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拉霉素论文_刘衡

导读:本文包含了尼拉霉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素,霉菌,抗生素,黑暗,结构,因子,活性。

尼拉霉素论文文献综述

刘衡[1](2001)在《尼拉霉素新组分98-23的结构确定及其产生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黑暗链霉菌(S.tenebrarius)一变株的发酵产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得到纯品,经过结构鉴定,确定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尼拉霉素的新组分:暂定名为98-23。同时测定了它的生物活性;研究了此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并对98-23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 参考工业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提取方法,对该变株产物进行了粗提,再经CM-Sephadex-C-25精制,得到98-23的纯品,尔后进行了LC/MS~n、IR、~1H-NMR、~(13)C-NMR、~1H-~1H COSY、HOHAHA、HMQC等光谱解析,确定为氨糖类的新抗生素,化学名为O-3-amino-6-O-(aminocarbonyl)-3-deoxy-α-D-glucopyranosyl-(1→6)-O-[2-amino-2,3-dideoxy-α-D-glucopyranosyl-(1→4)]-2-deoxy-D-streptamine。 通过对常见及部分临床菌的MIC初步测定和小鼠的急毒试验,证明98-23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它的毒性很低,为500mg/kg,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对98-23产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详细考察后,发现它的发酵单位较高,而且活性产物单一,菌种稳定。这些特点赋予了它良好的工业化生产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又对该变株的培养、发酵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一系列考察,确定了最适宜生长和产生抗生素的条件。 初步摸索了98-23部分提取工艺,确定了提取所用的树脂、层析树脂吸附pH、洗脱流速及结晶工艺等等,提高了产物的收率和纯度。 鉴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展的现状,98-23值得进一步研究。本论文主要是完成了该研究的部分前期工作。(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1-06-01)

刘衡,熊宗贵[2](2001)在《尼拉霉素新组分98-23的研究——分离、结构鉴别及抗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黑暗链霉菌 (S.tenebrarius)菌种诱变中得到一变株 ,其发酵产物系单一组分 ,经大孔离子交换剂、葡聚糖 Sephadex离子交换剂提取精制 ,制得纯品 ,经 IR、 MS、1 H- NMR、1 3 C- NMR、1 H- 1 H COSY、HOHAHA、 HMQC等光谱解析 ,确定为氨基糖苷类中的新抗生素 ,化学名为 O- 3- amino- 6 - O-(aminocarbonyl) - 3- deoxy-α- D- glucopyranosyl- (1→ 6 ) - O- [2 - amino- 2 ,3- dideoxy-α- D- glucopyranosyl- (1→ 4) ]-2 - deoxy- D- streptamine,并测定了部分菌株的 MIC数据以及 L D5 0 的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1年02期)

熊宗贵,周朝晖,刘晓辉,朱艳[3](1997)在《尼拉霉素单组份——安普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暗链霉菌As4.1098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和筛选,得到了稳定的单组份安普霉素高产变株9008、003、021,并研究其发酵培养基和产物的结构。变株产物经薄层层析鉴定均为单组份。发酵培养基经过考察和均匀设计方法优化,使摇瓶发酵效价为6800μg/ml。发酵液经提取精制所得产品,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1H-及13C-核磁共振谱等检测,确证了变株产品是安普霉素,即尼拉霉素因子2。(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1997年05期)

叶傅华,陈树玉,张美珍,常宁[4](1989)在《薄层层析生物显迹法定量测定尼拉霉素主要组份》一文中研究指出尼拉霉素(Nebramycin)是含有十多种组份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中叁个主要活性组份为氨甲酰妥布拉霉素(即组份5')、氨甲酰卡那霉素B(即组份4)和阿普拉霉素(即组份2)。本文报道用薄层层析生物显迹定量测定此叁种组份。 一、方法 硅胶H薄板(18cm×18cm,厚0.25mm),(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1989年04期)

尼拉霉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黑暗链霉菌 (S.tenebrarius)菌种诱变中得到一变株 ,其发酵产物系单一组分 ,经大孔离子交换剂、葡聚糖 Sephadex离子交换剂提取精制 ,制得纯品 ,经 IR、 MS、1 H- NMR、1 3 C- NMR、1 H- 1 H COSY、HOHAHA、 HMQC等光谱解析 ,确定为氨基糖苷类中的新抗生素 ,化学名为 O- 3- amino- 6 - O-(aminocarbonyl) - 3- deoxy-α- D- glucopyranosyl- (1→ 6 ) - O- [2 - amino- 2 ,3- dideoxy-α- D- glucopyranosyl- (1→ 4) ]-2 - deoxy- D- streptamine,并测定了部分菌株的 MIC数据以及 L D5 0 的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尼拉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1].刘衡.尼拉霉素新组分98-23的结构确定及其产生菌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

[2].刘衡,熊宗贵.尼拉霉素新组分98-23的研究——分离、结构鉴别及抗菌活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1

[3].熊宗贵,周朝晖,刘晓辉,朱艳.尼拉霉素单组份——安普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7

[4].叶傅华,陈树玉,张美珍,常宁.薄层层析生物显迹法定量测定尼拉霉素主要组份[J].中国抗生素杂志.1989

论文知识图

各组肿瘤大体图像MCF-7细胞生长曲线不同药物分组对细胞划痕迁移能力的影响腹部彩超观察移植瘤体积(肿瘤呈高回声...联合用药对MGC-803细胞增殖抑制影响索拉非尼、盐霉素联合用药实验各组MG...

标签:;  ;  ;  ;  ;  ;  ;  

尼拉霉素论文_刘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