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坏血酸月桂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坏血酸癸酸酯,抗坏血酸月桂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稳定性
抗坏血酸月桂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江晨,刘柳,黄才欢,汪勇,晏日安[1](2015)在《抗坏血酸癸酸酯、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碘量法测定含量,探究了光照、温度、pH及金属离子对抗坏血酸癸酸酯、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乙醇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高温和碱性条件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叁者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而酸性、中性条件以及体系中添加的金属离子Mg2+、Ca2+、Na+、Fe2+对叁者稳定性的影响均不大。除光照条件外,其他条件下叁者稳定性差异并不大。(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张小兰,祝显虹,郑大贵,余泗莲[2](2013)在《脂肪酶催化合成D-异抗坏血酸月桂酸酯》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作催化剂,由D-异抗坏血酸和月桂酸合成D-异抗坏血酸月桂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溶剂、反应物配比、酶用量、反应时间、月桂酸浓度、分子筛用量、摇床转速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mL叔戊醇为反应溶剂、0.10g脂肪酶为催化剂、2.0g 4A分子筛为脱水剂,在55℃、170r/min转速的恒温摇床中,0.88g D-异抗坏血酸和2.50g月桂酸反应36h,产物收率68%。产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MS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3年05期)
蔡水根,陶冠军,秦昉,熊幼翎,唐学燕[3](2008)在《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的酶法合成、分离及其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固定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在丙酮体系中合成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硅胶柱分离法和高效液相(HPLC)制备法来纯化,纯度分别达到86.5%、90.4%和95.5%。用质谱(MS)、核磁共振(NMR)对纯品的分子结构进行鉴定,并用Du Nouy拉环法测定出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mmol/L。采用淬灭DPPH.和ABTS+.自由基方法来衡量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L-抗坏血酸和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棕榈酸酯淬灭醇溶性DPPH.自由基能力具有显着差异,而淬灭水溶性ABTS+.自由基无显着差异,说明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将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氧化剂。(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8年10期)
蔡水根[4](2008)在《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在工业上采用化学方法合成。酶法合成由于其条件温和、产物安全性高而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底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有限导致酶法合成效率低下,工业化生产前景不明朗。本课题主要对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管路式酶法合成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寻求一种可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管路式生产方法,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生产产量。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广更加绿色、更加安全的酶法合成脂肪酸酯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首先通过间歇反应合成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以丙酮作为反应介质,在50℃下利用脂肪酶(Novo435),在月桂酸与L-抗坏血酸摩尔比为4:1条件下酶催化合成,分别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硅胶柱分离法和制备液相法分离纯化得到纯品,纯度分别达到了86.5%、90.4%和95.5%。利用HPLC、MS和NMR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确证其为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在此基础上,论文详细研究了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的管路式酶法合成工艺及装置。自行搭建了一套管路式合成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的填充床装置,着重研究了管路式酶催化合成的影响因素,如底物溶液流速、底物摩尔比、有无加分子筛等。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管路式合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50℃下,月桂酸与L-抗坏血酸的摩尔比为6:1,流速为0.37mL/min,经过5个柱体积后反应液中产物浓度即可达到最高的24.2mmol/L并稳定,产量达到了4.62g/(L·d)。本装置还适用于L-抗坏血酸其它脂肪酸酯以及脂肪酸糖酯等的管路合成。最后,测定了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的溶解度以及临界胶束浓度,并重点比较了L-抗坏血酸及其脂肪酸酯淬灭自由基和螯合金属离子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淬灭醇溶性自由基DPPH??的能力优于L-抗坏血酸,并具有显着性差异,而淬灭水溶性自由基ABTS?+和螯合铜离子能力并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8-06-01)
抗坏血酸月桂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作催化剂,由D-异抗坏血酸和月桂酸合成D-异抗坏血酸月桂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溶剂、反应物配比、酶用量、反应时间、月桂酸浓度、分子筛用量、摇床转速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mL叔戊醇为反应溶剂、0.10g脂肪酶为催化剂、2.0g 4A分子筛为脱水剂,在55℃、170r/min转速的恒温摇床中,0.88g D-异抗坏血酸和2.50g月桂酸反应36h,产物收率68%。产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MS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坏血酸月桂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江晨,刘柳,黄才欢,汪勇,晏日安.抗坏血酸癸酸酯、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2].张小兰,祝显虹,郑大贵,余泗莲.脂肪酶催化合成D-异抗坏血酸月桂酸酯[J].化学世界.2013
[3].蔡水根,陶冠军,秦昉,熊幼翎,唐学燕.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的酶法合成、分离及其性质[J].食品工业科技.2008
[4].蔡水根.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