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志物论文_刘明明,李宏军,孙君,张岩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标志物,复合物,细胞,胶质,凝血酶,羧基。

分子标志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明,李宏军,孙君,张岩岩[1](2019)在《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HBV相关小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分子标志物Ki-67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定量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小肝细胞癌(SHCC)组织病理学分级中的应用,以及与分子标志物Ki-67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SHCC 148例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中、低分化组。所有肝脏DWI图像(b=0、800 s/mm~2)均由2名诊断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并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由2名病理科医师阅片,确定其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高、中、低分化组ADC值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各级之间的ADC值最佳诊断临界点及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方法分析ADC值与分子标志物Ki-67的相关性。结果高、中和低分化SHCC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04±0.261)×10~(-3)mm~2/s、(0.880±0.195)×10~(-3)mm~2/s和(0.735±0.199)×10~(-3)mm~2/s,叁组ADC值之间存在差异性(F=16.608,P<0.001),且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用于诊断高分化和低分化SHCC的ADC值最佳诊断临界点分别0.885×10~(-3)mm~2/s和0.895×10~(-3)mm~2/s。SHCC的ADC值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6,P<0.05)。结论 DWI作为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工具应用于评估HCC的病理分级及细胞增殖能力,进而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疗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亓东铎,徐秀君,黄宇峰[2](2019)在《椎间盘退变血清与尿液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诊断还是根据病史、临床体检和影像学的一致性来判断,MRI是最佳的辅助检查方法。但是,影像学变化是滞后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无法在病理变化的早期做出诊断。目前,血清与尿液分子标志物在许多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炎症介质的产生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的病理过程。本文对椎间盘退变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敏,王昌敏[3](20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组织学类型,随着对PTC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在PTC的筛查、诊断及预后中愈来愈重要。目前分子生物标志物类型众多,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当前国内外常见PTC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检测方法、优缺点等方面做一描述。(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9年10期)

刘志强,臧召霞,刘丽,卢冲,魏亚芬[4](2019)在《BACE1-AS作为AD血浆分子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BACE1-AS作为AD血浆分子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4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人员5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员的血浆标本,提取血浆总DNA,设计与合成PCR引物,进行RNA反转录与PCR反应、PCR产物电泳与基因测序,然后分析PCR产物电泳结果、基因测序结果,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目的基因提取结果。结果病例组患者中,采用凝胶成像仪检测有目的条带10例,其呈单一明亮,分子量在340 bp左右;对照组患者中,采用凝胶成像仪检测均无目的条带。为了使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正、反测序所有样本。分析显示DNA测序结果过程中采用Chromas图像分析软件,比对分析PCR产物测序结果过程中应用BLAST程序(NCBI),发现目的基因BACE1-AS为PCR产物,但是有碱基替换存在于个别测序标本中,其中有碱基替换存在于1例331C>T、251C>N位置测序基因中,有碱基替换存在于另1例333N>C、251C>T、209C>T位置,其他测序结果完全匹配目的基因。病例组患者中,10例目的基因成功检测,目的基因成功检测率为18.5%;对照组患者中,成功检测到目的基因0例,目的基因成功检测率为0。病例组患者的目的基因成功检测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ACE1-AS作为AD血浆分子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9期)

应文伟,何宇辉,刘海龙,邓益森,梁丽婷[5](2019)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免疫组化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根据肿瘤的浸润深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以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1])。对于NMIBC,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指南推荐~([2])方法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 resection,(本文来源于《中日友好医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余明辰,吴楠,孙冬琳,金焰[6](2019)在《胶质母细胞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恶性程度最高的颅内肿瘤,其高度恶性生物学行为严重制约着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即便最积极的联合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15个月。因此,进一步完善胶质母细胞瘤的特异性标志物,对患者的诊断、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针对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的主要临床相关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异常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9年05期)

文梦,赵慧茹,赵育婧,曹辉,陈玉莹[7](2019)在《血栓分子标志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抗凝疗效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64例为DVT组,未诊断为DVT患者39例为非DVT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8例为健康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并检测初诊时及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个月后血栓分子标志物,即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VT组血浆TAT、PIC、t-PAIC、sTM水平均高于非DVT组(P均<0.05),DVT组血浆TAT、PIC、t-PAI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DVT组血浆sTM水平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PIC、t-PAIC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980、0.758,约登指数最大时取cut-off值,cut-off值分别为2.45 ng/mL、0.715μg/mL、0.758 ng/mL;根据测定值>cut-off值为阳性,测定值<cut-off值为阴性,抗凝治疗1个月前后患者组TAT、PIC、t-PAIC水平及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TAT、PIC、t-PAIC能有效发现下肢DVT,同时对评估DVT患者抗凝疗效有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戴刚[8](2019)在《促皮质素联合维生素B_6对痉挛症患儿星形胶质细胞分子标志物S-100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促皮质素联合维生素B_6对痉挛症(IS)患儿星形胶质细胞分子标志物S-100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确诊的60例痉挛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维生素B_6联合促皮质素(ACTH)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_6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脑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变化及预后情况,并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β、GFAP水平(0.47±0.15、2.01±0.32)显着低于对照组(0.69±0.12、3.37±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痉挛完全控制率、有效率(60.0%、96.7%)显着高于对照组(46.7%、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脑电图完全控制率(75.40±8.21、72.16±6.40)显着高于同期对照组(60.42±5.35、52.2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象、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均无严重异常反应;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6.67%显着高于对照组复发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皮质素联合维生素B_6能够降低痉挛症患儿星形胶质细胞分子标志物S-100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有效改善痉挛症状,安全性高,预后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6期)

顾潜彪,冯智超,胡小丽,马孟甜,Mwajuma,Mustafa,Jumbe[9](2019)在《影像组学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标志物P63中的应用价值(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基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NSCLC分子标志物P63的表达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CT扫描的245例NSCLC患者。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在CT检查后2周内进行P63表达状态检测。通过MaZda软件提取CT平扫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并且定义肿瘤CT图像的主观影像征象。使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并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主观影像征象模型及融合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每个模型的预测性能,并采用Delong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245例患者中,P63阳性96例,P63阴性149例。主观影像征象模型由6个影像征象组成。通过特征选择,影像组学模型包括8个影像组学特征。主观影像征象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预测P63表达状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和0.75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诊断模型较另2种模型具有最佳预测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P<0.01)。结论: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预测NSCLC分子标志物P63的表达状态;融合影像组学特征和主观影像征象的诊断模型可以显着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有助于无创性了解肺癌细胞分子水平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卢永红[10](2019)在《卵巢癌患者组织及外周血CD8~+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组织及外周血CD8~+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卵巢癌患者6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2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2例,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抗体染色与流式检测。结果卵巢癌患者组织CD8~+T细胞中GTLA-4、Foxp3表达率均显着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P <0. 05),CD28表达率显着低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P <0. 05)。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GTLA-4、CD25、Foxp3表达率均显着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健康体检人员(P <0. 05),CD28表达率显着低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健康体检人员(P <0. 05)。卵巢癌组织学分型黏液性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腺腺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CD28表达率逐渐降低(P <0. 05); 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Foxp3表达率显着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 05)。结论卵巢癌患者组织及外周血CD8~+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异常,能够将一定依据提供给临床对卵巢癌进展状况了解。(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分子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诊断还是根据病史、临床体检和影像学的一致性来判断,MRI是最佳的辅助检查方法。但是,影像学变化是滞后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无法在病理变化的早期做出诊断。目前,血清与尿液分子标志物在许多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炎症介质的产生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的病理过程。本文对椎间盘退变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标志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明明,李宏军,孙君,张岩岩.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HBV相关小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分子标志物Ki-67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2].亓东铎,徐秀君,黄宇峰.椎间盘退变血清与尿液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杨敏,王昌敏.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

[4].刘志强,臧召霞,刘丽,卢冲,魏亚芬.BACE1-AS作为AD血浆分子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

[5].应文伟,何宇辉,刘海龙,邓益森,梁丽婷.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免疫组化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9

[6].余明辰,吴楠,孙冬琳,金焰.胶质母细胞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19

[7].文梦,赵慧茹,赵育婧,曹辉,陈玉莹.血栓分子标志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抗凝疗效的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2019

[8].戴刚.促皮质素联合维生素B_6对痉挛症患儿星形胶质细胞分子标志物S-100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影响[J].当代医学.2019

[9].顾潜彪,冯智超,胡小丽,马孟甜,Mwajuma,Mustafa,Jumbe.影像组学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标志物P63中的应用价值(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10].卢永红.卵巢癌患者组织及外周血CD8~+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接触标志物、效应标志物、易感性标志...+胶质瘤细胞形成的颅内移植瘤具...细胞与血管生成素-Aptamer复合...经Hoechst33258(蓝色)和(A)TAMR...双色标记老鼠的纤维原细胞后的荧光图...乳腺癌细胞表面的标志物分子Her2的荧...

标签:;  ;  ;  ;  ;  ;  ;  

分子标志物论文_刘明明,李宏军,孙君,张岩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