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口译论文-王建辉

谈话口译论文-王建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谈话口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联络口译,主体性意识

谈话口译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辉[1](2017)在《译员作为共同谈话者—透过对话分析看转述话语在联络口译实践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口译研究领域,有关转述话语的相关研究少有涉及。由于联络口译在发展历程中落后于会议口译,因而对转述话语在联络口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更为少见。虽然涉及作者本人的联络口译实践经历,但本报告以理论为导向,与一般意义上的实践报告有所不同。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报告尝试分析在相对轻松与非正式的氛围中联络口译的对话特质。不同于直接引语对刻板重现说话者话语的强调,间接引语推崇译员从自己的视角对说话者话语进行重述。这就意味着在联络口译的过程中,译员无需逐字翻译说话者的话语,而是化身为共同谈话者,在翻译的同时贡献自己的话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意识。(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6-30)

张欣[2](2014)在《外事拜会谈话的模拟口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加强,我国的外事活动也日益增多。外事拜会是外国宾客来访,宾主会见、宴请外宾的一种较为正式的外事会见活动。在外事拜会活动中,双方的交流与沟通需要口译协助实现,因此带动了外事拜会口译事业的发展。本人在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实习期间曾有幸参与外事拜会的筹备工作,并现场观摩了拜会,因而对拜会的整个流程,尤其是拜会口译有所了解。本学位论文是在观摩拜会的基础上,选取一次外事拜会的现场录音进行模拟口译实践,然后撰写的口译实践报告。本次口译实践的目的在于将课堂上所学的口译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口译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口译实践结束后,笔者对本次外事拜会谈话的模拟口译实践音频进行了文本转写,运用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对中文文本进行文本分析,然后对译文进行翻译案例分析,并就外事拜会这一特殊口译领域的翻译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一些专业术语和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然后针对这些翻译难点探讨一些实用的翻译技巧和策略。笔者在口译实践中运用了补译、省略、直译和意译等翻译技巧,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本次外事拜会谈话的模拟口译实践任务。后期笔者在撰写口译实践报告过程中,通过反复听录音,发现口译过程中还存在口译信息缺失、译语时间过长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总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期为今后从事外事拜会口译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陶玥[3](2010)在《浅析电视谈话节目口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电视口译近年来已经被广泛认作是和会议口译平级的一种口译类型,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也提出了一些理论和指导,但是电视口译包括的节目种类繁多,例如近些年在国内屏幕迅速成长的谈话节目,其自身特点和口译工作方式都与一般意义的直播式电视同声传译有着较大区别。本文从中文谈话节目的划定入手,通过分析节目中谈话的大众传播属性及主持人的素质要求,提出谈话节目中的译员应将对话口译与谈话节目口译相结合,在对话口译的基础上,以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素质为参考,更好地指导译员的口译实践,实现节目的目标效应。(本文来源于《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12-01)

赵晓玉[4](2010)在《谈话口译中译员的角色转换及介入谈话的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谈话口译活动中译员直接介入谈话的现象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对译员在口译活动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探讨译员可以介入谈话的程度,因此要将译员作为谈话活动的参与者来认识整个谈话活动,同时,肯定译员在谈话活动中的相对主体性地位并初步分析译员介入谈话的条件。(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虞文婷[5](2006)在《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谈话口译员的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谈话口译视为一个特殊的话语过程,作者试图从话语分析的一个基本特征——话轮转换的角度来观察口译员在谈话口译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谈话口译中观察话轮为研究谈话口译提供了一个相对新的视角,即:谈话口译是一个具有独特和复杂特征的交流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口译员参与组织和管理话论的交换。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分析和对一例有口译参与的媒体采访片段的网络录音研究相结合,认为谈话口译经常不按照理想化的模式进行,并且谈话口译员也不总是按照一般说话的顺序进行翻译——在两位主要谈话者之间接取话轮。相反,谈话口译员必须要在不同的情境下积极地采取合适的话轮转换策略,比如创造、忽略、打断或接受话轮。如此,话轮转换这一话语分析理论概念为重新考察谈话口译员的角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谈话口译员除了作为一个信息接力员的角色以外,还是一个参与谈话的协调者。在重新定义了谈话口译员的角色以后,作者随即继续对谈话口译员如何通过采用话轮转换策略来把握积极参与谈话的度,以保持译员的中立性进行了思考。作者就此提出了研究此问题的叁个方面,并需要深入实证研究。这叁方面分别为谈话口译员对谈话背景的到位了解——口译事件的文化背景和情境,对谈话主要参与者的详细研究,包括其之间的关系、分别的身份、性格、教育背景和经历等,以及对口译员自身性格和说话风格的了解。(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6-12-01)

谈话口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加强,我国的外事活动也日益增多。外事拜会是外国宾客来访,宾主会见、宴请外宾的一种较为正式的外事会见活动。在外事拜会活动中,双方的交流与沟通需要口译协助实现,因此带动了外事拜会口译事业的发展。本人在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实习期间曾有幸参与外事拜会的筹备工作,并现场观摩了拜会,因而对拜会的整个流程,尤其是拜会口译有所了解。本学位论文是在观摩拜会的基础上,选取一次外事拜会的现场录音进行模拟口译实践,然后撰写的口译实践报告。本次口译实践的目的在于将课堂上所学的口译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口译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口译实践结束后,笔者对本次外事拜会谈话的模拟口译实践音频进行了文本转写,运用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对中文文本进行文本分析,然后对译文进行翻译案例分析,并就外事拜会这一特殊口译领域的翻译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一些专业术语和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然后针对这些翻译难点探讨一些实用的翻译技巧和策略。笔者在口译实践中运用了补译、省略、直译和意译等翻译技巧,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本次外事拜会谈话的模拟口译实践任务。后期笔者在撰写口译实践报告过程中,通过反复听录音,发现口译过程中还存在口译信息缺失、译语时间过长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总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期为今后从事外事拜会口译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谈话口译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辉.译员作为共同谈话者—透过对话分析看转述话语在联络口译实践中的运用[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2].张欣.外事拜会谈话的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陶玥.浅析电视谈话节目口译[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

[4].赵晓玉.谈话口译中译员的角色转换及介入谈话的程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5].虞文婷.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谈话口译员的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标签:;  ;  ;  ;  

谈话口译论文-王建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