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天立学校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9-197-01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近几年的学习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学习目标、教学任务明确,课堂设计合理。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呈现学习要求,指明合作的方向,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所要体验的新理念,精心设计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任务,讨论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实效。
三、要学会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部分教师没有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倾听的技能、表达的技能,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其他组员进行良好的合作。在教师分配任务后,一些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是没有解题思路,再或是不接受他人的看法,固守己见,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所以在这方面,教师应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在讨论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所以难免会对他人有不赞同或是建议,但学生要注意自己提出反驳时的态度和说话方式。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很快想出解题思路,但也不要着急告诉大家,可以再等一会还在思考的同学。在每个人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其他人应该安静地倾听,不管对错,先不要急于反驳,而是在这个同学讲完后再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每个组员在小组里都会受到尊重,出现闹别扭和懈怠的情况也会较少。一个小组中,每个组员一定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是什么,掌握自己被分配的任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下去。
五、适时进行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在一堂课中,要找准时机,针对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短时间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教师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教师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车、大卡车等数目的。又放录像一分钟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
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自己设计方法来验证。学生如果独立探究的话,学有困难的就无所适从了,其他同学也很难把性质探究完整。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分组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3.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
当学生对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让他们在争论中达到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例如:“角的度量”一节课,某教师在学生学过角的特征后,老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角。谁知,一些学生说出课桌、椅子、黑板上有角时,却有学生漫无边际地说:眼睛有角叫眼角,牛有角叫牛角,羊有角叫羊角。这时,学生间开始了争论:
生1:黑板、椅子、课桌上的角是角,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的边。
生2:羊角、牛角、眼角也称为角,但不是我们今天所谈的数学上严格的角。
生3:对,羊角、牛角、眼角是单指的动物身体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角。
……
学生在争辩中使问题越辩越明,达到了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
总之,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升华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