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景论文_俞佳奇,杜玉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图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虚无主义,图景,历史,修辞,乡村,新时代,俄国。

历史图景论文文献综述

俞佳奇,杜玉华[1](2019)在《近代历史图景中虚无主义的表现形态、演进动力及应对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虚无主义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在历史、民族和文化等领域不断衍生,形成了虚无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图景中的表现形态,即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叁种样态。从虚无主义的演进逻辑来看,西方"虚无主义"强势传入的外部冲击力、社会舆论中由怀疑氛围逐渐聚拢而催生的现实生成力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虚无"基因的历史根源力,共同交织为虚无主义成型的叁重动力。为警惕和防范虚无主义的进一步扩散,近代历史中积累的以历史眼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以民族情怀驳正民族虚无主义和以文化省思肃清文化虚无主义等应对经验,为当下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9年07期)

段吉方[2](2019)在《“五四”文学文化经验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图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与发展不仅是时代变革的症候,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变革相互激荡所产生的历史形式与文化形态。"五四"新文学与文化经验有力推动和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基础,使文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文化、审美与人的发展问题在"新民""新文化""新社会""新政治"的层面上展现出全新的思想内涵。"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是一种文化、审美与社会深度融合的历史图景的展现。以此为开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开始展现出深刻的社会介入能力和思想化育功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化建设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作为一种学理层面的分析对象和内容,同时,更要进一步激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所包含的思想潜能。"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单纯的传播和接收,而是存在着一个从"译""介""引"到"学""研""化"的升华过程,为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冯玉芝[3](2019)在《历史图景中的诗学认知——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科学院四卷本《俄罗斯文学史》兼有"述史"和"诗史"之完备功能。本文以该四卷本中的第12章(无产阶级诗歌)和第23章(马雅可夫斯基)为参照,分析马雅可夫斯基及其诗学作为一种规范在文学史中所占的篇幅、比重及意义。(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9年03期)

欧阳哲生[4](2019)在《纪念“五四”的政治文化探幽——一九四九年以前各大党派报刊纪念五四运动的历史图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围绕这一运动,各大党派的报刊媒体自1920年以后每逢"五四"就会开辟纪念专栏,发表纪念文章。这些报刊媒体按其党派属性可分为研究系、国民党、共产党、中间派人士。通过勾勒1949年以前各大党派报刊媒体的"五四地图"及其发表的纪念五四运动的文章内容,可揭示各大党派报刊纪念五四运动的此起彼伏的消长关系和历史过程,亦可从一个侧面了解纪念"五四"所包含的政治文化意蕴和各大党派在纪念五四运动中的主义之争。(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克克[5](2019)在《新时代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历史图景及进路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支持者、拥护者,始终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极强的政治认同。青年的这种政治认同在中国共产党持续奋斗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表征,同时在新时代又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沿着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历史嬗变,对照当下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现状,可以发现青年的某些特质是一以贯之的。通过分析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变与不变,得到了新时代加强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培育路径。(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沈刚[6](2019)在《出土简牍与秦汉历史图景的重绘》一文中研究指出秦汉时代距今久远,留存下来的传世文献数量有限,做具体研究时不免捉襟见肘,因而研究者对这一时段的材料渴求尤为强烈。针对一个多世纪前出土的西北汉塞简牍,王国维在20世纪20年代就认为是当时史学的四大发现。与此相比,近二叁十年来,考古发掘和国内高校购藏的简牍呈(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3-01)

苗瑞[7](2019)在《电影修辞研究的历史图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修辞学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研究方向,为电影修辞研究提供了方法和路径。电影修辞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包括语言修辞、叙事修辞和诠释学的电影修辞研究叁种面向,经历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本内部走向重视文本与外部文化语境关系的研究过程,并呈现出层次多元、视野多维的特点。随着修辞学向多门学科的渗透,视觉修辞学、新修辞学等理论渐次产生,为电影修辞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借鉴和吸收是电影修辞研究,特别是中国电影修辞研究的紧要任务。(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1期)

盛明科,李悦鸣[8](2019)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干部问责制度:历史图景与发展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和公共管理深层次变革,干部问责制度先后经历了恢复以目标责任为中心的传统问责制度、构建以突发事件为重点的风暴问责模式、健全以履职过错为核心的常态问责体系和探索以作为担当为要素的全面问责制度四个阶段。特别是十八大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干部问责形态从权力问责走向制度问责,问责形式从应急走向常态,问责场域从行政领域走向党政工作领域,问责事由从过错问责走向过错和无为均问责,问责制度正发生深刻变化。纵观四十年变迁历程,干部问责制度塑造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有效行动力量,开拓了符合中国公共管理实际的干部管理体系,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干部责任管理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与话语创新。(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旭[9](2018)在《近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图景——王先明《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问题是自民国时期就已经备受各界关注的研究领域。20世纪五六十年代萧公权先生对19世纪中国乡村问题的讨论,影响深远。而20世纪中国之乡村问题,由于蕴含博大、头绪繁杂、多重变革且结论多有歧异与论争,目前可见的区域化、微观性和个案研究居多,尚未见有较为系统性的知识建构与长程研究。王先明教授近着《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的出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学术缺憾。可以说,无论从谋篇结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还是历史解释上,《乡路漫漫》一书将大大加深中国乡村史研究的空间与内涵,是一部较具价值、高水平的学术着作。(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8年11期)

周新民,余存哲[10](2018)在《城乡融合历史图景的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家陈仓新近出版的长篇非虚构作品《预言家》对城乡问题展开了更加深层的思考。从表层来看,《预言家》是一部诗意化、散文化的“育儿经”;然而从深层来看,它将个体思考与时代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育儿”为载体,阐释着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预言家》围(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8-11-12)

历史图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与发展不仅是时代变革的症候,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变革相互激荡所产生的历史形式与文化形态。"五四"新文学与文化经验有力推动和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基础,使文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文化、审美与人的发展问题在"新民""新文化""新社会""新政治"的层面上展现出全新的思想内涵。"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是一种文化、审美与社会深度融合的历史图景的展现。以此为开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开始展现出深刻的社会介入能力和思想化育功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化建设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作为一种学理层面的分析对象和内容,同时,更要进一步激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所包含的思想潜能。"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单纯的传播和接收,而是存在着一个从"译""介""引"到"学""研""化"的升华过程,为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图景论文参考文献

[1].俞佳奇,杜玉华.近代历史图景中虚无主义的表现形态、演进动力及应对经验[J].理论导刊.2019

[2].段吉方.“五四”文学文化经验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图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冯玉芝.历史图景中的诗学认知——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例[J].俄语学习.2019

[4].欧阳哲生.纪念“五四”的政治文化探幽——一九四九年以前各大党派报刊纪念五四运动的历史图景[J].中共党史研究.2019

[5].张克克.新时代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历史图景及进路选择[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

[6].沈刚.出土简牍与秦汉历史图景的重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7].苗瑞.电影修辞研究的历史图景[J].电影新作.2019

[8].盛明科,李悦鸣.改革开放四十年干部问责制度:历史图景与发展逻辑[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王旭.近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图景——王先明《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评析[J].史学月刊.2018

[10].周新民,余存哲.城乡融合历史图景的书写[N].文艺报.2018

论文知识图

风雨东桥新建效果图风雨西桥新建效果图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觑见乾隆皇帝...乐清政府行为选择创新与演化的历史历史图景与现状比较罗马阿庇安大道(ViaApPia)历史图景

标签:;  ;  ;  ;  ;  ;  ;  

历史图景论文_俞佳奇,杜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