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论文_吴芳英,王春燕,许逸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酰胺,氨基,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白蛋白,乙基。

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吴芳英,王春燕,许逸敏[1](2009)在《荧光法研究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N′-苯基脲与血清白蛋白间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主体化合物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N′-苯基脲(1),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1与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主体1的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牛血清白蛋白(BSA)或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加入呈线性增强。同时主体1可猝灭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猝灭过程源于共振能量转移,并计算了主体1和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169 mol-1L(BSA)和1412 mol-1L(HSA),结合位点数均近似为1。此外,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表明主体1与白蛋白作用时更接近其中的酪氨酸残基但未改变其构象。同时还研究了与1具有相似结构的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N′-苯基硫脲(2)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对两者光谱响应的差异可能是因为1具有两个类似于肽键的酰胺键,与蛋白质形成氢键,故与蛋白质的作用较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09年05期)

谢彩霞[2](2008)在《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分子识别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荧光作为输出信号的分子识别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本文分五个部分介绍荧光分析法在一些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阐述本论文所建立的荧光化学传感体系及相关理论模式。第一章文献综述,简单阐述四种主要的荧光识别原理,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荧光分析技术在过渡金属离子和生物分子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工作中所应用的5种荧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鉴定及光谱性质。包括[N-羧甲基-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基]乙酸(主体1)、[4-二甲氨基苯甲酰)乙氧羰甲基氨]乙酸乙酯(主体2)、[羰甲基-(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主体3)、(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乙酯(主体4)及(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主体5)。第叁章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研究了[N-羧甲基-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基]乙酸(主体1)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第四章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研究了N-羧甲基-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基乙酸锌配合物(1-Zn)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第五章应用荧光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4-二甲氨基苯甲酰)乙氧羰甲基氨]乙酸乙酯(主体4)和(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乙酯(主体2)对Cu~(2+)的识别作用,Cu~(2+)的加入使主体荧光猝灭。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主体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识别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8-12-01)

刘建[3](2004)在《紫外光(UV)固化增感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的合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叁步反应合成了叁种目前未见报道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增感剂:N,N-二乙基-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4-二甲氨基苯基)-(1-哌啶基)-甲酮、(4-二甲氨基苯基)-(4-吗啉基)-甲酮。对合成路线中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尝试了六种不同的氧化方法,最终探索出在Ag2O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空气作为氧化剂的方法,并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该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当Ag2O用量为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用量的10%(w/w), KOH浓度为3%,60℃下反应24h,产率可达到75.8%,且催化剂重复使用效果良好。将本文所合成的叁种芳香叔胺与异丙基硫杂蒽酮光引发剂、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配成UV固化体系并测定了其光引发性能,发现叁种芳香叔胺均有明显的增感效果。本研究在测试方法上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凝胶转化法,能够较为定量地对光固化进程进行测试。本文借助光谱检测的手段测试了新合成的增感剂的光物理化学性能,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测试了溶剂极性对叔胺的最低激发单重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叔胺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随溶剂极性的增强产生轻微的红移,荧光最大发射波长随溶剂极性的增强产生明显的红移,表明叁种叔胺的最低激发单重态具有ππ*跃迁的特性,这对于激态复合物的生成以及其后的光致还原反应和提氢反应的发生都非常有利。此外,从荧光光谱的结果中可以发现,芳香叔胺在弱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发射波长与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紫外吸收波长的范围有较大程度的重迭,表明芳香叔胺在含有硫杂蒽酮的光引发体系中可能起到能量转移剂的作用。<WP=3>本文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UV谱等测试方法对合成的叁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4-04-15)

刘建,谢川[4](2004)在《N,N-二乙基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增感剂N ,N 二乙基 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 ,其结构经IR ,UV和MS确认。(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04年01期)

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荧光作为输出信号的分子识别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本文分五个部分介绍荧光分析法在一些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阐述本论文所建立的荧光化学传感体系及相关理论模式。第一章文献综述,简单阐述四种主要的荧光识别原理,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荧光分析技术在过渡金属离子和生物分子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工作中所应用的5种荧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鉴定及光谱性质。包括[N-羧甲基-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基]乙酸(主体1)、[4-二甲氨基苯甲酰)乙氧羰甲基氨]乙酸乙酯(主体2)、[羰甲基-(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主体3)、(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乙酯(主体4)及(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主体5)。第叁章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研究了[N-羧甲基-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基]乙酸(主体1)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第四章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研究了N-羧甲基-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基乙酸锌配合物(1-Zn)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第五章应用荧光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4-二甲氨基苯甲酰)乙氧羰甲基氨]乙酸乙酯(主体4)和(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乙酯(主体2)对Cu~(2+)的识别作用,Cu~(2+)的加入使主体荧光猝灭。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主体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识别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吴芳英,王春燕,许逸敏.荧光法研究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N′-苯基脲与血清白蛋白间的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

[2].谢彩霞.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分子识别应用[D].南昌大学.2008

[3].刘建.紫外光(UV)固化增感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的合成与应用[D].四川大学.2004

[4].刘建,谢川.N,N-二乙基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4

论文知识图

3 BAHTPA BMI 的红外光谱滴加4-氨基苯甲酸速率对4-氨基苯甲酰胺...脱羧温度对对苯二胺合成的影响脱羧时间对对苯二胺合成的影响滴加4-氨基苯甲酰胺速率对对苯二胺合成...的红外光谱

标签:;  ;  ;  ;  ;  ;  ;  

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论文_吴芳英,王春燕,许逸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