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毛小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鼠,西林,葡萄球菌,无毛,皮肤,金黄色,基因。
无毛小鼠论文文献综述
姜慧,张娟,徐丹,何黎[1](2019)在《紫外线诱导SKH-1无毛小鼠皮肤鳞癌模型的构建及DNA-PKcs在小鼠及成人皮肤组织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紫外线照射SKH-1小鼠构建皮肤鳞状细胞癌动物模型,探讨紫外线诱发皮肤SCC发生及AK向SCC转化过程中DNA-PKcs-m TORC2/Akt信号转导通路的DNA-PKcs活化水平。方法将43只SKH-l无毛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33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用SUV-1000日光模拟器模拟日光照射SKH-1无毛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第12、18、24、28周分别处死小鼠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28周取同一只小鼠背部不同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收集成人日光性角化病(AK)、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正常避光部位(NNS)、正常曝光部位(NES)皮肤组织各5例,进行后续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12周后实验组部分小鼠背部皮肤增厚,皮棘隆起;17周开始实验组小鼠背部皮肤陆续出现直径≥l mm的丘疹;照射28周后成瘤率达100%;对照组未见肿瘤形成。DNA-PKcs和p-DNA-PKcs (T2609)均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小鼠表皮组织中DNA-PKcs表达含量增加,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而p-DNA-PKcs(T2609)无差异(P>0.05)。人表皮组织中DNA-PKcs和p-DNA-PKcs(T2609)表达含量均增加且有统计学分析差异(P<0.05)。结论成功制备小鼠AK模型和SCC模型;明确了紫外线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过程中,可诱发DNA损伤及修复等过程。(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孟端[2](2018)在《Hr基因功能及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无毛基因(Hr)是Jumonji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定位于14号染色体上的D_2区,在染色体上跨越14 kb,包含20个外显子和18个内含子,主要编码1182个氨基酸,基因长度为19486 bp,其表达产物为约127 kDa的无毛蛋白(hairless protein,HR)。HR功能的缺失可引起毛囊解体,外根鞘细胞凋亡数目显着增多,导致大部分外根鞘结构被破坏,扰乱毛发的正常生长周期,使新毛发的形成受阻。目前对Hr基因的相关研究较少,我们不能断定它的确切功能,但是Hr基因突变能够导致昆明小鼠毛发脱落并保持终身无毛状态,因此豫医无毛小鼠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毛发生长调控机制的模型。目的:探索Hr基因的基因功能。研究Hr基因突变对昆明小鼠皮肤中分子机制的影响,探究豫医无毛小鼠表型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方法:(1)构建Hr基因过表达载体,将构建成功的过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式转染进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利用Western Blot研究转染后细胞内HR蛋白的过表达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2)RNA干扰实验:体外合成siRNA,将siRNA转染进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利用Western Blot研究转染后细胞内HR蛋白的表达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RNA干扰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3)差异蛋白质组学:通过双向电泳及生物质谱技术筛选2月龄和6月龄野生昆明小鼠和豫医无毛小鼠皮肤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并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GO和KEGG分析,利用Western Blot对蛋白组学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pEGFP-Hr-M和pEGFP-Hr-N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经脂质体转染进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后,HR蛋白表达量显着提高,但是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没有显着影响。(2)将四组特异的siRNA导入细胞后,HR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其中第二组siRNA靶点效果最好,但是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没有显着影响。(3)通过凝胶双向电泳检测得到的电泳图谱,找到其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点有850个,选出其中差异较大的部分蛋白点做质谱鉴定,鉴定成功的蛋白点有26个。(4)对鉴定出来的26个点进行GO分析,对这些蛋白质的生物学进程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主要参与细胞进程:15%;单一的生物过程:14%;应激:12%;代谢过程:12%;细胞组分:9%;多细胞的生物过程:8%;发展过程:8%。从细胞组分来分析,有24%的差异蛋白被定位于细胞内,22%被定位于细胞器中,19%被定位于细胞外,11%被定位于大分子复合物中,其它还有少部分被定位于膜上、膜蛋白等处。根据分子功能分类,这些蛋白有50%具有结合作用,22%具有催化活性,10%具有结构分子活性,剩下的部分分别具有分子功能调节作用、抗氧化活性、分子转导活性和电子载体活性。(5)对这些差异点进行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分布在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抗原的处理与表达、内质网蛋白的加工和程序性坏死通路。(6)对其中的两个与皮肤和毛发相关的差异蛋白:角蛋白17(KRT17)和Ⅲ型胶原蛋白(COL3A1)进行验证,结果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豫医无毛小鼠2月龄和6月龄皮肤中的KRT17表达量确实高于野生昆明小鼠2月龄和6月龄的皮肤。豫医无毛小鼠2月龄的皮肤中COL3A1高于同时期的野生昆明小鼠,但是其6月龄小鼠皮肤中COL3A1低于同时期的野生昆明小鼠。结论:(1)Hr基因过表达和敲低均不会影响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的增殖和凋亡。(2)双向电泳检测出的差异蛋白有850个,然后选取部分点经过生物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出了26个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抗原的处理与表达、内质网蛋白的加工和程序性坏死相关通路,Hr基因的突变影响了小鼠体内的相关通路。(3)Hr基因突变上调了KRT17的表达量,KRT17表达量的增加导致了无毛小鼠的皮肤状态发生变化。Hr基因的突变也影响了胶原蛋白的表达,使得COL3A1在2月龄豫医无毛小鼠皮肤中的表达量升高,但是其在6月龄豫医无毛小鼠皮肤中的表达量降低,导致皮肤衰老等一系列变化。(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4-01)
游颖[3](2016)在《Uncv无毛小鼠iRhom2突变体分子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研究发现,90多个基因影响小鼠皮肤及毛发,其中有数十种能够引起小鼠皮肤和被毛结构的突变。除众所周知的常用于免疫学科、肿瘤学科等研究的裸鼠外,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培育繁殖了多达二十多个突变的无毛小鼠的品种,其可为护肤品的研制、皮肤病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而我国至今培育的该类小鼠较少,应用不广泛。本研究中所用到的动物模型,是由本研究单位自己培育成群的一种自发突变的Uucv无毛突变小鼠。它的遗传表现:纯合突变为无毛表型,杂合突变是稀毛表型。在之前的遗传学相关研究中,发现该小鼠被毛的异常是由单基因的常染色体半显性遗传引起。其后代的表型严格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裸鼠经过皮肤能够观察到一些内脏器官的形态,但该突变小鼠与裸鼠有差异,该鼠免疫功能正常,皮肤较裸鼠厚。在生物医学方面,由于该突变纯合子小鼠无毛、操作简便易行,能在普通环境下存活、繁殖。基于这些特点,该鼠可用于皮肤学、化妆品等领域的研究。在前期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中,通过基因连锁分析最终确定,突变基因位于小鼠11号染色体的D11mit338和D11mit337之间,并通过基因组扫描方式定位了该突变基因为i Rhom2(iRhom2~(mut))。果蝇的i Rhom2通过与ER配体家族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EGF信号通路,分流到ER相关的降解(ERAD)途径。i Rhoms家族在所有多细胞动物中都是保守的,且在细胞培养中的鉴定也极为相似,i Rhom1和i Rhom2都能促进EGF的降解。与i Rhom1不同的是,i Rhom2在免疫细胞大量表达,尤其是巨噬细胞,且它的表达上调刺激LPS应答。TACE为TNF的转化酶,与野生型i Rhom2细胞相比,突变型的i Rhom2的巨噬细胞无TACE,这意味着细胞内外运输存在根本的缺陷。iRhom2~(mut)基因的N端有309bp的缺失,缺失区域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其中缺失的内含子完整。而外显子缺失231bp,刚好是一个完整的阅读框,从而导致了无毛性状的产生。虽然i Rhom2蛋白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失去了蛋白酶活性,但它们仍然保持着重要的非蛋白酶活性,主要是与蛋白水解释放有关。i Rhom2必须要与TACE结合,才能将其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TACE的前体必须要在高尔基体内经过furin的剪切才能成熟,从而影响其下游蛋白的分泌,如熟知的TNF-α、EGF。因此,i Rhom2可以通过控制TACE的表达量影响其下游蛋白的分泌。且i Rhom2可以经过TACE调节Notch1和Wnt信号通路,从而影响毛囊的分化。i Rhom2的另一个功能是能够通过ERAD作用于EGF前体从而降解EGF。课题组前期的工作也证实i Rhom2能够影响TACE基因的成熟,但新的文献报道i Rhom2的基因敲除小鼠,反而具有被毛。这些结果推测,i Rhom2基因的N端309bp的缺失,可能使突变蛋白具有了新的功能。因此课题组拟构建稳定表达野生型i Rhom2以及iRhom2~(mut)的细胞系,为对iRhom2~(mut)进行新的功能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以期为研究毛囊的特性提供较好的实验动物模型。本研究初步探讨了野生型i Rhom2和iRhom2~(mut)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目的蛋白的定位、以及对Vero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1)野生型i Rhom2及iRhom2~(mut)基因的获得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剪取Uncv无毛小鼠的鼠尾并提取基因组,设计引物鉴定突变基因为阳性。其后提取阳性小鼠皮肤RNA,经反转录得到c DNA后,根据NCBI公布的i Rhom2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野生型i Rhom2及iRhom2~(mut)的基因编码区,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后,胶回收PCR产物,连接T载体摇菌后涂板,对重组质粒进行测序,正确后4℃冰箱储存备用。(2)野生型i Rhom2及其突变基因iRhom2~(mut)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获得的野生型i Rhom2和iRhom2~(mut)基因片段克隆到慢病毒载体Lenti-OE-Flag,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Lenti-OE-i Rhom2和Lenti-OE-i Rhom2 mut,并通过PCR、双酶切、测序等方法进行重组质粒的鉴定,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用于后续实验。同时,通过利用293T包装细胞,对重组质粒Lenti-OE-i Rhom2和Lenti-OE-i Rhom2 mut进行病毒包装,收集的病毒颗粒感染目的细胞,进行滴度测定,进而通过puromycin抗生素进行筛选,建立野生型i Rhom2及iRhom2~(mut)的Vero细胞稳定表达株。经过Western Blot验证,蛋白为95KD,与预期蛋白质分子量吻合,成功获得稳定细胞系。(3)PKH26和Hoechst33258联合示踪目的蛋白目的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后,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目的蛋白的位置。PKH26和Hoechst33258两种荧光染料均可良好地标记细胞,但将PKH26膜染料和Hoechst33258核染料两者联合起来进行标记的文献鲜有。本研究采用PKH26和Hoechst33258联合标记野生型i Rhom2及iRhom2~(mut)的稳定细胞系,显示双标方法成功。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蛋白,发现野生型i Rhom2分布在细胞的胞浆,而iRhom2~(mut)于细胞浆内和细胞核内都存在,推测i Rhom2的N末端缺失突变可能对其细胞内的定位有影响。(4)野生型i Rhom2及iRhom2~(mut)对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本课题分别通过WST-1法和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的情况,并与正常的导入空载体的Vero细胞相比较。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过表达的野生型i Rhom2和iRhom2~(mut)均可以抑制Vero细胞的凋亡。同时,对WST-1检测的结果做出生长曲线,发现野生型i Rhom2和iRhom2~(mut)可以提高细胞活力。提示野生型i Rhom2和iRhom2~(mut)可能促进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分泌,进而使凋亡率降低。结论:野生型i Rhom2和iRhom2~(mut)可以增强细胞活力;野生型i Rhom2分布在细胞的胞浆,而iRhom2~(mut)细胞浆内和细胞核内都存在;i Rhom2的N末端缺失影响其亚细胞定位。综上所述,该小鼠模型的研究能够为研究人类毛发疾病提供动物模型的基本理论,也为今后使用药物或基因治疗方法治疗脱发等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6-06-08)
吕燕红[4](2016)在《枸杞叶总黄酮对UVB照射致无毛小鼠皮肤光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许多天然成分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光敏和抗炎性损伤等作用,可以清除皮肤中的自由基,避免其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作用。UVB(中波紫外线)是引起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损伤最主要的原因。UVB辐射导致人体皮肤的光损伤与活性氧簇(ROS)造成的氧化应激有关,ROS一方面致使线粒体损伤凋亡和DNA突变等促使一些炎症因子的释放,另一方面或直接导致了皮肤发生红斑、水疱等晒伤反应。皮肤光损伤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它的防治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研发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对于延缓皮肤衰老以及预防紫外线辐射导致的皮肤光损伤有重要意义。枸杞叶有极高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其中含有大量总黄酮,枸杞叶总黄酮作为一种天然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将其外用于皮肤表面,是否能对预防由紫外线引起的皮肤光损伤起作用,目前国内外鲜有报道。目的:1.建立无毛小鼠急性紫外损伤模型。2.观察脱毛小鼠外用枸杞叶总黄酮乳膏后,UVB辐射对皮肤外观、皮肤最小红斑量(MED)、皮肤组织结构、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的影响。方法:1.采用研和法制备水包油型枸杞叶总黄酮乳膏制剂。2.用6%Na2S脱毛,恢复2天后,UVB照射小鼠背部脱毛区域的皮肤,以照射时间和小鼠背部皮肤变化为基准,确定小鼠急性紫外损伤模型。3.将脱毛后小鼠随机分成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进行UVB照射2h/天,连续照射两周造成皮肤紫外损伤模型,紫外模型组直接照射UVB,基质组照射前涂抹等剂量乳膏基质,给药组照射前分别在裸露背部皮肤处外用低、中、高剂量的枸杞总黄酮乳膏。4.每隔2天照射前称量小鼠体重,每天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变化,第14天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别在第1天和第14天UVB照射前,测定MED。5.第14天照射结束后立刻处死小鼠,取背部辐照区皮肤,制片后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皮肤组织形态学的改变;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皮肤组织中超SOD、GSH-Px和CAT活性以及MDA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1.小鼠体重变化:紫外照射后,紫外模型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差异不显着。2.小鼠背部皮肤外观变化:紫外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小鼠背部照射区域皮肤外观评分明显增高(P<0.01),与基质组相比,评分则无明显变化(P>0.05);枸杞叶总黄酮高剂量组与紫外模型组相比,评分明显降低(P<0.01)。3.小鼠背部皮肤最小红斑量(MED):紫外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最小红斑量无明显变化(P>0.05)外用枸杞叶总黄酮乳膏14天后,可见小鼠背部皮肤最小红斑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明显增多(P<0.01),且高剂量组SPF=20。4.小鼠皮肤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发现模型组病理切片呈现光老化状态,有炎症反应;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叶总黄酮高剂量组皮肤组织病理切片可见光损伤程度减轻。5.小鼠皮肤组织中生化指标测定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组织MDA含量增高,Hyp含量降低,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外用高剂量枸杞叶总黄酮乳膏可以显着降低小鼠背部皮肤组织中MDA含量,增高Hyp含量,提高SOD、GSH-Px和CAT活性(P<0.01)。结论:外用枸杞叶总黄酮可防止UVB辐照导致的皮肤损伤,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提高皮肤组织内SOD、GSH-Px和CAT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清除皮肤组织自由基,使得皮肤自身抵抗紫外线的能力增强。(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3-01)
王健,但国蓉,赵吉清,赵远鹏,赛燕[5](2014)在《无毛小鼠皮肤芥子气染毒模型中miR-203表达的时空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SKH-1无毛小鼠皮肤芥子气染毒模型,研究芥子气染毒后,miR-203在皮肤组织中表达的时空改变,初步探讨miR-203在芥子气染毒皮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以SKH-1无毛小鼠为模型动物,以2.5μL二氯甲烷稀释纯硫芥(约254mg/mL)进行皮肤染毒,染毒范围为直径0.8cm的圆形区域。观察染毒后小鼠的大体情况,并在染毒后1、3、7、14d,提取皮肤组织RNA,利用real-time PCR检测miR-203表达的时间改变。在染毒后1、3、7、14d取材染毒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和针对miR-203的原位杂交,观察判断损伤愈合情况,以及miR-203表达的空间改变。结果:局部皮肤染毒后小鼠大体情况好,无死亡,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染毒区水肿明显,边缘有明显的炎性反应带,痂皮脱落显着延长至28d以后。病理学观察发现染毒部位皮肤出现了典型的表皮真皮分离,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变性,表皮真皮细胞坏死,血管充血出血,再上皮化过程缓慢等病理变化。在损伤后1 d-14 d,miR-203的表达水平在表皮和毛囊上皮表达呈现升高-下降-维持过程。结论:建立了无毛小鼠的芥予气所致难愈性皮肤损伤模型,初步明确了miR-203在伤后的表达时空变化特点,这为揭示其参与炎症反应、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分化等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了拓扑学证据。(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7-27)
陈东波,曾繁涛[6](2014)在《甘草黄酮对紫外线照射无毛小鼠皮肤的防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甘草黄酮对紫外线照射无毛小鼠皮肤的防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基质组、甘草黄酮组。模拟日光辐射制备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在辐射同时,基质组外用基质乳膏,甘草黄酮组外用甘草黄酮乳膏。观察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结构,SOD、GSH-Px、CAT、MDA、Hpy含量及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相对定量的变化。结果:甘草黄酮组较模型组、基质组皮肤组织中MDA水平显着下降(P<0.01),SOD、GSH-Px、CAT、Hyp水平及Ⅰ型胶原蛋白相对含量显着升高(P<0.01)。光学显微镜显示,模型组和基质组皮肤组织病理切片呈现明显光老化损伤,表皮结构不完整,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和甘草黄酮组表皮组织结构完整,各层细胞清晰。结论:甘草黄酮对紫外线照射小鼠皮肤具有防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皮肤组织抗氧化能力,促进氧自由基清除,以及促进皮肤胶原蛋白合成有关。(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巧玲[7](2014)在《不同感染条件下MRSA致SKH-1无毛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是一种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致病菌,普遍流行于世界各地,其感染的高发病率和致死率,已成为医学界的一个普遍难题。烧烫伤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继发感染MRSA,常可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本实验采用不同的感染方法,分别探讨了建立烫伤后合并MRSA感染模型的实验条件,在国内首次采用SKH-1无毛小鼠建立了较为符合临床感染实际的烫伤后合并MRSA感染模型。所建立的感染模型对进一步开展烫伤后合并MRSA感染的临床研究及拓展SKH-1无毛小鼠的研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第一部分:模型一:15只SPF级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a组、B组、b组。A组、a组、B组、b组小鼠采用预加热(100℃)的铜块烫伤,其中A组和a组烫伤40s,B组和b组烫伤60s,再分别给A组和B组小鼠表面接种109CFU/只(MRSA-ST239),a组和b组小鼠接种108CFU/只(MRSA-ST239)。模型二:48只SPF级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采用预加热(100℃)的铜块烫伤40s,切痂后接种108CFU/只MRSA,并对治疗组小鼠尾静脉注射替考拉宁。模型叁:48只SPF级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烫伤合并感染组(D组)、单纯感染组(E组)和单纯烫伤组(F组),D组小鼠采用预加热(100℃)的纱布(3×5cm)烫伤30s后予以MRSA气溶胶攻击的方式建立模型。以上3种模型,分别采用体重、菌血症率、血常规、皮肤及脏器荷菌量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等指标,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第二部分:4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单纯感染组和烫伤合并感染组。合并感染组小鼠采用预加热(100℃)的纱布(3×4cm)烫伤30s后,再予以MRSA气溶胶攻击。采用体重、血常规、菌血症率、皮肤和脏器荷菌量、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指标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第一部分:模型一:与对照组相比,A组、a组、B组、b组小鼠体重显着下降;A组、a组、B组、b组小鼠感染后2d,菌血症发生率均为100%;感染后10d,各组小鼠皮肤荷菌量均>108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A组、a组、B组、b组小鼠皮肤出现明显炎症病变。模型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体重均下降极显着(p<0.01);模型组小鼠生存率为50%,治疗组小鼠生存率为60%;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菌血症发生率均较高(100%);MRSA在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播散;模型组小鼠皮肤可见多发性溃疡及脓肿,镜下观察炎症细胞浸润及脓肿灶明显。模型叁:与对照组相比,D组小鼠体重下降极显着(p<0.01);感染后2d,D组菌血症率为100%;D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极显着增多(p<0.01);皮肤荷菌量达108CFU/g,市荷菌量达107~106CFU/organ;组织病理学观察,皮肤为深Ⅱ度烫伤,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部出现支气管肺炎病变。第二部分:与其他两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小鼠第3天体重下降明显(p<0.05);白细胞数显着增多(p<0.01);菌血症率达100%;皮肤和肺荷菌量较高,分别达108CFU/g和106CFU/g;镜下观察皮肤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凝固性坏死,且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感染后期可见结缔组织增生,肺部为典型的支气管肺炎病变,脾脏呈败血脾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肤组织内CD138呈阳性表达;multi-PCR测定感染组织内nuc和mecA基因均为阳性。(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4-01)
刘巧玲,朱萍妹,杨玉琴,刘芳,陈颖[8](2013)在《MRSA气溶胶诱导烫伤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烫伤条件下,建立MRSA气溶胶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方法 4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单纯感染组和烫伤合并感染组。合并感染组小鼠皮肤烫伤后,MRSA(ST-239)气溶胶呼吸道感染,采用体重、血常规、菌血症率、皮肤和脏器荷菌量、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指标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小鼠第3天体重下降明显;白细胞数显着增多;菌血症率达100%;皮肤和肺荷菌量较高,分别达108CFU/g和106CFU/g;镜下观察皮肤和肺炎症病变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肤组织内CD138呈阳性表达;multi-PCR测定感染组织内nuc和mecA基因均为阳性。结论 SKH-1无毛小鼠烫伤再辅以MRSA气雾攻击的方式,可成功建立能够模拟临床上烧烫伤患者继发MRSA肺炎的动物模型,此模型对于抗MRSA药物药效评价研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史崇敏,杜春燕,王君敏,朱奎成[9](2013)在《无毛突变基因对无毛小鼠免疫器官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毛突变基因的作用,对无毛小鼠、有毛小鼠的免疫器官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比较无毛小鼠和有毛小鼠主要免疫器官组织学变化,以及血清白介素-2受体、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增殖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发现无毛小鼠和有毛小鼠免疫器官结构及功能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无毛突变基因不仅影响被毛结构,对免疫器官及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该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也有一定的作用,表明该突变基因具有一定的共显性。(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陈雪雨,彭秀华,朱萍妹,徐春华,周文江[10](2012)在《两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皮肤感染SKH-1无毛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不同MRSA皮肤感染模型的方法。方法 48只SPF级雌性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分别采用皮下注射及针头损伤后涂抹无菌PBS造成,皮下注射组及针头损伤组分别采用皮下注射及针头损伤后涂抹MRSA(ST-239)菌悬液造成,从感染形态、脓肿/溃疡体积、皮肤荷菌量及形态学等方面对模型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两种感染途径所致小鼠皮肤感染形态、体积、荷菌量等均有显着差异;皮肤病理改变差异明显,皮下注射组小鼠皮肤形成明显脓肿,炎症反应相对局限,针头损伤组小鼠皮肤无脓肿形成,炎症反应呈弥漫分布。结论皮下注射和针头损伤后涂抹MRSA可分别造成小鼠皮肤脓肿模型和外伤感染模型,可应用于临床上相应的MRSA皮肤感染类型的基础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9-25)
无毛小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无毛基因(Hr)是Jumonji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定位于14号染色体上的D_2区,在染色体上跨越14 kb,包含20个外显子和18个内含子,主要编码1182个氨基酸,基因长度为19486 bp,其表达产物为约127 kDa的无毛蛋白(hairless protein,HR)。HR功能的缺失可引起毛囊解体,外根鞘细胞凋亡数目显着增多,导致大部分外根鞘结构被破坏,扰乱毛发的正常生长周期,使新毛发的形成受阻。目前对Hr基因的相关研究较少,我们不能断定它的确切功能,但是Hr基因突变能够导致昆明小鼠毛发脱落并保持终身无毛状态,因此豫医无毛小鼠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毛发生长调控机制的模型。目的:探索Hr基因的基因功能。研究Hr基因突变对昆明小鼠皮肤中分子机制的影响,探究豫医无毛小鼠表型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方法:(1)构建Hr基因过表达载体,将构建成功的过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式转染进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利用Western Blot研究转染后细胞内HR蛋白的过表达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2)RNA干扰实验:体外合成siRNA,将siRNA转染进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利用Western Blot研究转染后细胞内HR蛋白的表达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RNA干扰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3)差异蛋白质组学:通过双向电泳及生物质谱技术筛选2月龄和6月龄野生昆明小鼠和豫医无毛小鼠皮肤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并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GO和KEGG分析,利用Western Blot对蛋白组学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pEGFP-Hr-M和pEGFP-Hr-N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经脂质体转染进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后,HR蛋白表达量显着提高,但是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没有显着影响。(2)将四组特异的siRNA导入细胞后,HR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其中第二组siRNA靶点效果最好,但是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没有显着影响。(3)通过凝胶双向电泳检测得到的电泳图谱,找到其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点有850个,选出其中差异较大的部分蛋白点做质谱鉴定,鉴定成功的蛋白点有26个。(4)对鉴定出来的26个点进行GO分析,对这些蛋白质的生物学进程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主要参与细胞进程:15%;单一的生物过程:14%;应激:12%;代谢过程:12%;细胞组分:9%;多细胞的生物过程:8%;发展过程:8%。从细胞组分来分析,有24%的差异蛋白被定位于细胞内,22%被定位于细胞器中,19%被定位于细胞外,11%被定位于大分子复合物中,其它还有少部分被定位于膜上、膜蛋白等处。根据分子功能分类,这些蛋白有50%具有结合作用,22%具有催化活性,10%具有结构分子活性,剩下的部分分别具有分子功能调节作用、抗氧化活性、分子转导活性和电子载体活性。(5)对这些差异点进行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分布在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抗原的处理与表达、内质网蛋白的加工和程序性坏死通路。(6)对其中的两个与皮肤和毛发相关的差异蛋白:角蛋白17(KRT17)和Ⅲ型胶原蛋白(COL3A1)进行验证,结果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豫医无毛小鼠2月龄和6月龄皮肤中的KRT17表达量确实高于野生昆明小鼠2月龄和6月龄的皮肤。豫医无毛小鼠2月龄的皮肤中COL3A1高于同时期的野生昆明小鼠,但是其6月龄小鼠皮肤中COL3A1低于同时期的野生昆明小鼠。结论:(1)Hr基因过表达和敲低均不会影响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的增殖和凋亡。(2)双向电泳检测出的差异蛋白有850个,然后选取部分点经过生物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出了26个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抗原的处理与表达、内质网蛋白的加工和程序性坏死相关通路,Hr基因的突变影响了小鼠体内的相关通路。(3)Hr基因突变上调了KRT17的表达量,KRT17表达量的增加导致了无毛小鼠的皮肤状态发生变化。Hr基因的突变也影响了胶原蛋白的表达,使得COL3A1在2月龄豫医无毛小鼠皮肤中的表达量升高,但是其在6月龄豫医无毛小鼠皮肤中的表达量降低,导致皮肤衰老等一系列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毛小鼠论文参考文献
[1].姜慧,张娟,徐丹,何黎.紫外线诱导SKH-1无毛小鼠皮肤鳞癌模型的构建及DNA-PKcs在小鼠及成人皮肤组织的表达[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刘孟端.Hr基因功能及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游颖.Uncv无毛小鼠iRhom2突变体分子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
[4].吕燕红.枸杞叶总黄酮对UVB照射致无毛小鼠皮肤光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6
[5].王健,但国蓉,赵吉清,赵远鹏,赛燕.无毛小鼠皮肤芥子气染毒模型中miR-203表达的时空改变[C].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6].陈东波,曾繁涛.甘草黄酮对紫外线照射无毛小鼠皮肤的防护作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4
[7].刘巧玲.不同感染条件下MRSA致SKH-1无毛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4
[8].刘巧玲,朱萍妹,杨玉琴,刘芳,陈颖.MRSA气溶胶诱导烫伤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3
[9].史崇敏,杜春燕,王君敏,朱奎成.无毛突变基因对无毛小鼠免疫器官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实验动物科学.2013
[10].陈雪雨,彭秀华,朱萍妹,徐春华,周文江.两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皮肤感染SKH-1无毛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C].第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