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读物(论文文献综述)
杨淑雅[1](2021)在《情景剧用于汉语二语同步阅读读物编写的研究 ——以《爱情公寓》用于《HSK标准教程4》(上)的阅读编写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杨鑫[2](2021)在《基于YCT大纲的汉语分级读物编写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
尚莹莹[3](2021)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类型、历程与影响——以党的大众化理论读物出版为考察对象》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普及化、大众化,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包括通俗读物出版社、大众读物出版社(后合并)、农村读物出版社等,出版了大量的理论读物,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党的大众化理论读物出版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出版类型、影响与发展趋势,阐述出版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程中的主要作用和历史贡献。
殷笑涵[4](2021)在《《国语系教育课程和教科书》韩中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分析和借鉴国外课程改革和教科书改革案例,有助于开阔视野,拓展我们的教育思维。教科书与课程改革比较研究,不只对其表层结构进行考察,更对其深层次的教育原理、设计理念进行探讨,对我国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因此,译者选取《国语课教育课程和教科书》作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文本。该书由韩国着名教育学者孙英爱教授编着,是对韩国国语课程改革和教科书编写研究领域的专业丛书,对韩国初中、高中国语教科书第1-7版的内容构成及编写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有助于中国相关领域学者迅速、准确地了解韩国国语课程改革和教科书编写变迁状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韩国深层次文化介绍的普及功能。该书籍属于信息型文本,其表达方式多以分析、说明为主,因此对其译文准确度的要求性高。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13个章节,约13万字。笔者选取该书第二部分,即后四章的内容作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材料,约4万字。旨在通过翻译使读者了解韩国的国语教育课程和编写体系。本报告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该报告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翻译的总体介绍,包括作者介绍、作品介绍以及对选定理由的介绍;第三部分为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理论等;第四部分为翻译案例部分,笔者借助功能主义的目的论,采用意译法、注释法、减译法、语序转换法、分译法等翻译技巧进行具体案例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概述笔者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教训以及自身的感想。通过本次翻译报告的撰写,不仅了解到在多文化融合和冲突的今天,韩国对教科书的内容如何选定,还切实感知到教科书的重要性以及翻译的魅力和功能。期望本报告可以成为教育学者研究的一份参考资料,同时能对韩中文化翻译领域的学术研究也提供有益补充。
邸毅[5](2021)在《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当下社会科技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信息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频繁,面对的信息文本也变得种类多样且数量庞杂,拥有卓越的信息阅读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总是以“讲授+训练”为主,并逐渐形成以应试为目的的知识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此种课堂上,无论教师多讲或少讲,课堂教学的本质只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而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形成。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低下已成为不容轻视的现象。为了提升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根据需要进行自如表达的能力,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中的各类实用性文本进行整合,设置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设置的初衷,是为了突破文体的局限,整合学习资源,将各类实用性文本统摄于任务群视域之下,融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于一体,产生综合育人效应。对于学习资源的整合,不是数种文体的简单累加,也不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浅层结合,而是强调在学习任务群统率之下,实现知识在情境下的获得与迁移应用,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2017年版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教师们大多还是因袭从前的教法。总体来看,当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教学实践中忽视实用性文本教学;二是缺乏对任务群学习的顶层设计,依然停留于零散的文体知识和写作知识学习的层面;三是阅读训练偏多,文本交流与运用的环节偏少;四是实用性文本教学不得法,两大典型错误为用文学鉴赏的方式讲授实用性文本和机械地套用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来处理实用性文本;五是静态、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模式化严重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应以实用性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兼顾文体特征与共同本质”“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代替机械讲解”“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为指归”“力戒形式主义弊端”四个原则,并在宏观设计思路的指导下进行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首先,宏观设计层面,既可以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将不同学习任务群融合设计,使各任务群的学习实现良性互促,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其次,微观设计层面,要依据三类实用性文本的特点,遵循“依类而教,依型设计”的原则。新闻传媒类文本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教给学生“检视性阅读”和“审辨性阅读”的基本方法,带领学生辨析新闻的客观性,使学生能明确作者的立场、观点,分清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客观理性地评判新闻。社会交往类文本教学设计思路是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掌握相关交际文本格式规范,并能在具体情境下进行规范化、有理有据的表达。知识性读物的阅读应是以概念为本的理解性阅读,主要目的是读懂内容、获取知识,而非赏鉴和品味。其教学设计思路是指导学生从概念入手,梳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对初步获得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从而能够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文本主要内容。知识性读物的学习还要着眼于实用性表达,可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交流。总之,该任务群的教学绝不能再走零散的文体知识和写作知识学习的老路。要尤其重视知识在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与应用,着眼于学生实用性文本阅读和表达交流能力的提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宋志鑫[6](2021)在《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研究》文中认为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其实践与开放的理论本质以及追求人类解放的崇高目标,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实践成果,其以人民群众听得懂、听的进的话语,能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以理论通俗读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成功帮助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培养了优秀的战士,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为新时代党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宝贵经验。首先,本文从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这一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理论通俗读物等方面对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本文对土地革命时期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思想渊源和时代背景进行了明晰,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通俗化的论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理论通俗化的思想认识等方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的思想渊源;从理论诉求、实践需要、文化影响、现实困境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的时代背景。再者,本文对土地革命时期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实践进行了回顾,从中国共产党、社会团体、进步人士等不同性质的主办单位出发,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机构;从中共中央领袖、党内知识分子、民主进步人士三类群体阐述了编写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优秀作者及其代表作;从出版物的类型、内容及分层三个方面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从发行机构的设立、发行网络的构建、流通方式的丰富以及效用反馈机制的初步形成等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发行流通和效用反馈情况。再者,在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内容上的鲜明阶级性和强烈革命性,文风上的简明通俗性和极强逻辑性,形态上的丰富多样性和很强发展性,主体上的高度组织性和广泛群众性四个方面总结了其特点;从坚持党的建设、调查研究、受众分析、群众满足等方面概括了其取得成功的经验;从理论上助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上促进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支援党的“反围剿”战争,助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时代影响;从党内思想理论的不成熟,受共产国际、苏联经验以及“左”倾教条主义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其所受的历史局限。最后,本文将这一时期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经验与当前社会实际相结合,从秉持通俗文风、积极回应现实、坚持群众路线、完善制度机制、丰富媒介载体等方面对新时代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意见建议。
徐晓涵[7](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素养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具体到语文学科中的体现,它集中反映了这一学科在教学方面要达到的要求和价值。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拓展,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外关于语文课外阅读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都很多,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笔者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究课外阅读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并在实习过程中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探析其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立足于实际,提出一系列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为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寻找可能实现的途径。本论文的写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概念界定。这一部分主要对“核心素养”和“课外阅读”的概念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课外阅读、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介绍这四方面概念是为下一章理解课外阅读之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做铺垫。第二部分:课外阅读之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课外阅读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及课外阅读之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肯定了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为本研究提供了价值基础。第三部分: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这一部分主要展示了笔者在实习期间针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的结果,其中包括对于初中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于教师的访谈,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出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为下一章的指导策略提供了事实依据。第四部分: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这一部分主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背景,针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提供可实施的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思维,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审美,选择有效的阅读形式;传承文化,开展丰富的交流活动。基于此,笔者希望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朱子萱[8](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外阅读指导研究》文中认为阅读之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板块之一。随着终身教育、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普及,语文教育的纵深发展,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好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拥有语文能力,开阔个人视野,从而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重要且必要的,因此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指导必不可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应是广泛而自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可有可无甚至是放纵,而是应该建立起正确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正确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对于构建语文教育美好前景,发展语文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存在很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值得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深思。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课外阅读指导应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外阅读有其价值和要求。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外阅读指导具有增强语文能力的价值;具有拓宽知识视野的价值;具有培养良好习惯和塑造健全人格的价值。课程标准和实践教学也要求着我们必须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课外阅读。第二部分:通过对初中一线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即使教师和学生知道课外阅读会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但是还会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忽视。一部分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目的存在失衡化现象;读物选择类型呈现片面化倾向;阅读指导时间存在随意化现象;阅读指导方式呈现扁平化倾向。经过研究得出,主要是由于教师指导意识淡漠;指导目的功利;指导方法不当;评价方式单一。因此,急需提出有效的指导策略,力求建立正确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第三部分: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本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其一,课外阅读题材的选择应多元;其二,课外阅读目的的导向应多维;其三,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应多样;其四,阅读评价系统的生成应多态。
强生霞[9](2021)在《基于《指导目录》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 ——以自然科学类着作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人们对语文阅读的关注,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热点。让学生能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读经典的书,研究者们对此有许多共识且充满希冀。但由于课外阅读自身的复杂性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对《指导目录》中的阅读书目究竟应该怎么样去读,读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很难有准确的了解。鉴于此,本文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为研究对象,以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为研究重点,探讨了小学生自然科学类着作课外阅读质量的评价标准。正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指导目录》的基本情况。首先探讨了《指导目录》的颁布背景,从国家对阅读的重视、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阅读书目选择的困难三个方面,确定了《指导书目》的颁布对引导学生阅读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对《指导目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家长及学生对自然科学类着作阅读的关注不足,决定以自然科学类着作的课外阅读质量为研究方向,探讨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自然科学类着作“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表现结果。第二章分析了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类着作课外阅读评价标准建构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首先根据马扎诺的新教育目标分类学及PISA、TIMSS、NAEP对国际科学素养的评估内容,确定了课外阅读质量应该从自我系统、认知系统、元认知系统以及知识四个方面建立评价系统。其次梳理了我国近百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自然科学类作品的阅读要求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阅读质量”的目标。最后,根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特点以及自然科学类着作的阅读特点,确定了研究小学生自然科学类着作课外阅读质量的评价标准的可行性。第三章构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评价标准。该章节主要从阅读兴趣、阅读行为习惯、阅读思维习惯及阅读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了基于《指导目录》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评价标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评价标准包括基础层面的阅读兴趣、自觉性阅读兴趣及潜在阅读兴趣三个层面;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习惯包括爱护书籍、坚持阅读两个评价要点;小学生课外阅读思维习惯的评价内容包括整体阅读、比较、批注、做笔记、阅读目录等方面;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应用能力三个方面。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对所构建的小学生自然科学类着作的课外阅读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实践运用。首先,从《指导目录》中选择《昆虫记》作为评价的阅读书目,分别从阅读兴趣、阅读行为习惯、阅读思维习惯及阅读能力四个评价维度设计其课外阅读质量的评价标准。其次,针对小学生自然科学类着作的课外阅读质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使用建议,包括注重过程性评价、多形式评价及差异性评价等。
张勤[10](2021)在《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影响力研究》文中提出内容创作者和传统音像出版社对新媒体平台的强烈需求给有声读物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机遇。以喜马拉雅APP为代表的有声读物平台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抓住时代需求迅速发展起来,有声读物播讲者数量也不断增加。本文运用社会学、传播学中的身份认同和角色扮演等相关理论,从有声读物播讲者影响力的构成,有声读物播讲者的语言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品牌影响力四个维度对有声读物播讲者影响力进行探讨。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分析了选题与意义、有声读物播讲者影响力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性。本文以喜马拉雅APP中的有声读物播讲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力展开研究。第二部分是关于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影响力的问卷调查。内容包含问卷的设计、问卷实施、问卷信效度检验和人口统计学样本特征等。第三部分研究有声读物播讲者的语言影响力。内容包括播讲者语言影响力的界定与构成和播讲者语言影响力的发挥途径两个方面。第四部分研究有声读物播讲者的文化影响力,包含播讲者文化影响力的界定和文化影响力的作用空间两个内容。第五部分研究有声读物播讲者的社会影响力,包含社会影响力的双重视域、社会影响力的产生途径和社会影响力的作用空间三大内容。第六部分研究有声读物播讲者的品牌影响力,包含播讲者品牌影响力的界定和品牌影响力的构建两个内容。本文通过对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的影响力的研究,发现播讲者对受众在语言、文化、社会、品牌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力。有声读物播讲者的语言影响力主要是通过播讲者自带的语言吸引力、播讲作品时产生的语言感染力、听众的收听习惯所产生的语言渗入力得以发挥。有声读物播讲者在文化方面对受众产生影响,受众的审美标准、审美认识和审美心态等均有所变化。有声读物播讲者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它在生活领域主要是对受众进行知识输出,在情感领域的“共情”与“移情”使播讲者更容易走到受众心里,产生深度影响。有声读物播讲者品牌影响力的构建与找准播讲者品牌定位和加强播讲者品牌形象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读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读物(论文提纲范文)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类型、历程与影响——以党的大众化理论读物出版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任务与类型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是理论读物大众化的一个主要对象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理论读物大众化的另一个主要对象,新时代以来重要性急剧提升 |
(三)党的大众化理论读物承担的任务和作用 |
(四)党的大众化理论读物的外延类型 |
二、出版历程与代表作品 |
(一)建党早期大众化理论读物主要出版情况 |
1.《白话书信》首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先河 |
2.上海书店、上海大学与《马克思主义浅说》等书的出版 |
3.上海周边及其他地区大众理论读物出版情况 |
(二)土地革命战争中大众化、通俗化出版特征突出的中央苏区 |
1.“理解青年运动理论,不可不读”《青年实话》 |
2.《共产主义ABC》等通俗理论图书情况 |
3.宣传小册子、识字课本等其他宣传品情况 |
(三)全面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大众理论读物出版情况 |
1.冯定、艾思奇和胡绳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写作与出版 |
2.《社会学大纲》与《哲学选辑》的编辑 |
3.延安出版的通俗理论读物、其他根据地的翻印出版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出版概况 |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众化理论读物出版情况 |
1.新中国成立初期通俗读物的政策背景与主要规划 |
2.承担通俗读物的出版机构及出版方向分工 |
3.主要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情况 |
(五)改革开放新时期通俗政治理论读物的出版情况 |
1.20世纪80年代两次“优秀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活动”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 |
2.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的通俗理论读物 |
(六)新时代党的大众化理论读物出版趋势 |
三、影响与贡献 |
(4)《国语系教育课程和教科书》韩中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件 |
(5)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理论依据 |
五、研究思路 |
六、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相关问题概述 |
第一节 学习任务群概述 |
一、基本特征 |
二、走出认识误区 |
三、学习任务群在教材中的呈现 |
第二节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概述 |
一、实用性文本的特质 |
二、学习内容 |
三、学习目标 |
四、教学价值 |
第二章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
二、调查内容设计 |
第二节 调查问卷分析 |
一、教师问卷分析 |
二、学生问卷分析 |
第三节 教师访谈分析 |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新课标理念在实践中未能较好贯彻的原因 |
第三章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探索 |
第一节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材内容分析 |
第二节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
一、学习任务群的比较与鉴别 |
二、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
第三节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宏观教学设计思路 |
一、开展专题学习活动 |
二、学习任务群融合学习 |
第四节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微观教学设计思路 |
一、新闻传媒类:辨析立场,客观评判 |
二、社会交往类:创设情境,规范表达 |
三、知识性读物类:概念为本,深入理解 |
第四章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案例展示 |
第一节 演讲类文本专题教学设计 |
第二节 学习任务群融合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问卷 |
附录二 学生问卷 |
附录三 演讲背景 |
附录四 新闻原文 |
致谢 |
(6)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1.3.2 理论通俗读物 |
1.3.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关系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2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
第2章 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的思想渊源和时代背景 |
2.1 土地革命时期理论通俗化的思想渊源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通俗化的论述 |
2.1.2 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理论通俗化的思想认识 |
2.2 土地革命时期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时代背景 |
2.2.1 理论诉求 |
2.2.2 实践需要 |
2.2.3 文化影响 |
2.2.4 现实困境 |
第3章 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的实状考察 |
3.1 主要出版机构 |
3.1.1 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出版机构 |
3.1.2 社会团体主办的出版机构 |
3.1.3 进步人士主办的出版机构 |
3.2 主要作者群体 |
3.2.1 中共中央领袖 |
3.2.2 党内知识分子 |
3.2.3 民主进步人士 |
3.3 主要出版物 |
3.3.1 出版物的类型 |
3.3.2 出版物的内容 |
3.3.3 出版物的分层 |
3.4 发行流通及效用反馈 |
3.4.1 设立发行机构 |
3.4.2 构建发行网络 |
3.4.3 丰富流通方式 |
3.4.4 注重效用反馈 |
第4章 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的简要评析 |
4.1 基本特点 |
4.1.1 内容具有鲜明阶级性和强烈革命性 |
4.1.2 文风具有简明通俗性和极强逻辑性 |
4.1.3 形态具有丰富多样性和很强发展性 |
4.1.4 主体具有高度组织性和广泛群众性 |
4.2 主要经验 |
4.2.1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与党的建设相结合 |
4.2.2 坚持实事求是文风与调查研究作风相结合 |
4.2.3 坚持受众层次性与内容针对性相结合 |
4.2.4 坚持群众根本利益维护与革命理论满足相结合 |
4.3 积极作用 |
4.3.1 助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4.3.2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 |
4.3.3 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
4.3.4 支援了党的“反围剿”战争 |
4.3.5 助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4.4 历史局限 |
4.4.1 思想和理论上不够成熟 |
4.4.2 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的消极影响 |
4.4.3 受“左”倾教条主义影响 |
第5章 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的现实启示 |
5.1 秉持通俗文风是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重要前提 |
5.1.1 多用短句俗语,切合群众风格 |
5.1.2 善用修辞案例,降低理解难度 |
5.1.3 巧用插图漫画,丰富读物内容 |
5.2 积极回应现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内容的必然要求 |
5.2.1 及时响应党的方针政策 |
5.2.2 主动回应各种社会思潮 |
5.2.3 积极回应社会矛盾问题 |
5.3 坚持群众路线是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根本途径 |
5.3.1 了解群众:深入群众调研,掌握实际 |
5.3.2 满足群众:切合实际需求,回应民声 |
5.3.3 激发群众:发挥受众主体性,彰显民本 |
5.4 完善制度机制是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现实选择 |
5.4.1 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队伍机制建设 |
5.4.2 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发行机制建设 |
5.4.3 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评价反馈机制建设 |
5.5 丰富媒介载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
5.5.1 纸质化与电子化相结合 |
5.5.2 图像化与影视化相结合 |
5.5.3 碎片化与集合化相结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1.选题缘由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2.“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现状 |
3.“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 |
1.研究难点 |
2.研究创新 |
一、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概述 |
1.核心素养 |
2.语文核心素养 |
(二)课外阅读概述 |
1.课外阅读 |
2.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
二、课外阅读之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 |
(一)课外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 |
1.课外阅读为语文核心素养提供途径 |
2.语文核心素养为课外阅读提供保障 |
(二)课外阅读之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 |
1.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用能力 |
2.在循序渐进中发展思维能力 |
3.在悄然浸润中提升审美能力 |
4.在推陈出新中拓宽文化视野 |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1.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
2.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
(二)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及分析 |
1.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2.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
1.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涨 |
2.学生的阅读内容不科学 |
3.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充分 |
4.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得当 |
5.学生的阅读指导不足够 |
四、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
(一)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1.强化阅读计划 |
2.端正阅读心态 |
3.保障阅读时间 |
(二)发展思维,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
1.灵活采用阅读方法 |
2.高效使用读书笔记 |
3.组织开展辩论赛 |
(三)提升审美,选择有效的阅读形式 |
1.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相结合 |
2.经典读物和流行读物互补充 |
(四)传承文化,开展丰富的交流活动 |
1.开展课前演讲 |
2.举办知识竞赛 |
3.开展读书交流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8)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外阅读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外阅读的价值与要求 |
第一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外阅读的价值 |
一、具有增强语文能力的价值 |
二、具有拓宽知识视野的价值 |
三、具有培养良好习惯和塑造健全人格的价值 |
第二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文课外阅读的要求 |
一、课程标准要求 |
二、实践教学要求 |
第二章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调查概况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 |
一、阅读指导目的存在失衡化现象 |
二、读物选择类型呈现片面化倾向 |
三、阅读指导时间存在随意化现象 |
四、阅读指导方式呈现扁平化倾向 |
第三节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指导意识淡漠 |
二、指导目的功利 |
三、指导方法不当 |
四、评价方式单一 |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
第一节 多元:课外阅读题材的选择 |
一、根据教育部的阅读指导目录选择 |
二、根据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择 |
三、根据课标课外读物建议选择 |
四、根据学生兴趣选择 |
五、根据教师推荐选择 |
第二节 多维:课外阅读目的的导向 |
一、探求习得,提升个人能力 |
二、涵养性灵,满足求知欲望 |
三、怡情忘机,满足情感需求 |
第三节 多样: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
一、规律地读,固定阅读时间 |
二、个性地读,善用不同读法 |
三、披文入情,圈点勾画批注 |
四、据义品文,写作分享交流 |
第四节 多态:阅读评价系统的生成 |
一、评价主体交互,全面公正地指导 |
二、评价方式系统,长时高效地跟踪 |
三、评价时机全程,直观有效地测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9)基于《指导目录》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 ——以自然科学类着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推荐书目对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
1.1.2《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的颁布 |
1.1.3 小学段自然科学类着作阅读要求的缺失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推荐书目的相关研究 |
1.3.2 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 |
1.3.3 推荐书目与课外阅读的关联研究 |
1.3.4 关于阅读质量的研究 |
1.3.5 《指导目录》的相关研究 |
1.3.6 自然科学类阅读相关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历史研究法 |
1.4.3 文本分析法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指导目录》 |
1.5.2 课外阅读 |
1.5.3 课外阅读质量 |
1.5.4 自然科学类着作 |
2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版)》概述 |
2.1 《指导目录》的颁布背景 |
2.1.1 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 |
2.1.2 阅读对促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 |
2.1.3 学校、家长及学生面临阅读书目的选择难题 |
2.2 《指导目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2.2.1 《指导目录》书目选编情况 |
2.2.2 统编版小语“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
2.2.3 《指导目录》中自然科学类书目选编情况 |
2.3 《指导目录》阅读文本的特点 |
2.3.1 选编书目的类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
2.3.2 选编书目注重弘扬中国文化 |
2.3.3 选编书目涵盖范围广 |
3 小学生自然科学类着作课外阅读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 |
3.1 理论依据 |
3.1.1 马扎诺的教育目标新分类理论 |
3.1.2 国际阅读素养评估理论 |
3.1.3 国际科学素养评估理论 |
3.1.4 语文课程标准 |
3.2 实践依据 |
3.2.1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
3.2.2 整本书阅读特点 |
3.2.3 自然科学类着作的阅读特点 |
4 小学生自然科学类着作课外阅读质量评价的维度 |
4.1 自我系统 |
4.1.1 自我系统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评价的结构 |
4.1.2 自我系统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
4.1.3 自我系统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习惯评价内容及标准 |
4.2 元认知系统 |
4.2.1 元认知系统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评价的结构 |
4.2.2 元认知系统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思维习惯评价内容及标准 |
4.3 认知系统 |
4.3.1 认知系统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结构及内容框架 |
4.3.2 认知系统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标准 |
4.4 知识系统 |
5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在《昆虫记》中的应用示例 |
5.1 选择《昆虫记》的缘由 |
5.1.1 《昆虫记》是自然科学类着作的必备读物 |
5.1.2 《昆虫记》可以衔接初中语文教材 |
5.1.3 《昆虫记》集科学、文学、哲学于一体的价值 |
5.2 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评价标准在《昆虫记》中的应用示例 |
5.2.1 《昆虫记》课外阅读兴趣的评价标准 |
5.2.2 《昆虫记》课外阅读行为习惯的评价标准 |
5.2.3 《昆虫记》课外阅读思维习惯的评价标准 |
5.2.4 《昆虫记》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标准 |
6 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评价标准的使用建议 |
6.1 基于《指导目录》的阅读使用建议 |
6.1.1 有选择的阅读 |
6.1.2 专题式阅读 |
6.2 基于《指导目录》的阅读教学的使用建议 |
6.2.1 教师自身的阅读带动学生阅读 |
6.2.2 以单篇阅读带动整本书的阅读 |
6.2.3 指导学生读写做结合 |
6.3 基于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的使用建议 |
6.3.1 注重差异性评价 |
6.3.2 强调多元化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影响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有声读物播讲研究综述 |
二、影响力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性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性 |
第一章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影响力的问卷调查 |
第一节 问卷设计 |
一、提出研究假设 |
二、研究样本限定和研究工具实施 |
第二节 问卷实施方法和步骤 |
一、问卷预调研 |
二、正式问卷的实施 |
第三节 问卷信效度检验和人口统计学样本特征 |
一、信效度检验 |
二、人口统计学样本特征 |
三、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
第二章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的语言影响力 |
第一节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语言影响力的构成 |
一、语言影响力的界定 |
二、语言影响力的构成 |
第二节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语言影响力的发挥途径 |
一、播讲者自带的语言吸引力 |
二、播讲者播讲作品产生的语言感染力 |
三、听众的收听习惯所产生的语言渗入力 |
第三章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的文化影响力 |
第一节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文化影响力的界定 |
一、有声读物文化 |
二、文化影响力的界定 |
第二节 喜马拉雅APP中播讲者文化影响力的作用空间 |
一、对受众审美标准和审美认识的影响 |
二、对受众审美心态的影响 |
第四章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的社会影响力 |
第一节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社会影响力的双重视域 |
一、社会影响力的界定 |
二、社会影响力的双重视域 |
第二节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社会影响力的产生途径 |
一、曝光率 |
二、知名度 |
第三节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社会影响力的作用空间 |
一、生活领域:知识输出 |
二、情感领域:“共情”与“移情” |
第五章 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的品牌影响力 |
第一节 喜马拉雅APP有声读物播讲者品牌影响力的界定 |
一、品牌与播讲者品牌 |
二、播讲者品牌影响力 |
第二节 喜马拉雅APP有声读物播讲者品牌影响力的构建 |
一、找准有声读物播讲者品牌定位 |
二、加强有声读物播讲者品牌形象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影响力”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读物(论文参考文献)
- [1]情景剧用于汉语二语同步阅读读物编写的研究 ——以《爱情公寓》用于《HSK标准教程4》(上)的阅读编写为例[D]. 杨淑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2]基于YCT大纲的汉语分级读物编写研究与实践[D]. 杨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类型、历程与影响——以党的大众化理论读物出版为考察对象[J]. 尚莹莹.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1(02)
- [4]《国语系教育课程和教科书》韩中翻译实践报告[D]. 殷笑涵.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D]. 邸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研究[D]. 宋志鑫. 武汉大学, 2021
- [7]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探究[D]. 徐晓涵.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外阅读指导研究[D]. 朱子萱.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9]基于《指导目录》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 ——以自然科学类着作为例[D]. 强生霞.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喜马拉雅APP中有声读物播讲者影响力研究[D]. 张勤.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