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癌综合治疗长期存活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1](2012)在《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周清华,石应康,陈军,刘斌,王允,朱大兴,张洪涛,徐鹏,宫友陵,陈钢,韦森,邱小明,牛中喜,陈晓峰,雷哲,段亮,伍伫[2](2011)在《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肺癌约占肺癌的35%-40%,其内科治疗平均生存6-8个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和总结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局部晚期肺癌病人进行"分子分期",指导选择局部晚期肺癌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以及对局部晚期肺癌进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其对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516例局部晚期肺癌病人手术前外周血CK19mRNA表达(其中115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检测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肺癌"微转移"进行"分子诊断",对肺癌病人进行"个体化分子分期",指导临床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获益者。回顾分析516例局部晚期肺癌基于"分子分期"的"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结果 516例病人中鳞癌322例,非鳞癌194例;P-TNM分期:IIIA期112例,IIIB期404例;"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M-IIIA期:97例,M-IIIB期:278例,M-IV期:141例。本组病例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256例;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4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上腔静脉切除重建90例;肺切除联合部分膈肌切除重建3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3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主动脉鞘膜切除10例;右全肺切除联合左心房、右侧全部膈肌、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切除重建1例;肺切除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1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和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或联合上腔静脉和左心房、或联合气管隆突和左心房切除重建55例。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0.97%。516例肺癌病人中141例外周血检测到CK19mRNA表达,阳性率为27.3%。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N分期等均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原发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本组肺癌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3.74±7.21个月,1年生存率为89.1%,3年生存率为39.3%,5年生存率为19.8%,10年生存率为10.4%。术后生存率与外周血"微转移"、肺癌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外周血"微转移"、病理类型和N分期是预测局部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肺癌病人外周血中存在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得到的"微转移";(2)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应用于肺癌微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分子分期,有助于指导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3)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个体化外科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
刘传波[3](2008)在《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88例经过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疗效及中医证候的观察,总结其规律,为氩氦刀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为肺癌尤其是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探索一种更成熟的治疗方案,以丰富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通过总结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优势所在,为中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9月至2008年1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行肺癌(包括肺转移癌)氩氦刀手术病人88例,分析氩氦刀联合中药对肺癌患者临床症状、行为状况、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生存期等的影响。研究结果:[1]影像学评价:①术中CT影像监测结果88例病人,冷冻消融瘤灶共计104个,冷冻后病灶毁损区CT值均见明显降低,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1cm者27个,占24.03%;冰球覆盖瘤灶范围85%~95%者62个,占59.62%;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85%者8个,占7.69%;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以下者7例占6.73%。总有效率达93.27%。②实体肿瘤疗效评定按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CR+PR),术后3月有效率24.05%,术后6月有效率22.81%,术后12月有效率18.42%,术后18月有效率16%,术后24月有效率11.76%术后36月为0。[2]行为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术后1~6月改善较明显,而6~24月行为状况提高+稳定率下降,而下降率逐渐上升。氩氦刀术后1~6月生活质量良好率较术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而术后12月、18月、24月、36月的良好率较术前没有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改善。[3]临床症状变化术后7天咳嗽、咯痰、咳血、胸痛、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症状较术前有所增加,以咯痰、胸痛、咳血加重较明显,可能与手术造成的局部损伤有关;术后14天各种症状较术前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多患者感觉乏力;术后1~3月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较明显改善,以咯血改善最显着,胸闷憋气、食欲不振次之。术后6~12月胸痛、乏力、胸闷憋气、食欲不振症状均较术前有改善。咳嗽、咯痰、咳血较术前无明显改善。而气短有所加重。术后12~36月咳嗽、咯痰、咳血、胸痛、乏力、胸闷憋气、气短、食欲不振均有所加重。[4]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是虚实夹杂,临床主要表现为虚证(气虚、气阴两虚)、痰证(痰湿、痰热)、血瘀证。术后7天气虚、阴虚、血瘀、痰证明显增加,氩氦刀冷冻治疗后患者在痰证基础上出现热证表现,表现为痰湿证减少,痰热证增多。术后2周证候与术前比较痰证、血瘀证有一定程度改善趋势,但不明显,虚证较术前无明显改善。[5]生存期、生存率分析①术后生存期所有病人中术后生存期最短1月,最长已超过47月。术后3月、6月、12月、18月、24月、36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23%,74.03%,51.55%,34.83%,25.75%,14.71%。其中原发性肺癌的术后3月、6月、12月、18月、24月、36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81%,72.06%,52.54%,36.62%,27.90%,17.17%。②总生存期自发病之日开始计算到最后一次追访之日(2008年3月1日)止,总生存期12月及以上的患者有56例,24月及以上的有30例,3年及以上的有18例, 5年及以上的有5例,总生存期最短1月,最长已超过77月。[6]手术耐受情况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普遍存在,但症状轻微恢复快。结论:[1]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消融局部病灶,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2]氩氦刀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病人的耐受程度好,适应人群广。[3]气虚、血瘀、痰证是患者氩氦刀术前术后的主要证候。中药具有“扶正”、“减毒”、“攻毒”作用,能够改善患者术前的整体状况、促进术后恢复;能够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长期使用,能够稳定瘤灶,抑制复发转移。[4]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方法是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的联合,可以优势互补,不但疗效显着而且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肺癌治疗新方案。
苗芸[4](2007)在《器官移植临床经验以及并发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文中提出背景自从1906年Mathieu报道首例肾移植开始,人类对器官移植的探索从未停止过,随着外科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更新,器官移植在临床已经作为部分器官功能衰竭的替代性治疗手段。同时,因为所涉及医学理论同外科技巧的复杂性与难度,器官移植又被称为21世纪医学领域的珠穆朗玛峰。目前,临床移植对器官移植的关注焦点不仅限于排斥反应的控制,还注重患者以及危重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如:对多器官联合移植的研究、移植相关肿瘤发生的分析、ABO血型不相符的器官移植,移植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移植受者妊娠等等。本文对多器官联合移植(以肝肾联合移植为例)以及移植相关肿瘤(以并发肺癌为例)的研究分述如下:第一部分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第一章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第二章肝肾联合移植中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器官移植并发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第一章器官移植后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第二章肺癌患者器官移植后的生存分析第一部分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第一章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技术,治疗经验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1年10月至2006年6月进行肝肾联合移植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41-71岁,平均57.9岁。原发病:多囊肝、多囊肾并尿毒症8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尿毒症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尿毒症7例,肾移植术后14年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肝衰伴移植肾功能不全尿毒症1例。肝移植采用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式和背驮式肝移植术式,肾移植为常规术式。病肝切除时注意细致分离第三肝门、创面及时止血。以抗胸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或白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诱导,术后服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以及激素维持免疫抑制治疗。患者门诊随访,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以及移植物B超等项目。随访时间2个月~4年10个月。结果:18例手术均取得成功。16例存活至今,肝肾功能正常,其中存活4年10个月者1例,存活3年以上者2例,2年以上者6例,1年以上者4例,1年以内3例。1例49岁患者术后1年6个月死于心肌梗塞,1例52岁患者术后1年1个月死于肺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继发性出血1例,心肌梗塞1例(死亡),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3例(1例死亡)。除死亡病例外,所有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逆转治愈。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肝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娴熟的手术技巧、围手术期细心管理、并发症的及时诊治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第二章肝肾联合移植中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中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至2006年6月接受肝肾联合移植的18例患者,并以同一供体的对侧肾脏所完成的单独肾移植18例受者作为对照,2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血型、冷热缺血时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肾病原发病、免疫抑制方案等条件基本相匹配。对2组间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慢性排斥反应(C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以及出院时患者血清肌酐(Cr)改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肝肾联合移植组AR和DGF发生率明显均低于单独肾移植组,统计学差异显着(5.56%vs 33.3%P=0.035;0 vs 27.8%P=0.045);肝肾联合移植组CR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独肾移植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0 vs 11.1%P=0.486)。出院时平均Cr水平肝肾联合移植组明显优于单独肾移植组,统计学差异显着(77.6±23.4umol/L vs 123.1±23.8umol/L P=0.000)。结论:肝肾联合移植中肝脏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维持良好的移植肾功能。第二部分器官移植并发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肺癌在普通人群中为第二位高发肿瘤,并且已经成为全球因肿瘤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美国,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肺癌都已列为头号肿瘤杀手,其导致的死亡率为70/100000。在欧盟,肿瘤致死的病因中,1/3为肺癌。在中国,男性中因肺癌导致的死亡率为33/100000,并且在今后的几十年还会继续上升。器官移植的受者中,恶性肿瘤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平均每年1-2%,其中皮肤癌、淋巴瘤、肾癌等,发病率高达5-10%,并且随着移植后免疫抑制时间的延长,发病风险每年增加1-2%。在器官移植受者中新发肺癌以及肺癌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生存情况并不清楚,文献报道仅限于单中心的小样本调查。本文以Israel Penn国际移植肿瘤登记处(Israel Penn International Transplant Tumor Registry,IPITTR)录入的器官移植术后新发肺癌患者(662例)以及肺癌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一章:器官移植后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目的:了解器官移植后新发肺癌患者影响其生存率的各类因素。方法:对1968年11月至2006年12月向Israel Penn International Transplant Tumor Registry报告的器官移植后新发肺癌病例的存活时间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以Cox回归模型分析多种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Kaplan-Meier法比较肿瘤分期对生存时间的影响。P值小于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662例患者于器官移植后平均第44个月(0-1054)时诊断肺癌。总体存活率为33%。患者移植时年龄偏大(P=0.033),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癌(P=0004)以及接受ATG/ALG/OKT3抗体诱导治疗(P=0.032)的患者死亡风险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灶(P=0.000)、化疗(P=0.001)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病理分期,四期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患者性别、种族、诊断时年龄、移植-诊断时间、供器官类型、移植器官种类、以及除抗体类以外的免疫抑制剂类型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1.免疫抑制使得肺癌进展迅速,预后差。2.移植时年龄较大、病理类型为小细胞肺癌、经ATG/ALG/OKT3抗体诱导治疗、以及晚期肿瘤使得患者死亡风险升高;3.外科切除、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率;4.以常规方法治疗肿瘤的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停用抗代谢药物,通常根据患者血药浓度减少25-50%CNI剂量;5.器官移植后对于有吸烟史的高危患者群应密切注意肺部的随访;6.我国可借鉴IPITTR模式建立相应的移植登记处,以便资料汇总、分析,有助于移植受者的治疗及随访。第二章:肺癌患者器官移植后的生存分析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器官移植后的生存情况。方法:对1968年11月至2006年12月向Israel Penn International Transplant Tumor Registry报告的肺癌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后存活时间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以Cox回归模型分析多种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P值小于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968年1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IPITTR共有28例移植前既发肺癌患者,因病理分期资料不完全,其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未纳入分析。患者性别、种族、诊断以及移植时年龄、诊断-移植时间、供器官类型、移植器官种类、免疫抑制剂类型以及肿瘤复发同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移植术后出现6例肺癌复发(21%),均在术后5年内复发。死亡9例,均在移植后5年内死亡,总体生存率为68%,死亡率为32%。结论:1.结合文献,仅早期肺癌患者肿瘤切除后可作为器官移植受者,且移植后存活率并不理想。2.普通人群中肺癌患者的生存曲线于诊断后5年开始趋于平缓,因此建议肺癌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等待时间为至少5年。
苏涛锋[5](2006)在《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97例经过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总结其规律,为氩氦刀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为肺癌尤其是中晚期的治疗探索一种更成熟的治疗方案,以丰富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通过总结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优势所在,为中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行肺癌(包括肺转移癌)氩氦刀手术病人97例,分析氩氦刀联合中药对肺癌患者行为状况、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生存期等疗效的影响。 结果: 1、影像学评价: 1)术中CT影像监测结果 97例病人,冷冻消融瘤灶共计135个,冷冻后病灶毁损区CT值均见明显降低,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1cm者46个,占34.07%;冰球覆盖瘤灶范围85%~95%者60个,占44.44%;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85%者20个,占14.81%;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以下者9例占6.67%。总有效率达93.33%。 2)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 术后3月为83.67%;术后6月的有效率为84.71%;术后12月的有效率为59.70%;术后18月的有效率为58.97%;术后24月的有效率为47.06%。 2、行为状况(卡氏评分)变化 术后3个月共追访到病例71例,(提高+稳定)62例,占87.32%;术后6个月共追访到病例51例,(提高+稳定)41例,占80.39%;术后12个月共追访到病例27例,(提高+稳定)21例,占77.78%;术后18个月共追访到病例11例,(提高+稳定)5例,占45.46%;术后24个月共追访到病例4例,(提高+稳定)2例,占50.00%。 3、生活质量(QOL)评价 氩氦刀术后1~6月良好率较术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而术后12月以后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其良好率较术前有所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亦有所下降。 4、术后症状变化 术后7天,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14天、1月,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减轻。术后3月,除咯痰外均有所减轻。术后6月,除咳血外,其余
二、肺癌综合治疗长期存活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癌综合治疗长期存活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理和技术 |
一、光敏剂 |
二、光源和光传输 |
三、氧合作用 |
四、剂量 |
临床应用 |
一、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 |
二、头颈部肿瘤 |
三、脑部肿瘤 |
四、肺部肿瘤 |
五、消化系统肿瘤 |
六、膀胱癌 |
七、妇科肿瘤 |
八、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
九、鲜红斑痣 |
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
十一、尖锐湿疣 |
十二、痤疮 |
十三、牙周病 |
十四、消化道黏膜血管病变 |
结语和展望 |
(3)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一:肺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
综述二:肺癌的靶向消融治疗综述 |
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肺癌诊断标准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2.4 脱失病例与终止观察病例 |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内容 |
3.3 计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
4 疗效评价标准 |
4.1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
4.2 术中 CT 影像监测评价标准 |
4.3 行为状况评价标准 |
4.4 生活质量(QOL)评价标准 |
4.5 症状变化评价标准 |
4.6 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
4.7 生存期及生存率 |
5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
5.1 临床资料 |
5.2 治疗方法 |
6 研究结果 |
6.1 近期疗效评价 |
6.2 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
6.3 远期疗效评价 |
6.4 中药应用情况 |
7 讨论 |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7.2 本研究的特点 |
7.3 研究结果分析 |
7.4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7.5 手术前后主要中医证候变化及病机分析 |
7.6 氩氦靶向冷冻技术治疗肺癌的特点 |
7.7 中药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
7.8 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 |
8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器官移植临床经验以及并发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 |
第一章 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 |
1.1.1 资料与方法 |
1.1.2 结果 |
1.1.3 讨论 |
1.1.4 小结 |
1.1.5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肝肾联合移植中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1.2.1 资料与方法 |
1.2.2 结果 |
1.2.3 讨论 |
1.2.4 小结 |
1.2.5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器官移植并发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 |
第一章 器官移植后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 |
2.1.1 资料与方法 |
2.1.2 结果 |
2.1.3 讨论 |
2.1.4 小结 |
2.1.5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肺癌患者器官移植后的生存分析 |
2.2.1 资料与方法 |
2.2.2 结果 |
2.2.3 讨论 |
2.2.4 小结 |
2.2.5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附录1 缩略词表 |
附录2 综述 器官移植后恶性肿瘤的发生 |
成果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5)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一、肺癌的流行病学 |
二、中晚期肺癌的西医治疗 |
1、中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 |
1.1 肺癌外科术式研究 |
1.2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手术治疗 |
1.3 残肺癌的手术治疗 |
1.4 周围型小肺癌的手术治疗 |
1.5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手术治疗 |
1.6 多原发性肺癌的手术治疗 |
2、中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 |
2.1 单纯放疗 |
2.2 综合治疗 |
3、中晚期肺癌的化学治疗 |
4、中晚期肺癌的生物治疗 |
5、中晚期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
6、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 |
7、中晚期肺癌的基因疗法 |
三、中晚期肺癌的中医治疗 |
1、肺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
1.1 肺癌的病因病机 |
1.2 肺癌的辨证分型 |
1.3 有效单方、验方 |
2、肺癌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
2.1 癌性咳嗽 |
2.2 癌性发热 |
2.3 癌性咳血 |
2.4 胸腔积液 |
2.5 癌性疼痛 |
2.6 肺癌合并感染 |
四、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1、手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
2、放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3、化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4、免疫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
一、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研究 |
1、氩氦刀的基础性研究 |
1.1 疗效学研究 |
1.2 病理学研究 |
1.3 影像学研究 |
1.4 治疗机理研究 |
2、氩氦刀的临床研究 |
2.1 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2.2 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优势 |
2.3 氩氦刀治疗的局限性 |
2.4 氩氦刀术后副反应及处理 |
2.5 氩氦刀治疗的评价标准 |
3、氩氦刀的临床应用 |
3.1 氩氦刀的单独使用治疗肺癌 |
3.2 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 |
3.3 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 |
二、其它微创治疗中晚期肺癌 |
(一) 热疗 |
1、激光治疗 |
2、微波治疗 |
2.1 内镜微波治疗 |
2.2 经皮穿刺微波治疗 |
2.3 微波透热治疗 |
3、射频消融治疗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
3.1 RFA单独应用治疗中晚期肺癌 |
3.2 RFA与放化疗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 |
4、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 |
(二) 光动力治疗 |
1、光动力治疗的一般研究 |
2、光动力治疗的实验研究 |
3、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 |
(三) 支架治疗术 |
(四) 介入治疗 |
1、肺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
1.1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BAI) |
1.2 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
1.3 支气管动脉栓塞(BAE) |
1.4 支气管动脉加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BAI+PAI) |
1.5 血管内介入与其他疗法结合 |
2、肿块内直接介入治疗 |
2.1 肿块内微泵植入 |
2.2 术中药物微粒植入 |
2.3 瘤体内同位素微粒植入 |
2.4 支气管腔内介入治疗 |
2.5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 |
3、肺癌的腔内介入治疗 |
(五) 电化学治疗 |
临床研究 |
一、前言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1、肺癌诊断标准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肺癌TNM分期(UICC,2002)标准 |
2、病例纳入标准 |
3、病例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内容 |
3、计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
4、疗效评价标准 |
4.1 术中CT影像监测评价标准 |
4.2 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标准 |
4.3 行为状况评价标准 |
4.4 生活质量(QOL)评价标准 |
4.5 症状变化评价标准 |
4.6 WHO实体瘤疗效评定 |
4.7 生存期 |
5、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
5.1 临床资料 |
5.2 治疗方法 |
6、研究结果 |
6.1 疗效评价 |
6.2 中药应用情况 |
6.3 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
7、讨论 |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7.2 本研究的特点 |
7.3 研究结果分析 |
7.4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7.5 氩氦靶向冷冻技术治疗肺癌的特点 |
7.6 中药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
7.7 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 |
8、问题和展望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四、肺癌综合治疗长期存活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05)
- [2]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J]. 周清华,石应康,陈军,刘斌,王允,朱大兴,张洪涛,徐鹏,宫友陵,陈钢,韦森,邱小明,牛中喜,陈晓峰,雷哲,段亮,伍伫. 中国肺癌杂志, 2011(02)
- [3]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D]. 刘传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4]器官移植临床经验以及并发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D]. 苗芸. 第一军医大学, 2007(02)
- [5]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D]. 苏涛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