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物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结构物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王强[1](2020)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使建筑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作为建筑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成为建筑行业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从多个方面,就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20年04期)
高继红[2](2020)在《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有效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现代高层混凝土建筑而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是保证建筑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条件。因此,现代高层混凝土建筑普遍重视抗震结构的设计和应用,并希望通过大量使用抗震结构来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20年04期)
王申,李保亮,曹瑞林,贾子健,张亚梅[3](2020)在《镍铁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干缩行为及其与浆体孔结构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不同掺量的镍铁渣混凝土,对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干燥收缩进行了测试,并使用压汞法对同配比净浆的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铁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镍铁渣掺量的提高出现先提高后下降的现象,这与孔结构变化有显着关系。当镍铁渣掺量在20%以上时,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为缓慢,经90 d龄期养护后基本可以弥补早期形成的强度差。镍铁渣的掺入降低了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蒸汽养护可以一定程度激发镍铁渣的活性,但并不能弥补其取代水泥造成的强度损失。20%掺量以内的镍铁渣混凝土具有比纯水泥混凝土较小的干燥收缩,这与镍铁渣掺入后混凝土孔隙率降低、弹性模量提高等相关。(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20年01期)
张高展,魏琦,丁庆军,葛竞成[4](2020)在《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型、水化硬化机理及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配合比设计模型入手,综述了目前UHPC配合比模型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水化硬化和微观结构形成机理,总结了UHPC现有的不足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的方向,可为轻质低收缩UHPC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20年01期)
申嘉荣,徐千军[5](2020)在《高温对混凝土孔隙结构改变和抗压强度降低作用的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会显着影响其力学性能。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高温下孔隙结构变化和抗压强度的对应关系。将标准养护12个月的混凝土在不同温度(40℃、105℃、150℃、200℃和250℃)下干燥至恒重,并测定其抗压强度与孔隙结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通过压汞法(MIP)和氮吸附结果定量描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孔隙率不断增大,孔隙结构逐渐被破坏。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孔隙率的关系同Schiller提出的抗压强度-孔隙率方程符合较好,相关系数达到了0. 994。因此,高温条件下,可通过Schiller方程定量反映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20年02期)
方沪军[6](2020)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有时会出现施工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的质量。本文将先介绍建筑施工裂缝的危害,再指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裂缝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20年03期)
张敏[7](2020)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有结构布局灵活、墙体较轻、抗震性能好等优势,房屋建筑施工中有效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合理的组织好整体房屋建筑的施工流程。因此,要选择优质材料、加强流程的管理、施工作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流程和规程要严格遵守,更好的完善施工流程。(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20年03期)
钱伟,范周扬[8](2020)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混凝土自身结构的防水抗渗性能,分析了导致混凝土渗漏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研究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的办法和措施。对预防混凝土结构出现渗漏问题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20年03期)
蒋剑平[9](2020)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防水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当代建筑已经朝着工业化以及住宅产业化趋势发展。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之下,主要在本文当中详细的探讨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防水技术的相关特征,重点分析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技术的发展进步。(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20年03期)
文敏利[10](2020)在《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在进行工民建施工建设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具备低成本、耐用强等特点,得到了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但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建设中,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结构裂缝现象出现,从而无法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本文就结合加强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意义,重点探究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因素,结合不同因素,提出控制对策。(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20年03期)
结构物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现代高层混凝土建筑而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是保证建筑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条件。因此,现代高层混凝土建筑普遍重视抗震结构的设计和应用,并希望通过大量使用抗震结构来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抗震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物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强.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
[2].高继红.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有效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
[3].王申,李保亮,曹瑞林,贾子健,张亚梅.镍铁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干缩行为及其与浆体孔结构的关系[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20
[4].张高展,魏琦,丁庆军,葛竞成.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型、水化硬化机理及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20
[5].申嘉荣,徐千军.高温对混凝土孔隙结构改变和抗压强度降低作用的规律研究[J].材料导报.2020
[6].方沪军.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建材与装饰.2020
[7].张敏.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
[8].钱伟,范周扬.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
[9].蒋剑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防水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
[10].文敏利.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解析[J].建材与装饰.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