顶部要用木模板进行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在四周还要设立临时的栏杆进行维护,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造成垃圾堆积。基础承台后浇带的留设,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以保证垃圾杂物不会掉入后浇带中;对于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则可采用砌砖来保护其不受污染。后浇带砼浇筑后,采取覆盖物保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要持续15天以上,同时,在后浇带的两侧和附近要搭设栏杆进行围护。在加强养护的同时,还要注意防范超负荷的震动,以确保新旧砼结合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后浇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对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探讨,有利于提高施工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栗四海,李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
[3]叶建军.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才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