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剂量丝裂霉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素,膀胱,膀胱炎,肿瘤,病理学,尿道,防护。
低剂量丝裂霉素论文文献综述
冯先余,陶黎明[1](2011)在《单剂量丝裂霉素C局部注射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针对初发性翼状胬肉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MMC治疗的翼状胬肉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未使用MMC治疗者的翼状胬肉标本作对比。观察局部注射MMC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需手术者共19例20眼,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0.1~0.2ml(0.4mg/ml),3周至10周后手术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对A、B二组标本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A组VEGF、TGF-β_1的表达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局部注射可以抑制静止期翼状胬肉中VEGF、TGF-β_1因子的表达。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实用防盲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陈伟国[2](2011)在《不同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Ta期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膀胱灌注治疗Ta期膀胱移行细胞癌(Ta-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a-BTCC)术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14例Ta-BTCC术后患者随机分成A、B、C组,每组38例,A组给予20mg、B组给予40mg和C组给予60mg MMC行膀胱灌注治疗,并作随访12~20个月,平均16个月,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40mg)的副作用较C组(60mg)轻(P<0.05),膀胱癌复发率较A组(20mg)低(P<0.05)。结论 MMC灌注剂量为40mg时不良反应更轻,肿瘤复发率较低,是目前Ta-BTCC术后较理想的灌注剂量。(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1年02期)
彭启伦,张洪敏,夏川,杨凡,潘向东[3](2011)在《经尿道局部电切术加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对68例患者采用膀胱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随机分为A、B两组,行经尿道病部病灶电切,两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丝裂霉素术后灌注。结果随访2~5.5年,小剂量丝裂霉素A组治愈16例,好转14例,术后复发2例,无血白细胞和肝肾毒性损害发生,大剂量丝裂霉素B组治愈15例,好转17例,术后复发4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加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术后治愈率、复发率与大剂量丝裂霉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安全性高,毒性小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1年01期)
邓宏达,柳逸斌,闭礼乐[4](2009)在《经尿道汽化电切加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附35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腺性膀胱炎为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随着近年来内窥镜技术及病理检查的普及,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自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35例,均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加小剂量丝裂霉素(MMC)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09年04期)
冯先余,陶黎明[5](2009)在《单剂量丝裂霉素C局部注射对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剂量丝裂霉素C(MMC)局部注射对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MMC对翼状胬肉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组织,留标本作病理检查;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翼状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0.1ml(0.4mg/ml),注射药物后3~10周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留标本。C组为患其它眼病而无翼状胬肉者的球结膜。各标本做HE染色,观察组织中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结果光镜下,B组翼状胬肉头、体部可见血管减少,基底膜附近小血管萎缩;成纤维细胞减少,且胞体小,核深染,核形态不规则,胞浆欠清晰。A、B组标本血管数量明显较正常结膜多,呈散在分布。A组头、体部的血管、成纤维细胞数分别与B、C组相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患者在注射MMC后1个月内有结膜水肿、充血,但逐渐减轻,部分患者注射MMC后,有眼痛症状,经治疗后减轻。使用MMC的B组未出现因使用MMC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结论MMC对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血管和成纤细胞有抑制作用;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章宗武,梁朝朝[6](2008)在《低剂量丝裂霉素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膀胱灌注对预防术后复发和进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初发病例,均接受保留膀胱手术;术中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27例,采用低剂量MMC(0.1 g/L)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膀胱即刻灌注;B组(对照组)24例仅术后采取MMC(0.4 g/L)定期膀胱内灌注治疗。术后随访12-60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RR)及进展率(PR),并分析其与初发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A组复发3例,平均复发时间15.67个月,RR 11.11%(3/27),B组复发9例,平均复发时间11个月,RR为37.50%(9/24),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复发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升高共4例,其中A组病理由G2升高至G31例;B组G1升高至G21例,由G2升高至G32例,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共有9例发生肌层浸润进展,其中B组3例,浸润至膀胱浅肌层的T2期;A组1例,B组5例,浸润至深肌层的T3期,两组间分期PR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期间,共有26例发生局部反应,未见膀胱黏膜坏死、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低剂量MMC(0.10 g/L)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对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及抑制肿瘤分期进展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MMC术后定期膀胱灌注治疗,且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低中风险的Ta或T1期的膀胱肿瘤患者,为T2或T3期的膀胱肿瘤患者增加了保留膀胱的治疗机会,可作为治疗膀胱肿瘤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章宗武,梁朝朝[7](2008)在《低剂量丝裂霉素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剂量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膀胱灌注对预防术后复发和进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初发病例,均接受保留膀胱手术;术中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27例,采用低剂量MMC(0.1g/L)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膀胱即刻灌注;B组(对照组)24(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9-01)
高峰,王彬,梁硕,孙晓玲[8](2008)在《低剂量丝裂霉素C的辐射防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丝裂霉素C(MMC)是放线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性质稳定、抗瘤谱较广的抗癌药物;它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属于DNA交联剂;它通过与细胞DNA形成交联致使DNA合成障碍〔1〕。目前MMC除作为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外,其辐射防护作用的研究也很多,本文主要从(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08年01期)
王竞,曾甫清,汪良,杜岳峰,廖贵益[9](2007)在《人工合成拟Smac融合多肽促低剂量丝裂霉素C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合成拟Smac融合多肽(SmacN7)对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诱导的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方法:运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人工合成SmacN7细胞可穿透性融合多肽,将0.05mg/ml MMC诱导的膀胱癌T24细胞与50~500μg/L的SmacN7融合多肽共同孵育4~48h,采用Annexin-V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比色法检测诱导后T24细胞凋亡率、增殖抑制率与SmacN7的时间和浓度的效应关系。结果:50~500μg/LSmacN7作用4~48h,肿瘤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随着SmacN7浓度的增加或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凋亡率也增加,12h为5.67%~56.12%,24h为14.54%~65.24%,48h为31.48%~87.23%,同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出现明显增加,药物作用12h、24h、48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58%~63.42%、28.94%~72.3%、44.7%~87.12%。结论:SmacN7能够有效地促进低剂量MMC诱导的膀胱癌T24细胞凋亡,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为膀胱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12期)
高峰,王跃,梁硕,王彬,孙晓玲[10](2007)在《低剂量丝裂霉素C对辐射所致染色体损伤的实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对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变化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低剂量MMC,再给大剂量X射线照射,或先给大剂量X射线照射再给低剂量MMC。观察小鼠白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所有低剂量MMC处理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单纯大剂量照射组,且低剂量MMC处理组的白细胞数降低程度均较单纯照射组有所减轻。结论低剂量MMC可以减轻辐射所致的染色体损伤,具有辐射防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07年11期)
低剂量丝裂霉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膀胱灌注治疗Ta期膀胱移行细胞癌(Ta-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a-BTCC)术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14例Ta-BTCC术后患者随机分成A、B、C组,每组38例,A组给予20mg、B组给予40mg和C组给予60mg MMC行膀胱灌注治疗,并作随访12~20个月,平均16个月,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40mg)的副作用较C组(60mg)轻(P<0.05),膀胱癌复发率较A组(20mg)低(P<0.05)。结论 MMC灌注剂量为40mg时不良反应更轻,肿瘤复发率较低,是目前Ta-BTCC术后较理想的灌注剂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剂量丝裂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1].冯先余,陶黎明.单剂量丝裂霉素C局部注射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J].实用防盲技术.2011
[2].陈伟国.不同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Ta期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
[3].彭启伦,张洪敏,夏川,杨凡,潘向东.经尿道局部电切术加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J].四川医学.2011
[4].邓宏达,柳逸斌,闭礼乐.经尿道汽化电切加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附35例报告)[J].微创医学.2009
[5].冯先余,陶黎明.单剂量丝裂霉素C局部注射对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临床眼科杂志.2009
[6].章宗武,梁朝朝.低剂量丝裂霉素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
[7].章宗武,梁朝朝.低剂量丝裂霉素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C].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8].高峰,王彬,梁硕,孙晓玲.低剂量丝裂霉素C的辐射防护作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
[9].王竞,曾甫清,汪良,杜岳峰,廖贵益.人工合成拟Smac融合多肽促低剂量丝裂霉素C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
[10].高峰,王跃,梁硕,王彬,孙晓玲.低剂量丝裂霉素C对辐射所致染色体损伤的实验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