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支撑液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液体,传质,乙基,稳定性,废水,环己烷。
支撑液膜论文文献综述
薛娟琴,杨婷,李国平,刘妮娜[1](2019)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分离过程传质与膜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对离子液体支撑液膜(SILMs)分离过程传质与膜稳定性的研究仍不够成熟,本文以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为膜载体,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PVDF)为支撑体,采用常温浸渍法制备"填充型"离子液体支撑液膜(SILMs)。通过p H值测量法和称重法对所制备的SILMs的稳定性进行了探究,两种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膜液相的HLB值和载体浓度越高,膜溶剂的粘度越大,水相中的盐浓度越低,膜液越容易流失,并且膜液可能是以乳化液滴的形式流失于水相中的。(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19年03期)
Hossein,KAMRAN,HAGHIGHI,Mehdi,IRANNAJAD,Ana,MARIA,SASTRE[2](2019)在《Cyanex 923支撑液膜中锗的迁移:数学建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于监测草酸溶液中锗(IV)穿过含有4种叁烷基氧化膦(Cyanex 923)的平板支撑液膜(FSSLM)的促进迁移过程。FSSLM建模是基于由液-液萃取(LLX)模型计算得出的萃取常数(K_(ext))。LLX模型提供一种可靠的萃取常数计算方法(K_(ex)=2.057×10~3 L/mol~4)。根据萃取常数、Fick定律和扩散原理,利用Matlab软件对FSSLM模型进行求解。该模型预测的总传质系数(Korg)为3.84 cm/s。利用该总传质系数,得出Cyanex 923浓度为0.126、0.252、0.378、0.505、0.631和0.757 mol/L时的扩散系数(Dm)分别为8.50×10~(-4)、4.30×10~(-4)、1.87×10~(-4)、5.87×10~(-5)、2.57×10~(-5)和2.09×10~(-5)cm~2/s。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出的扩散速率大于大多数类似的FSSLM体系的扩散速率。这些FSSLM体系都含有Cyanex 923,用于迁移各种金属。模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该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9期)
高瑞昶,陈静[3](2019)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萃取处理苯酚废水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SILM)处理废水中的苯酚.以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聚偏氟乙烯(PVDF)基膜为支撑体膜,采用常温浸渍法制备了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并以此为液膜相、Na OH溶液为解析相,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离子液体浓度、进料相苯酚浓度、进料相pH、搅拌速率、温度、解析相Na OH浓度对苯酚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适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当离子液体体积分数为30%、进料相苯酚质量浓度为200 mg/L、进料相pH=2、搅拌速率600 r/min、温度25℃、解析相NaOH浓度为0.2 mol/L时,纯苯酚溶液的萃取率最高可达93.5%.对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进行了评估.在最适操作条件下,经过5次连续萃取操作后,苯酚萃取率由93.5%下降为80.5%;对1次萃取后的液膜进行清洗、再浸渍处理,5次萃取后,苯酚溶液萃取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此外,最适操作条件下对实际工业苯酚废水进行处理的萃取率为91.1%,渗透系数为2.33×10-5m/s,展现了较好的实际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11期)
熊国兰,赖晓波[4](2019)在《基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苯/环己烷体系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通过萃取精馏法实现苯/环己烷的体系分离,没有考虑膜液的流失问题,损失量及物料循环量均较高,耗能较大.提出基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苯/环己烷体系分离方法,使用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进行苯/环己烷的体系分离实验,分析了不同离子液体、不同操作温度、不同孔状结构的聚偏二氟乙烯超滤膜和原料侧苯蒸汽压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聚偏氟乙烯支撑液膜离子液体填充后,渗透通量明显提高,分离因子也成倍增长.实验结果可以有效说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分离过程可以作为苯/环己烷体系分离的高效方法.(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罗大双,黄晶,张一敏,刘红,刘涛[5](2018)在《N235-煤油支撑液膜体系中钒萃取分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N235为载体的支撑液膜体系从钒页岩酸浸液中直接萃取钒时,载体浓度、稀释剂种类、反萃剂种类及浓度、浸出液pH对钒传质过程的影响,以及钒与浸出液中主要杂质离子Fe、P、Al的分离规律。研究表明,当支撑体膜孔径为0.22μm、Na_2CO_3作反萃剂且浓度为0.6mol/L、煤油为稀释剂、萃取剂浓度10%、料液相pH=1.8、萃取时间13h时,钒的萃取率可达87.73%,杂质离子铁、铝、磷相对于钒的分离系数分别为191.8、350.3、163.0,表明支撑液膜技术对分离富集钒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8年06期)
陶文君[6](2018)在《二元金属氯盐低共熔溶液支撑液膜分离乙烯/乙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是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乙烯产量是世界上作为评判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在乙烯的生产过程中,产物经常为烯烃/烷烃的混合物。由于相同碳数的烯烃、烷烃物理化学性质相似,采用传统的深冷分离方法耗能巨大、设备投资高,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经济的分离方法对于我国石油化工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采用支撑液膜对混合气体进行膜分离具有制备工艺简单、选择性高、渗透通量大、经济节能等特点。膜液采用完全由离子构成的低共熔溶液,具有原子经济性、极低饱和蒸气压、可设计性等特点。本文采用Cu~+基低共熔溶液,基于Cu~+可与乙烯可逆络合的原理,对乙烯/乙烷混合气进行膜分离。本文为了提升支撑液膜中Cu~+载体分离乙烯/乙烷的选择性,通过在[BMIM][Cl]/CuCl低共熔溶液中添加不同金属氯盐,以探究提高Cu~+活性的新方法。二元金属氯盐低共熔溶液首次用于液膜分离乙烯/乙烷的研究当中。通过氮气压力将这种二元金属氯盐低共熔溶液注入到聚偏二氟乙烯膜微孔之中,以制备支撑液膜。支撑液膜分离乙烯/乙烷的性能由乙烯/乙烷气体分离实验进行评价。实验发现,相比与0.5[BMIM][Cl]-CuCl组成的低共熔溶液支撑液膜,0.5[BMIM][Cl]-CuCl-1/15ZnCl_2组成的二元金属氯盐低共熔溶液支撑液膜对于乙烯/乙烷分离的选择性由10.7增加到了17.8,而乙烯渗透通量有微弱的下降,从28.6 barrer下降到25.8 barrer。同时,基于0.5[BMIM][Cl]-CuCl-1/15ZnCl_2组成的二元金属氯盐低共熔溶液支撑液膜展现了超过150 h时的稳定性。运用电喷雾质谱、拉曼光谱和量子化学计算对ZnCl_2提升Cu~+载体活性进行了探究与分析。拉曼光谱表明ZnCl_2加入到[BMIM][Cl]/CuCl低共熔溶液中后,Cu-Cl键的键强减弱,Mayer键级由0.7337减小到0.6502。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这个过程的机理进行了解释:ZnCl_2加入到[BMIM][Cl]/CuCl低共熔溶液中后,CuCl_2~-中的Cl~-上的电子往Zn~(2+)进行了电子转移,这导致Cu-Cl的键强减弱,使得Cu~+载体的活性得到了提高。本研究为提高Cu~+载体对乙烯/乙烷混合气选择性分离效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进行了机理探究,为烯烃/烷烃膜分离工艺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6-01)
丛昊[7](2018)在《紫外接枝改性PVDF膜基支撑液膜萃取体系处理含酚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支撑液膜萃取技术处理工业含酚废水,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同步实现萃取和反萃取的优势,但与此同时,支撑液膜萃取技术也存在着液膜相容易流失,从而导致萃取体系在运行时稳定性差的问题。因此,为提高支撑液膜萃取体系稳定性,本论文对液膜支撑体进行了紫外接枝改性,并将其应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论文利用紫外接枝改性的方法,对支撑液膜萃取体系中常用的液膜支撑体聚偏氟乙烯(PVDF)膜进行改性,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选定了苯乙烯为接枝单体,同时研究了紫外光照时间、反应体系温度、引发剂二苯甲酮浓度和接枝单体苯乙烯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根据以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确定了制备改性膜的最佳实验条件:引发剂二苯甲酮浓度为0.3 mol/L,接枝单体苯乙烯浓度为4 wt.%,预辐照时间为5 min,紫外接枝反应时间为15 min,反应体系温度为30℃,在该实验条件下,聚偏氟乙烯膜紫外接枝苯乙烯的接枝率可以达到6.8%。实验还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紫外接枝改性前后的聚偏氟乙烯膜的官能团、微观形貌和接触角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膜的接触角提高了22.4°,疏水性能显着提升。此外,实验还利用紫外接枝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膜构建了支撑液膜萃取体系,应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选定了液膜支撑体聚偏氟乙烯膜的形式为中空纤维式,同时研究了实验条件对除酚率的影响,得到了该体系的最佳运行条件:常温环境中,料液相p H=4,萃取剂磷酸叁丁酯体积分数为20%,反萃取剂Na OH浓度为0.2 mol/L,料液相走支撑液膜管程,反萃取相走支撑液膜壳程,两相逆流,进水压力2.0 k Pa。最后,放大实验研究了支撑液膜萃取体系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支撑液膜萃取体系的支撑体聚偏氟乙烯膜进行紫外接枝改性,可以显着提升体系稳定性,体系连续运行180 h后,除酚率始终稳定在75.6%以上,稳定运行时间提升了50%。(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杨婷[8](2018)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是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在水和空气中稳定性好、离子迁移率高、不易挥发等,可代替传统支撑液膜中的有机膜载体,通过改变膜液相组成,制备成新型离子液体支撑液膜(SILMs)。该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综合了离子液体等优点和传统支撑液膜的高选择性、节能、高效的分离性能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含氰废水和苯酚废水的传质分离过程中,探讨不同膜液组成以及相关条件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阐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主要机理,从而为高性能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制备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1)以[Bmim]PF_6为膜载体,煤油为膜溶剂,聚偏氟乙烯基膜(PVDF)为支撑体膜,分别采用常温浸渍法和N_2加压法制备离子液体支撑液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CA)等检测手段发现,常温浸渍法所制备的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表面更均匀。制膜过程中,膜溶剂和PVDF支撑体膜并未破坏[Bmim]PF_6的结构,并且所制备的离子液体支撑液膜保持疏水性。(2)交流阻抗法从微观角度表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含氰废水中膜液流失主要是由膜液HLB值(亲疏水性平衡值)过大造成。以及pH值测量法和称重法从宏观角度表明,膜液中添加体积浓度为10%Tween80时,膜液的损失率高达79.68%,膜液几乎完全流失。叁种方法相互佐证,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膜液HLB值越大(>10),膜液越容易流失于相邻水相中。膜液乳化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膜液流失的联系最为紧密,渗透压机理、溶解性机理不是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膜液流失的主要机理。离子液体的氢键结构与疏水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氰化物的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氰化物的去除率高达95.27%。(3)在苯酚萃取分离过程中,离子液体体积浓度分别为10%、30%、50%和100%时,离子液体的浓度越高,膜液越容易流失,这是由于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其在有机废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更容易发生。膜液乳化应为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膜液流失的主要机理,控制膜液的HLB值的大小,可以提高该体系中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稳定性。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膜液对苯酚的去除率最高仅约为63%,苯酚的去除率仅由其在膜液相中的溶解度或者扩散控制,属于单纯迁移。(4)液膜使用前后的接触角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体积浓度为10%时,随着液膜萃取时间的延长,支撑体膜的润湿作用会对膜液相的流失产生重要的影响。膜液中添加体积浓度10%的Tween80时,使用后的膜液的接触角小于90°,膜液有疏水性变为亲水性。从膜液的电阻值和电容值的变化速率,以及膜液在膜孔中的受力情况可知,膜液相的流失速率呈现先快后慢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赵楠,裴亮[9](2017)在《分散支撑液膜法处理含Tb(Ⅲ)和Dy(Ⅲ)稀土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液膜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煤油和作为流动载体的有机膦酸PC—88A的混合溶液作为膜溶液,膜溶液和HCl溶液组成分散相的分散支撑液膜(DSLM)处理含Tb(Ⅲ)和Dy(Ⅲ)稀土废水;主要考察了膜溶液与HCl溶液体积比、料液相酸度和分散相中HCl浓度对Tb(Ⅲ)和Dy(Ⅲ)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该体系Tb(Ⅲ)和Dy(Ⅲ)的最佳去除效果进行了讨论;得出含Tb(Ⅲ)和Dy(Ⅲ)废水最佳处理条件为:膜溶液与HCl溶液体积比为30∶30、料液相p H值控制在5.1左右、分散相HCl溶液浓度为4.0 mol/L。在170 min内Tb(Ⅲ)和Dy(Ⅲ)的去除率达到93%以上。从界面化学和扩散传质角度提出了Tb(Ⅲ)和Dy(Ⅲ)在DSLM中传质动力学方程。(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7年10期)
史腾华,贾悦,吕晓龙,陈华艳,王暄[10](2017)在《基于界面聚合法于复合层中添加载体对支撑液膜增进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界面聚合法在聚偏氟乙烯(PVDF)疏水膜支撑体表面分别制备了含有载体的活性复合支撑液膜和普通复合支撑液膜,研究了两种复合膜的基本性质、传质性能以及稳定性.结果显示,复合层中载体的加入改变了涂层的表面形态和孔径等,从而影响了聚酰胺层的基本性质,使其亲水性增强,荷负电性增强.液膜萃取N(Ⅱ)的实验结果显示,活性复合膜的初始通量比普通复合膜提高了66.0mg/(m~2·h),5h萃取率提升了8.5%,反萃率提升了7.3%,通量衰减率降低了20.6%.载体在复合层中的加入促进了Ni(Ⅱ)的传质效率,同时增进了支撑液膜萃取过程的稳定性.相比普通复合支撑液膜,活性复合支撑液膜在传质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支撑液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于监测草酸溶液中锗(IV)穿过含有4种叁烷基氧化膦(Cyanex 923)的平板支撑液膜(FSSLM)的促进迁移过程。FSSLM建模是基于由液-液萃取(LLX)模型计算得出的萃取常数(K_(ext))。LLX模型提供一种可靠的萃取常数计算方法(K_(ex)=2.057×10~3 L/mol~4)。根据萃取常数、Fick定律和扩散原理,利用Matlab软件对FSSLM模型进行求解。该模型预测的总传质系数(Korg)为3.84 cm/s。利用该总传质系数,得出Cyanex 923浓度为0.126、0.252、0.378、0.505、0.631和0.757 mol/L时的扩散系数(Dm)分别为8.50×10~(-4)、4.30×10~(-4)、1.87×10~(-4)、5.87×10~(-5)、2.57×10~(-5)和2.09×10~(-5)cm~2/s。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出的扩散速率大于大多数类似的FSSLM体系的扩散速率。这些FSSLM体系都含有Cyanex 923,用于迁移各种金属。模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该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撑液膜论文参考文献
[1].薛娟琴,杨婷,李国平,刘妮娜.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分离过程传质与膜稳定性[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9
[2].Hossein,KAMRAN,HAGHIGHI,Mehdi,IRANNAJAD,Ana,MARIA,SASTRE.Cyanex923支撑液膜中锗的迁移:数学建模(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3].高瑞昶,陈静.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萃取处理苯酚废水条件的优化[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4].熊国兰,赖晓波.基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苯/环己烷体系分离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9
[5].罗大双,黄晶,张一敏,刘红,刘涛.N235-煤油支撑液膜体系中钒萃取分离性能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8
[6].陶文君.二元金属氯盐低共熔溶液支撑液膜分离乙烯/乙烷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
[7].丛昊.紫外接枝改性PVDF膜基支撑液膜萃取体系处理含酚废水[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杨婷.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9].赵楠,裴亮.分散支撑液膜法处理含Tb(Ⅲ)和Dy(Ⅲ)稀土废水[J].化工时刊.2017
[10].史腾华,贾悦,吕晓龙,陈华艳,王暄.基于界面聚合法于复合层中添加载体对支撑液膜增进作用的初步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