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等级礼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礼制,周礼,等级,荀子,唐律,大明,性别。
等级礼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弘音[1](2018)在《文本的音乐——试论《周礼》“六乐”的奇特音律与礼制等级》一文中研究指出"六乐"见载于《周礼·春官·大司乐》,是一种礼乐协配的祭祀制度。"六乐"对东汉以降的祭祀雅乐影响深远,但《周礼》所记载的"六乐"音律无法以通行的十二律解释,也使得历代的议礼官员议论不绝。本文通过对《周礼》"六乐"音律的整理与《周礼》十二律的还原,指出《周礼》所记载的十二律与通行的十二律顺序不同。《周礼》"六乐"所规定的音律并非对现实音乐的如实记录,而是《周礼》作者基于个人礼乐理想,所特意谱写的一种"文本的音乐"。在看似毫无逻辑与条理的音律规定背后,蕴含着《周礼》作者对"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建构与渴望。(本文来源于《音乐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王福利[2](2016)在《从文王“造舟为梁”看西周早期的婚姻礼制等级》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大雅·大明》有段文字描述了文王纳聘有莘氏太姒的过程,此一婚配被认为是奠定周王朝基业之大事。其中关于"造舟为梁"句意的解读古今分歧颇大,现当代以来学者们仅仅是释读其文字、词意,而汉唐时期经学家们更为强调的是"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所蕴含的礼仪典制方面的文化信息,唐宋至清以至近代,经历了侧重字词释义为主和对字词释义及等级规制释读质疑的时期。这一礼仪规制应当产生在周公制礼作乐之时,《大明》一诗也应创作于文王、武王之后。对于作为早期礼乐文化经典文本的解读,似不应仅仅停留在字词的解读释义上,理应对其所蕴含的等级规制做适当回归。(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6年07期)
李岩[3](2015)在《论春秋战国服饰等级礼制的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礼返本于俗,化礼为俗,上层统治阶级倡导,民间逐渐习惯成自然,演变为这一时代的习俗,其中服饰便是化西周的等级礼制为习俗的重要表现。春秋战国服饰习俗在服饰色彩、随葬服饰等方面的典型体现和地区差异,折射出春秋战国服饰习俗的本土化、规行矩步等特点。西周服饰制度所反映的等级森严的礼制,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出日渐俗化的态势。(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5年11期)
曹成双[4](2016)在《儒家传统“礼制”中的叁种等级:以荀子思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孟子不同,荀子关心的主要是"外王"而非"内圣"。礼制是"外王"主张的核心,由亲亲、尊尊和贤贤叁种不同的差序等级形式组成。亲亲和尊尊的差序等级是宗法社会中的现实;在向帝制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贤贤的差序等级越来越重要。在叁种差序等级中,尊尊最为重要,而亲亲和贤贤则为尊尊提供了合理性基础。荀子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而是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治辩之极"(人性的自由发展)且"治平"(社会角色的充分发挥)的社会。(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庄青,刘志军[5](2013)在《从皇家式藏书楼建筑看中国礼制等级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皇家式藏书楼建筑——文渊阁为例,从屋顶、台阶、屋身、建筑装饰的颜色、院落组织五大元素的空间特征来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礼制等级与文化表现,并联系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形制,探讨因形制要求带来的等级要求。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它不但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而且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2期)
张伊[6](2011)在《《唐律》“母”之亲属等级与礼制“母”之丧服等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律》吸收了礼制丧服等级的相关内容,以“五服”为基础划分亲属间的亲等。但经过仔细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唐律》并非完全照搬丧服等级,而是在吸收其相关内容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在“母”的亲属等级确定上,《唐律》同样以礼制“母”之丧服等级为基础,但是,《唐律》规定父母亲属等级相同,并于诸“母”中尤重生母,这又与礼制中父母丧服等级不同,被出、改嫁或为父妾的生母丧服等级降低的规定具有明显的区别。《唐律》在这一问题上对礼制既借鉴又改造的态度并不意味着《唐律》对礼制的背叛,在梳理了礼制母服从先秦到唐的发展过程后,可以发现《唐律》其实是遵循和延续了礼制母服发展的趋势来确定“母”之亲属等级的,其具有的父母亲属等级相同,于诸“母”中尤重生母的特点,正是礼制母服在变迁过程中提升母服,并越来越重视母子血属关系的表现。《唐律》与礼制表面上的不一致恰恰反映了二者深层次的统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1-03-01)
王铭[7](2010)在《中古以降丧葬礼制的下移:以方相、魌头使用等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方相的形象出自《周礼·夏官·方相氏》,在丧葬礼中是引导死者灵柩的开路神。中古以后,方相、魌头被逐渐纳入国家礼典的丧葬仪式之中,并对适用的官品等级有了细致的规定,一般的划限标准是四品以上用方相,七品以上用魌头,可以称之为"礼令标准"。同时国家礼典中还存在另一套"仪注标准",一般是五品以上用方相,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用魌头。南宋朱熹《朱子家礼》折衷了朝廷"礼令标准"和"仪注标准",改为单以四品划限的"家礼标准",后来发展到明代中后期的"礼图标准"单以有、无官品划限。由此一斑,可管窥丧葬礼制在下移过程中朝廷、民间与士人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 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论文集中》期刊2010-01-16)
王毅[8](2009)在《玉与周代的礼制和等级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周代玉器为例,分析了古器物"玉"在周代礼制中的作用,进而分析了周代的玉礼制对后世等级观念的发生和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冀从玉文化的角度解释中华民族形成重"德"的传统的缘由。(本文来源于《长江文化论丛》期刊2009年00期)
杜芳琴[9](2002)在《等级中的合和:西周礼制与性别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大约公元前 1 1世纪周武王率领周部族灭商定都镐京建立了周王朝 ,到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这一段历史时期史称“西周”(又称“宗周”)。西周是中国文明史和华夏制度文明建设的滥觞时期。“周礼” ,被视为华夏制度文明之圭臬 ,而社会性别制度是其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将考察周礼和社会性别制度的内容及其关系 ,追溯形成周代社会性别制度的历史文化与思想渊源 ,并适当兼顾考证性别制度运行中的性别关系 ,以期得到一幅对西周时期华夏族社会性别制度起源、构成和运作施行的比较完整的图画。由于受文章篇幅限制 ,不得不舍弃大量的例证引文 ,希望能在有关的着作弥补。在研究方法和材料方面 ,注重文献和考古成果的结合 ,特别注意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和性别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02年04期)
张宏[10](1998)在《等级居住与宗法礼制──兼析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步总结了等级住居对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和住居的作用方式;初步分析了作为等级居住进一步发展的宗法礼制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某些特征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说明了宗法礼制与建筑的通用性之间的关联性,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和建筑的某些基本特征,有利于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6期)
等级礼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经·大雅·大明》有段文字描述了文王纳聘有莘氏太姒的过程,此一婚配被认为是奠定周王朝基业之大事。其中关于"造舟为梁"句意的解读古今分歧颇大,现当代以来学者们仅仅是释读其文字、词意,而汉唐时期经学家们更为强调的是"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所蕴含的礼仪典制方面的文化信息,唐宋至清以至近代,经历了侧重字词释义为主和对字词释义及等级规制释读质疑的时期。这一礼仪规制应当产生在周公制礼作乐之时,《大明》一诗也应创作于文王、武王之后。对于作为早期礼乐文化经典文本的解读,似不应仅仅停留在字词的解读释义上,理应对其所蕴含的等级规制做适当回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级礼制论文参考文献
[1].陈弘音.文本的音乐——试论《周礼》“六乐”的奇特音律与礼制等级[J].音乐文化研究.2018
[2].王福利.从文王“造舟为梁”看西周早期的婚姻礼制等级[J].社会科学战线.2016
[3].李岩.论春秋战国服饰等级礼制的俗化[J].求索.2015
[4].曹成双.儒家传统“礼制”中的叁种等级:以荀子思想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5].庄青,刘志军.从皇家式藏书楼建筑看中国礼制等级制度[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
[6].张伊.《唐律》“母”之亲属等级与礼制“母”之丧服等级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7].王铭.中古以降丧葬礼制的下移:以方相、魌头使用等级为例[C].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论文集中.2010
[8].王毅.玉与周代的礼制和等级观念[J].长江文化论丛.2009
[9].杜芳琴.等级中的合和:西周礼制与性别制度[J].浙江学刊.2002
[10].张宏.等级居住与宗法礼制──兼析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1998