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女性论文-杜睿

五四新女性论文-杜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四新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四“新女性派”作家,白色墨汁,女性精神同盟,自叙传

五四新女性论文文献综述

杜睿[1](2019)在《重构与反叛——五四“新女性派作家”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群被归类的作家,五四"新女性派"是带有明显的性别觉醒的印记的,这批作家包括了庐隐、丁玲、白薇、石评梅和冯沅君。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个作家群体的分析来印证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在自我觉醒过程中的性别建构和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反叛与重构,在这批女作家的作品中所带有的关于女性自我解放的强烈欲求与精神同盟的构建,在自叙传的书写中通过对"死亡"意象的向往甚至是迷恋而体现出来的在追求女性解放过程中的苦闷、压抑与自我消解。对这一作家群体的分析为"五四"以来女性作家在整个现代文学中的价值有了比较清晰的划分。这群带着"白色墨汁"写作的女性,为之后乃至当代女性写作开启了一个女性写作新模式。(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9年01期)

卢军,彭亚茹[2](2018)在《“五四”新女性的出路何在——以鲁迅笔下的子君与金淑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人的发现"运动,更是一场"女性的发现"运动。随着新女性偶像——娜拉的出现,无数中国女青年跟随娜拉的脚步勇敢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但新女性出走后应该怎样生活,启蒙者们似乎并没有进行深刻思考。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一直关注中国女性的出路问题。本文以鲁迅先生笔下《伤逝》中的子君和《〈淑姿的信〉序》中的金淑姿为例,通过对两位新女性在婚前、婚后以及爱情破灭后生活和思想状态的对比,分析了中国式娜拉出走失败的原因,继而探讨了"五四"新女性的出路何在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33期)

徐畅[3](2018)在《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建构与矛盾冲突——以冯沅君《卷葹》中的文本裂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五四"新文化的启迪催动下,"个性解放""婚恋自由"成为推动社会变革重要的启蒙话语,五四新女性神话在此阶段孕育而出。冯沅君的代表作《卷葹》以其大胆的笔触参与了这一时期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小说文本的建构。但在五四新女性神话演绎的过程中,小说在作者新旧思想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了复杂的文本裂隙。以冯沅君《卷葹》为代表的这种神话模型在文学群体中引起短时间的轰动之后,又很快消解,这与其所处时代的变化及个人后来对于婚恋问题的思想转变有关,同时也质疑了这一系列新女性神话的建构对启蒙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世浩[4](2016)在《五四新女性作为“人”的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女性作家在五四时期的"集体亮相"为今后的女性文学创作开了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先河。自此以后,伴随着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我国女性文学创作日益繁盛起来。五四新女性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开始觉醒。从封建旧家庭解放出来的第一代女作家,如陈衡哲、谢冰心、冯沅君、苏雪林、庐隐、石评梅、凌叔华、沉樱、袁昌英、陈学昭、陆晶清和丁玲等,在(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6年12期)

唐芳慧[5](2016)在《姥姥是五四新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歌德姥姥活到89岁,她是五四精神养育的新女性,虽然一生坎坷,但她以地母一样的心胸包容一切,我命由我不由天。1917年姥姥出生于湖南常德,父亲曾经是辛亥革命的起义将领,因看不惯袁世凯称帝,退役回乡,开了一家朗朗照明公司,又垦殖荒地3万多亩,成为闻名遐迩的乡绅。母亲是京(本文来源于《祝你幸福(午后)》期刊2016年05期)

张文灿[6](2013)在《社会性别视域下的启蒙困境——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塑造新女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西方的平等、自由理念塑造新女性,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的进程。但新女性的塑造主要由男性启蒙群体倡导和推动,他们以性别问题为突破口,旨在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所以,新女性遭遇到诸多困境,凸显出个人解放与社会制度转型的矛盾,女性解放与男权中心为基础的社会运动之间的冲突。从性别的视角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妇女解放,实际上是在不触动男权中心的权力框架内的有限解放。(本文来源于《新视野》期刊2013年04期)

张文灿[7](2013)在《社会性别视阈下的启蒙困境——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塑造新女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性别视角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新女性的塑造主要由男性倡导和推动,旨在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致使新女性遭遇的诸多困境,凸显出个人解放与社会制度转型的矛盾,女性解放与男权中心为基础的社会运动之间的冲突。延伸到其后中国共产党把妇女解放统摄到阶级、社会解放的出路选择,女性获得的始终是在不触动男权制的权力框架内的有限解放。(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卢美丹[8](2013)在《五四新女性的突围与陷落——论萧红与陈学昭》一文中研究指出萧红和陈学昭都是五四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第一批新女性,都有着从传统家庭突围的经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一个远离延安,英年早逝;一个奔赴延安,转换蜕变。这两个女性代表了当时两种不同选择的新女性,但是却有着殊途同归的突围和陷落。本文试图从萧红与陈学昭这两位五四新女性的人生轨迹和文学创作,来探讨在五四新文化、新思想的激荡冲击下,女性奋力突出封建重围却又不断妥协不断陷落的悲剧历程。(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3年04期)

马方方[9](2012)在《清末到“五四”新女性形象的建构与衍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到五四,中国思想界处于新旧交替、中西杂糅的思想多元年代,这一时期也正是旧时代女性向新式女性形象身份演绎转化的一个时期。在不断变换的历史情境中,新女性的形象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从戊戌维新时期的"新贤妻良母"到辛亥时期的"国民之母"与"女国民",再到五四时期的"娜拉",其中建构与演变的轨迹,因应了近代社会政治话语的变迁,同时也进一步延展出女性权利伸张的诉求。(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周文晓[10](2012)在《五四新女性的角色冲突与文学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五四时期的个人解放运动的爆发,中国现代女性解放运动也随之而来。与此同时,现代女性文学同样迎来了发轫期。当五四的女儿们完成了弑父的任务,在叛逆中确立了自己新女性的存在时,却并未能长久保持这一炫目的光环,而是草草收束,结婚生子,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在这一段旅程中,她们操持家务,生育孩子,将全副的精神用在了家庭里,与自己的母辈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曾经的新女性与现在的旧角色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角色冲突,而这一冲突在五四女作家的自我书写上留下了深刻印记。1926年,陈学昭在《新女性》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给男性》的文章,批判了在新式婚姻中男性与女性在义务上的不对等与权利上的不平等,引起了杂志编辑章锡琛等人的强烈兴趣,遂于1927年1月发起了一场名为“现代女子的苦闷”的讨论,探讨女性“攻究学问,改造社会的大志愿”与“天赋的为妻为母的责任”之间的矛盾。由于《新女性》拥有的丰厚的知识界资源,多位文化界的名人参与了此次讨论,其中不乏如周作人、蔡元培、沈雁冰等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通过梳理讨论的始末,讨论的发起者与参与者,以及与参与讨论的各方意见,可以发现,参与讨论者大部分都更倾向于强调女性的责任意识而非权利意识,并且对于女性的旧角色保持了认同。为了探寻这些观点的由来,本文以五四时期对贤妻良母形象的表述以及对爱伦凯母性论的宣传为例,分析其在理论上的逻辑,并找寻出隐于其后的群体主义、国族主义的思想倾向,力图抓住造成女性角色冲突的深层思想史因素。最后,亦是本文的重点,即通过对陈衡哲、冰心、凌叔华、庐隐四位五四女作家进行个案研究,并对她们的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分析这种心理冲突与思想史因素对其所造成的局限,及其在局限下的沉潜与突破。(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2-05-01)

五四新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人的发现"运动,更是一场"女性的发现"运动。随着新女性偶像——娜拉的出现,无数中国女青年跟随娜拉的脚步勇敢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但新女性出走后应该怎样生活,启蒙者们似乎并没有进行深刻思考。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一直关注中国女性的出路问题。本文以鲁迅先生笔下《伤逝》中的子君和《〈淑姿的信〉序》中的金淑姿为例,通过对两位新女性在婚前、婚后以及爱情破灭后生活和思想状态的对比,分析了中国式娜拉出走失败的原因,继而探讨了"五四"新女性的出路何在这一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四新女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杜睿.重构与反叛——五四“新女性派作家”再解读[J].前沿.2019

[2].卢军,彭亚茹.“五四”新女性的出路何在——以鲁迅笔下的子君与金淑姿为例[J].名作欣赏.2018

[3].徐畅.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建构与矛盾冲突——以冯沅君《卷葹》中的文本裂隙为中心[J].叁明学院学报.2018

[4].刘世浩.五四新女性作为“人”的觉醒[J].牡丹.2016

[5].唐芳慧.姥姥是五四新女性[J].祝你幸福(午后).2016

[6].张文灿.社会性别视域下的启蒙困境——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塑造新女性为例[J].新视野.2013

[7].张文灿.社会性别视阈下的启蒙困境——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塑造新女性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

[8].卢美丹.五四新女性的突围与陷落——论萧红与陈学昭[J].青春岁月.2013

[9].马方方.清末到“五四”新女性形象的建构与衍变[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10].周文晓.五四新女性的角色冲突与文学写作[D].河南大学.2012

标签:;  ;  ;  ;  

五四新女性论文-杜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