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供需平衡论文_赵小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分供需平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分,供需,水稻,伏旱,需水量,丘陵,干旱。

水分供需平衡论文文献综述

赵小琪[1](2019)在《山东苹果园水分供需平衡时空变异及其与产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在苹果果树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山东这一苹果生产大省来说,研究苹果园的水分供需情况,分析果园不同生长阶段降水、蒸散和水分盈亏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更好地实现苹果园水分科学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苹果产量较多的106个县市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将1971-2017年气象资料进行相关蒸散计算和数据统计整理,根据果树生长习性划分不同生长阶段,将不同阶段水分指标进行空间分布作图分析,同时结合果园单量分布,选取苹果生产典型地区的叁个代表县市,进行时间维度上的相关分析,并结合相关水分指标与当年果园产量进行相关性检验。(1)山东省苹果的单位面积产量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呈现从沿海向内陆、从东部向西部的递减趋势,胶东半岛整体单产较为突出,鲁中山区次之,鲁西平原苹果种植有待加强;(2)山东果园年均降水空间分布呈从东南向西北、沿海向内陆递减趋势,年均蒸散空间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增变化趋势,果园水分年变化整体处于亏缺状态,分布呈现从东南向西北亏缺加剧的趋势;在果树不同生长阶段,果园降水的空间分布在秋梢停长期与其他生长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分布呈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其他阶段呈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果园蒸散在春梢生长期和叶幕相对稳定期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果园水分盈亏在相同生长阶段从东南向西北水分亏缺增大;(3)典型县市的时间分析发现,年降水量栖霞以12.84mm/10a的趋势减少、巨野以6.65mm/10a趋势升高、沂源以0.14mm/10a趋势升高,年蒸散量栖霞明显低于巨野、沂源,栖霞降低趋势最显着,达到27.06mm/10a,巨野降低趋势最弱为0.52mm/10a;(4)在果树不同生长阶段,叶幕相对稳定期果园降水多于其他阶段,且水分处于盈余状态,春梢生长期果园蒸散多于其他阶段,果园水分处于亏缺状态,在果树休眠期果园水分亏缺但相对变化稳定、波动小;(5)典型县市突变性对比发现,栖霞降水降低趋势显着,沂源降水升高趋势显着,特别是春梢生长期和秋梢生长期有明显突变年份,巨野变化较小,果园蒸散在春梢生长期、叶幕相对稳定期和秋梢生长期出现显着降低年份,沂源春梢生长期水分亏缺显着增大,栖霞在叶幕相对稳定期和秋梢生长期水分亏缺显着减小;(6)在果树不同生长阶段的果园水分指标变化中,果园年降水量与果园产量呈显着相关,栖霞、沂源、巨野与果园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8、0.5954、0.6464,相关性强,对比不同生长阶段,春梢生长期水分指标变化与果园产量呈显着相关,其中栖霞、沂源、巨野分别以0.5012、0.4606、0.4111相应生长阶段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呈现显着相关,说明春梢生长期可能是影响果园产量关键时期。(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李学文[2](2018)在《夏玉米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状况及干旱时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背景下,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发。干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等危害极大,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农业是受干旱影响的敏感行业之一,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严重,因此掌握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并实现科学预警和评估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为研究区,首先采用降水有效系数法计算有效降水量,Penman-Monteith(P-M)公式结合作物系数计算需水量,分析出夏玉米生育阶段水分供需时空特征;其次基于降水概率分位数法和最优概率分布模型设定出夏玉米水分关键期干旱致灾降水阈值;然后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分析夏玉米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干旱发生概率;最后,初步设计出淮河上游地区夏玉米干旱预警评估系统。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水分供需变化特征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和趋势分析方法分析有效降水、需水量、缺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均大致表现为水分亏缺且北部地区水分亏缺程度高,综合有效降水和需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效降水的低值区域对应需水量的高值区。夏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呈显着减少趋势,但有效降水和缺水量均无明显变化。(2)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水分关键期干旱致灾降水阈值:结合降水概率分位数法和最优概率分布模型确定夏玉米水分关键期内干旱致灾降水阈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站点夏玉米生长水分关键期内降水序列的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差异明显,设定的夏玉米干旱致灾降水阈值地区差异较大,但各级降水阈值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均呈现北部至南部逐渐增大的现象,基于得到的站点降水阈值,利用泰森多边形法确定整个研究区夏玉米生长水分关键期内干旱致灾降水阈值,分别是:轻旱:73≤R<91mm,中旱:54≤R<73mm,重旱:37≤R<54mm,特旱:R<37mm。(3)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以CWDI为夏玉米干旱评估指标,利用GIS技术和趋势分析方法探讨夏玉米的时空演变规律,并估算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干旱发生概率。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前期水分亏缺最严重,生长中期干旱化程度较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干旱化程度又趋于严重,且近55年夏玉米生育期CWDI趋势变化不明显。区内夏玉米播种-出苗期和抽雄-乳熟期干旱发生概率较高,且存在西北部夏玉米发生概率高于东南部的特征,除播种-出苗期特旱发生概率在30%~50%之间,其余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概率大致均在20%以内。(4)淮河上游地区夏玉米干旱预警评估系统: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集成开发环境,利用C#语言和ArcEngine二次开发技术,结合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初步开发出夏玉米干旱预警评估系统,主要包括四个功能模块:(1)信息查询管理;(2)干旱阈值预警;(3)干旱应急处理;(4)旱情分析评估。(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鸿,姜心禄,樊红柱,郑家国[3](2012)在《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稻田供水与耗水情况对水稻节水抗旱作用。[方法]该研究利用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关系。[结果]丘陵地区降水3611.10m3/hm2,灌溉用水6299.25m3/hm2;水稻腾发6424.95m3/hm2,深层渗漏2459.55m3/hm2,漫田溢出1026.00m3/hm2。水稻生产全程耗水8884.50m3/hm2,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为0.99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40kg/m3。[结论]在四川丘陵地区,应进一步协调稻田供水与耗水,从而实现抗旱节水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2年07期)

张鸿,姜心禄,樊红柱,郑家国[4](2012)在《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丘陵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研究稻田供水与耗水情况对水稻节水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丘陵地区降水3611.10 m3/hm2,灌溉用水6299.25 m3/hm2;水稻腾发6424.95 m3/hm2,深层渗漏2459.55 m3/hm2,漫田溢出1026.00 m3/hm2。水稻生产全程耗水8884.50 m3/hm2,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为0.9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40 kg/m3。在四川丘陵地区,进一步协调稻田供水与耗水,从而实现抗旱节水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张云兰,王龙昌,邹聪明,胡小东,薛兰兰[5](2010)在《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降水是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的主要水资源。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实验结果,以高温伏旱代表区域奉节、万州、沙坪坝为研究区,计算出重庆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胡豆-玉米-大豆、油菜-玉米-甘薯)的需水量,系统地分析在坡度0°、5°、10°、15°、20°、25°耕地上,不同降雨年型中,主要种植模式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奉节3种降雨年型主要是由各年5-9月的实际降雨量决定的,万州3种降雨年型各月降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7-9月,沙坪坝3种降雨年型的年降雨量差异的最明显月份为7月。3个研究区和北碚实验区的平均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大小顺序是奉节>北碚>万州>沙坪坝。就相同的复作模式而言,不同研究区作物需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奉节>万州>沙坪坝;同一研究区不同复作模式需水量大小顺序为:油菜-玉米-甘薯>胡豆-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甘薯。在平整的耕地上,奉节只有丰水年适宜在坡度较小的耕地上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和小麦-玉米-大豆。万州丰水年可以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植各种复作模式,平水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沙坪坝平水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和小麦-玉米-大豆。通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调节播种时间,采用保护性耕作,抗旱品种培育与生物抗旱技术,大力修建蓄水工程,发展设施农业等措施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提高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王婧,逄焕成,任天志,李玉义[6](2010)在《黄淮海地区主栽作物水分供需平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黄淮海地区主栽作物的水分供需规律,认为冬小麦是该区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消耗作物,也是该区农业水分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应对其种植面积适当加以控制。为促进该区农业水资源利用向良性平衡方向发展,可适当选择大麦、马铃薯、油菜等作为其替代种植作物或者在适当周期内(2年或3年)放弃一季冬小麦种植。另外,该区玉米、棉花等主栽作物水分利用局部存在供大于需的现象,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可加强其需水规律的研究,降低灌溉定额。(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张云兰[7](2010)在《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降水是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的主要水资源。为了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改善水分供需矛盾、提出调整农业水资源利用优化方案,达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最终目标,研究旱作农田作物降水供需状况,开展旱地农作系统水分生态适应性评价,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农田作物种群优化和降水资源化为基本目标,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实验结果,以高温伏旱代表区域奉节、万州、沙坪坝为研究区,计算出重庆几种主要作物(小麦、玉米、红薯、马铃薯、胡豆、大豆、油菜)和主要种植模式(麦-玉-苕、胡-玉-苕、麦-玉-豆、薯-玉-苕、胡-玉-豆、油-玉-苕)的需水量,系统地分析在坡度0°、5°、10°、15°、20°、25°耕地上,叁种降雨年型中,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主要作物和种植模式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进行评价,以期对西南旱作地区种植制度优化和生产技术改进提供科学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重庆高温伏旱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与有效降水量:重庆各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且从1994年开始,这个波动有增大的趋势。平均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四个月期间,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8.62%,其中7月降雨量最大。奉节地区叁种降雨年型主要是由各年5-9月份的实际降雨量决定。丰水年5-9月的降水总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6.48%,平水年5-9月的降水总量占全年总和的67.34%,欠水年同期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4.39%;万州叁种降雨年型各月降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7-9月,丰水年7-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4.16%,平水年7-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4.16%,欠水年这个时期的降雨量占全年的40.59%。沙坪坝叁种降雨年型的年降雨量差异的最明显月份为7月,丰水年7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38.45%,而平水年同期的降雨量仅占9.97%,欠水年更少为3.25%。同一地区、同一降雨年型的有效降雨量随着耕地坡度的增加而减少。5°、10°、15°、20°、25°坡耕地上的有效降雨量分别比0°耕地上减少4%、12%、20%、27和35%。(2)高温伏旱区旱地作物需水量与作物系数:叁个研究区和北碚实验区的平均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大小顺序是奉节>北碚>万州>沙坪坝;平均各月的日均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抛物线分布,和年内各月气温分布相近,较大值出现在5-8月份。儿种主要单作作物整个生育期的作物系数大小排序为:红薯-马铃薯>大豆>胡豆>油菜>玉米>小麦;就同种单作作物而言不同研究区作物需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奉节>万州>沙坪坝;就相同的复作模式而言,不同研究区作物需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奉节>万州>沙坪坝;同一研究区不同复作模式需水量大小顺序为:油-玉-苕>胡-玉-豆>薯-玉-苕>麦-玉-豆>胡-玉-苕>麦-玉-苕。(3)高温伏旱区旱地主要作物和种植模式水分供需平衡特征:在同一个降雨年型里,不同研究区单作作物和复作模式的水分满足率都随着耕地坡度增加而减小。复作模式的生育期为整个生产年度,同一研究区里,几种复作模式的水分满足率大小和降水年型有关,其大小顺序是丰水年>平水年>欠水年。在平整的耕地上,奉节丰水年和平水年适宜的单作作物为红薯、玉米和大豆,欠水年没有最适宜的单作作物,可以选择较适宜的小麦和油菜。万州各降雨年型都适宜的单作作物较多,如玉米、马铃薯、胡豆和油菜。沙坪坝的主要单作作物在不同降雨年型的水分满足率都大于或等于1,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作物品种。奉节只有丰水年适宜在坡度较小的耕地上种植麦-玉-苕、胡-玉-苕和麦-玉-豆。万州丰水年里可以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植各种复作模式,平水年里适宜种植麦-玉-苕。沙坪坝平水年里适宜种植麦-玉-苕、胡-玉-苕和麦-玉-豆。(4)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水分生态适应性规律:由单作作物生育期在叁个研究区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的大小和相对稳定性来看:沙坪坝>万州>奉节。将各种作物全生育期分为前期(Ⅰ)、发育期(Ⅱ)、中期(Ⅲ)、后期(Ⅳ)四个时期,分别分析了各生育期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偏小(小于0.9)的单作作物有:奉节地区的小麦在第Ⅱ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分别为0.85和0.84;玉米在第Ⅲ生育期为0.89;马铃薯生育期为0.85;胡豆在第Ⅱ、Ⅲ和全生育期分别为0.79、0.8和0.73;油菜在第Ⅱ和全生育期分别为0.77和0.75。万州地区的小麦在第Ⅱ生育期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为0.85;胡豆在第Ⅱ、Ⅲ和全生育期分别为0.81、0.8和0.89;油菜在第Ⅱ生育期为0.77。沙坪坝地区的胡豆在第Ⅱ生育期为0.89。复作模式在叁个研究区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沙坪坝>万州>奉节。其中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偏小(小于0.8)的有:奉节地区的薯-玉-苕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为0.78;油-玉-苕为0.73;胡-玉-豆为0.75。(5)重庆高温伏旱区旱地节水抗旱的农业对策:针对高温伏旱区的伏旱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通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调节播种时间,采用保护性耕作,抗旱品种培育与生物抗旱技术,大力修建蓄水工程,发展设施农业等措施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提高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4-20)

姜亚东[8](2007)在《冀东地区主要农作物水分供需平衡状况及小麦节水高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冀东地区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业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遵循作物节水与丰产并重的指导思想,对冀东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地膜花生、春玉米、夏玉米)需水规律以及农艺措施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1.从四种作物全生育期内水分盈亏量来看,冬小麦是生育期内水分亏缺量最大的作物,水分亏缺达308.8mm;而地膜花生、春玉米、夏玉米在生育期内均出现水分盈余,分别盈余101.4、126.7和130.9mm。2.从四种作物水分盈亏量的各生育阶段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均出现水分亏缺,特别是越冬~拔节、拔节~孕穗、孕穗~灌浆阶段是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期,所以是抗旱和灌溉的关键阶段。播种~越冬、灌浆~成熟阶段也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亏缺,但播种~越冬阶段是冬小麦耐旱能力较强的时期,一般无需灌溉,而灌浆~成熟阶段是否灌溉应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生产效益来决定。地膜花生播种~开花、饱果~成熟阶段基本保持水分平衡,开花~结荚阶段出现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考虑到地膜花生结果层补水较困难,在造足底墒的情况下一般不需灌溉。结荚~饱果阶段降水较多,水分出现大量盈余,生产中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否则土壤湿度太大影响荚果生长发育。春玉米拔节~抽雄阶段基本保持水分平衡,出苗~拔节阶段出现一定的水分亏缺,但此期是玉米抗旱能力最强的时期,适度干旱有利于根系发育。从抽雄~成熟阶段正处于雨季,水分盈余较多,是土壤的补水阶段。夏玉米从播种~抽雄一直处于水分盈余状况,抽雄~灌浆阶段基本处于水分平衡,灌浆~成熟阶段土壤水分略有亏缺,但由于生育前期土壤水分补充较多,也无需灌溉。3.冬小麦不同品种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不同。不同施肥水平下,春季灌溉次数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同。多水处理产量明显高于少水处理,但春季灌溉四水、叁水、二水处理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灌溉水生产效率与产量相反,随春季灌溉次数、灌水量的增加,灌溉水生产效率明显降低。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的田间耗水量、耗水强度、耗水系数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加大。等量灌水量下,分期灌溉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上述因素,冀东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的春季灌水方案为在越冬水的基础上,春季灌拔节期、孕穗~灌浆期两次水,每次灌水量60mm。(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7-09-01)

付强,梁川,杨广林[9](2002)在《叁江平原井灌水稻生育期内水分供需平衡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江平原井灌水稻生育期内水分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 ,找出在全生育期内亏水量最大的时期及多年平均数额。并采用经验频率曲线法建立了水稻净灌溉需水量 IN 与频率 P的函数关系 ,可供灌溉用水管理者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仇化民,邓振镛,方德彪[10](1997)在《甘肃东部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麦田水分供需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东部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麦田水分供需平衡研究仇化民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肃西峰745000邓振镛方德彪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关键词旱作区气候类型麦田水分平衡WATEREQUILIBRIUMOFWHEATFIELDUNDERDIFFERENTCL...(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水分供需平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背景下,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发。干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等危害极大,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农业是受干旱影响的敏感行业之一,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严重,因此掌握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并实现科学预警和评估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为研究区,首先采用降水有效系数法计算有效降水量,Penman-Monteith(P-M)公式结合作物系数计算需水量,分析出夏玉米生育阶段水分供需时空特征;其次基于降水概率分位数法和最优概率分布模型设定出夏玉米水分关键期干旱致灾降水阈值;然后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分析夏玉米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干旱发生概率;最后,初步设计出淮河上游地区夏玉米干旱预警评估系统。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水分供需变化特征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和趋势分析方法分析有效降水、需水量、缺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均大致表现为水分亏缺且北部地区水分亏缺程度高,综合有效降水和需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效降水的低值区域对应需水量的高值区。夏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呈显着减少趋势,但有效降水和缺水量均无明显变化。(2)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水分关键期干旱致灾降水阈值:结合降水概率分位数法和最优概率分布模型确定夏玉米水分关键期内干旱致灾降水阈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站点夏玉米生长水分关键期内降水序列的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差异明显,设定的夏玉米干旱致灾降水阈值地区差异较大,但各级降水阈值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均呈现北部至南部逐渐增大的现象,基于得到的站点降水阈值,利用泰森多边形法确定整个研究区夏玉米生长水分关键期内干旱致灾降水阈值,分别是:轻旱:73≤R<91mm,中旱:54≤R<73mm,重旱:37≤R<54mm,特旱:R<37mm。(3)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以CWDI为夏玉米干旱评估指标,利用GIS技术和趋势分析方法探讨夏玉米的时空演变规律,并估算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干旱发生概率。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前期水分亏缺最严重,生长中期干旱化程度较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干旱化程度又趋于严重,且近55年夏玉米生育期CWDI趋势变化不明显。区内夏玉米播种-出苗期和抽雄-乳熟期干旱发生概率较高,且存在西北部夏玉米发生概率高于东南部的特征,除播种-出苗期特旱发生概率在30%~50%之间,其余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概率大致均在20%以内。(4)淮河上游地区夏玉米干旱预警评估系统: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集成开发环境,利用C#语言和ArcEngine二次开发技术,结合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初步开发出夏玉米干旱预警评估系统,主要包括四个功能模块:(1)信息查询管理;(2)干旱阈值预警;(3)干旱应急处理;(4)旱情分析评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分供需平衡论文参考文献

[1].赵小琪.山东苹果园水分供需平衡时空变异及其与产量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2019

[2].李学文.夏玉米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状况及干旱时空特征[D].安徽师范大学.2018

[3].张鸿,姜心禄,樊红柱,郑家国.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2

[4].张鸿,姜心禄,樊红柱,郑家国.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2

[5].张云兰,王龙昌,邹聪明,胡小东,薛兰兰.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

[6].王婧,逄焕成,任天志,李玉义.黄淮海地区主栽作物水分供需平衡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0

[7].张云兰.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

[8].姜亚东.冀东地区主要农作物水分供需平衡状况及小麦节水高产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9].付强,梁川,杨广林.叁江平原井灌水稻生育期内水分供需平衡状况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

[10].仇化民,邓振镛,方德彪.甘肃东部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麦田水分供需平衡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7

论文知识图

中:1:小麦-玉米-甘薯;2:马铃薯-玉米-甘薯...沙坪坝丰水年型主要单作作物的降水满足...奉节丰水年型主要单作作物降水满足率万州丰水年型主要单作作物的降水满足率用户登录界面旱情报道界面

标签:;  ;  ;  ;  ;  ;  ;  

水分供需平衡论文_赵小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