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治疗论文_陈惠文,颜云盈

导读:本文包含了特异性免疫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异性,免疫,鼻炎,哮喘,舌下,皮下,变异性。

特异性免疫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陈惠文,颜云盈[1](2019)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又称舌下脱敏治疗,其临床应用已有30余年。SLIT治疗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安全、耐受性良好,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目前建议在4岁以上儿童开展,对单一过敏和多重过敏患儿都有效,疗效维持时间长,能够预防患儿对新过敏原发生过敏反应。本文就SLIT在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旨为科学应用SLIT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内科》期刊2019年05期)

王元忠[2](2019)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同年龄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不同年龄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并且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为阳性的80例4-12岁患儿按照年龄分为低龄组(4-7岁,42例)和高龄组(8-12岁,38例),进行1年SLIT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药物评分、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儿在SLIT治疗半年、1年时CVA DASS、NASS、TAMS、VAS评分均有显着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对尘螨致敏的CVA患儿进行1年SLIT能获得显着疗效,低龄组与高岭组疗效一致。(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4期)

陈雪梅,沈强,易述军,古金碧,于建东[3](2019)在《螨过敏变应性咽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sublingual immunotherathy,SLIT)治疗对有螨过敏变应性咽炎的疗效。方法我院门诊76例螨过敏变应性咽炎患者,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SLIT组(41例),SLIT组再根据点刺结果分为单纯螨过敏组(17例)及多重过敏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SLIT组患者给予标准化的SLIT治疗2年,同时允许SLIT组患者服用常规药物缓解症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2年后,进行患者自我疗效评估和药物总评分比较。结果在治疗6月及2年后,SLIT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6月后及2年后SLIT组用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LIT组中单纯螨过敏组和多重过敏组患者自我疗效评估和药物总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LIT是治疗螨过敏性变应性咽炎的有效手段,长期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常规药物用量,而单纯螨过敏和多重过敏对治疗结果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况伟娟[4](2019)在《护理健康教育结合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儿童变应性鼻炎应用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与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92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划分成常规组与教育组,各46例。常规组予以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教育组于此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观两组疗效,评价其价值。结果教育组方案总有效率(89.13%)高于常规组(71.74%),差异显着(P<0.05)。结论应用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时结合护理健康教育可获得更好效果,有助于改善患儿不适。(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7期)

白珺,陈亮,廖旺[5](2019)在《针灸联合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合并鼻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儿童哮喘合并鼻炎应用针灸联合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哮喘合并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应用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与实验组(25例,应用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针灸),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评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C-ACT)、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哮喘控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除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外,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鼻炎症状评分、C-ACT评分及VAS评分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哮喘控制有效率比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儿童哮喘合并鼻炎采取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针灸联合治疗,疗效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维,江洪,蒲红,皮静婷,龙宇[6](2019)在《评估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成人变应性哮喘伴鼻炎控制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成人变应性哮喘伴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哮喘控制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18~60岁变应性哮喘伴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药物组(66例)和SLIT组(116例)。药物组以小至中等剂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及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氯雷他定片对症治疗;SLIT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进行SLIT。随访观察3年,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呼气峰值流速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率(PEF%)、哮喘日间症状评分(DASS)、哮喘夜间症状评分(NASS)、鼻炎的症状评分(TNSS)以及药物评分(TM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2年、3年后的ACT、PEF%、DASS、NASS、TNSS和TMS均有显着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1年比较,治疗2年后SLIT组患者的ACT、PEF%、DASS、NASS、TNSS和TMS均进一步降低(均P<0.05),而药物组仅DASS、TMS显着降低(均P<0.05);治疗3年后仅SLIT组的DASS、TMS持续得到显着改善(均P<0.05)。治疗1年、2年和3年后,SLIT组的ACT、PEF%、DASS、NASS和TMS均显着优于药物组(均P<0.05);而TNSS在治疗2年和3年后才显着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采用粉尘螨滴剂对尘螨致敏的成人哮喘伴鼻炎患者进行3年SLIT能获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显着的疗效,哮喘控制和肺功能改善也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冯仙,刘琢扶,顾泓,刘娟,宋小乐[7](2019)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治疗变应性鼻炎(AR)过程中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对尘螨过敏的AR和AR伴哮喘患者在SCIT过程中发生的全身不良反应,并分析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结果在对205例AR患者的4 679针次SCIT过程中,共有36例患者107针次(2.29%)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其中1级全身反应(EAACI标准)发生99针次(2.12%),2级全身反应8针次(0.17%),未发生严重全身不良反应。AR伴哮喘患者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AR(χ~2=34.268,P<0.05)。未成年(年龄<18周岁)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成人患者(χ~2=7.955,P<0.05)。全身不良反应集中在注射变应原剂量较大时(10 000~100 000 SQU)。结论对尘螨过敏的AR患者进行SCIT过程中,较少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且以轻度1级反应为主,在对合并有哮喘、未成年的AR患者进行大剂量变应原注射时应警惕发生全身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秦桂红,范素芳[8](2019)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过敏性哮喘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变应原疫苗行皮下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PEF(呼吸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变异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PEF变异率较和治疗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PEF变异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显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过敏性哮喘在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显着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次数,改善肺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王晓龙,胡林涛,张思,石灿灿,夏琼[9](2019)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两种注射部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两种注射部位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研究,将在本中心接受屋尘螨变应原制剂(Alutard)皮下免疫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患者先在上臂叁角肌下缘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然后在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 B组30例患者先在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然后在上臂叁角肌下缘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估(VAS)量表评估每次注射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在上臂叁角肌下缘注射时的VAS评分(1. 79±0. 93)低于上臂远端1/3外侧(2. 76±1.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在上臂叁角肌下缘和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治疗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 47%和6. 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两种注射部位患者的疼痛程度均为轻度,选择上臂叁角肌下缘患者的疼痛感觉较上臂远端1/3外侧注射时轻,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故推荐上臂叁角肌下缘作为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首选注射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柴强,李朝品[10](2019)在《重组蛋白Blo t 21 T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小鼠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热带无爪螨重组蛋白Blo t 21 T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小鼠的效果。方法将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3组,每组10只。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小鼠分别于第0、7、 14天腹腔注射200μl热带无爪螨变应原粗提液[含蛋白10μg, Al (OH)32 mg],第21天开始,在每天同一时间用热带无爪螨变应原粗提液(蛋白浓度为0.5μg/ml)雾化激发小鼠,连续雾化7 d,每次30 min。免疫治疗组在第25~27天雾化激发前30 min,腹腔注射重组蛋白Blo t 21 T 200μl (含蛋白10μg)。对照组用PBS替代。最后一次雾化24 h后,水合氯醛麻醉小鼠,眼球采血并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刘氏染色法计数BALF中嗜酸粒细胞, ELISA检测BALF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 (IL-4)、 IL-13、 IL-1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以及血清中的Ig E和IgG_(2a)抗体水平。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 HE染色观察。多组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F检验,两组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NK检验。结果免疫治疗组小鼠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量为(1.23±0.35)×105/ml,低于哮喘组的(5.32±1.22)×105/ml (P <0.05); 3组小鼠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治疗组小鼠BALF中IL-4、 IL-13和IL-17水平分别为(70.96±17.62)、(159.20±21.08)和(220.80±25.95) pg/ml,低于哮喘组的(111.96±13.62)、(321.40±31.88)和(425.40±34.83) pg/ml (P <0.05),高于对照组的(12.57±3.62)、(109.62±15.38)和(114.38±18.43) pg/ml (P <0.05);免疫治疗组IFN-γ水平为(316.80±29.12) pg/ml,高于哮喘组和对照组的(72.84±10.10)、(125.60±22.38) pg/ml (P <0.05)。免疫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gG_(2a)、 IgE抗体水平分别为(49.73±10.95)、(316.80±29.12)μg/ml,高于哮喘组的(27.30±4.83)、(57.40±15.96)μg/ml (P <0.05)。肺组织HE染色观察显示,哮喘组可见较明显的气管壁增厚,血管黏膜和肺组织周围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免疫治疗组与哮喘组相比,上述症状减轻,支气管壁增厚减少,炎症细胞和分泌物均较少。结论热带无爪螨重组蛋白Blo t 21 T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减轻哮喘小鼠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特异性免疫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不同年龄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并且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为阳性的80例4-12岁患儿按照年龄分为低龄组(4-7岁,42例)和高龄组(8-12岁,38例),进行1年SLIT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药物评分、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儿在SLIT治疗半年、1年时CVA DASS、NASS、TAMS、VAS评分均有显着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对尘螨致敏的CVA患儿进行1年SLIT能获得显着疗效,低龄组与高岭组疗效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异性免疫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陈惠文,颜云盈.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J].内科.2019

[2].王元忠.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同年龄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陈雪梅,沈强,易述军,古金碧,于建东.螨过敏变应性咽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9

[4].况伟娟.护理健康教育结合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5].白珺,陈亮,廖旺.针灸联合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合并鼻炎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9

[6].刘维,江洪,蒲红,皮静婷,龙宇.评估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成人变应性哮喘伴鼻炎控制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7].冯仙,刘琢扶,顾泓,刘娟,宋小乐.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8].秦桂红,范素芳.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9

[9].王晓龙,胡林涛,张思,石灿灿,夏琼.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两种注射部位比较[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

[10].柴强,李朝品.重组蛋白Blot21T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小鼠效果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过敏小鼠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纯化蛋白的SDS-PAGE分析诱导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分析标准曲线2 构建的克隆 /表达载体经酶切后的电泳...

标签:;  ;  ;  ;  ;  ;  ;  

特异性免疫治疗论文_陈惠文,颜云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