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水灾论文_卢勇,王思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淮水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灾,黄淮,因素,明清,康熙,时期,自然。

黄淮水灾论文文献综述

卢勇,王思明[1](2009)在《明清时期黄淮水灾预防措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黄、淮二渎合流,造成中下游黄淮地区水患频仍,严重威胁国计民生。为应对水患,明清政府和当地人民经过艰苦摸索,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水灾预防措施。主要体现在:洪水预报、治水专业人员之设置、大堤的维护与保养、储粮备荒以及改变耕作制度与适宜品种选择等五个方面。这些措施的实施与推广对当时黄淮水灾的防灾减灾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也为水灾之救治争取了主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史》期刊2009年03期)

伍海平,曾素华[2](2003)在《黄淮水灾与泗州城湮没》一文中研究指出水陆都会的泗州城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被大水淹没,造成一出人间惨剧。文章考察了泗州城的地理特点与周围水系、湖泊的关系,指出州城遭淹与明清两朝治河政策以及黄淮水系变迁密切相关,是天灾与人祸相合而酿造的恶果。(本文来源于《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3-10-01)

苏凤格[3](2001)在《康熙时期黄淮水灾成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康熙时期曾大规模地兴修黄淮水利,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浩大的人与自然的斗争,为“康乾盛世”繁盛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次大规模地兴修黄淮水利主要是因为当时水灾发生频繁。引发黄淮水灾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原因,二是社会原因。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人为活动所造成的破坏是引发水灾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苏凤格[4](2000)在《康熙时期黄淮水灾及其救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淮河在清代初年经常泛滥成灾,康熙时期的治黄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论文对康熙时期治黄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康熙时黄、淮河为患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①康熙初年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所致。②黄河流域纬度差异大,冬去春来时造成的凌汛导致水灾。③黄淮流经地区地势高低、宽狭不同所致。人为因素有:①历史上,为了便于集权统治所开凿的运河,联通五大河流域。到康熙时,黄、淮、运汇于一处,交相上涨,互为隐患。②康熙初山于农民起义的影响,造成黄淮大堤溃坏。叁藩之乱,外敌入侵转移了清统治者的注意力,无暇顾及,使黄淮为害严重。③康熙在治理黄淮的过程中用人不当,导致决口。④邻近河岸人民对堤岸的破坏以及看守河工人员失职使獾狸钻穴所致的溃堤。⑤当时人们对气象规律把握不科学,对天气情况的变化疏于防范所致。由以上分析可知:康熙时期黄淮水灾的产生很大程度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 第二部分:康熙时黄淮水灾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表现为五个方面:①黄淮堤坝被毁坏。黄淮水灾发生时,首当其冲的便是冲溃堤坝。②受灾的州县和房屋。对康熙时期总的损害州县统计。③人口的迁移和死亡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不安。④农业经济的破坏:农作物收成的减少对国家财赋收入的影响;水灾对十质的破坏,引起十地的贫瘠和盐碱化。⑤对交通运输命脉——漕河的破坏。黄淮并涨,挟带泥沙,以致漕河河底垫高,无法行船,阻碍了南北必要的物质交流。 第叁部分:以康熙为首的清政府,对黄淮水灾进行了救助措施。主要分为两种:①蠲免。②赈济。其中灾蠲从蠲免分数、项目、内容和在此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的防范来论述。灾赈从所需钱粮的来源渠道:截留漕粮、动用常平仓谷和地方库银、个人捐助钱粮。赈济配套措施:地方仓粮的积贮和卫所乡镇设立社仓来分析。从整个康熙朝灾蠲和灾赈比较来看,灾蠲次数多于灾赈。康熙中后期,灾蠲、灾赈数量和次数都加大。 第四部分:康熙时治洪的研究,是论文的中心内容。首先,康熙帝在其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体现在:调拔钱粮;选拔、任用优秀河工官员并严加考核;六次南巡,亲临河工,体恤人民疾苦;其次,官僚大臣起着组织、指挥的作用。通过康熙时期叁位着名河臣靳辅、于成龙、张鹏翮率领修筑河工的重点和成功之处的比较得出,靳辅为康熙朝治河第一人。第叁,劳动人民在治理和修筑河工中发挥着主力作用,河工治理的策略规划也是向熟悉河工的人民请教而制定的。河工的修筑、运料、开挖以及河下治理后的防守都由广大劳动人民完成。所以在黄淮水灾的治理过程中,劳动人民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第五部分:对康熙时期治理黄淮水灾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论文的又一主要内容。其中经验是①以康熙为首的统治者体恤民情,关怀民生,知人善任,是治河取得成功的前提。②治河大臣们热悉河工事务,亲自参加河工的修筑和治理,河工的治理是在他们的组织和指挥才得以完成的。③河工的治理,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力作用,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另外教训是①康熙帝偏听偏信,一定程度地影响黄淮治理。②整个治河工程中未能适用先进科技。③治河大臣之间的主观、武断,以及互相倾轧,致使河工的治理不能很好地贯彻下去。④河患的根本问题是黄淮合流,而对黄淮的治理又顾及到统治者利益,所以未能从根本上治理水灾。 作者在前人研究清代水灾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得出:康熙时期黄淮水灾尤其严重。另外对整个康熙统治时期横向比较,黄淮水灾频发的规律是前期多,后期少。这主要是因为康熙在清代统治者中首重治理黄淮水灾。从康熙十六年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修筑和治理。这在当时 是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康熙时期最重要的经济举措,对J引p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采用比较法,以史带论地系统阐述了康熙时期的黄淮水灾及其救助、治理措施。其中着重分析 其治理措施。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基于史实,力求有所创新。在分析康熙时期的黄淮水灾成因时,切 实地反映出人为活动因素的具体影响;黄淮水灾的危害的一章中,根据僧运在中国南北物质交流中的重 要作用,实际地分析了对谱河的破坏;对黄淮水灾的救治的论述,从宏观方面看各阶层人物的不同作 用,尤其凸现了劳动人民对生产生活改造的伟大力量和智慧。 前人对黄淮治理的历史研究己经很多,但把整个康熙时期的治理进行详细研究的却不多,作者对此 项专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总结历史上对黄淮水灾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黄淮的治理具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毕竟今天治理黄淮是历史上经验的继续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0-04-01)

黄淮水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陆都会的泗州城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被大水淹没,造成一出人间惨剧。文章考察了泗州城的地理特点与周围水系、湖泊的关系,指出州城遭淹与明清两朝治河政策以及黄淮水系变迁密切相关,是天灾与人祸相合而酿造的恶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淮水灾论文参考文献

[1].卢勇,王思明.明清时期黄淮水灾预防措施探析[J].中国农史.2009

[2].伍海平,曾素华.黄淮水灾与泗州城湮没[C].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3

[3].苏凤格.康熙时期黄淮水灾成因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4].苏凤格.康熙时期黄淮水灾及其救治措施[D].广西师范大学.2000

论文知识图

沈丘的枣山、衣悼3丨73〇年华北和黄淮地区水灾地域(蓝...3丨73〇年华北和黄淮地区水灾地域(蓝...3丨73〇年华北和黄淮地区水灾地域(蓝...研究空间范围示意图(底图根据兴化自然地理分区图(根据百度卫星图改...

标签:;  ;  ;  ;  ;  ;  ;  

黄淮水灾论文_卢勇,王思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