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葵[1]2003年在《化学专业网站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化学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中心科学,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为化学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手段,化学专业网站不仅向化学工作者们提供丰富的化学信息资源,还为他们进行跨时空科学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几个典型的化学专业网站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提出了我国化学专业网站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化学专业网站的发展现状、特点,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 第二部分在对网站评价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建立了导航性化学专业网站和综合性化学专业网站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叁部分以ChemPort和ChemDex为代表,以上文所建立的导航性化学专业网站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准,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导航性化学专业网站在内容和服务功能上的异同,从而明确了该类网站的发展方向。 第四部分在介绍国内外四个综合性化学专业网站内容的基础上,依据上文建立的综合性化学专业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该类网站的发展趋势。 第五部分分析了我国化学专业网站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化学专业网站的发展对策。
朱龙[2]2005年在《大学综合化学网站的建设与研究》文中指出化学网站的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化学信息和资源,同时还为跨时空科学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化学专业网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大学综合化学网站的构建模式,并以Dreamweaver MX 2004、Fireworks MX 2004和Flash MX 2004等软件为开发工具,结合ASP与Access研制开发成功具备大学化学教育特点和化学知识传播功能并兼顾学术交流性质的大学综合性化学网站,从网站的总体设计思想、系统的框架结构、化学信息架构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网站的创建思想、过程及其效果。其主要内容包括: 1、完成了大学综合性化学网站的系统框架设计和功能设计;其中包括化学资源、应用化学系和工科化学基地; 2、创建的化学教育栏目提供了国内外化学教育的动态、教育发展的信息以及网上教学资源等。其中特色资源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组多年来研究出版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以及化学键理论及分子的空间构型等叁维物质结构动画; 3、化学前沿主要提供四大化学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综述和学科发展前沿资料,并就化学前沿信息的来源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4、应用化学则分为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物,化学与环境和化学与生活四个部分,分别收集和提供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 5、网上资源提供了大学生常用的化学资源如化学软件、化学资源导航等;内容包括搜索引擎、教学软件、常用专利网站等信息; 6、交流之窗采用ASP与Access在Dreamweaver MX 2004中完成了对留言簿的设计。实现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网站的交流,具备添加留言的功能,管理者能修改、删除和增加留言的功能。 上述网站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功能实用。该网站所制作的网页总数达200之多,其中直接和化学资源相关的网页130之多,经收集、处理、制作以及优化的大小图形达200张之多,使网站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并具有较好的欣赏性。该网站具备了相当的化学信息量,希望为我国的化学教育、化学知识的传播、化学交流和科学普及做出贡献。
姚兰[3]2017年在《中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信息素养成为与传统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一种能力,化学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的具体化和学科化,也同样显得尤为重要。简述了信息及其相关概念、信息与知识的关系、信息处理的方法、以及信息素养在其他学科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化学信息素养的概念、结构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化学信息素养的教学模式、以及化学信息素养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测评理论及相关文献,考虑化学学科特性以及可操作性,突出对化学信息能力的调查,编制中学生化学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对苏南地区一千多名高中生进行了化学信息素养水平的调查。阐述了中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预习指导、有效收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完善网站建设、补充支撑材料,扩充学生化学信息视野;建立班级化学学习网站,鼓励学生尝试家庭小实验;精选合适策略,提高学生处理化学信息能力;鼓励质疑,善于启发,培养批判创新精神;鼓励质疑,善于启发,培养批判创新精神;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等。论文开展了培养中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对《化学2》中相关专题进行教学设计,将化学信息素养培养策略融入其中。基于资源教学模式,选取苏州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教学实践,并进行了实践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被调查学生群体化学信息道德处于中等水平以上,而化学信息意识、化学信息知识及化学信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在化学信息需求方面,采用预习的方法,设置几个重要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课本及查阅相关资料获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3.在获取化学信息方面,采用新闻素材、化学史等资源,设计每节课的支撑资料,有利于扩充学生视野。4.在处理化学信息方面,采用实物模型、认识模型、图表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搭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袁静[4]2017年在《高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的引领和互联网的推动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结合的程度日益加深,化学教育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就高中化学学科本身来说,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越发普遍,通过多媒体工具的辅助可以起到明显的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师不同于初中,面对难度更大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来自于高考的繁重压力,教师必须要具备高水平的信息素养才能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确保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提升化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刻不容缓,积极探索提升的策略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对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高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定义做出了全面的界定,并对内涵结构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根据国内外专家较为一致的观点,以高中化学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作为4个一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之上设置了10个二级指标、15个叁级指标,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以蓬莱市叁所高中共56名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他们信息素养现有的状况。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1)绝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信息资源在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意识比较深刻,但是从意识上升到行动还有很大的距离,不能自主学习、积极利用,缺乏科研精神;(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状况良好,信息工具知识比较薄弱,对化学专业网站、软件的利用情况不太乐观;(3)能够熟练获取化学信息资源,但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或是教师之间互相拷贝的方式,能够做到有效且高效的提取出有用化学信息,有选择的使用,选取合适的课堂演示工具,但是演示方式比较单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能力不足,没做过、没听说过电子档案袋,应尽快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不应只关心成绩,能够通过微信(群)、QQ(群)、微博等方式与他人沟通、进行科研合作;(4)认为需要恪守一定的道德准则。根据存在的问题,从两个角度提出相对应的提升策略,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增强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提高利用率;转变观念,减轻高中化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激励政策;信息技术远程培训;合理化安排师范类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第二,高中化学教师自身:(1)提高化学信息意识,要有自主学习、积极利用化学信息资源为化学教学服务的意识,并做到自如的运用;(2)学习化学信息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完善自己、武装自己;(3)培养化学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化学信息的能力(如何从多种渠道检索、获取信息成为关键问题,不能忽略传统渠道——图书馆),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首先要能够对其可信度做出正确判断,鉴别筛选,然后再加工、利用;除了要熟练操作基础办公软件以外,还要掌握各种通用教学软件和化学专业软件),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将传统和现代的信息手段与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敏锐的抓住新的教育动向,牢牢地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4)遵守化学信息道德。
肖信, 袁中直, 李星华, 何广平[5]2002年在《虚拟社区模式的化学专业网站设计》文中指出设计开发了虚拟社区模式的化学网站——“化学村”,它集成了目前Internet中许多方便实用的交流方式,并设计了一套基于Web的化学专业信息的在线录入方案。运行情况表明,它可以成为化学化工工作者进行专业化知识、学术、信息交流的平台。
朱龙, 郭丽萍, 黄志良, 雷家珩[6]2005年在《Internet环境下化学专业网站介绍》文中研究表明1 化学学科信息门户站点http: //www.chinweb.com.cn 该站点是中国最好的化学化工专业站点。其资源分为日常工具、动态及相关信息、机构信息、信息源知识、其它资源搜寻工具以及其它的链接站点。主要包括化学和化工数据库、成果交流、化学软件
吕俊生[7]2005年在《基于网络链接的化学化工经济信息资源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在Internet中,站点(网页)及其相互指引的链接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络,网络链接可以从一 个侧面反映一个网站(网页)的影响度。本文通过网站之间在链接数量、质量上的比较研究,提出了 基于链接分析的网络信息资源筛选的比较方法。
陆真[8]2007年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文中提出论文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需求,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作为研究课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施模式。理论研究是在教学论视野下对学科教学的特征、教学情境设计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与空间作了分析;提出了在整合中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思想和过程;对适合整合的教学模式作了归纳比较。在理论研究和对化学教师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选取了当前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自主——探究型网络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互联网化学教学资源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等叁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1.化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提出了信息素养构成的四个层次要求,设计了信息素养培训方案。在省级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了理论与技能的分层次训练。反馈表明,了解在职教师实际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进行集中、扎实的训练,给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支持和指导,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化学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2.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的制作和应用。在“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思想指导下,以课堂教学型和学生自主学习型两类网络课程设计为对象,提出了教学设计原则和要求。在“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设计中,设计了9个网络课件,在中学进行了实践应用和初步评价,得到了实证性结论:(1)“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是一种适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的新型教学结构;(2)“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的制作和应用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提高;(3)探究性网络课程的学习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3.互联网化学教学资源查询系统的研制。为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设计了“化学导航”网络化学教学资源查询系统,七个主要模块内容与链接基本满足了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活动的需求。“化学导航”具有信息量大、分类科学、教学针对性强、易于传播、双语设计和易于修改的特点,可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资源查询系统。论文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实施途径和方法。
赵李霞, 付颖, 叶非[9]2013年在《基于校园网的应用化学专业英语网络平台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建设基于校园网的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辅助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兴趣.利用该平台实现在线答疑,传递最新的化学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专业英语知识及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等.此平台具有优良的易用性、可拓展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时效性.
刘江岳[10]2014年在《专业化: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中学教师的培养面临着来自教师专业化理论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及学生就业困境加剧所带来的挑战。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达到专业化水平的中学教师,对中学教师职前教育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在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指引下,如何对中学教师职前教育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是在教师专业化的价值立场中,运用系统论方法、国际比较方法、文献研究方法、访谈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发达国家的中学教师教育实践的特点,剖析我国中学教师职前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资格认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给出具体的改革对策建议。本文第二章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以及中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结构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首先从分析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入手。以社会功能、专业资质、专业制度这叁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的确定性毋庸置疑。就中学教师而言,教师专业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叁个方面:其一,中学教师与其它学段教师在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及教育方式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二,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递进的特点,可以分为新手、适应与调整、胜任、熟练及专家五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专业水平;其叁,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由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组成。其中,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专业能力形成教师专业素养的特质,而专业品质把控教师专业素养的方向,呈现出“叁位一体、密不可分”的特色。中学教师的专业化需要通过职前教育来实现。中学教师职前教育需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如何检验培养的结果等一系列核心问题。立足于教师专业化的价值观并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本文第叁章对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的目标设定、模式选择、课程设置及对职前教师的资格认证等各个要素进行了概念的厘定和深入细致的分析。职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理念和培养标准的具体体现,直接决定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在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目标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培养理念及培养标准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培养模式是为了达成特定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资源配置及教学过程组织方式,包含四个关键要素:培养人才的层次定位、专业准入标准的制定、培养过程的设计以及职前与职后的衔接等。课程设置是教师职前教育极为重要的核心部分,课程质量的高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实施的有效性等都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教师资格认证是对培养结果的检验,资格认证制度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教师教育的质量,影响到中学教师专业化的现实水准。分析发达国家中学教师职前教育实践对我国能够提供一些参照和借鉴。考虑到世界范围内教师教育水平的先进性、教师教育制度的完善性以及与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之间的可比性等,本文第四章选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叁个发达国家作为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的国际比较对象,梳理和分析了叁个国家的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目标制订、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教师资格认证的特点。其中,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分析涉及到相关的教师职前教育机构,本章选取了美国的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和澳大利亚的弗林德斯大学这叁所较有代表性的高校,对上述国家中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在教师专业化的价值立场中,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教师职前教育实践作为参照,本文第五章分析了我国中学教师职前教育在目标设定、模式设计、课程设置与资格认证方面所存在的偏差或滞后。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培养理念偏执、培养标准落伍、具体目标错位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培养途径上,存在主流培养模式单一、成熟性欠佳、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缺少连贯性等问题;在课程体系方面,既有某些课程要素的缺失,也有结构方面的不足;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由于起步较晚,存在着教师资格证书分类不合理,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偏低,资格证书有效期太长,资格认证组织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鉴于上述诸多问题,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及教师教育机构对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的改革一直在推进之中,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的第二个十年,各种改革举措不断出台。本文第六章对2010年后,我国在中学教师职前教育方面的改革实践状况予以梳理和分析。无论是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试点,还是高校各自的教师教育改革实践,都表明我国在提升中学教师职前教育水平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改革的成绩固然令人振奋,但其中显露的不足更值得人们关注。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指导,基于以上的问题分析和比较借鉴,并运用了访谈方法征求了中学一线教师、校长、师范毕业生等群体的意见、建议和实际需求,本文第七章指出,中学教师职前教育体系的改革要真正取得成效,必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指引之下,需要从目标、内容、模式到资格证书制度的整体推进: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应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并制定符合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并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职前培养目标;在培养模式上应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控性、灵活性、多元性、连贯性,以及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等特点;在培养内容上应改变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增加能够提高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课程,并对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在教师资格制度上应增强教师资格融通的合理性,提高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落实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配套服务措施,增强教师资格认证机构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 化学专业网站比较研究[D]. 李朝葵. 四川大学. 2003
[2]. 大学综合化学网站的建设与研究[D]. 朱龙.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3]. 中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研究[D]. 姚兰. 苏州大学. 2017
[4]. 高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D]. 袁静. 鲁东大学. 2017
[5]. 虚拟社区模式的化学专业网站设计[J]. 肖信, 袁中直, 李星华, 何广平.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2
[6]. Internet环境下化学专业网站介绍[J]. 朱龙, 郭丽萍, 黄志良, 雷家珩. 无机盐工业. 2005
[7]. 基于网络链接的化学化工经济信息资源的比较研究[J]. 吕俊生. 图书情报知识. 2005
[8].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 陆真.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9]. 基于校园网的应用化学专业英语网络平台的构建[J]. 赵李霞, 付颖, 叶非. 高师理科学刊. 2013
[10]. 专业化: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D]. 刘江岳. 苏州大学. 2014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信息素养论文; 化学专业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