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特浦论文_庞国群,陆昆大,何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龙特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穗选,不育系,糯稻,直链,籼稻,不稳定性。

龙特浦论文文献综述

庞国群,陆昆大,何聪[1](2015)在《龙特浦A特征特性及其特优系列组合保质高产制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特浦A株型紧凑,植株高大,穗大粒多,所配特优系列组合优势强、高产,在广西区内推广时间长且面积较大。但是,龙特浦A的育性易受温光条件影响,会发生少量自交结实,杂种纯度难保。根据龙特浦A特征特性结合多年制种的实践,介绍了特优系列组合保质高产制种技术。(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5年03期)

韩义胜,符策强,朱红林,徐靖[2](2014)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龙特浦B米质和白叶枯病抗性的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改良天丰B为低直链淀粉含量合成基因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以龙特浦B为受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常规不育系选育方法,对保持系龙特浦B的直链淀粉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龙特浦B保留了原有的大部分性状,并具有直链淀粉含量低、抗白叶枯病、株高变矮的新特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徐同济,杨东,黄达彪,张水金,黄庭旭[3](2010)在《龙特浦A的特征特性及其提纯和高产繁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特浦A具有株型紧凑、异交特性好、配合力强、穗大粒多等特点,配制的特优组合优势强,产量高,推广应用面积大,但龙特浦A的育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同年份间和相同年份不同播种期间花粉不育度波动较大。介绍了龙特浦A的特征特性、原种生产技术和高产繁殖技术。(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0年06期)

缪文华[4](2008)在《龙特浦A假(单)性结实现象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阐述了特优系列杂交稻制种生产过程中,龙特浦A不育系子房膨大形成数量较多的假"米粒",假米粒在系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黑粉病孢子的入侵和刺激形成的假(单)性结实。(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08年06期)

郭建夫,魏荷,王丰青,李国鹏,张建中[5](2007)在《龙特浦A在湛江的育性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研究了龙特浦A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湛江自然播期条件下,龙特浦A黑染花粉率较高且波动幅度较大,自交结实率低且波动小,稳定不结实天数达69 d,可安全繁殖制种。温度是引起龙特浦A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光照时数和光温互作对其育性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9期)

黄荣华,张书标,章清杞,杨仁崔[6](2004)在《杂交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用0.35kGy60Co γ射线辐照保持系龙特浦B干种子,M2获得糯性突变体龙特浦wxB,通过与龙特浦A的杂交、回交,育成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龙特浦wxA保留原龙特浦A综合的优良性状和配合力,并于2000年8月通过福建省技术成果鉴定.利用其配制的杂交糯稻新组合特优63糯与特优63具有相同的生育期,十分相似的农艺性状、产量潜力.(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章清杞,杨艳荔,李毓,梁康迳,杨仁催[7](2003)在《籼稻巨胚不育系龙特浦geA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籼稻保持系龙特浦B巨胚隐性单基因突变体 (龙特浦geB) ,为龙特浦B的巨胚同型系 ,主要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 ,但绝对胚重和相对胚重分别由原龙特浦B的 0 63mg和 2 78%提高到 1 1 5mg和 6 0 7% ,从而糙米粗脂肪含量由 2 50 %提高到 5 0 6% ,蛋白质由 9 0 0 %提高到 9 60 % ,各种氨基酸含量的相对值也相应提高 5 45%~ 3 0 3 6% ;用龙特浦geB回交龙特浦A育成巨胚不育系龙特浦geA ,其与龙特浦A的主要农艺性状、雄性育性特征及构成产量配合力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周元昌,邱君志,潘润森,陈志伟,林荔辉[8](2003)在《水稻雄性不育系龙特浦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特浦A (简称特A)的配合力好、异交率高 ,所配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 ,深受农民欢迎。但特A的不育性不稳定 ,所配杂种纯度低 ,应用潜力受到限制。经遗传改良育成了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持特A优良特性的T5 5A和T77A (简称TA)。本研究以特A (B)和TA (B)为材料 ,分析了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主要受若干个主基因控制 ,其中T5 5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不完全显性 ,涉及 2对表现积加作用的基因 ;而T77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完全显性 ,涉及 2对表现重迭作用的基因。相对简单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对特A的遗传改良。(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03年04期)

黄广平,张绍龙,李允明,王新,许徐标[9](2003)在《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简易穗选提纯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自交结实规律的分析 ,提出了简易穗选提纯法 ,即在不育系“特A”原种繁育圃收割前 ,穗选性状典型、结实率高的“特A”、“特B”主穗 ,分别进行单晒单藏 ,作为原原种 ,供原种繁育田使用。本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不育系原原种和原种的纯度 ,简化了提纯繁育程序 ,且原种用于制种后所收获的杂种一代种子纯度达到国家标准。(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03年02期)

黄广平,张绍龙,李允明,王新,许徐标[10](2002)在《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简便穗选提纯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自交结实规律的分析,采用对不育系原种繁育圃进行严格穗选提留原原种的简便提纯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不育系原原种和原种的纯度,简化了提纯繁育程序,且原种用于制种后所收获的杂种一代种子纯度均达到国家标准。(本文来源于《汕头科技》期刊2002年04期)

龙特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改良天丰B为低直链淀粉含量合成基因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以龙特浦B为受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常规不育系选育方法,对保持系龙特浦B的直链淀粉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龙特浦B保留了原有的大部分性状,并具有直链淀粉含量低、抗白叶枯病、株高变矮的新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龙特浦论文参考文献

[1].庞国群,陆昆大,何聪.龙特浦A特征特性及其特优系列组合保质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15

[2].韩义胜,符策强,朱红林,徐靖.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龙特浦B米质和白叶枯病抗性的改良[J].江苏农业科学.2014

[3].徐同济,杨东,黄达彪,张水金,黄庭旭.龙特浦A的特征特性及其提纯和高产繁殖技术[J].杂交水稻.2010

[4].缪文华.龙特浦A假(单)性结实现象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

[5].郭建夫,魏荷,王丰青,李国鹏,张建中.龙特浦A在湛江的育性稳定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6].黄荣华,张书标,章清杞,杨仁崔.杂交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选育[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

[7].章清杞,杨艳荔,李毓,梁康迳,杨仁催.籼稻巨胚不育系龙特浦geA的选育[J].核农学报.2003

[8].周元昌,邱君志,潘润森,陈志伟,林荔辉.水稻雄性不育系龙特浦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3

[9].黄广平,张绍龙,李允明,王新,许徐标.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简易穗选提纯技术[J].分子植物育种.2003

[10].黄广平,张绍龙,李允明,王新,许徐标.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简便穗选提纯技术[J].汕头科技.2002

论文知识图

龙特浦wxA选育经过位点RM 224的引物对6个杂交水稻及其亲...企业篇中国标准紧固件产品主要厂商名录(2)企业篇中国标准紧固件产品主要厂商名录(1)水稻叶片Fv/Fm的日变化水稻叶片qN的日变化

标签:;  ;  ;  ;  ;  ;  ;  

龙特浦论文_庞国群,陆昆大,何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