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王巧云,任教于浙江省象山三中。
2010年10月21-22日,在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举行了浙江省2010高中英语教学能力展示与研讨活动,活动后专家评委对参赛选手的说课和即兴演讲进行了综合评定。在说课之后,浙江省中小学外语教学学会会长,省特级教师夏谷鸣老师和来自双语报的专家刘膺老师都指出了一个现象:多位选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都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并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理清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和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不断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由于东西方社会是在不同的文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这些差异。
在高中阶段,我们所接触学习的语言中会包含哪些文化呢?根据《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广义上的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包括信仰、习俗、目标、机构、技术以及带有群体生活特色的语言。狭义上的文化指地方性的或具体的实践活动,信仰或是传统习俗。而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涉及到的是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理清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了解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学习的具体内容,可以更好地指导老师在课堂中进行好文化教学。
二、认识文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标可知,高中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这五方面也正是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五个维度,即五维目标。其中文化意识可以分为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三方面。良好的文化意识培养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多方位地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首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帮助他们更好,更得体地使用英语。其次,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同时,在英语老师的引导下,会从中西方的文化对比学习中,反过来更好地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再者,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保障学生得体合理地使用语言。只有从思想上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才会讲究文化教学的策略,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渗透文化教学。
三、讲究文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注重纯语言的学习,像语法的讲解,词汇的学习,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会出现能听清是什么单词,但不能正确理解所听到的语言材料,也认识所读文章的所有单词,但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所读的语言材料。因此如何多方面地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做到语言与文化的双重理解就至关重要。
1.前期的备课阶段——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王佐良先生曾指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认真备课,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加强英语课堂的文化输入。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字词,而是语篇的整体理解和语篇背后的深层内容,例文化背景,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依据新课程标准编订的人教版新教材,其所选择的文章就是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充分体现。而英语课堂应该是文化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2.课前的文化导入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输入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导入。例如可以安排学生事先收集一些资料,利用课前的reporttime进行讲解,内容可以是关于一些中西方的习俗文化的差异,像称谓与称呼,姓名,问候与寒暄,送礼与受礼,致谢与答谢,告别,称赞,宗教信仰等,也可以是西方节日起源的介绍,像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或是由老师利用课前时间进行专题简介,或是某些俗语,习语的讲解,例apieceofcake(小菜一碟,相当容易),couchpotato(“沙发土豆”特指那些总是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
若老师能在课前有意识的进行针对性的文化输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于学生解题和进行跨文化交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如2010高考英语阅读中涉及了大量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例北京卷C篇——PacingandPausing,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进行交流时,对于对话双方你问我答之间的间隔习惯不一样,导致在人们日常交流中出现一些问题和误会。例当一个美国人与一个英国人在交流时,美国人往往会觉得英国人不健谈,不来搭话,其实这本是因为英国人在对方说话之后,进行回复答话的时间间隔比美国人要长,所以才会造成美国人认为英国人不健谈,对谈话内容不理睬,而英国人则认为美国人太自我,总是自己一个人在说,插不上话。例江苏卷的A篇阅读——讲述了西方文化中不同姓名的不同含义。如果老师在课前能有计划的涉及到这些文化背景知识,那么对于学生在处理这方面的文章理解就会较之那些从未接触过这些背景知识的同学而言容易得多。
3.课堂中的教学阶段——强化中西方文化意义的比照
语言的内容丰富深奥,语言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直接地映射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教师应合理利用中西方文化对比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文化。
例如,吃饭时喝汤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人们几乎天天都在说“喝汤”,这是汉语中最常见、最规范的习语。可在英语里,“汤”绝对不能“喝”,就是说,drink(喝)不能和soup(汤)搭配,不能说drinksoup(喝汤)。英语习惯说“吃汤”(eatsoup/havesoup)。这主要是因为西餐里的汤一般很稠,汤里有奶油、肉、蔬菜等很多种东西,没法喝,必须送到嘴里咀嚼。而中国的汤一般较稀,是清汤,可以直接喝。如果老师能利用英语课堂在讲解词组搭配时顺便提到这一文化背景,那么我想学生在记忆和理解这一词组上的效率和正确率会大大地提高。
所以英语课堂离不开文化学习,利用英语课堂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追根溯源,反过来能更好地促进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学习。其实进行文化教学的素材无处不在,从词汇到句子,从语法到篇章,甚至是某个学生衣服的颜色,教师的某个手势和动作,都可以作为文化教学的内容。
4.课后的延伸拓展阶段——多渠道地培养跨文化意识
加强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仅局限于英语课堂,课后应利用好第二课堂的课外活动,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气氛,把英语文化的学习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多渠道地培养跨文化意识。比如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资料《21世纪英文报》《学英语》等充实最新的文化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更多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音像资料,定期给学生开设多媒体视听的课程,如“走遍美国”“洋话连篇”等节目进行语言和文化学习。
著名语言学家拉多在他的《语言教学的科学方法》一书中曾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那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想教好英语,加强对高中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化输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实现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双赢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对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的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周风燕.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4]尹刚,陈静波主编.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牟杨主编.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学习指南[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三中
邮政编码:7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